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Talk
关注"都市潮力" 引领未来都市周末的时尚生活方式

Album
主播:
iWeekly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4,948
集数:
20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从“全球新公民读本”的媒体定位出发,展现丰富多元的播客内容,引领都市盎然潮意。我们以城市为实验场,既关注“都市力”浪潮下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探索,同时也引领着未来都市周末的时尚生活方式。 按下播放键,让潮力可持续。
周末Talk的创作者...
周末Talk的节目...

btrx关雅荻:电影节是场狂欢,给你一种日常不具备的时空感受

周末Talk

在这个秋老虎猛烈的初秋,“电影节”高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前有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下影后,现在,釜山电影节也传来好消息:舒淇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女孩》,获得釜山电影节最佳导演。这几天,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也在平遥古城如火如荼的展开。 借此机会,我们邀请到btr和关雅荻,一位是资深影评人,一位是电影从业者,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和电影节的那些事儿。 btr&关雅荻观影清单: 阿莫多瓦《隔壁房间》 帕纳西《这不是一部电影》 潘佩罗小组《迷雾中的她》 挪威导演尤霍·库奥斯曼恩《无声三部曲》 《香港四径大步走》 《窗外是蓝星》 潘佩罗小组《花》 《F1:赛道风云》 分享嘉宾: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出版有《银盐落定》《迷你》《意思意思》《上海胶囊》等。译有伍迪·艾伦《毫无意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冬日笔记》、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播客「上海胶囊」「Encounter」主播及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主理人。 关雅荻,国内资深电影制片人、全球超马越野赛跑者、“跑出勇气”创始人。 曾先后参与制作、宣传发行《西风烈》、《黄金大劫案》、《边境风云》等多部院线电影。

68分钟
99+
1个月前

叶锦添x施瀚涛x令狐磊:在时间的游戏里造梦

周末Talk

2025年7月19日,艺术家叶锦添在 ZiWU 誌屋,与策展人施瀚涛和主持人令狐磊展开了一场围绕摄影与时间的深度对谈。 就如主持人令狐磊在对谈开场所讲:张园是上海第一家对华人放映的电影院选址,叶锦添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是华语电影上里程碑式的人,在中国电影120周年之际,张园YuanLink举办这场《平凡》摄影展意义深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谈以摄影展《平凡》为切入口,逐渐延伸至叶锦添数十年来对于“影像”与“时间”的持续探索与思考。 我们记录下这场深度对谈的全过程,分享给大家。 2:24 展览资讯——叶锦添老师同期在全过3地举行展览:上海张园YuanLink摄影展《平凡》,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镜子宇宙:叶锦添个展》,湖南博物院《对视——湖湘文化与叶锦添新东方美学的时空重构》。 3:21 张园见证中国电影史。在张园办叶锦添摄影展《平凡》意义非凡 5:02 叶锦添:一开始走上摄影之路是因为羡慕会拍照的哥哥朋友多;后来因为自己会拍照,成为了学校最吃香的人。 8:19“我曾经只欣赏战地记者的照片。对我影响很大,我希望追求一个真实的时间的感觉。” 叶锦添YuanLink《平凡》展览导览: 9:40(50)在《胭脂扣》现场拍张国荣和梅艳芳 “时间永远是在重叠的,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好多个时间重叠在一起。你注意哪个东西,哪个东西就会出来” 13:00 因为拍照,和王祖贤成为好朋友 14:10 在《人在纽约》片场拍张曼玉 14:55 《霸王别姬》张国荣试妆 15:33 拍初出茅庐的林嘉欣,拍了整整两天,在小酒馆里捕捉到一个真实的她 “我拍东西不要预定的,我喜欢拍到一个我觉得真实的层面” 16:33 拍不一样的桂纶镁 “我到最后在确定我的摄影作品的时候,我永远都希望那个人不在他单一的状态,它的东西是呈现一种不确定性,怀着更深的情感” 18:13 在川端康成的故居拍到穿着60年代和服的歌剧演员 22:01 在巴厘岛拍湖面。这是需要去YuanLink展览现场去看的一张照片,会看到很多层次。比起摄影,更像油画 “你拿起相机摄影的时候,你是敲开了时间的门......当摄影到某个程度,你心里面想什么都会看得见,很好玩。我的摄影我从来不控制,我没有能力去控制它,我只能发现它,我把那些东西同时融在一个空间,而我没有办法拥有它,它都是有生命的,最重要是把那个现成的生命在胶片里面流传下来,所有人你仔细看它,它都还是一个活生生的瞬间” 25:20 拍巴黎公交车上的男人 “玛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里含有一种参悟,经过时间穿越的参悟” 29:30 施瀚涛:叶锦添老师的摄影让我有一种回归到照相机跟你的关系、拍摄行为跟生活和思考的关系上。在他的摄影作品里,时间性更深入 33:55 叶锦添老师的街头摄影让我们思考超现实主义根本性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之外有没有另一个现实 36:00 叶锦添老师的摄影和电影很像,都给我们造梦。它更像是一种想象的东西,超越平凡现实的世界 45:10 叶锦添:艺术家无法归类,至少我对这个东西一直不太清楚,我自己每分每秒都在变 48:52 叶锦添:这个世界有几万个纬度。我试图是找寻一种更真实的,对我来讲更自然的状态去描述艺术。我将自己的感受转化成视觉语言 58:20 就像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其实创作的还是他自己。好的艺术家是让你讲不出的东西,或者说普通人讲不出的东西他能够表达出来。普通人在一个空间里面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出来的时候,摄影艺术家把它拍下来 64:40令狐磊:《镜子宇宙:叶锦添个展》展览中的杂志墙很值得一看。叶锦添:杂志是希望去把一些东西立在我们的时间的桌子上,让人家去感觉它是重要的 74:45 叶锦添的“精神DNA” 80:08 观众提问:撕拉片大火,00后也推崇胶片摄影。所以“胶片复兴”真的存在吗? 叶锦添:新的技术、新的生活可以让我们看到新的世界。现在有人依然喜欢书法、依然喜欢胶片,但是他们追求的是另外一个东西。 91:05观众提问:你觉得合作下来,不同年代或者说不同地区的一些演员,他们有一些什么最大的不一样?

