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0分钟
播放:
429
发布:
2周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试图并不简单地把她的暴躁、她对我的溺爱和指责都归咎于她的性格特点,而是将它们置于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来分析。”
几年后,当文佳再次翻开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时,她惊讶地发现,这个早已成为她自己人生信条之一的洞见,并非源于她自身的体悟,而是来自安妮·埃尔诺冷静而精准地书写。
发表于1988年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代表作之一。它始于一个最私人的时刻——母亲的离世,并由此开启了一段漫长而冷静的社会与情感追溯。作者以近乎社会学的视角,盘点母亲从生到死的一生,探讨着阶级、家庭与一个普通女性生命轨迹的交织。
这本书,连同《一个男人的位置》与《一个女孩的记忆》,常被并称为埃尔诺的“家庭三部曲”。然而,她的笔触远不止于家庭记忆。在她克制、精确甚至被一些读者认为“尽是讲述”的文字之下,是一种将个人经历淬炼为公共议题的强大能力。她让母亲买土豆和牛奶的日常,与女儿坐在教室里聆听柏拉图的未来,形成了跨越阶级的无声对话。
那么,这种“冷静”与加缪《局外人》的“疏离”有何不同?一位出身底层的女性,在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后,如何安放自己的过去与情感?那存在于无数母女关系中“相爱相杀”的微妙张力,又是如何被赤裸而坦诚地呈现的?
这一期,让我们暂时告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沉,一起走进安妮·埃尔诺用平实语言构筑的、深邃而充满共鸣的女性世界。
【本期内容】
· 缘起: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安妮·艾尔诺
· 从开头讲起:安妮·埃尔诺的“冷静” vs. 加缪的“冷峻”
· 向内与向外: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写作的粗略对比
· “Show, don’t tell”是不可打破的写作定律吗?
· 安妮·埃尔诺写的是金句吗?
· 书中那些对母女关系的微妙刻画
· 通过阶级透视“双重异乡人”的漂泊感
· 书中遍布的细节是真实还是虚构?
· 对比安妮·埃尔诺的写作方式与“Literature Journalism”
【本期提及】
安妮·埃尔诺 - 《一个女人的故事》- 郭玉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加缪 - 小说《局外人》
颜歌 - 小说集《Elsewhere》(英文)
余华 - 小说《活着》
加西亚·马尔克斯 - 小说《百年孤独》
安妮·埃尔诺 - 纪录片《超8岁月》(Les années Super-8)
何伟 - 非虚构《江城》
彼得·汉德克 - 小说《无欲的悲歌》
卡夫卡 - 《致父亲的信》
【本期音乐】
背景曲:Ólafur Arnalds / Nils Frahm - Life Story(来自专辑《Life Story Love and Glory》)
片尾曲:Emily Loizeau - Comment dire(来自专辑《L'autre bout du monde》 )
【原著摘录】
“我的母亲死了,于4月7日星期一,在蓬图瓦兹(Pontoise)医院的老年病房。我是在两年前把她送到那里的。护士在电话里说:‘您的母亲在今天早餐后离世了。’根据护士的推测,大概是在早上十点钟。”
“我试图并不简单的把她的暴躁、她对我的溺爱和指责都归咎于她的性格特点,而是将它们置于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来分析。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写作可以让我更接近真实。发现一种更普遍的意义,可以帮助我跳出个人情感上的孤独和迷惘。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情不自禁的抵触,总想极力保留我母亲纯粹情感的一面,热情或是眼泪,都不赋予它们任何意义。”
“4月的一个晚上,六点半,她已经睡了,穿着睡衣,躺在褥单上;她抬着腿,裸露着外阴。房间里很热。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是童年伴我成长的亲人。她的胸布满了细小的蓝色血管。”
【本期主播】文佳、圈圈
【音频制作】圈圈、刀刀
【配乐策划】刀刀
【介绍文案】圈圈
【Logo设计】刀刀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小宇宙、苹果播客等专用播客APP,订阅收听我们的播客「潜行者 StalkersRadio」,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节目所有发言仅代表发言者个人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