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关注身心健康的内容创作者

Album
主播:
创作的可颂_咨询师
出版方:
一只大可颂
订阅数:
4,763
集数:
134
最近更新:
1天前
播客简介...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拥有的就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会裹挟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所以,创造。” 【心灵漫游记Mind Wandering】是一档由96年可颂主持的单口播客。 可颂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关注身心健康的内容创作者。 播客内容围绕“Well-being幸福”、“Productivity效率”、“Mindfulness正念”、“Creativity 创造力”展开。 预约个体心理咨询,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立志更到1000期,一周2更,每期10-30分钟。 脱稿不剪辑,真诚表达、记录和分享本身就是我在玩的游戏。 祝我玩得开心,也祝你收听愉快~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创作者...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节目...

Vol 134 当人群让你感到耗竭:给高敏人的一份「社交生存指南」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Hi 4736位朋友,你们好呀~ 我是可颂,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490+小时。2026年开放招募新来访,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嗨,我是可颂。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 在团队会议中,不知道何时该开口,何时该沉默? * 看到别人相谈甚欢,自己却不知如何融入? * 甚至在和孩子玩耍时,都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如果你也曾被这种微妙的“格格不入”感困扰,那么这期播客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将一起探讨这种感受的根源,并为你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社交定位」心法。 这不是让你学习圆滑世故,而是帮你校准内在的“社交雷达”,在关系中找到既真实又舒适的自己。 ✨ 本期精华提要 1. 一个核心概念:Self-Positioning(自我定位),是理解并安放自己在社交场域中的位置。 2. 一个关键转变:将“我是不是有缺陷”的自我怀疑,转变为“我只是经验缺席”的成长心态。 3. 一套实操心法:内感受、外环境、关系位——三个坐标,帮你瞬间理清社交思路。 4. 一组表达工具:Request(请求)、Reject(拒绝)、Reframe(重构),让沟通更精准、更轻松。 5. 🎧 收听指南 & 时间戳 🌌 开场: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从何而来? * 01:10 一个高敏/i人的共同困境:为什么在群体中会比在一对一中消耗更多能量? * 03:30 我的亲身经历:在心理咨询“团督”课上,我如何观察到自己微妙的不自在? * 05:15 从职场到育儿:那些“关系信号”接收不良的时刻。 💡 核心概念:被我们忽略的「社交元能力」——Self Positioning * 06:50 什么是Self Positioning(自我定位)? 它不是你“会不会说话”,而是你“懂不懂看场”。 * 08:20 一个生动的场景:孩子想加入游戏,直接冲上去 VS. 先观察再融入。 * 09:00 这为何是一项需要被“训练”的认知策略,而非性格问题? 🔍 溯源:我们的“社交雷达”为何失灵了? * 10:30 根源一:边界感的早期形成——孩子如何从父母身上学会“人际距离”? * 12:50 一个关键细节:当孩子发呆时,我们为何总忍不住去打扰?这传递了什么信号? * 14:20 根源二:情绪语言的缺席——家中那些“沉默是金”与“欲言又止”的时刻。 * 16:40 重要的观念转变:这不是你的“缺陷”,只是经验的“缺席”。 🧭 实修心法:成年人自我校准的「三个坐标」 * 17:40 坐标一:内感受 - 首先,觉察你此刻的感受和需求。 * 18:50 坐标二:外环境 - 然后,观察场域结构、他人角色与群体节奏。 * 20:30 坐标三:关系位 - 最后,做出选择:加入、旁观,或是优雅退出。 🛠️ 实战工具箱:提升社交颗粒度的「3R」表达训练 * 23:00 Request(请求):如何把生硬的“命令”变成尊重双方的“请求”? * 24:40 Reject(拒绝):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又不被贴上“小气”的标签? * 26:10 Reframe(重构):当对话陷入僵局,如何用AI或改写来转换气氛? 🎯 可颂的邪修补课方法 * 28:00 方法一:看《甄嬛传》解说——在娱乐中,高效学习“场域观察”与“角色定位”。 * 29:30 方法二:观察身边的“孩子王”——向最能体察他人状态的人学习纯粹的关系互动。 🌟 结语:你可以重新养育自己的社交本能 * 31:00 最终的鼓励:所有缺失的体验,都可以在成年后为自己补上。 🎙️ 可颂寄语 我们无法选择童年是否接受了这项训练,但成年后的我们,永远有机会做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内在的那个小孩,为他补上这一课。 愿我们都能在人群中,找到那种不紧绷、不讨好、安然而自在的节奏。 创造,从重新设计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开始。 📩 联系可颂 1、预约个人心理咨询请加: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或扫以下二维码 2、加入听友群/链接可颂:备注“听友”(两者二选一) 3、节目由可颂独立创作,未经剪辑,如实呈现思考过程,因此音质有限且可能有口癖存在,还请理解~

