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找回人生主角感,和内耗说拜拜!

午后花园漫步录

每个人都需要构建一套以自己为中心的主角叙事,这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是稳定的核心。 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围绕它的“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和相应的解读,都在这个“场”内展开,人是场的主角。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场”,你的故事如果不是以你为主角的电影,那你就只能被迫在别人的故事里扮演配角,只能不停卷入别人的“场”,成为他人情节里的碎片,观察他人的神态,揣摩他人的心情,以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去成就他人的人生故事。 一、什么是主角感——你是人生的主角,还是故事的npc? 02:44 我很重要。我生来就是有价值的,我的情绪、感受、利益都很重要。 14:11 我无条件自信。我信任自己的感受、能力,信任未来的我能处理未来的事。 19:35 我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人,我是有勇气和能力主动选择表达和做事的人。 30:11 我的主线任务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会为我让路,出力助我。 35:54 我允许一切发生,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二、配角的特质——失掉主角感的我们,成为人生的配角了吗? 36:53 认为主角比自己更重要,为主角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物质。 37:41 比起自己,更信任主角,希望主角为自己做决定。 38:15 更愿意被动接受事情发展,害怕面对冲突。 38:53 没有自己的人生主线任务,目标是取悦主角,帮助主角实现目标。 三、主角感丧失的原因 41:59 批量化生产npc的教育经历 45:02 我们生活在他人分配的配角叙事关系中 四、尊重他人的主角叙事 49:01 不要执着于让别人放弃自己的主体性,来成就你内心的主角叙事。 50:17 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对谁有期待,就会被谁控制。

52分钟
99+
9个月前

17 放弃拯救父母,是活出自我的开始

午后花园漫步录

“亲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我知道你们的苦难,我也知道你们承受着生命很多的伤痛,现在我让自己臣服,臣服于生命的河流……出于对你们的尊重,我不能拿掉属于你们生命里的任何东西。现在,我把属于你们的包袱还给你们,把属于你们的命运交还给你们。而我也去负起我生命中属于我的责任,面对属于我自己的苦。” 黄仕明《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本期看点 00:00 关注自我成长,放弃拯救他人 放弃拯救父母 04:08 过得好是对家庭的背叛吗——家庭关系中的补偿心理与矛盾情感 08:57 众生皆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人角色与代际压力 12:43 养儿是为了防老吗——我是父母的投资,还是独立的个体? 16:05 理解与放手——让父母背负他们自己的责任和命运 20:19 尊重他人的苦难——总想拯救别人,是边界感缺失的体现 25:09 父母索求无度怎么办——设定个人边界,对抗无理索求 28:21 专注自我成长,创造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放弃拯救伴侣 32:41 亲密关系中,只筛选,不改变:放弃拯救伴侣 40:24 总喜欢上糟糕的人——为何会投射脆弱给伴侣 放弃幻想拯救任何人 43:42 朋友基于平等和尊重,避免对他人进行过度拯救与干涉 47:09 教师的深刻体会,不要幻想改变学生的命运

51分钟
99+
10个月前

16 《好东西》漫谈:在女性主体的世界,创造穿越苦难的轻盈

午后花园漫步录

《好东西》是一部充满了笑声的电影,你明明也可以在其中看到女性的处境,感受到女性的苦难,但同时她就是会让你哈哈大笑,为女人们的智慧和幽默而笑,为男人们的雄竞和自恋而笑,为无数的误会、冲突、释然而笑。仿佛一切痛苦都会在笑声中消解,而未来的路总有一天会在迷雾中展现,女性会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世界,创造新的更好的游戏。 01:49 走出苦难叙事——女性的处境,原来能够以一种更轻盈、更有希望的姿态去讲述。 举重若轻的单身母亲生活 04:16 家务劳动中的母亲,也是创世的母系神明。被看见被理解的劳动,不是枷锁,而是创造。 10:25 在公共场域里谈论性欲,在公开场合中调侃男性,并不是一件沉重的禁忌。 12:12 以女性为主体的世界,将男性置于被观看的客体身份,以幽默和坦然消解矛盾碰撞的沉重。 17:32 不再被男性割裂为功能性的身份,铁梅自成一个完整、强大而圆融的主体 互相解绑的东亚母女关系 19:24 尚未被规训过的女孩儿,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加坦然更加真实更加自我的眼光 23:34 母亲对于女儿更好的教育,不是奴仆式的奉献,而是自我成长式的榜样,成为照亮女儿前行的精神灯塔 26:26 允许女儿做女儿,做她真实的自己,允许母亲做母亲,做不只是母亲的个体,给彼此松绑,爱才得以滋生。 理解包容的多样女性群体 34:25 允许女性的脆弱样态,被规训过的追寻爱与自我的女孩,也在努力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39:46 “恋爱脑”的审判,是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压缩,也是对女性新形式的规训 42:26 互联网对麦琳的围剿,更恶劣的男性的隐身,又一场厌女的狂欢 47:47 女子为“好”,只要你想做的事,所有让你开心幸福的事,就是好东西。少一些审判,多一些体验。

