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者 StalkersRadio
做阅读和写作的长期主义者

Album
主播:
牛刀刀、张眷、文佳kulala
出版方:
牛刀刀
订阅数:
4,667
集数:
49
最近更新:
3天前
播客简介...
三位女性写作者发起的文化对谈节目,从文学为出发,谈论读书和写作、艺术和生活,重组不同时代的人性光谱和精神地图,探寻它们的当代意义。 欢迎随我们释放灵魂,潜入深海。
潜行者 StalkersRadio的创作者...
潜行者 StalkersRadio的节目...

Vol.48 俄罗斯文学导读|《漫游在雨中池塘》(中):“一篇有问题的故事”

潜行者 StalkersRadio

这一期我们继续讨论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的文学评论集《漫游在雨中池塘》。在第46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契诃夫、果戈里和托尔斯泰的写作艺术,今天我们再来聊聊书中关于屠格涅夫作品《歌手》的精彩解读。 "一篇有问题的故事就像一个有问题的人一样有趣。"这是乔治·桑德斯一开始给这篇作品的引语。 《歌手》的故事内核是两个草根歌手在乡村小酒馆里的一场歌唱比赛。但屠格涅夫在正式讲述这场比赛之前,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酒馆周边的环境天气风物,去介绍酒馆里每个人的外貌性格背景,篇幅甚至远超比赛本身——桑德斯的解读主要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即:《歌手》中大量看似离题的、静态的描述性内容,与故事的内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除了技术性考虑之外,这是否还反映了屠格涅夫在创作方式上的某种自觉选择? 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书中,还有不少像《歌手》这样以风景和人物白描为主的篇章,其中并没有典型的“故事”发生,但却以人物、环境、情绪的呈现和流动,同样深刻地打动着我们。这让我们想起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故事消隐后退,世界如实浮现,而情感幽深明灭…… 面对屠格涅夫的这种“文学人类学”式的写作,或许我们可以对“创作者如何找到充分激发自身能量的创作方式”这一问题,作出更多面向的思考。 最后提一句片尾曲。在搜寻地道俄罗斯传统民歌未果之后,我们找来了巴西歌手Caetano Veloso演唱的西语歌曲“Cucurrucucu Paloma”作为代餐——Caetano演绎这首歌曲的方式和气质,与《歌手》中的雅什卡实在是神似。 【本期内容】 * 《歌手》:"一篇有问题的故事",却何以如此动人? * 再谈离题的艺术: 为故事的内核搭建“参照系” * 《猎人笔记》中文学人类学式的创作方式,是屠格涅夫自觉的选择吗? * 发现自己的声音:创作者如何找到真正激发自身能量的创作方式? * 《歌手》vs.《老残游记》:小说如何书写无形的音乐? * “写什么”vs.“怎么写”:决定一个作家写作深度的到底是什么? 【本期提及】 乔治·桑德斯 - 文学评论集《漫游在雨中池塘》,张琳琳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屠格涅夫 - 随笔集/小说集《猎人笔记》(含《歌手》《白净草原》《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里郭甫》等篇章)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文学评论集《俄罗斯文学讲稿》,丁骏、王建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侯孝贤 - 电影导演,“台湾新电影”运动核心成员,代表作有《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海上花》等 刘鹗(清代) - 笔记体小说《老残游记》 路易丝·厄德里克(Loise Erdrich) - 美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鸽灾》《爱药》《真相四部曲》等 【本期音乐】 背景曲:Ingrid Haebler,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2 Variations in C Major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 K.265(来自专辑《Mozart: The Piano Variations (Complete Mozart Edition)》) 片尾曲:Caetano Veloso - Cucurrucucu Paloma [Live] (来自专辑《Viva la Tristeza》 ) 【原文摘录】 “穿过田野,许多小径蜿蜒曲折。”他唱道,我们都听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说实话,我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它有点哑,又像破裂的颤音,开头甚至有些病态,但其中却蕴含着真正深刻的激情、青春、力量和甜蜜,以及令人沉醉的悲伤,在那里面回响着火热而真实的俄罗斯灵魂,它紧紧地抓住你的心,牢牢地扣动那属于俄罗斯人的心弦。歌声渐渐婉转地流淌开来,雅什卡显然沉浸在歌里了,他不再胆怯,完全沉浸在了幸福中。他的声音不再发抖,它颤动着,带着难以察觉的内心的激情颤动着,像箭一样刺进了听者的灵魂,并且不断增强,变得更加坚定,扩展至无限。(《歌手》原文) 我们目前的审美理解是:人物的描述应该快速、自然 、有序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我们相信人物的特征是展现出来的,而不是讲述出来的)……我们希望故事中的描述内容是少而精的,且为主题服务,而反观屠格涅夫,他描述事物,似乎只是因为它们存在。 这种描述方法可以追溯到那个把故事作为纪实的年代,《歌手》中呈现的“全员素描”被称为文学人类学的开创性著作,因为它让文学家看到了“这些人”——乡下农民的生活方式。在当时,屠格涅夫因其灵敏的洞察力、悲悯情怀以及对农民形象的现实主义刻画而备受赞誉……屠格涅夫在这里其实把故事看作了报告文学,他如同一名探险记者,带领读者一睹带有异国情调的世界,一个位于他们脚下的世界。(《漫游在雨中池塘》原文) 【本期主播】刀刀、圈圈 【音频制作】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介绍文案】刀刀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52分钟
99+
3天前