31分钟
99+
1天前

Vol 133 冲突不一定是关系的终点,而是真实相遇的起点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嗨,4670位朋友,你们好呀。 我是可颂,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492h。2026年开放招募新来访,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在我们的文化里,「冲突」常常被视为需要避免的负面事件。但这一期,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敢于冲突」可能是一种更健康、更有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已婚已有、与长辈同住、拥有两份工作的多角色女性,我发现在职场、家庭、亲密关系和亲子互动中,冲突无处不在。它并非总是破坏性的,反而可能是表达需求、划定边界、甚至深化关系的契机。 在这期接近一小时的分享里,我将结合大量生活实例,聊聊我如何理解并处理冲突,以及它背后那些关于「做自己」的深刻议题。 🎧 关系现场与心理学觉察 🌌 开场:为什么我们害怕冲突? 00:01 - 06:41 * 01:45 一个观察:我们如何在“以和为贵”中,让渡了部分的“自我”? * 04:20 心理学透镜:冲突恐惧,背后是关系中的早期图式在报警。 🏙️ 现场一:职场边界 | 拒绝,是一种清晰的建构 06:42 - 15:35 * 07:30 生活案例:拒绝领导的临时饭局,我的底气从哪里来? * 09:15 生活案例:因为一把“人体工学椅”,我选择在工位“抗命”。 * 11:50 心理学觉察:这不是叛逆,是在实践 “自我分化”——将“我是谁”与“别人希望我是谁”区分开。 * 13:40 心法总结:主动选择你的战场,别等在别人的命题里作答。 👨‍👩‍👧 现场二:原生家庭 | 练习“有界限的爱” 15:36 - 23:07 * 17:10 生活案例:我为什么宁可花钱让父母住酒店,也不同意他们睡我家客厅? * 19:50 生活案例:在“过年必须回家”的传统中,我选择了旅行。 * 21:30 心理学觉察:这关乎健康的分离-个体化。孝顺不意味着共生,提供界限,是更高级的尊重。 👵 现场三:婆媳关系 | 真诚,是最高效的沟通 23:08 - 27:07 * 24:20 生活案例:当婆婆说我“肠胃娇气”,我直接在微信里回复:“您这么说,我不舒服。” * 25:50 心理学觉察:这是在打破家庭情绪系统中的旧三角,将关系拉回 “我与你” 的直接层面。 💑 现场四:亲密关系 | 发出你的关系信号弹 27:08 - 34:16 * 29:15 心理学剖析:我们不敢吵架,怕的是什么?——底层是依恋恐惧在作祟。 * 31:40 生活案例:“模糊性失落”:那种人在一起,心却无比孤独的感觉。 * 33:00 核心洞察:冲突是一个强烈的关系信号弹,它照亮那些未被看见的渴望。 👧 现场五:亲子关系 | 在孩子面前做“不完美”的真实妈妈 34:17 - 39:37 * 35:50 生活案例:当孩子被怂恿“要个弟弟妹妹”,我诚实地告诉她:“妈妈只要一个孩子。” * 37:30 心理学觉察:这是对孩子主体性的尊重,为她提供了一种矫正性体验——世界不是由谎言构成的。 * 38:40 现场教学:“陪伴冷静法”:孩子情绪崩溃时,不说教、不妥协的陪伴术。 💡 可颂的“心灵健身”工具箱 39:38 - 44:33 * 40:50 工具一:主动塑造环境法(用于社交饭局)。 * 42:10 工具二:情绪源剥离技术(用于应对情绪攻击)。 * 43:05 工具三:“我需求”表达公式。 🌟 整合与前行 44:34 - 结尾 * 45:00 总结: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 “关系更新”。 * 46:20 最后的分享:做一个“不怕冲突”的人,到底是什么感觉? 🎙️ 写在最后 这期节目,是我交给生活的一份心理学观察笔记。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勇气与智慧:在冲突中,不丢失善良,也不丢失自己。 创造,从敢于在关系中发出真实而完整的声音开始。 📩 联系可颂 1、预约个人心理咨询请加: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或扫以下二维码 2、加入听友群/链接可颂:备注“听友”(两者二选一) 3、节目由可颂独立创作,未经剪辑,如实呈现思考过程,因此音质有限且可能有口癖存在,还请理解~