50分钟
99
11个月前

15 好东西:女孩,你不是“缺爱”,你只是缺少尊重和权力

午后花园漫步录

推荐书目:米尼克·希珀《乐园之丘·女性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你缺的不是爱,而是生而为人的尊严,缺的是父母平等的健康的对待,缺的是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的公平,缺的是金钱,缺的是保护自己、对抗世界压迫的力量。缺的是自我信任,自我爱护,无条件爱自己、捍卫自己的心态。 你不需要谁来爱你,给你一个家,因为你自己就是永恒不倒塌的一座宫殿,掌握生命,掌握智慧,掌握力量。历经了这么多的痛苦、曲折,却历久弥新,坚不可摧。 本期看点: 前言 01:30 小叶和小孩的鲜明对照:为什么女孩长大了反而觉得自己内心残缺? 一、谁夺走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 07:42 否定我们的身份——女儿,是家庭的主人,还是注定嫁出去的客人?不能继承财产,不被看作血脉,我有被当作家庭的一分子吗? 11:40 驯化自由的灵魂——女儿,爱跑爱闹是天性,还是“没个女孩样儿”?世界告诉我“温柔娴静勤劳贤惠”,我的人生真的是为我自己而生的吗? 14:59 贬低健全的身体——女儿,会来月经会怀孕,我是肮脏邪恶的吗?我无法欣赏和掌控自己的身体,那它将为谁掌控? 20:11 夺走生活的利益——女儿,这个世界给了男性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那我们的生存空间被谁占据? 二、谁夺走了我们改变世界的权力 24:13 夺走生育的决定权——是掌管生命的母神,还是传递Y染色体的工具?从你肚子里出生的生命,为何随他人姓,传承他人的生命? 32:30 弱化身体的力量感——是掌握力量自我保护的大地之母,还是任人观赏喜爱的“白幼瘦”女人?是谁在阻止女性变得强壮勇敢? 36:18 聪明女人的污名化——是生来聪明强大的天命之女,还是让男性厌恶的太聪明的“心机”“绿茶”?你不是不能,是他们怕你“太能”。 三、谁在编织“爱”的谎言? 42:09 只要被某个男人爱了,就可以和过去所有被剥夺的痛苦和解吗?你说的是“爱”,还是掩盖剥削的谎言,是占尽便宜后还要掩饰一番的遮羞布? 四、如何摆脱缺爱的陷阱 46:15 自爱治百病。允许自己犯错,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一切问题,面临一切情绪,做自己的父母,给自己想象中的无条件的爱和付出。 54:01 勇敢捍卫自己的利益,学会“自私自利”,敢于向他人要求应得的财富、资源、尊重,敢于为自己做决定。 56:26 设立界限,创造属于自己的警戒线和舒适区。清楚和每个人的关系,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在交换什么,及时说“不”。 57:22 意识到你生来就是完整的,一切馈赠都已经在你的生命之中。增强主角意识,你是游戏的主角,如果你登出了游戏账号,那这个世界也不复存在了。所以你的人生的完整性,并不因为某个角色的来去的变得残缺或者变得更加完整。