Vol.33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一:如何读,为什么读?

潜行者 StalkersRadio

“要爱具体的人,胜过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胜过爱生活的意义。” 这几句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箴言,因为罗翔老师的推荐,已经在中文社交媒体上流行了好几年。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作品也确有翻红的迹象,这不仅源于他作品本身势大力沉、超前于时代的艺术创新,同时也是因其对人性之复杂和苦难的意义的反复求索,为下沉时代混乱而迷茫的人们带来了共鸣和参照。 1879年到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了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风靡当时的知识界和文学界。小说改编自一场真实的弑父案件,描写了卡拉马佐夫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对弑父案的法庭审判。 小说中的弑父案原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放期间所听闻,酝酿多年之后,在晚年才开始着手创作。陀在小说创作期间痛失爱子,于是将儿子阿廖沙的名字赋予了小说的主人公。陀原计划以阿廖沙为主人公创作两部小说,以展现他一生的经历,却因意外逝世未能完成第二部。 这部临终之作,也是未竟之作,虽然被誉为陀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的集大成者,在文学史上却不乏争议。在我们三个人的共读史中,也很少有作品像《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样引起如此对比分明的争议。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组卡拉马佐夫兄弟。 在这样的众声喧哗之中,我们还是准备带着种种问题和争论,坚持读完《卡拉玛佐夫兄弟》。这一期,我们将首先分享对这部小说前三章的阅读感受。 【时间轴】 02:05 为什么读《卡拉马佐夫兄弟》? 07:07 一曲《Hallelujah》引发对基督教的兴趣 09:19 三人初读《卡》的印象完全是大相迥异 20:55 当年在大刊上连载的《卡》就像今天在平台上被追更的心理悬疑剧集 24:04 《卡》的写作看似朴拙,其实更加难写,陀像一个文学上的“扫地僧” 29:00 《卡》堪称莎士比亚戏剧的19世纪进阶版,以及与《李尔王》的镜像关系 36:00 以吴谢宇案去尝试理解《卡》中的弑父案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38:13 陀的苦难生平、古怪性情和社交轶闻 45:37 多年严酷的流放生涯使陀重归宗教信仰,也影响了他的后期创作 49:04 第一章简介和几位主角的特点 56:15 第二章简介、精湛的视角转换和精彩片段 67:22 到底如何进入像《卡》这样的经典? 71:29 第三章简介、核心人物解读和精彩片段 84:55 胡德夫翻唱的《Hallelujah》 【本期提及】 陀斯妥耶夫斯基 - 《卡拉马佐夫兄弟》,徐振亚、冯增义译,上海三联书店 乔治·桑德斯 - 《漫游在雨中池塘》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 《与神对话》 陀斯妥耶夫斯基 -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 莎士比亚 - 《李尔王》 毛姆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蒋方舟 - 《主人公》 【本期音乐】 背景曲:Sergei Rachmaninoff &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 Piano Concerto No.2: I(专辑《Sergei Rachmaninoff: Plays and Conducts, Vol.1》) 片尾曲:胡德夫 - Hallelujah(专辑《大武山蓝调 》) 【本期摘录】 摘自正文第一章: 多数情况下,所有的人,甚至坏蛋,也要比我们一般想象的更加天真幼稚,更加质朴善良。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样。 摘自正文第二章: 最主要的是不要对自己撒谎。凡是对自己撒谎并且相信自己谎言的人,往往会落到不分是非的地步,既分不清自己的是非,也分不清外界的是非,因而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由于不尊重任何人,因而就不再有爱。 摘自正文第三章: 我们卡拉马佐夫家的人都是这样的虫,连你这天使身上也有着这样的虫,而且在你的血液中掀起风暴。的确是风暴,因为情欲本身就是风暴,甚至比风暴还厉害。美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说它可怕,是因为无法捉摸,说它无法捉摸,是因为上帝设下的都是些谜。这里,两条对立的河岸可以合拢,各种矛盾可以同时并存。 【本期主播】文佳、刀刀、圈圈 【音频制作】文佳、刀刀、圈圈 【介绍文案】圈圈、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89分钟
4k+
6天前