55分钟
99+
5天前

Vol 132 走出去是疗愈的关键,探索世界比解释痛苦更有效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嗨,4566位朋友,你们好呀~ 我是可颂,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460+小时。2026年开放招募新来访,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情绪崩溃时,你是否也曾被困在反复思索的痛苦里?本期节目,心理咨询师可颂提供了一个亲测有效的“心理工具包”。她以自己在日本旅行时的一次情绪低潮为例,拆解出疗愈的四个关键步骤:Contain(被接住)→ Connect(建立连接)→ Play(感官觉醒)→ Expand(生命扩展)。无需复杂的理论,这期节目将告诉你,如何通过一些具体而微小的事情,让蛰伏的生命力重新释放。 🕒 时间轴 00:00 开场与近况更新:年底复盘中,2026年1月开放新来访预约 01:26 情绪崩溃的起点:在神户酒店里,无来由的失落与茫然 03:22 哭泣也是一种能力:我在孩子面前如何面对情绪 04:52 被“接住”的瞬间:家人没有走远,他们在大堂等我 06:09 心理学视角解读:什么是“情绪的容器”? 07:29 温尼科特的“抱持性环境”:情感被安全容纳,即是疗愈 08:58 3岁女儿的“找老虎”游戏:孩子用象征的方式参与我的悲伤 10:39 从孤立到连接:情感系统如何慢慢打开 12:30 走出去之后:海边、月亮项链、花火与川菜 13:01 为什么“玩”对成年人也如此重要? 14:47 用情绪语言描述疗愈闭环:从被困住到重新探索 15:15 四个关键词:Contain → Connect → Play → Expand 19:28 总结:走出去,让感官复苏,生命力自然会回来 🌟 重点金句摘录 “他们在那里,我可以崩溃,而我并不会被抛弃。” “孩子用游戏的语言,努力参与我的情绪现实。” “Contain 是情绪的容器,Connect 是关系的回归,Play 是感官的觉醒,Expand 是生命的扩展。” 🧠 心理工具包 Step 1:Contain:情绪被安全接住,不坠落 Step 2:Connect:回应关系的邀请,重新信任 Step 3:Play:用感官与行动激活生命力 Step 4:Expand:走出自我,与世界再度连接 🎒 可颂的旅行疗愈小物 节目中提到的“月亮可颂项链”照片已更新在 shownotes,来自日本手作人的木质设计。 📩 联系可颂 1、预约个人心理咨询请加: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或扫以下二维码 2、加入听友群/链接可颂:备注“听友”(两者二选一) 3、节目由可颂独立创作,未经剪辑,如实呈现思考过程,因此音质有限且可能有口癖存在,还请理解~

