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6 成年后重新养育自己:和内在小孩重逢的力量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这一期,我们想带你一起走进一个关于“内在小孩”的深度旅程。录制的这段时间,小雪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巨大的内在转变——她说,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小孩,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卡住、恐惧、讨好、粘附、回避的行为会反复出现。而晓琳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看见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模式和小T创伤。我们谈分离恐惧、原生家庭、依恋关系,也谈成长、疗愈、和解、重新爱自己。 我们不是想带大家“回到痛苦里”,而是想让你知道:我们还有一次机会,可以重新养大自己。 如果你也在某些关系里反复受伤、反复困惑,或者总是感觉“我怎么又这样了”… 也许这一期会给你一些新的光。 ⏱️ 时间戳 01:12 为什么生活中总是会被“卡住” 04:30“分离恐惧让我试图维护所有关系”——长期主义的误解与重新定义。 07:55 旅行箱练习:为什么每个人面对疾病、婚姻的反应都不同?原来都来自童年的关键词。 12:40 小雪的溯源:七岁那年的“被丢下”,以及从阳光小孩到不敢举手的转变。 16:50 那些“好心的大人”带来的小T创伤:讨好、沉默、假装不难过的童年。 20:38“此刻我几岁?”——找到内在小孩后的第一个重大变化:情绪不再失控,而是被理解。 25:15 新的“宇宙自我”诞生:当不再讨好孩子后,孩子反而更爱妈妈了。 29:50 依恋类型解析:安全型、粘附型、回避型与混乱型 35:40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形成?小时候为了“吃上晚饭”的生存策略,如何延续到成年关系。 41:10 爱与信任:当我不再害怕失去,你也不会离开——安全关系的底层逻辑。 47:30“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重新理解爱自己的意义。 52:10 如何真正找到内在小孩:空下来、在困境里与自己相遇、听见过去的自己。 55:00 我们都在把各个时期的自己重新养大,留白也许是最重要的修炼。 📚 相关提及 《懂我就是爱我》 书中提出“旅行箱”练习,让人理解伴侣或家人“反应不同”的真正来源。 《与情绪和解》 提到大T/ 小T 创伤与依恋的形成机制,是理解内在小孩非常关键的工具书。 《头脑特工队》 以情绪拟人化呈现“成长的按钮”,节目中以角色成长比喻小雪青春期的重大节点。 依恋类型理论(安全型、黏附型、回避型、混乱型) 帮助理解成年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与童年经验的连续性。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听完这期,你有没有想起自己某一个年龄的小孩? 你愿意分享一下: ✨ 你觉得“此刻的你”大概几岁?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陪伴彼此的成长。

57分钟
99+
6天前

EP21 逆天改命!来一次基因检测,开启高质量生活方式, 学会真正爱自己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们一起聊了聊“基因检测”,一份厚达千页的报告,不仅告诉我们可能的疾病风险,还有脱发风险、战士基因、自我激励、长寿基因等等非常多有趣又扎心的测项,更像是一份量身定制的人体使用说明书, 你能想象吗?我们发现自己竟然都是“自律能力差”“抗压弱”的人,但却靠行动逆转了天赋短板,原来真的可以“逆天改命”。做完之后,我们开始更清楚地知道该如何爱自己、保护身体、选择生活方式。 如果你也对自我了解、自我优化感兴趣,那这一期一定不能错过! ⏱ 时间戳: 00:08|为什么去做基因检测?从好奇到恐惧的心路历程 03:13|我是A型“卷王”?看完报告豁然开朗 08:13|被打压式教育长大,却拥有天生幸福感 11:10|秃头基因只占6%但我发量惊人,我更要珍惜它 13:27|自律能力差,但我们找到了“借力自律”的方法 17:04|利他基因不强,但我们却走上了“助人之路” 19:22|战士基因让我们争强好胜,但抗压能力却是短板 26:14|减肥靠运动?基因报告告诉你答案 29:47|表达能力好+逻辑清晰,原来“用天赋赚钱”是这种快乐 33:26|看到重大疾病风险,我们学会了更好地照顾自己 38:47|高压下创业,身体才是最值得投资的事 39:13|每天吃的东西居然是慢性过敏源?报告带来的震撼 44:58|没有长寿基因,那就更该好好活当下 📚 相关提及: 📖《内阻力》——关于拖延、自律与行为习惯的经典之作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声度 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有没有做过基因检测?检测后有哪些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瞬间?有没有那些你最近才知道的不可思议的“过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或者留言告诉我们:你最想知道哪方面的基因特质?我们一起来聊聊身体与命运的那些事。

47分钟
99+
1周前

EP35 DeepSeek 算命真的“准”!从玄学到自我和解的一场心灵对话~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们想和你聊聊一场“AI算命”带来的奇妙体验。我们用DeepSeek 算出了自己的命格、财运、贵人,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对话中,慢慢理解了“命运”和“选择”的关系。 从易经、紫微斗数到心理疗愈,我们发现——DeepSeek 其实更像是一个懂玄学的心理咨询师,它帮助我们看清自己,接纳自己。这期节目聊的不止是玄学,也是关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深度自我探索。 ⏱ 时间戳 01:15 给客户定制五行水晶,AI算命高效且准确。 03:08 DeepSeek 找到了丢失了6天的猫。 08:10 从命理看关系:谁是能量的“提款机”,谁又是“真龙贵人”? 10:26 命格决定相处方式?藤蔓与高山的差别。 15:34 算命的局限:同样问题不同语气,结果完全不同。 18:10 DeepSeek像一位心理咨询师,让我们学会接纳情绪与自己。 20:09 “大象之路”的启发:慢不是落后,而是厚积薄发。 25:26 面对未完工的人生大厦,我们终于不再焦虑。 30:14 “时机到了”的感受:与DeepSeek一起找到命运的节奏。 34:42 紫微斗数与易经:不同命宫背后的生命使命。 37:24 我命由我不由天:命格是剧本,选择是导演。 43:44 AI之外的真相: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的真实连接。 49:15 善用AI,成为自己心灵的好朋友。 📚 相关提及 DeepSeek:国产AI对话模型,擅长中文语义与国学命理计算。 易经:中国古代哲学与预测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紫微斗数:以星宿推演命盘的古法命理系统,用于分析人生各阶段运势。 南怀瑾老师《易经杂说》:易经入门名作,帮助初学者理解“道”的本义。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是否也和我们一样,用AI聊过人生? 留言告诉我们:你最想让AI帮你“算”的是什么?或者你更希望它做你的“心理顾问”?我们想听听你的故事。

