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菜市场也是和大自然更近的地方

厨此以外

去每个城市都逛菜市场,到了食材最丰富的城市,菜市场我连逛三天! 逛了一天最网红也最好看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逛了一天野生菌集散地「木水花市场」,最后爱上了「东华新迎农贸市场」。这里真好啊,像是把整个云南都搬进来了。 云南地大物博食材丰富大家当然知道啦,每次来云南,感觉在餐厅吃到的食物都很陌生,但又怪有滋味的。这种感觉就好像我走过一片片的田野和树林,地上长出来的、树上结着的,都能顺手薅下来吃(不是,这很危险,不能这么做)。 可是东华市场真的标明了那些田野和树林的名字,而这里卖的食物,又真的像刚刚摘下来一样,又多又好又新鲜。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有点「套娃」感的菜市场 3:49 食材产地最清晰透明 9:30 偏偏时令感却没那么强 17:37 这里没有孱弱的蔬菜 20:46 香气一个比一个浓 27:26 老板们把食材凑成了CP 32:31 还有最原生态的猪肉牛肉 36:35 应季野生菌当然不能缺席 40:10 不过也不可避免变得网红化了 【本期鸣谢嘉宾】 知了,精神云南人,「从菜街到厨房」主播 【本期配图】 1. 菜市场进门处的新平腌菜 2. 用来炖排骨的茴香根 3. 细叶芫荽,一种香气非常浓郁的香菜品种 4. 仙人掌果 5. 切半卖的普洱甜笋,下面这半个就特别嫩 6. 水蕨菜,刺五加,甜菜,白根的小韭菜 7. 质感不同的豆腐们 8. 很香很肥美的牛干巴 9. 菜市场的猪肉们 10. 8月中的野生菌们 【本期配乐】 Mozart- Divertimenti & Eine kleine Nachtmusik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136-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 。

46分钟
6k+
2天前

85. 做不好菜,赚不到钱,一饭怎么封神?

厨此以外

《一饭封神》无疑是近年来国内最热门的美食综艺,阵容强大,制作精良,出品偶有惊喜。但它同时也是一档极具争议的综艺,从几乎像素级复制原版节目《黑白大厨》开始,这档综艺就给人一种声势浩大,但底气不足的感觉。 我相信这档综艺没有剧本,因为剧本编不出这么真实的餐饮行业问题。但也因为太过真实,我和我的朋友们在观看综艺的过程中,没怎么开胃,血压倒是飙了好几次。最后还是没忍住,录了这一期。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balance哥自己的餐厅够不够balance? 8:30 评委行不行?选手行不行? 18:49 赛制行不行?食材行不行? 25:47 用火锅底料算不算作弊? 28:55 花活儿虽多,但大抵相似 33:24 不冷静地开高压锅,但冷静地在后厨吵架 38:02 味型虽然完整,但没说透 47:28 折射了现实状况的内卷经营战 1:07:23 不只综艺是抄的,做菜摆盘开餐厅全是抄的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还没被外卖平台摧残太狠的冰淇淋店老板。小红书@雨前羽街 岂源,坐标巴黎的美食编辑。小红书@张岂源Théo ,B站@QiyuanTasting ,综艺的reaction也发布在这两个平台。 【本期配乐】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4 in A major, Op. 90 "Italian" , 4. Saltarello: Presto (A minor)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88分钟
44k+
2周前