20分钟
99+
3周前

Vol 131 走出强迫性重复:我们为何总在重复同一部痛苦剧本?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嗨,4444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可颂,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440+小时。开放招募1-2名新来访,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这期我们聊一个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却很少被觉察的心理现象——「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也总在关系中遇到相似的人、相似的情绪、相似的冲突? 就好像你拿到的剧本,早就写好了结局? 这期我们一起回到内在关系的源头,聊聊如何从剧情中醒来,改写自己的故事。 ⏳ 时间戳与内容导览: 00:00 开场与引入 * 为什么聊“强迫性重复”?它在咨询与生活中反复出现,也是我生命体验中持续整合的议题。 02:04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 我们为何总在关系中重复相似的痛苦?哪怕理性上知道不该这样。 * 举例:反复爱上对你苛刻、情感虐待的人。 03:03 内在关系模式:你的“关系原型” * 童年与父母/养育者的关系,成为你长大后与他人互动的“内在剧本”。 * 什么是“客体关系”?你与外在世界的互动,都源于这个内在模型。 05:33 几种典型的强迫性重复模式 * 被忽视的循环:总被情感疏离的人吸引,渴望被看见。 * 控制与被控制的循环:要么重复被控制,要么成为控制者。 * 被抛弃的循环:总吸引无法给予稳定承诺的人。 11:01 如何觉察自己是否在重复? * 纵向探索:从童年到成年,你是否总在演同一部剧? * 横向探索:在亲密关系、职场、朋友中,你是否总陷入相似的张力? 11:51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旧剧本? * “熟悉的旧鞋子”比喻:即使磨脚,也舍不得扔。 * 大脑把“熟悉”等同于“安全”,哪怕那意味着痛苦。 15:00 重复的三个深层功能 * 掌控感:已知的痛苦好过未知的恐惧。 * 修复创伤的渴望:希望这次能有不同结局。 * 维持自我认同:即使那是一个“我不值得被爱”的故事。 18:12 如何走出强迫性重复? * 第一步:识别模式 → 你已经胜利了60%。 * 第二步:命名它 → 用语言打破自动反应。 * 第三步:记录情绪日记 → 具象化你的感受与触发点。 * 第四步:在支持性关系中说出来 → 被看见,才能被改写。 23:22 新的关系体验是改变的关键 * 在咨询或信任的关系中,重建“矫正性情感体验”。 * 有人同行,就像有人陪你走一条从没走过的小路。 25:39 允许自己退步,变化是螺旋式前进 * 往前走两步,退一步,甚至退三步,都是过程。 * 拉弓的比喻:后退是为了更有力地向前。 27:52 实用工具:情绪日记四要素 * 触发事件 → 身体反应 → 想法 → 情绪感受。 * 每次退步后,问自己:我想保护什么? 28:57 我的亲身经历:从冲突到温和的亲密 * 我曾经以为“激烈冲突=爱”,后来学会写新的剧本。 *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允许波动、接纳退步、持续尝试。 31:22 结语 * 走出强迫性重复,不是靠意志力战胜旧剧本, 而是通过观察、暂停、新的尝试,让那个无法被改写的故事,终于有了新的结尾。 📒 你可以带走的小练习: * 记录一次你“又掉进旧循环”的时刻,写下:触发事件、身体感受、想法、情绪。 * 尝试用一种新的、微小的方式回应它,哪怕只是暂停5秒钟。 📩 联系可颂 1、预约个人心理咨询请加: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或扫以下二维码 2、加入听友群/链接可颂:备注“听友”(两者二选一) 3、节目由可颂独立创作,未经剪辑,如实呈现思考过程,因此音质有限且可能有口癖存在,还请理解~

32分钟
99+
1个月前
喜欢听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