一席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Album
主播:
一席YiXi
出版方:
一席
订阅数:
10.73万
集数:
898
最近更新:
2天前
播客简介...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一席的创作者...
一席的节目...

50岁重拾画笔,苦痛和希望都会留下印记,它是独属于我的园地|晋美 一席

一席

晋美,半素人艺术家 我做过很多这样的尝试,但是没有和任何人说,连我自己都忘记了。我应该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没有找对表达的方法,所以把这种表达的欲望寄托在了羽辰爸爸和羽辰身上。我相信我是一直不死心的。 晋美重新拿起画笔是在50岁。此前二十年,她一直沉在生活里,托举丈夫和女儿的艺术梦想。她认为,他们是天才,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力支持。 直到生活得闲,被抑制的表达欲开始以一种难以预料的形式自然流淌。无意识的线条和色彩在纸张上铺展开,看似随意却蕴藏着难以名状的力量。女儿常羽辰被母亲画中陌生的力量撼动,决定为这些画做一本书。 2024年10月,63岁的晋美在香港马凌画廊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展。创作的欲望没有退潮,生活也在继续。她仍旧在买菜做饭的琐事里见缝插针地画画,仍旧为远方的女儿默默鼓掌,却也学会看见自己过去所忽视的才华。 生命的力量蕴藏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总能期待新的枝桠。今天是重阳节,愿大家安康自在⛰️ 【时间轴】 00:12 这个名字冥冥之中就要做关于美的事 01:14 我在我们家是抓物质文明建设的 03:48 查出肾癌,不想哭,就想画画 09:11 我不喜欢有棱有角的东西,但生活总有条条框框 12:54 我平时画画都是即兴的,想法也抽象,但这两幅画是有目的的 14:47 我小时候牵引着女儿,现在是她牵引着我 19:19 原来放在鞋盒子里的画,在明亮宽敞的画廊里也不会逊色 21:48 「失落的表达欲」:这些尝试连我自己都忘记了 24:07 我对未来没有规划,只要还能画画,生活就是充实的 👇晋美依据照片画的雨中街景 👇油画底子 👇第一幅纸上画 👇手术后第一幅画 👇由刀口图案生发出的一系列图画 👇小点表达无限的空间,那黑点红点可能就是生命中的苦痛和残酷 👇用钢尺刮刀在看起来像自然痕迹的画面上划过,留下有力量的直线 👇纪念一只流浪猫 👇“天使狗蛋,去往自由新世界” 👇《晋美》中留下的箭头印记

25分钟
99+
2天前

被掏空的意义、萎缩的当下、塑料的共同体:数字时代的不幸生活|王俊 一席

一席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真正良好的生活,其实不仅仅是径直投入附近,而是建立在对于支配我们生活行为的底层观念的认知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的。 在今天新技术的万丈光芒下,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时代在不断加速,文化工业和消费主义生产并无限放大欲望,知识和思维被外包给人工智能,碎片化信息取代了专注的洞察,搭子文化取代了稳定的共同体…… 从19世纪开始,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还原主义就为当下这个技术时代定下了基调:客观的真理、被动的自然、无限进步的科学。与之相应的是个体生活中意义的匮乏,单一的价值标准和优绩主义的社会。如此境况下,我们原本具身的、具体的、丰富的、质性的日常经验被不断抽象和贫瘠化,生命力被掏空,精神危机降临。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危机感,它有永不遗忘的知识、出色的逻辑推理,它不知疲倦地学习,甚至能模仿人类的心灵。但王俊则在危机中看到了更多反思的可能——当人类的体力和智力都不再被社会发展所急迫需要时,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的生存意义何在?我们如何用哲学来观察和描述我们的生存境况,又如何寻找摆脱时代困境的出路? 【时间轴】 00:07 生命力被掏空、充满塑料感的共同体、孤独感,数字时代在提供给我们全新生活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幸的生存经验。 01:36 科学成为我们看待世界和理解自身的意义框架,而“无限进步”是科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信仰,我们当下生活的所有意义都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上。 06:13 意义不断被抽空,生活不断去神圣化。 人无非是一堆脱氧核糖核酸,是一堆分子和原子的集合,人类被降低了。 08:35 优绩主义变成唯一的价值标准,如果达不到优绩的顶端,就不配享有任何愉悦感和成就感。 10:02 所有事物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短,当下在不断萎缩。我们不仅没有了可以终身受用的价值和理想,也没有了可以维系一生的职业、家庭和爱情。 14:53 “漠无差别的领会”:我们今天很容易就可以结成一个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非常之脆弱,没有真正的稳定的共识和共同价值。 20:40 面对人工智能体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可能是更大的观念性危机:“心灵的迷失”。 25:30 真正良好的生活,其实不仅仅是径直投入附近,而是建立在对于支配我们生活行为的底层观念的认知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的。