多吃一点,吃多一点

厨此以外

我从不劝人少吃。夏天就想着写些开胃的菜谱,日常食材的常见做法吃腻了,就琢磨着换点新花样。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多吃一点,吃多一点。 「多吃一点,吃多一点」当然是种能力,一块肉、一条鱼、一颗蛋,日常容易买到的食材就这么些,想吃得简单但有滋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希望,在日常的琐碎里抽空琢磨一会儿下顿饭要吃什么,买到新食材、看到新菜谱时惦记着要找机会试一试。哪怕每天的生活轨迹差不太多,也会因为这份小小的却很容易被满足的期待,让日子变得有些不同。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许愿想要「多吃一点,吃多一点」 3:54 云南的食材丰富、菜系丰富、餐厅也多样 12:52 在云南吃的食物格外奇妙 17:47 在云南吃饭也格外敢冒险 21:02「不爱吃的可以不吃」是一种有安全感的选择 24:40 怎样才能多吃一点?别怕「浪费」 31:15 吃多一点,可以重新理解食材 44:44 多吃一点,吃多一点,更幸福一点 51:48 吃多一点,吃饭就不是一件无聊的事儿 【本期鸣谢嘉宾】 知了,精神云南人,「从菜街到厨房」主播 【本期配图】 1. 在云南玉溪「鸿鑫饭店」吃到的炒槟榔笋 2. 云南菜市场的一些新鲜香料,有新鲜木姜子、新鲜青红花椒、新鲜砂仁、新鲜八角和草果 3. 也是在玉溪的「鸿鑫饭店」,老板娘拿出几种虫子让知了点菜,我试着拿了一个... 4. 蚂蚁蛋汤 5. 云南人说的小瓜就是西葫芦,之前发过菜谱的蒜蓉虾皮干炒西葫芦 6. 口感诡异的鸡枞菌天妇罗 7. 前阵子在家试做的油鸡枞茭白蒸大白刁 8. 毛豆丝瓜煮鸡油菌 9. 在云南本地和在上海吃到的卤牛肝菌 10. 活动现场 谢谢大家来玩! 【本期配乐】 Schubert: Symphony No. 5, D. 485 -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9分钟
14k+
3周前

84. 我妈说我买的茄子没法吃

厨此以外

除了做饭,我买菜也是跟我妈学的。但学会买菜和学会做饭一样,要说怎么入的门,又学了哪些窍门,也举不出太多具体的例子。主打一个耳濡目染,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地会了。 但我觉得买菜肯定是有一些通用的技巧的,现在再和我妈一起逛菜市场的时候,每次当她在一排摊位里毫不犹豫地挑中了其中一家,我就想搞明白,这家摊位的菜到底好在哪儿?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18 长得细的菜不一定吃着嫩 10:45 试着在菜市场找找本地农家菜 15:56 颜色浅一点的蔬菜通常是更嫩的 33:06 对泡水的食材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38:49 在菜市场可以相信「一分价一分货」 43:12 为什么长辈们不爱在网上买菜 【本期鸣谢嘉宾】 余女士,AKA我妈 【本期配图】 1. 杆子很茁壮的空心菜和红苋菜 2. 农家菜菜摊 3. 本地豇豆,很短而且颜色很浅 4. 美丽的茄子,但我错过了它……买的另外一家 5. 紫皮的老莲子,适合煮粥或者炖汤 6. 很有迷惑性的韭菜苔,看起来很嫩,掐起来很老 7. 新藕上市啦~ 8. 去跟我熟悉的豆腐摊老板打了个招呼 【本期配乐】 Schubert: Symphony No. 5, D. 485 -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 。

47分钟
14k+
4周前

83. 一家小店,从引领潮流到被人遗忘

厨此以外

对于消费者来说,记得昨天吃了什么很容易,问起去年常去的餐厅,印象多半是模糊的。至于五年前、十年前曾经常去的老店,可能因为搬家、菜单更换,或者在社交媒体上早已沉寂,这家餐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从记忆里淡出了。 而对一家餐厅来说,可能会经历很多不受控制的运营时点。起初靠创意,以全新的菜式和装修赢得满堂彩,到年复一年地持续经营,得靠口碑和习惯留住客人。热闹渐褪,潮流不再,新顾客来了又走,老顾客慢慢不再出现,菜单再怎么调整好像也收效甚微。 这个时候总会开始怀疑:下一步要怎么做呢?这家店还值得继续下去吗?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14年前,被这家店打开了brunch的世界 12:31 这家店赚了钱,就找地方再开一家新店 16:10 但随即到来的是退租和关店 21:23 街边店越来越少,可商场店也不够自由 27:52 营业额怎么变成只有全盛时期1/3的 33:43 关店重开,结果客人已经忘记这家店了 43:10 至少要诚实地面对食品安全事件 47:30 卖不了新菜也卖不动酒,创新不被接受 53:02 「曾经打过美好的仗,也是很不错」 【本期鸣谢嘉宾】 恩伟,北京「the rug」联合创始人 【本期配图】 和朋友、和娃在the rug的快乐时光 【本期配乐】 Sibelius –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 I. Allegret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6分钟
13k+
1个月前

