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经
和有趣、有独到认知的聪明人聊天

Album
主播:
曲凯
出版方:
KaiQu
订阅数:
10.44万
集数:
53
最近更新:
4小时前
播客简介...
你好,我是曲凯,42章经的创始人。 小的时候我不太舍得花钱,记得当年一毛钱一袋的牛肉干真的很好吃,但如果偶尔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人,我会欣然花几十、上百块请他吃个饭,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后来长大了一些,开始刷人人网、豆瓣、知乎、再到现在的即刻…… 你有没有偶尔在这些平台刷到过一个很有缘的人,然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把他的发言、转载和收藏全都看了一遍,并觉得心有戚戚焉。 再后来工作和创业以后,每天就是聊各种各样的投资人、创业者。 如果能聊到一个优秀的人,真的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并真心觉得很幸福。 而同行们见面经常会聊到的问题也是: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人? 所以,这个播客就是要努力把这些人带到你的身边。 我们只专注和有趣、有独到认知、又愿意坦诚分享的聪明人聊天。 希望你听完每一期都能回到小时候,回到那个因为认识了有趣的人、收获了新知,而感到单纯美好幸福的时刻。 如果听完以后,你还能暗自感慨一句, “我也好想认识这个人啊。” 或者, “哇靠,有被启发到。” 那这个播客也就值了。
42章经的创作者...
42章经的节目...

2018 - 2020,抖音超越快手的关键三年|对谈 Lessie AI 创始人于北川

42章经

前阵子,很多人可能都被一款叫 Lessie AI 的产品刷了屏。 这期节目,我们就请到了它的创始人——于北川。 北川在 18 年以校招生身份加入抖音,亲历了抖音从 4000 万日活一路狂奔、反超快手,成长为日活仅次于微信的庞然大物的全过程。 节目前半段,我们请北川从内部视角,带我们复盘了抖音 18 - 20 年那段堪称神话的增长史:当时的抖音,在字节内部其实并不被看好?抖音最早是如何起量的,又为什么能在众多短视频产品中脱颖而出?以及,它是如何打赢 20 年那场决定命运的「抖快之战」? 聊到后半段,我们把视角从产品转向了组织。到底是什么,让字节既高效又极致?在卷卷,甚至张一鸣手下工作,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还问了北川一个本以为播不了的问题:既然字节优点那么多,为什么这几年还有这么多人选择离开? 没想到,他坦然地给出了答案,也分享了自己离开后的核心思考,包括为什么要创业、做 Lessie AI 的逻辑链条,以及从大厂到创业这一路,他最深的感受与转变。 作为 96 年出生的人,北川的谈吐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他无疑也是幸运的那一个:22 岁加入抖音,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波红利,也在那几年打过最真枪实弹的仗。 但当红利散去,他和无数同龄人一样,陷入了焦虑,甚至一度感到绝望。 还好在这时——用北川自己的话说:「某种意义上,AI 拯救了所有人的灵魂。」 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北川说得极为真诚。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共鸣吧。AI 不只是新技术,更让一批人,重新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44 号珍藏:于北川,Lessie AI 创始人,抖音团队早期产品经理 【时光机】 Part 1 抖音是怎样起量的? * 2:29 18 年时,抖音在字节内外都不被看好? * 5:30 抖音快速增长的关键节点 * 8:42 抖音立项的源点:一鸣画的一条线 * 9:58 为什么抖音涨得越快,团队反而越焦虑? * 10:51 抖音一度把「社交」放在第一优先级,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 15:17 为什么字节做不好社交? * 16:52 同样是字节系,为啥头条「土到 low」、抖音却「有调性」? * 18:05 抖音在起量时,短视频市场什么样? * 20:32 决定抖音调性的三个关键 * 20:41 ① 坚决不从头条导流 * 20:51 ② UI * 21:30 ③ 内容运营 * 23:04 优秀的年轻人是需要「打仗」的 * 25:21 为什么抖音在保有品味的同时,还能成功泛化? * 28:16 单列 vs 双列,当年在抖音内部也有非常激烈的讨论 * 30:36 那为什么不 AB Test 一下? Part 2 字节的做事方式与组织文化 * 32:42 抖音能长到今天这么大,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 34:41 为什么微视会失败,而视频号能成功? * 37:19 抖音这个超级分发器,也有分发不好的东西? * 39:49 字节做事,就是分发所有「无脑」内容? * 41:10 当下抖音、小红书、快手之间的竞争格局 * 49:22 关键一战!抖音是怎样在 20 年春节反超快手的? * 52:57 字节最重要的增长方法论 * 56:07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会怎样重做抖音? * 58:24 字节最不一样的组织文化是什么? * 1:00:42 一个本以为播不了的问题:为什么这几年那么多人离开字节? * 1:02:46 「企业文化就是你招的前几十个人什么样」 * 1:04:08 在字节最核心的一点收获:极致思维 * 1:05:14 一鸣是怎样 push 大家追求极致的? Part 3 创业的思考 * 1:06:05 为什么要从字节出来创业? * 1:07:07 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产品不会被模型吃掉? * 1:09:36 简单介绍下 Lessie AI * 1:11:41 分享一下产品的推敲过程 * 1:18:08 从大厂到创业,需要的能力模型有什么不同? * 1:20:47 灵魂拷问:如果字节也来做你们这个方向,你要怎么办?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 * 剪辑:陈皮 * 片头: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 片尾:Twilight Rush - 结冰水