61分钟
99+
11个月前

14 教师心理危机,不被看见的付出和压力

午后花园漫步录

一个无人在意的话题。但是我在意,我们在意。 一、被忽视的隐形劳动——无偿的情绪劳动 01:17 承受社会误解,背负道德期待,承担过多不被看到的劳动 03:26 每天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承受学生的情绪问题 05:13 满足家长期待,安抚家长情绪,调节家长之间的冲突 11:55 服从体制等级秩序,扮演顺从者,向领导提供情绪价值 二、压抑天性的工作形式——激发内在负面情绪 13:00 压抑学生天性,要求他们安静、整齐——学生的不顺从会引发【愤怒】 17:09 身为主体的人被客体化,随时被凝视、审判,各类比赛、公开课、检查评比——引发自我凝视、自我物化、焦虑、恐惧 22:00 与教学、育人无关的形式主义太多——陷入虚无,感觉浪费生命 23:06 清醒地沉沦,看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真实处境——引发悲哀和无奈 三、职业病——身体的压力必然带来精神的焦虑 25:45 精神过载——被噪音和琐事随时攻击的注意力和神经系统 28:30 慢性咽炎——从未愈合过的沙哑的嗓子 30:08 感冒病毒大聚集——从不错过的流行病,和不敢轻易请假的人类 34:27 被异化的时间观念——人生被切割为学生里的时间单位,没有痕迹的工作日,失去活力的休息日,用来养病的寒暑假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 40:31 职业观——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与个人价值并无关系 41:41 课题分离——你拯救不了任何人,改变不了任何人 42:23 内心自洽——你认为教育是什么,你的边界在哪里,你愿意为这份工作,做到哪种程度? 46:58 主体性——我的世界由我定义。你的观看,你的审判,你的评价,我不在意,又有何意义?

50分钟
1k+
11个月前

13 韩江获诺奖:发出女性声音,祛魅男性叙事

午后花园漫步录

这一期在刚刚得知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们三个就计划着要做。对于我们来说,东亚、女作家、女性叙事这些元素,能够取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种鼓舞。因为在遍地都是堂而皇之的男性叙事和隐秘压抑的女性痛苦的世界里,对女性苦难的记录,对男性心理的剖析和揭露,向世界大声喊出女性真实的声音,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期的音频是cicy剪的,非常细致、用心,每一次都会感叹——她真的可以沉下心来去做好一件件需要很多耐心的事情。时间线是豆包写的,她对于主题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对于语言的简洁和准确,也又一次让我叹服。站在温暖的、强大的她们身边,也让我觉得很骄傲、很幸运,和她们一起看书、做播客、聊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本期看点 01:41 鼓掌欢呼:女性叙事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02:26 素食者内容概览:逃离暴力的剥削世界,英惠的吃“素”成“树”之路 05:57 何为女性叙事?——去呈现而不是忽视女性针尖麦芒般的痛苦 07:15 何为女性叙事?——直面男性思维的功利,打破过往的浪漫幻想 15:26 何为女性叙事?——女性理解女性的痛苦,不当围剿“她”的同谋 19:20 何为女性叙事?——女性共情女性的崩溃,成全“她”自我掌控的自由 23:28 过往的文学母题:寻根是属于男人的耶路撒冷 24:43 全新的女性叙事:出走是属于女性的挣扎与反抗 32:35 女性叙事的意义:夺回女性角色塑造的主动权 37:53 女性叙事的意义:推开三座“大山”,走向舞台中心 45:54 女性叙事的意义:赋予细微以伟大,为女性付出发声正名 50:00 大胆畅想:第一性的世界原来这么美好!

56分钟
98
1年前

11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最大的谎言与暴力

午后花园漫步录

倦怠的灵感在于无为,倦怠的灵感并不告诉我们去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可以不做什么。” 推荐书目:韩炳哲《倦怠社会》 本期看点 “成为更好的人”的谎言 01:42 你在他人口中的“好”,常常是有用、听话、顺从、有利于他 05:58 没有尽头的“更好”,带来的是没有尽头的努力和自我压榨 谁让“我的价值”和“此时此刻的意义”缺席 07:25 功绩社会允许无限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幻觉带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压力 15:20 过于强调利他和奉献的成长氛围,让我不敢把“更大的苹果”留给自己 16:51 “肯定性”的暴力,被他人的赞扬抛向天空的人,不敢让自己再次落地 21:10 自由的幻觉,把自己作为项目精心打造,依然走在自我物化的路上 为了“更好”人们承受着什么 24:00 相信自己的价值存在于别人的凝视和审判之中,缺乏自我内在的标准 25:52 内化了过分牺牲和付出的心理,成为习惯性委屈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28:15 陷入无止境的自我剥削,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容易自我否定 29:52 追求完美主义和对事物的掌控感,无法忍受自己出错 31:22 陷入与他人的比较的泥潭,渴望在方方面面做得比他人“更好” 33:49 浪费时间追求细枝末节,屎上雕花,陷入自恋式的自我投入 38:38 信息接受焦虑,想要不断从网络上获得资讯,深度注意力下降 “倦怠”带来的可能性 45:45 释放内心压抑的愤怒,在否定性的停顿中停下匆忙的脚步 49:52 尊重“倦怠”,尝试“无为”,以“弱化的自我”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55:41 在深度阅读和专注沉思之中,学习观看世界,寻找新的方向 59:00 回到“我”,回到“此时此刻”,建立自己内在的价值体系,建立对自我感受和自我选择的信任,学会心安理得地利己,接受自己会犯错,接受事情不能如自己所愿。

67分钟
99+
1年前

10 什么神仙婚礼,让恐婚的我恋爱脑大爆发!