食不我待

厨此以外

在超市和外卖菜单上,有很多全年都能买到的食材或点到的菜式,随时都能买到番茄和茭白,冬天做好的腊味在夏天里仍然好吃。这当然是件好事,感谢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加上物流条件和保存技术的提升,现在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不用苦苦等待春天的芽菜和夏天的瓜果,是从未有过的富足。 但说来奇怪,供应越充沛,反而越容易有一种和食物「失联」的感觉。这个过程就有点像曾经亲密相处过的朋友,因为物理距离远了,哪怕可以时常在线上聊天,却还是少了很多具体相处时的细节和温度。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和土地更近之后,就对时令的感知更明确 9:06 除了理解时令,还可以理解食物的特性 15:27 正当时令的食物,也有可能很不好吃 18:42 去一个地方,吃当地的时令菜式 21:46 一旦试图追逐时令,就会发现它很难追上 24:31 正当时令的食物,当然也可能不爱吃 36:01 时令和口味哪个更重要? 51:26 我们可能被迫决定了要吃什么 1:01:21 读者交流环节(谢谢你们滋养了我❤️) 【本期鸣谢】 嘉宾主持:婉莹,播客制作人 嘉宾:雨前羽街,小卖部老板,职业饭搭子 【本期配乐】 Prokofiev: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Op. 25 "Classical Symphony":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101分钟
21k+
1个月前

82. 理想厨房 | 文具多就一定是差生吗?

厨此以外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理想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目前理想厨房系列已经有这些节目: * 1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 2 各用各的锅,各吃各的饭,日子还能过到一块儿吗? * 3 做饭可以不必疗愈,但请保持浪漫 * 4 选对家电是决定下厨体验的重要前置条件 * 5 客厅是厨房,阳台也是厨房,厨房更是厨房 * 6 在建造厨房的过程里变成了一个大人 * 7 有预谋地夺取厨房大权,再有计划地喂养家人 * 8 谁不是从炸厨房开始的呢? 在传统厨房里,拥有一把中式菜刀和一只中式炒锅似乎就能完成所有的烹饪工序:菜刀可以砍、剁、切、剔;炒锅可以煎、煮、炸、炒。刚学做饭的厨房小白看着这样的菜谱视频学做饭,多少会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切土豆丝用的是刨丝器而不是菜刀,不只隐含着一种「技不如人」的意味,也确实得承认刨出来的土豆丝就是没有切出来的口感好。 再加上很多人家里的厨房空间宝贵,想多多添置厨具,总得掂量一下是不是真的用得上。瞎买一堆厨具却不怎么下厨,或者做出来的饭菜不好吃,也很容易被扣上「差生文具多」的帽子。 所以是不是厨具越少,才越接近烹饪的本质?当失误还没有被凝练成经验之前,厨房的起点又应该在哪里?我总觉得,无论是硬件装备还是亲友的鼓励,能让自己对「做饭」这件事多一点掌控感和成就感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毕竟我们在厨房里追求的不是「一开始就很厉害」,而是「开始之后能坚持下去」。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掌勺者对上了特有的社交暗号 3:58 从小就有一股对食物求而不得的执念 10:31 同时也被大量新奇且丰富的食物包围着 21:29 爱做饭的人首先得是一个嘴馋或者嘴刁的人 32:35 创新需要先充分发挥想象,再依靠经验完善 38:57 能吃到一块儿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47:48 理想厨房的理念:得知道「生活还可以是那个样子的」 52:39 理想厨房的选择:有特点的调味料降低了品鉴门槛 55:22 理想厨房的理念:不要延迟满足 【本期鸣谢嘉宾】 大雄(@大雄稳不稳),「不开玩笑」主播 提及单集:不开玩笑 199.食(识)食物者为俊杰:聊聊买菜做饭那些事儿 【本期配图】 1. 灶台边的调料瓶,最吸引我的是一罐鸡油 2. 藏在橱柜里的调料,有很多种不同的醋,都用得上! 3. 冰箱里也有两层调料,油鸡枞是从小吃到大的 4. 在《不开玩笑》录制时,被一些朋友质疑的蔬菜脱水机 5. 日常用的锅具 6. 象征着希望的小铲子,围裙也是特别定制的 7. 散落在各个柜子和角落的厨房小工具 8. 不常用的锅具放在了阳台的架子上 9. 一些和食物有关的书籍,第二排的老书已经很不好攒了 【本期配乐】 Lawrence Welk - Skaters Waltz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78分钟
16k+
2个月前