29分钟
6k+
2天前

未婚青年对婚姻中爱情含量的期待降低,父母在婚恋关系中的介入上升|刘汶蓉 一席

一席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现在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那么多,也是因为大家对父母的期待非常高。很多人会把自己的问题放大地归责于父母,认为如果父母好一点,我就会好一点。这也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太少了,能够投放情感和需求的地方好像只有家庭,只有父母。这其实反映了青年人社会网络和社会发展空间的一种逼仄。 “妈宝”“全职儿女”“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等,年轻人们或主动或被动贴上的标签越来越多。流行的话语,某种程度上也遮蔽了真实的生活。青年人到底在面对着怎样的生活?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刘汶蓉从不认为年轻人在各项人生选择上的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她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代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婚恋与否的抉择,年轻人除了情感维度的衡量,还会进行理性的计算。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也使得他们缺少除了家庭以外的社会正式支持资源,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真正的“避风港”。与之相对的,婚姻成为一项风险投资,他们谨慎地计算着成本和可能的回报,不敢轻易投身其中。 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仍旧紧密的代际纽带影响着青年生活的不同侧面。随着研究的展开,刘汶蓉也开始好奇,青年人的婚恋趋势又将给中国的代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时间轴】 00:09 把婚姻关系放在家庭的场域中,重新看待青年人结婚难、结婚焦虑和晚婚不婚等现象。 00:51 中国人结婚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是在2010年后。结婚年龄的推迟,是导致终身不婚率上升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05:15 “如果对方符合您的择偶要求,但您还没有爱上他,您是否会和他结婚?” 06:50 “新包办婚姻”——中国9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青年人的婚恋自主,但21世纪,父母的介入似乎又在上升。 11:53 “以前是一个人过日子难,现在是一家子过日子难。” 16:41 隐秘的爱的操控,让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状态,没有动力走出家庭。 19:52 当无条件接纳的爱在婚恋关系中得不到的时候,青年人似乎把对这份爱的期待又转向了父母。 23:24 中国的家庭主义传统提供了紧密的代际支持,但青年人也因此面临更严峻的“关系贫困”。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都上涨了近4岁,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上扬。 👇二孩政策的三次调整都伴随着后一年生育率的上扬,但2021年三孩政策出台的时候,生育率不仅没有上扬,反而一直下滑。 👇2023年,男女都有超出两成的人明确表示他们会和不爱但符合标准的人结婚,远远高于2001年的数据。 👇2023年,认同“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这个观点的比例已经上扬到了40%以上,女性达到了46.5%。 👇“新包办婚姻” 👇2023年在上海的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的未婚青年,特别是未婚女性,有五成左右都没有信心能自己找到满意的结婚对象。

27分钟
6k+
2天前

我们被教导的就是你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感觉成了需要克服一下的东西|金子 一席

一席

金子,时尚杂志新媒体副总监、新人作者。 每当我拎着我的小裙子像老鼠一样离开宴会厅的时候,在门外等着我的不是南瓜马车,而是我叫的特惠快车。我报上手机尾号,司机一脚油门,电机轰然旋转,我的后脑壳轰地一声撞在座椅靠背上。这熟悉的推背感,就像大哥车里的烟味一样令人微醺。 从河南到北京,从小镇做题家到时尚杂志新媒体编辑,金子发现,世界从始至终不是靠着一套逻辑运转的。前十八年奉为信仰的努力吃苦,在更广阔更复杂的世界里,却显得笨拙、不入流。她需要适应一套以“体面”为核心的新规则,努力让自己得以应付各种场面。 她将自己形容为一个“骑在墙上的人”,流窜于小镇和名利场之间,既因故作体面的人造景观感到疲惫,又为自己在名利场上学到的东西沾沾自喜。她短暂地产生过阶级跃升的幻觉,却又在下一秒清醒地回到自己真实的生活里,再次与自己积年累月形成的“做题家”习性缠斗。 “小镇做题家”以一种笼统的标签式话语概括了太多人的成长路径,好像成长中那些别扭的心绪因为留在了大城市就变得理所应当、不言自明,但正是这些曾经的痛苦、纠结塑造着人本身。 金子选择诚实地面对过去的自己,以一种轻巧的姿态书写那些幽微难言但不该被略去的情绪。而现在,她正努力用做题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不做题。 【时间轴】 00:10 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河南,不论是当做题家还是在名利场,我都觉得我不入流。 01:56 感受到快乐说明我正在堕落。只有痛苦,啊,那高尚的痛苦,证明我走在一条正确的奋进的道路上。 11:41 妈妈,人生是旷野,但是旷野上的垃圾咱没资格捡。 13:11 原来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努力方式,它不需要灰头土脸、蓬头垢面,只需要一点脑筋、一点信息差、一点眼界,就可以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18:19 “阶级叛逃者”比“小镇做题家”更适合用来描述我们的处境 19:44 有时我也在犹豫,我应该把自己真实的自我藏起来吗,我是不是应该拥抱这种虚荣,踮脚够一够这光鲜亮丽的生活? 24:48 我们被教导的就是你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我的感觉变成了一种我需要克服一下的东西。 27:40 正如牡蛎给芝加哥带来了海,我给北京带来了一所河南的高中。 30:50 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最后一次做关于高考的梦 👇“我出生在河南濮阳北部的一个采油厂家属区。它其实就是一片农田之中,用砖墙围出来的,里面有一个学校、一个超市、一个医院,一家大单位,然后就没有了。” 👇“这是高考结束时,我所有的课本、试卷和练习题,以及用空的所有笔芯。准备卖破烂的前一秒,我把它们堆在这里拍了一张大合照留念。” 👇“每当我有一段空闲的时间需要度过,我的脑子里就会出现这道数学题” 👇温哥华的海滩

32分钟
5k+
2天前
一席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