午后花园漫步录

婚礼的意义是什么?你有想过自己的婚礼会是什么样的吗? 一场让我津津乐道大半年的独特婚礼,长什么样?一场让参与者感动、让听闻者震撼的独特婚礼,长什么样? 一月份参加完闪电和柯基的婚礼之后,我一直很想聊一聊这件事。其实最让我难忘的,不只是这些独特的形式、复古的主题、用心的细节,而是它们所折射出的,关于他们两个本身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策划这样一场独属于他们的婚礼,所需要的原本的独特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去推进其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充沛的精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以及,向人们讲述关于他们的爱的故事,需要他们原本就有很多、很真挚的爱。而这些,他们都完美地做到了。这种人性光辉的闪耀、人格魅力的展现的时刻,真的非常打动人。 这一期主要是满足我的记录和分享的目的,如果有缘的朋友听到了这一期,也祝福你获得这样的幸运和幸福。如有备婚的朋友刷到了,也祝福你一切顺利,幸福美满。 【文后放了很多婚礼现场的图片,欢迎大家翻阅~一起分享这份幸运和幸福】 本期看点 03:16 婚礼的初心:不做仪式下的单调的符号,想要讲述故事中独特的彼此、相爱的轨迹 06:50 场地的选择:复古的工厂开着童年的向日葵,东风号火车载来了缘分的圆满 14:14 复古的主题:古董婚纱、复古家具、胶片相机……怀旧是彼此共同的生活态度 22:17 话剧的形式:隔着百年相恋的《1874》,哪怕相见恨晚,只要命中注定。 33:45 趣味的活动:猫猫投票、趣味问答、特色美食……不是宾客,是彼此熟稔的朋友 36:58 特殊的仪式:来宾共同诵读誓词,这份爱由我们共同见证! 39:19 礼台的布置:欢迎来雪山/雨林做客:旅行的记忆,契合的灵魂,最终将故事写成“我们” 53:28 最重要的是——人。因为他们本身善良、热情、有想法、行动力强、灵魂丰富,所以才能把一切变得如此独特、生动、有趣,才会吸引同频的人在他们身边。 58:11 最后,祝大家幸福。一个很幸福,两个人很幸福,一群人也幸福。

61分钟
80
1年前

09 不装了!我就是要做超爱自己的普信女!

午后花园漫步录

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吗? 需要写下“我的优点”时,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在人群里交谈时,厌恶自己不够健谈,又厌恶自己废话太多。厌恶自己太过亲和,又厌恶自己太过冷漠。走在路上,担心那些评判的眼光,厌恶自己太被注视,厌恶自己不被注视……我们可以列出讨厌自己的一百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一百个缺点。 面对别人的需求和不适,你有一百种满足和体贴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话到了嘴边却难以说出,仿佛对自己好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你很无私吗?你很爱别人吗?你也许只是不爱自己,不够接纳自己。 或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时刻,尝试去直面自我,表达自我,接纳自我,我们可以活得更加自在。 本期看点 不接纳自我的一百种方式 01:40 否认自我的人擅长画地为牢,爱是枷锁,爱人是自戕的刀 04:55 说不出自己优点的我们,用心的阴云遮住了眼睛里的月亮 07:26 在故事里被迫扮演小白兔的人,终究会厌倦自己的“顺从无害”的剧本 不接纳自我的一百种理由 12:06 “优秀”的人往往更自卑:习惯了以出类拔萃为条件的爱和接纳 15:57 女性“主体性”的缺失:我是世界的主角,还是被随意评判的npc? 19:08 过度谦虚带来虚无: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我才真正配得上一个“好”字? 21:28 焦虑之下的委曲求全:没有过上理想人生的自己不敢谈“真实” 接纳自我的一百零一种方式 24:54 放下防御,暴风骤雨:击碎麻木的躯壳,在痛苦中表达自我,展露真实 28:52 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用语言驱散模糊,用正向记忆强化积极的自我认识 33:58 月有阴晴圆缺:及时记录当下的情绪来源和变化,包括不肯示人的“阴暗” 37:27 勇敢自我暴露:有时你可以下坠,你所爱之人会稳稳接住你 42:15 力量在心中:建立内在安全基地,无条件信任、肯定和接纳自己 44:02 无中可生有:假装自信,行动起来,命运接受谎言,接纳源于行动 50:38 接纳与放下:相信改变的力量,也接受事物本来的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56分钟
99+
1年前

08 回避型的自救,“爱无能”可以走出困境吗?