99分钟
99+
3个月前

吴越x邵忠xMike栾轩:揭秘“路易号”巨轮背后,他们讨论AI、城市与人

周末Talk

路易威登带来的“路易号”巨轮在上海在这个夏天掀起一道巨浪,无论是线上或褒奖或争议的讨论,还是线下日夜不停的人流,巨轮所在地兴业太古汇已经成为上海最热门地标。值此之际,超媒体集团和兴业太古汇香港兴业中心的38楼 TERRA 携手推出一系列深度对话沙龙TERRA+ TALK,定期邀请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创新者,通过与行业领袖对谈,合作输出高质量且专业的内容。 在上周,TERRA+ TALK第一期主题为“智能共生:AI重塑城市生活与商业未来”分享论坛成功召开。《周末画报》出版人、超媒体集团商业策划总监令狐磊先生担任主持,来自路威酩轩集团⼤中华区总吴越先生,资深出版⼈、专栏作家、超媒体控股董事会主席、CEO兼⾸席内容官邵忠先生和Emerge创始人栾轩先生作为嘉宾,大家在上海最热门的地标、讨论最热门的AI与城市的话题,真知灼见引发全场共鸣。分享论坛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嘉宾们不约而同的给出同一个观点:技术演进是不可逆转之进程,人工智能必将突破人类既往认知的边界,然而正因如此,人类的情感和想象与城市历史文化将变成未来世界的核心价值。 我们记录下当天论坛的全部内容,分享给大家。 02:44 AI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原以为不能自动化的东西,比如创造力,逐渐变成了一个可以被自动化的东西 5:03 创造性和与众不同来源于“边缘” 09:22 个人AI可以实现“数字永生” 12:22现象级“路易号”的出现源自人的想象力 18:23 AI是类似互联网一样的重大的变革,而且是upgrade级的 21:28 会思考和想象的Midjourney 23:01 AI可能和人很像,不喜欢洗衣服洗碗 32:33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预言,在未来没有真实 37:41 聚人,才能产生时尚的可能性 41:13 假如未来什么都是假的,我们可以有哪些机会? 45:09从“杭州六小龙”引发的猜想:城市文化密度将成为AI时代的核心价值 54:06 观众提问:AI对什么样的创新是有帮助的? 54:56 邵忠:目前来说,AI还谈不上创作。判断和主导大局靠人,AI只是帮助我们执行 56:16 吴越:AI能取代的不是创新,是套路。真正的创新是没有方法论的。 59:25时尚的创新不是科学,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 60:52 Mike栾轩:如果我们把AI当成工具,人是不能摘出去的变量