84分钟
99+
4小时前

世界怎么就「东升西落」了?聊聊二级市场与 DeepSeek+Manus 的热潮|对谈莫傑麟

42章经

我又来美国了。 这次来,我发现市场真的变化太快,这边很多人都开始相信一个所谓「东升西落」的叙事。于是我再次请来了莫傑麟,和他聊聊二级市场自 DeepSeek 发布以来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推演了「东升西落」的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谈了我们各自对 DeepSeek 和 Manus 这两个热门产品的感受,也聊了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股市的未来。 最近两年很多人都在说,这波 AI 中的最赚钱的方式是炒股。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二级市场真的才是大家最终的归宿吗?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九号珍藏:莫傑麟,家族办公室资深从业者 【时光机】 Part1 「东升西落」的叙事 * 00:30 为什么二级市场突然流行「东升西落」的叙事? * 1:00 推演一下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 * 5:19 之前大家过于低估国内 AI 了 * 6:47 中美对 AI 的叙事重点完全不同 * 7:27 简评 DeepSeek * 9:48 简评 Manus * 10:15 Manus 是最典型的中国式 AI 产品 * 11:58 Manus 爆火背后的两个核心原因 * 14:35 为什么后来风评急转直下? * 16:01 未来的 AI 产品可能要先在海外宣发,再杀回国内 Part2 二级市场的宏观环境 * 22:04 二级市场 = 预期 + 趋势 * 23:12 关于预期——大家对中国的预期是什么? * 24:39 为什么阿里加大对 AI 的 Capex 投入后,股价大涨? * 26:17 腾讯是 DeepSeek 这波的最大受益者 * 31:11 25 年的中国在重演 23-24 年的美国 * 33:48 芯片「卡脖子」还会是问题吗? * 35:42 关于趋势 * 35:52 暗线 (宏观环境):稳中向好 * 37:30 明线 (产业趋势):AI+专精特新+消费多点开花 Part3 股市的未来 * 38:44 今年 A 股会不会继续涨,美股会不会继续跌? * 41:13 二级市场在变得越来越卷,共识的达成和演绎速度越来越快 * 43:57 这波 AI 最赚钱的方式真的是炒股吗? * 46:44「大起大落的高频波动」可能是未来股市的常态 * 48:14「做时间的朋友」还行得通吗? * 49:54 分享一些 25 年的个人观察 * 50:18 AI 领域我会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 52:53 很多非 AI 公司也很值得研究 * 54:56 二级市场是所有人的最终归宿吗? 【Reference】 为什么我们开始乐观?关于经济发展的明线暗线、AI 与最佳实践 | 对谈莫傑麟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Celia * 剪辑:陈皮 * Bgm: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56分钟
30k+
4天前