Vol.47 读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潜行者 StalkersRadio

“我试图并不简单地把她的暴躁、她对我的溺爱和指责都归咎于她的性格特点,而是将它们置于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几年后,当文佳再次翻开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时,她惊讶地发现,这个早已成为她自己人生信条之一的洞见,并非源于她自身的体悟,而是来自安妮·埃尔诺冷静而精准地书写。 发表于1988年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代表作之一。它始于一个最私人的时刻——母亲的离世,并由此开启了一段漫长而冷静的社会与情感追溯。作者以近乎社会学的视角,盘点母亲从生到死的一生,探讨着阶级、家庭与一个普通女性生命轨迹的交织。 这本书,连同《一个男人的位置》与《一个女孩的记忆》,常被并称为埃尔诺的“家庭三部曲”。然而,她的笔触远不止于家庭记忆。在她克制、精确甚至被一些读者认为“尽是讲述”的文字之下,是一种将个人经历淬炼为公共议题的强大能力。她让母亲买土豆和牛奶的日常,与女儿坐在教室里聆听柏拉图的未来,形成了跨越阶级的无声对话。 那么,这种“冷静”与加缪《局外人》的“疏离”有何不同?一位出身底层的女性,在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后,如何安放自己的过去与情感?那存在于无数母女关系中“相爱相杀”的微妙张力,又是如何被赤裸而坦诚地呈现的? 这一期,让我们暂时告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沉,一起走进安妮·埃尔诺用平实语言构筑的、深邃而充满共鸣的女性世界。 【本期内容】 · 缘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安妮·艾尔诺 · 从开头讲起:安妮·埃尔诺的“冷静” vs. 加缪的“冷峻” · 向内与向外: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写作的粗略对比 · “Show, don’t tell”是不可打破的写作定律吗? · 安妮·埃尔诺写的是金句吗? · 书中那些对母女关系的微妙刻画 · 通过阶级透视“双重异乡人”的漂泊感 · 书中遍布的细节是真实还是虚构? · 对比安妮·埃尔诺的写作方式与“Literature Journalism” 【本期提及】 安妮·埃尔诺 - 《一个女人的故事》- 郭玉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加缪 - 小说《局外人》 颜歌 - 小说集《Elsewhere》(英文) 余华 - 小说《活着》 加西亚·马尔克斯 - 小说《百年孤独》 安妮·埃尔诺 - 纪录片《超8岁月》(Les années Super-8) 何伟 - 非虚构《江城》 彼得·汉德克 - 小说《无欲的悲歌》 卡夫卡 - 《致父亲的信》 【本期音乐】 背景曲:Ólafur Arnalds / Nils Frahm - Life Story(来自专辑《Life Story Love and Glory》) 片尾曲:Emily Loizeau - Comment dire(来自专辑《L'autre bout du monde》 ) 【原著摘录】 “我的母亲死了,于4月7日星期一,在蓬图瓦兹(Pontoise)医院的老年病房。我是在两年前把她送到那里的。护士在电话里说:‘您的母亲在今天早餐后离世了。’根据护士的推测,大概是在早上十点钟。” “我试图并不简单的把她的暴躁、她对我的溺爱和指责都归咎于她的性格特点,而是将它们置于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来分析。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写作可以让我更接近真实。发现一种更普遍的意义,可以帮助我跳出个人情感上的孤独和迷惘。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情不自禁的抵触,总想极力保留我母亲纯粹情感的一面,热情或是眼泪,都不赋予它们任何意义。” “4月的一个晚上,六点半,她已经睡了,穿着睡衣,躺在褥单上;她抬着腿,裸露着外阴。房间里很热。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是童年伴我成长的亲人。她的胸布满了细小的蓝色血管。” 【本期主播】文佳、圈圈 【音频制作】圈圈、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介绍文案】圈圈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70分钟
99+
2周前