午后花园漫步录

这一期我们继续聊回避。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和豆豆、田田三个回避型人类,结合我们自己的日常经历和感受,分析了回避型表现出来的一些共性。比如分享欲低、害怕冲突、在关系中很容易放弃。 回避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冷淡,甚至冷漠,自私,逃避,拒绝沟通。究其根本,其实是因为回避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对于依恋关系的需求没有得到正向而持续的回应,因此婴幼儿为了回避这种对于痛苦的感受,就压抑和否认了对于依恋关系的需求,并且把亲密、依恋视为危险,把他人、世界视为不可信任,因此大多数回避型人格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的忍受度是比较低的。同时,很多应该在早期发展出来的能力,比如沟通表达、理解共情、面对冲突、处理情绪这样的能力,也因为对需求的否认和压抑,而停止了发展。 所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迷思,那就是,回避型能够和自己的压抑共存吗?那些压抑的需求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和释怀吗? 本期看点: 01:57 成长停滞在否认需求的那一刻,回避是隔绝痛苦的防御模式。 03:01 回避对亲密忍受度低,容易感到被侵犯个人边界。 03:29 没有得到过无条件肯定的回避,终其一生都很难走出“内心匮乏”的自恋。 07:15 低探索欲带来低自我效能感,回避不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想法,行动力低下。 11:37 有时候养育者给我们的很多,却没有看到回避真正的需求和喜好。 16:02 上头快,下头快,回避在亲密关系中慌忙寻求“无条件的爱”,结果往往是不断碰壁。 17:27 和安全型人类建立亲密关系,是回避型自我修正的一条捷径。 19:13 回避型和焦虑型伴侣,哪个对回避型的杀伤力更大? 20:44 和回避建立亲密关系,你可能会经历什么? 24:36 回避自救法一:发展心智化,保持正念,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想法和客观事实是分开的,与被侵害的感觉做对抗。 25:50 回避自救法二:需求外显化,及时说出内心的需求和不适,从小事做起,尝试克服对冲突和拒绝的可怕构想。 26:56 回避自救法三:满足自恋,建立内在安全基地,对自己做所有你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无限宽容、同情、照顾、宠溺。 28:24 回避自救法四:主动获取积极情绪,尝试在各类任务中融入活动,创造舒适区,寻找自己的乐趣,改变持续的情绪低压状态。 31:55 觉察自己,表达自己,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走向进步的必经之路。

38分钟
99+
1年前

07 回避型,狗都不谈:是渣还是无能为力?

午后花园漫步录

“回避型”,是最近常常被提及的词语,与之相对的还有“安全型”、“矛盾型”。其实“回避型”不是少数群体,甚至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不安全依恋是大多数,毕竟,能够成长为一个“安全型”才是小概率的幸运事件。 害怕亲密,回避冲突,惧怕表达,不肯依赖,无法去爱……回避型有太多的表现,表象之下是隐藏的创伤,是过去不曾被回应的需求。回避型人类,其实被骂的很多,但是自我的迷茫也很多。在回避型的上半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希望能够给到其他的回避型伙伴一些共鸣,也希望能够解答安全型、焦虑型对于回避型的一些疑惑。 本期看点: 01:31 我们为何对谈:寻找同类,自我剖析,寻求出路 02:32 回避型经典发言大赏:淡人,是魂淡的淡吗 06:04 分享欲极低的回避型人类:不见面和死了好像没区别 09:58 爱会消失,消失在知道对方也喜欢自己的那一刻 13:58 逼疯回避型的捷径:给ta发一整面消息的绿墙 16:22 不回消息,拒绝沟通,一生害怕情绪冲突的回避型人类 17:36 上头快,下头跑路更快,世界上还有比每天聊天更累的事吗 22:57 对亲密度忍受度低,沟通能力低下,变成了伤害他人的冷漠和疏离 25:38 依恋理论中的“安全”和“回避”:成长在需求不被回应的那一刻停滞了 32:36 父母本身的依恋模式、父母的相处模式,也会传递给孩子 39:07 回避型依恋的内在:他人不可信任,世界充满恶意,脆弱代表危险 45:19 拒绝依恋,压抑需求,隐藏脆弱,我们就会变得更好吗 下半期后续也会放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感谢收听!

4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