81. 饭局的边界和「局长」的权力

厨此以外

那天晚上9点多,在大家吃完饭各回各家的路上,雨珈在饭局群里发了条微信并@所有人:「今天月亮太透了!看一眼看一眼。」她就是这样的人,希望朋友们不会错过美好的东西,不管是饭菜还是风景。 我周围有不少像雨珈一样爱吃的朋友,大家间或会组起感兴趣的饭局,要么一起去新开的餐厅探店,要么约着解锁某个小馆子的隐藏菜单。在饭局里总会有这么几种角色,有肩负责任打点一切的「局长」,也有顺势躺平、什么都好的饭搭子,当然也会有人暗自较劲,吃顿饭也吃不痛快。 看起来只是选餐厅和点菜之类的小事,却也渐渐演变出了饭桌上的分工与秩序。饭桌上不止有食物,还有人对食物的偏好,也藏着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与分寸。如何吃一顿饭,也意味着我们如何与彼此相处。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最佳饭局组合:有人执掌大局,有人甘心躺平 8:06 参加饭局只有两个规矩:AA和准时 26:56 被硬控安排的菜单和菜篮子 37:08 不要在乎饭局上的话语体系 49:34 饭桌也是重塑关系的主战场 【本期鸣谢嘉宾】 何雨珈:自由译者,爱吃爱耍的四川人,间歇下厨,持续烘焙。有《鱼翅与花椒》《君幸食》等译作,资深单口喜剧观众,有一只完美小猫。 Harry:现居成都,译者,已出版《街角》等超百万字译作;美食撰稿人,作品散见《吃好喝好》等媒体。 * 雨珈和Harry共创了一档播客《绕城外》,欢迎在小宇宙等平台订阅收听。 【本期配图】 23年12月,我和雨珈第一次见面。当天做完活动已经到了午饭时间,她直接吆喝饥肠辘辘的读者们一起去附近的一个家常菜餐厅吃饭。席间不断有推门进来的读者,活生生把一桌家常小炒吃成了流水席,本i人大受震撼! 24年6月,雨珈叫我去乐山吃豆腐宴,然后一起吃了甜皮鸭和跷脚牛肉。饭后各自活动,她去采访写稿,我找人录了播客,也有朋友远观了乐山大佛,或者直接高铁回成都。 24年7月,我们约在了贵阳,在本地朋友的带领下吃饭,观鸟,逛黔灵山菜市场,喝本地咖啡和精酿。 25年6月,又回成都啦!这次有其他朋友推荐了新餐厅,我们迅速组了一桌,先到先点,人齐上菜,大家都觉得这家店的宫保腰花很不错。 25年6月,我在成都做完新书发布会之后特地多留了一天,麻烦雨珈组局近期热门的江湖菜+烧烤店。饭后各奔东西,有朋友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小时,也有人在回成都市区的路上看到了很美的月亮。 【本期配乐】 Haydn- String Quartets Op. 33, Nos. 4-6 String Quartets, Op. 33 'Russian'- No. 4 in B-Flat Major, Hob. III-40- IV. Finale. Pres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5分钟
39k+
2个月前