63分钟
99+
3个月前

与用中文写作的意大利青年亚历的一次对话:“一场梦”的漂泊与书写

周末Talk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的作者来自意大利的亚历,他原本是来中国学习电影的,却意外地,以中文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语言曾被视作他与表达之间的障碍,但他却用“外语”贴近了灵魂,用文字建立起连接。从米兰到上海,从“外国人”到写作者,亚历带着他的书穿梭于不同城市与身份之间。本期周末Talk记录下了亚历与《生活月刊》编辑陈爽在ZiWU誌屋聊写作、旅居、以及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 在中国, 亚历变成中国大地上的一个游荡者,不断转场、体验,与人连接。亚历用中文写作,在一个非母语者使用者那里,中文更返璞归真和幽默的一面。这一切看似是一个“意大利小伙看中国”的故事,但亚历却说:“我不是来解释中国的,我只是想分享一些体验。”我们习惯读中国人写异国漂泊,而这次,看一个外国人写在中国的生活,反倒多了一些新鲜感。 这一路的漂泊如梦似幻,有人将写作视为天赋的展现,而亚历在其中选择走向另一个方向:不是如何写得漂亮,而是如何在迷茫的时候,依然愿意纪实。他的书没有宏大叙事,这种诚实,只是他对写作最本质的理解。聊书、聊生活,也聊那些还未来得及写进书里的碎片。不需要学过写作,只要你曾经对生活疑惑过、彷徨过、热爱过,就一定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影子。正如《我用中文做了场梦》这个名字,这是一段持续进行的旅程——我做了一场梦,这个梦,是用中文写下的。 00:30 特调开胃酒“烦躁的米兰人” 亚历给Ziwu餐厅特调取了一个名字叫“烦躁的米兰人”,还为之撰写了一个微型小说:一个满脑都是 KPI 的米兰男人,出差到上海,在酒店孤独的夜晚,坐在大堂吧台回复总部的邮件。漫不经心地点这一杯,津巴利熟悉的苦味遇上陌生东方国的烈酒,据说喝了几下,他关上了电脑,去享受生活了。 04:20《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书名的由来 “我就想了一个自己的一种感觉:在中国这些年的生活很多时候是一种偶然性,或者说一种随机性......我的生活有点像即兴表演一样,就是生活给你了什么,你就是接受它然后跟它走,会有点像梦里面一样,不是顺着逻辑,而是非常的随机性的,给你带来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的切换。” 06:44 结识中国的独立书店,找到久违的跟真实的人的链接感 亚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经纪人,在小红书上找书店给去年发行的书《我用中文做了场梦》做分享会活动。和之前出版社安排的宣传不一样,来找到他做分享的更多的是独立书店。与独立书店主理人们的接触让他找回来那种久违的、跟真实的人的链接。 17:02 写作俱乐部 “我只是把他们连接到一起的文字中介,我找到了自己在这座城市的位置,在一个客厅给一些可爱的人倒酒,听他们讲一些自己的事情。办写作俱乐部是我到中国以来感觉最像在家里的时候。” 27:54旅居生活的快乐与局限 流动的生活让亚历更渴望稳定的、扎实的生活体验 40:37 一些对“稳定生活”的尝试和体验 在青岛做2个月代课老师,在另一个老师的房子里过他的生活;在河北小县城做3个月群演演员,与当地人“惊险对线” 46:33 用一种外来视角看曾经意大利的生活 “我回到他们的生活里,有点像你开始看一场电影,然后你离开了,可能错过了五六十分钟再进来,这样的感觉......你没有观察那个过程,所以其实你有很多是连不上的。” 50:42 写作的意义 “写作是跟自己的一种相处,就是跟自己的一种对话......需要写作来表达一些我平时生活中没有的情感或者说情绪......针对自己的内心的一个艰难,可能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延伸,让别人也进入你这个内心的世界......它是一个我唯一一个或者说最能够跟他人在情感上产生连接的一个方式。” 53:43 “你在用什么语言思考,你就是在用什么语言写作” 写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用中文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做菜,你冰箱里有什么你就用什么;但是如果要用中文讲述小时候在意大利发生的事情,那就需要翻译,这时候反而是更困难的。 Alessandro Ceschi (亚历) 意大利籍,现居中国。本科主修传媒,曾任体育记者与纪录片导演。2016年来到中国,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疫情期间以中文写作在豆瓣走红,作品被多家媒体报道,现专注于非虚构创作与跨文化叙事探索。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Alessandro Ceschi)用中文记录自己在中国六年生活经历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2016年,23岁的亚历离开意大利,来到中国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导演,期间参与了广告拍摄、电影群演等多种工作。 他从零开始学习中文,并在豆瓣上撰写日记,与不同地区的人交流,深入体验中国的广阔与多样性。该书于2024年7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并获得豆瓣2024年度图书奖、《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好书等多项荣誉。 意大利文学译者陈英表示:“亚历的文字给人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在讲述上也打破了某种隔绝,这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奇迹。”

61分钟
99+
5个月前
周末Talk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