Vol.46 俄罗斯文学导读|《漫游在雨中池塘》(上):深入短篇小说的艺术

潜行者 StalkersRadio

2021年,美国作家兼创意写作教授乔治·桑德斯出版了一本特殊的文集《漫游在雨中池塘》,英文全名为“A Swim in a Pond in the Rain——In Which Four Russians Give a Master Class on Writing, Reading, and Life”。2024年,此书的简体中文版出版,在读者和作者群体间引起反响。 乔治·桑德斯在雪城大学教授了二十年的19世纪俄国短篇小说课程,这本书是他对课程内容的一次精选汇编。桑德斯带领我们精读了包括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果戈里在内的四位俄国文学大师的七篇短篇小说——书中不仅有七篇小说的原文,有桑德斯从不同角度对每篇小说的独特解读,还有他在课堂上跟学生们“一起犯错、一起发现”的互动记录和课后练习,为我们再现了美国的创意写作课堂,很有趣,也很有启发。 称其特殊,更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者视角——作为一名拥有丰富创作经历的优秀小说家,乔治·桑德斯拥有非同寻常的文学洞察力,他通过敏锐而切近文本的讲解,一点点引导读者潜入到作家的创作动机、意图和操作方法中去,带领读者们(也许是前所未有地)贴近文学大师们的创作过程。 当然,除了能带我们深入理解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这本书也是一本绝佳的俄国文学导读课。无论从读者还是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让人获益匪浅的书。 【本期内容】 * 作品的气质:好的作品需要与之气质相投的读者 * 离题的艺术: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离题,兼及行为艺术 * 变奏的艺术:契诃夫小说《宝贝》中的变奏,兼及《小星星变奏曲》 * 何为纯文学:契诃夫小说《在马车上》 * 荒诞的艺术:果戈里小说《鼻子》,以荒诞书写真实 * 克制的艺术:托尔斯泰小说《破罐子阿廖沙》,善良是对善良本身的奖赏 * 在这个时代,好的文学仍不可替代 * 写作是对情感与理智的双重驾驭 【本期提及】 乔治·桑德斯 - 文集《漫游在雨中池塘》,张琳琳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 台版《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颜于凡译,时报文化) 莫瑞吉奥·卡特兰 - 装置艺术《喜剧演员》 莫扎特 - 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 果戈里 - 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含《鼻子》《外套》《狂人日记》) 芥川龙之介 - 小说《鼻子》 鲁迅 - 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故事新编》 卡夫卡 - 小说《变形记》 约翰·契弗 - 小说《巨型收音机》 胡里奥·科塔萨尔 - 小说《越长越大的手》 唐纳德·巴塞尔姆 - 短篇小说集《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综艺节目 - 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谷雨实验室 - 人物报道《失败者卢安克》 卢安克 - 教育研究著作《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本期音乐】 背景曲:Ingrid Haebler,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2 Variations in C Major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来自专辑《Mozart: The Piano Variations (Complete Mozart Edition)》) 片尾曲:Drugstore - Superglider(来自专辑《Drugstore》 ) 【本期摘录】 “这一篇离题的艺术,让我们在每多读一次的时候,都有更多的发现。它不是一个单一观点的反对幸福的小说,而是一篇充满神秘与美丽的文字,不断向你揭示新的层面。阅读它的大部分乐趣在于我们最初感到的多余的笔墨或者离题,正是提升故事脱离其原始构想层面的途径,并把故事变得如此复杂和神秘,起初看起来像离题的内容,现在被认为是精彩高效的。” “当你下一次听说某人非常孤独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你和玛利亚的相知,使你更倾向于温柔的看待那个孤独的个体,即使你们没有见过面。” “阿廖沙只有一个特点——他总是快乐地顺从别人”。 【本期主播】刀刀、文佳、圈圈 【音频制作】刀刀、圈圈 【配乐策划】刀刀 【介绍文案】圈圈、刀刀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73分钟
99+
4周前
潜行者 StalkersRadio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