你喜欢麻酱蘸一切,我喜欢垮炖水果,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厨此以外

最近天气晴好,偏偏就这天下午有暴雨预警。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拒绝了健身房私教的锻炼邀约,也放弃了刚刚上映的电影,为了周末的约会冒雨从城市的这一头跑到了那一头。 这样难得的见面常常在餐桌前进行,聊天的话题五花八门,可能是吐槽老板和工作,或者感慨一下社会新闻,再聊聊最近看的电影和新买的小玩意儿。我们从不缺话题,却总是绕过盘中的食物,仿佛彼此都心照不宣:这顿饭的意义不在于吃,而在于餐桌旁边的人。 唯有这次,少有地让食物做了主角,只想问问你喜欢吃什么。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慢慢聊开,原来是一个个之所以如此的故事。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从北方搬到南方,终于不用吃炸带鱼了 8:43 对口味的一部分认知是被环境规训出来的 22:59 但也渐渐确定了自己喜欢的口味和口感 32:01 我们不一定喜欢新鲜的、正宗的口味 51:20 食物的口味冲击同时也是文化冲击 59:07 预制的生活模式会改变人的口味吗? 1:02:45 读者提问(每个问题都很具体很喜欢💕💗💖) 【本期鸣谢】 嘉宾主持:傅适野,媒体人,随机波动主播 嘉宾:黑麦,美食专栏作者,着急料理人 【本期剪辑】 孙晟钧 【本期配乐】 Mozart -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 525: II. Romanze Andant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97分钟
20k+
2个月前

80. 简单来讲现在餐饮生意不好了,那还有什么能做的?

厨此以外

简单来讲,现在餐饮生意不好了,因为消费降级了。 对食客或消费者来说,在当前环境下,按预算来选餐厅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比起从前可以同时考虑环境、服务和酒水,现在更在意的是菜品和客单价本身。而餐厅老板们面临着经济大环境和顾客「用钱投票」的双重压力,个个都感慨这两年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可是船小却也不好调头啊,餐厅的运营思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很多网店参加618活动,叠加一些(搞不明白的)券,不到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买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这本书不是菜谱,是关于食物的一本小散文集,探讨了现代社会里人和食物的关系。欢迎大家买来看看,也特别适合送给周围爱吃或者不爱吃的朋友。祝每位朋友都能和食物友好相处,快乐地喂饱自己💕💗💖 【时间轴】 0:56 餐饮不好做了,客人少了,投资成本高了 9:02 精致消费的需求降低了,吃回本的动机增加了 19:40 品鉴美食不是任务,奖赏自己有很多选择 26:17 吃没吃饱喝没喝好钱没少花的餐饮行不通了 33:23 说到底,酒还是个价格的事 39:25 现在所有的餐厅都需要获得拓宽客群 54:53 在中国没有长期的餐饮好生意 【本期鸣谢嘉宾】 丁一:「串亭居酒屋」、「千度烧·炭火烧肉海鲜自助」创始人,餐饮顾问 【本期配乐】 Sergei Prokofiev Symphony no.1 in D major, op.25 "Classical Symphony":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 。

62分钟
22k+
3个月前

79. 走鸭,吃鸭,去南京鸭!