OpusClip 增长秘诀:如果每个阶段只让我选一件事做 | 对谈 Opus 前增长产品负责人君陶

42章经

当我们提到海外 AI 产品的时候,都会想到两款最成功的华人产品,就是 Heygen 和 OpusClip。 在前不久的一场活动中,我们就邀请到了曾在 OpusClip 负责增长产品、亲历了公司从 0 到 1 再到 100 整个增长周期的谢君陶,分享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增长经验。 他把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最常见的误区、踩过的坑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内容非常干货,也非常实在。 于是我们决定,把那场活动中君陶的个人分享,以及我之后的一些提问,剪成一期节目带给大家。 在前半部分,君陶从获客、转化、留存、洞察四个维度,提出了一套逻辑清晰、实战性极强的增长框架,也对许多创业者常遇到的核心问题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回答。你将听到 Opus 内部最一线的实操,比如他们如何做增长、怎样和创作者合作、如何科学定价等等。 在后半段的问答中,我们还讨论了更多创业者关心的话题,包括增长团队该怎么搭建、小团队如何用低预算跑好 AB Test、在付费与定价上,还有哪些实用经验与策略等等。 聊下来,其实增长这件事并不是 rocket science,也没什么神秘的 secret sauce,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在该做的地方,把事情做得更科学、更好,然后真的落地。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43 号珍藏:谢君陶,OpusClip 前增长产品负责人,目前正在视频创作产品创业中 【时光机】 Part 1 获客 * 1:21 冷启动最先要想清楚的一个问题 * 2:25 你的第一批用户,应该是 Partners,而不是 Affiliates * 3:43 产品该怎么做冷启动? * 3:52 当一个视频产品找到了 PMF,它就会自带破圈力 * 4:36 为什么必须与创作者形成利益共同体? * 6:08 案例:OpusClip 成功冷启动的一大关键策略 * 6:57 常见误区:冷启动阶段,宣传不是铺得越多越好 * 7:26 去哪精准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和 KOL? Part 2 转化 * 8:15 早期有效且确定性高的转化抓手:定价策略 * 9:30 产品调整定价的核心策略是什么? * 10:15 优秀示例 1:RunwayML * 10:58 优秀示例 2:Higgsfield * 11:42 总结:视频和创作者生态中的一大付费点 * 12:03 定价调整的关键经验 Part 3 留存 * 15:42 留存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增长指标?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 16:25 高留存,是实现复利式增长的基石 * 17:18 那要怎么提高留存率? * 17:35 Stripe 创始人的一句话,点明了两条路径 * 19:02 怎么构建高效的用户反馈闭环? * 20:02 案例:为什么 OpusClip 要花大成本去做好客服? Part 4 洞察 * 21:45 怎样才能做到真·数据驱动? * 22:09 应该优先做哪些 AB Test? * 22:56 付费弹窗是早期最简单、暴利的测试 * 23:09 做 AB Test 的过程,也是理解用户 Aha Moment 的过程 * 23:39 哪怕在产品早期,也有很多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 * 23:48 例 1:邮箱后缀 * 24:15 例 2:已有用户的社媒账号 * 24:36 创业公司该如何规划在数据上的投入? Part 5 Q&A 精选 * 27:20 怎样搭建增长团队?透露一下 OpusClip 的架构 * 30:52 做增长产品的过程,就是找到 PMF 的过程? * 31:59 初创团队完全可以 0 成本快速跑 AB Test * 32:50 案例分享:一个付费点抓得极准的产品 * 34:29 最好的 AB Test 不在于验证已有想法,而在于让你学到意料之外的事 * 34:39 举例:我们通过 AB Test 测出过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点 * 35:44 绝大多数 AI 产品都有蛮大的涨价空间? * 36:56 周费、月费、年费…付费模式到底该怎么选? * 38:21 什么情况下该做付费测试? * 40:11 增长团队怎么提效?分享一些好用的工具 * 40:56 Pass Due Payment 是一个隐藏的留存金矿 * 42:32 OpusClip 过去几年最正确的决策 * 45:02 分享一些对 AI 视频市场的观察 * 48:56 AI 视频产品最大的卡点是什么? 【节目中提到的公司/产品】 RunwayML、Higgisfield:AI 视频生成产品,是定价策略的优秀案例 Intercom:客服支持工具 Canny:用于结构化收集用户的功能需求 statsig:可帮助创业公司快速搭建 AB Test 基建的 SaaS 工具 Arcade Software:用于制作产品 Demo 的软件,是付费转化的优秀案例 Mintlify:可以用于搭建 Help Center,提升客服团队效率 Listen Labs:用户调研产品,曾进行大幅定价调整 Pixverse:君陶比较看好的 AI 视频产品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 * 剪辑:陈皮 * 片头: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 片尾:走过咖啡屋 - 千百惠