厨此以外

如果给每座城市找一张食物名片,代表南京的无疑是鸭子。 南京确实把鸭子吃出花儿来了,烤鸭、板鸭、盐水鸭、三套鸭、椒盐鸭舌、鸭血粉丝汤、八宝葫芦鸭……从传统到新派,从市井到殿堂,不同的鸭子菜式几乎贯穿了这座城市的一日三餐和四季节令。「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飞出南京」,但它们死得也算值了。 我顺便还问了点儿鸭子们死之前的故事。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和「北贝图书」微信小店(👈链接可戳)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很多网店参加618活动,叠加一些(搞不明白的)券,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买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这本书不是菜谱,是关于食物的一本小散文集,探讨了现代社会里人和食物的关系。欢迎大家买来看看,也特别适合送给周围爱吃或者不爱吃的朋友。祝每位朋友都能和食物友好相处,快乐地喂饱自己。 【时间轴】 0:56 烤鸭、盐水鸭、板鸭,从三足鼎立到此消彼长 11:53 喜欢家门口的烤鸭,但多半不喜欢北京烤鸭 23:14 在家禽市场附近诞生了新鲜的鸭血鸭杂汤 34:47 想宵夜吃个烤鸭舌,还不是想吃就能吃 40:50 烤鸭滴出来的油,起酥做烧饼可太香了 44:17 鸭子常见,有些鸭子菜可不常见 【本期鸣谢嘉宾】 蒋鹤鸣,长居南京,餐饮从业者 【本期配图】 1. 各个居民区都会有的卖盐水鸭和烤鸭的小店 2. 称半只烤鸭斩来吃吃 3. 汁水丰沛的横截面 4.即将出炉的烤鸭 5. 加满了料的鸭血粉丝汤 6. 鸭血馄饨,鸭血提供口感 7. 预约困难的烧烤店,烤鸭舌30串起卖 8. 搭配烤鸭舌一起卖的烤鸭胗 9. 甜口的鸭油烧饼 10. 咸口的鸭油烧饼 11. 鸭油烧饼横截面,鸭油并不抢镜,能吃到很纯粹的面香 12. 传统老菜八宝葫芦鸭 13. 八宝葫芦鸭传统又丰富的内容物 14. 没太吃明白的西芹炒鸭舌…… 【本期参考书目】 《南京味道》,余斌,译林出版社 【本期配乐】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os, Sonatas & Quintets String Quintet in E Major, Op. 11 No. 5, G. 275- III. Minuetto – Trio – Minuetto da cap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 。

53分钟
15k+
3个月前

78. 性格决定(买菜吃饭的)命运

厨此以外

买菜难,买到好菜难,在菜市场次次都能买到好菜更难。但买菜这一步又绕不过去,买对了食材简单做做就好吃,没买对就怎么做都不是那个味儿。 我身边有些非常擅长逛菜市场的朋友,我早就想好了,一个个的都必须来给我上节目,聊聊不同地方的菜市场有什么特点,怎么和老板打交道,又有什么挑选食材的tips…… 这次请来的朋友不仅跑过很多菜市场,还非常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每个菜市场都有homie。结果聊着聊着,好像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当你想抄学霸作业的时候,发现他不但字迹潦草,连解题思路也独树一帜,根本不是老师教过的那一套。 也推荐结合这两期节目一起收听: 54. 东市买奶酪,西市买番茄,南市买活鱼,北京买菜大不易 68. 理想厨房 | 有预谋地夺取厨房大权,再有计划地喂养家人 【时间轴】 0:08 E人不一定擅长逛菜市场,I人也不一定不擅长菜市场 10:17 菜市场的人际关系比我们想象的简单 17:42 电商平台和自助点餐解决了很多社交困扰 25:09 每个人都可以有独有的菜市场社交方式 36:49 食物出问题了,该容忍还是该默默忍受? 45:38 选择解决问题,还是选择解决自己的情绪 【本期鸣谢嘉宾】 黑麦,一位可I可E的菜市场爱好者 【本期配乐】 La Danse Le ruban dénoué- No. 2, Les soirs d'Albi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5分钟
22k+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