52分钟
12k+
2周前

一个原教旨主义产品经理眼中的世界 | 对谈理想 SVP 范皓宇

42章经

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SVP——范皓宇。 皓宇的经历非常丰富:从工业设计起家,到手机、游戏、自媒体,再到今天的智能汽车。二十多年来,他跨越多个行业,亲历了中国过去二十年发展的黄金年代,也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 这期播客我们定下了一个很纯粹的目标——不聊理想的具体业务,而是纯聊产品、人生。我们从皓宇因为热爱文艺而选择来到北京聊起,在对话中,我们穿梭了二十多年的时空。 我们聊到他做了 25 年产品后的一些核心洞察:比如,在看似纷杂的经历中,他不变的底层能力和主线是什么?如何理解复杂的用户需求?以及,怎样做出一个「既要、又要、也要」的产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探讨了一些更有哲学意味的话题,包括如何面对数据与个人品味的冲突、 「有趣」与「实用」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取舍,以及,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 节目中,皓宇提到,许知远曾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反而觉得不然——他身上既有脚踏实地的实用主义,也有热爱文艺、想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正因如此,他才需要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去实现那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目标。 和皓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里,我最受感染的,是他身上那种乐观与笃定。希望这期节目,也能让你感受到他那种黄金时代留下的精气神,并从中获得一点乐观与信念的力量。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42 号珍藏:范皓宇,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SVP 【时光机】 Part 1 浅忆黄金年代 * 2:10 一个文艺青年的自白:为什么总有人向往和留恋北京? * 5:32 为什么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如此理想主义、充满精气神? * 9:10 创业的黄金年代是怎样被造就的? * 9:19 原因一: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重变迁 * 10:32 原因二:人的流动 Part 2 二十五年的产品和用户观察 * 13:56 分享:自己最满意的一次产品设计 * 14:38 做游戏、做自媒体、做产品…看似纷杂的经历背后,共通的底层能力是什么? * 18:20 为什么做产品不能一味依赖数据反馈? * 21:07 如何平衡产品的「有趣」与「有用」? * 21:46 Maker、User、Designer 的三角关系 * 22:24 工业化如何分离了 Maker 和 User? * 22:39 以苹果为代表的产品又怎样分离了 Designer 和 Maker? * 22:48 AI 出现后,这三者的关系还会怎样变化? * 26:15 如何理解用户、做好大众产品? * 27:20 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用户需求有什么不同? * 32:26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用户不变与变化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 36:06 大众的审美和品味,其实一直在提升 * 37:14 注入鸡血!在中国做产品,是一件幸福且充满希望的事 Part 3 产品哲学 * 39:42 品味的本质 * 42:03 当数据反馈与品味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 45:46 在不确定与逆境中,如何坚定地持续创造? * 47:47 实用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前提? * 48:31 做产品怎么实现「既要又要」? * 52:35 做软硬件产品的异同 * 53:43 如何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 * 56:22 产品人与用户之间的三种关系:神、仆、友 * 59:54 最想分享的产品哲学:衡量好产品的「四个声音」 * 01:03:18 在 AI 时代,Maker、User、Designer 之外还会诞生一个新角色? * 1:06:22 「有趣」可以被设计吗?为什么? * 1:09:16 做产品一定不能只讲逻辑? * 01:16:16 如果「有趣」与「有用」必须二选一,该如何取舍? * 1:17:47 为什么 AI 会逼迫组织发生端到端的自我革命?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 * 剪辑:陈皮 * 片头: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 片尾:New Boy - 朴树

82分钟
27k+
4周前
42章经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