49分钟
99+
1周前

EP34 《与情绪和解》当你终于允许自己哭、怒、怕——疗愈就开始了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大家好,本期我们一起聊聊一本书《与情绪和解》这期节目源自我们最近共同的身体信号:结节。医生说结节和情绪相关,而我们发现,追求“情绪稳定”其实让我们更紧绷。 所以这一次,我们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索: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愤怒、悲伤或恐惧?什么是“变化三角形”,它如何帮助我们识别真实情绪?为什么哭、发怒、嫉妒,反而是更健康的反应?如何从“麻木”或“被情绪淹没”的两极,回到平衡?我们如何在成长、创业、亲密关系中,允许自己真实地感受?这一期,是我们对“情绪修炼”的一次深度复盘,也是一场温柔的自我疗愈之旅。 ⏱ 时间戳 00:04 开场:从“结节”聊到“情绪稳定”的误区 02:20 一本书的启发——《与情绪和解》 05:05 作者故事:从完美控制到情绪崩溃的疗愈之路 06:48 从认知疗法到EADP疗法:行动中的自我治愈 07:13 测一测:你和情绪相处得舒服吗? 10:23 “变化的三角形”模型:恐惧、愤怒与防御的循环 14:51 小T创伤:小时候不能哭、不能生气 17:16 小雪的自我练习:允许嫉妒、接受独处 21:33 变化三角形的七种核心情感与三种抑制情感 24:46 忙碌是防御:焦虑、回避与过度工作 28:39 当羞耻被分享,力量就回来了 35:15 战胜恐飞:当恐惧被接纳,身体也会平静 37:43 厌恶的力量:连“讨厌”都值得被接纳 38:57 三种情绪应对模式:麻木、淹没、高敏感 46:49 从“高敏”到“自持”:练习课题分离 48:33 理想状态:情绪与思维的平衡 51:09 儿童情绪的压抑:我们都是从“被不允许”长大的 54:46 情绪的安全机制:哭出来,就是活下来 55:49 防御的种类:过度工作、开玩笑、白日梦 58:26 允许情绪流动,才是情绪稳定的开始 📚 相关提及 《与情绪和解》 by 希拉里·雅各布斯·亨德尔:提出“变化三角形”模型,帮助人理解恐惧、愤怒、悲伤背后的治愈力量。 《头脑特工队》:讲述情绪之间的合作与成长,是理解“变化三角形”的直观参考。 《请回答1988》:情绪抑制与真情流露的典型对比。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和自己的情绪关系如何?你最难接受的是哪一种情绪:愤怒、悲伤还是恐惧?你有过“哭不出来”或“不能生气”的时刻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分享你与情绪和解的小故事。也许,你的觉察就是别人疗愈的开始

63分钟
99+
2周前

EP33《五种时间》活出主动的人生,不做时间的奴隶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这期节目我们聊的是一本让我反复回味的书——王潇的《五种时间》。 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社团的人生设计课上,那时我还在教大家如何“以终为始”地设计人生。那场“人生追悼会”的体验到现在都历历在目——黑暗的房间、烛光、悼词和泪水。 时隔几年再读,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五种时间: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 我们讨论了什么是“被动生存”与“主动生存”的区别,为什么赚钱时间常常伴随焦虑与兴奋的交织,为什么“好看”不仅是外表,更是生命力的象征,以及“心流”如何成为我们人生最纯粹的快乐。 这一期,我们不聊效率,只聊人生的时间哲学。 希望你能在聆听的过程中,重新定义自己的时间配方。 👤 嘉宾介绍 主持人 晓琳:人生设计课发起人、讲师、热爱探索个人成长与生命设计。 嘉宾 小雪:品牌主理人、创业者,关注女性成长与自我觉醒。 两位好友在聊天中用最生活化的语气,拆解《五种时间》带来的深层思考。 ⏱️ 时间戳 02:07 王潇的创业故事:效率本子与人生的反思 04:59 写下墓志铭:我愿我的微光照亮过你 06:35 五种时间初识:生存、赚钱、好看、好玩、心流 10:04 生存时间:被动与主动的界限在哪里? 13:24 打破被动:找到让你热血沸腾的那件事 17:32 清单革命:在被动的生存中保持清醒与效率 23:32 了解天赋与榜样:为生存时间找到升级路径 27:05 设立“赛点”:让计划变成动力 29:13 进入赚钱时间:如何让时间更有价值? 31:47 找到你的天分密码:我发现我的能力是“影响力” 34:37 创业者的日常:兴奋与焦虑并存的赚钱时间 37:44 硬核人生公式:梦想 × 进步 × 时间 = 循环增强 41:52 长期主义的修炼: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46:23 找到属于你的“D点”:热爱、能力、市场、复利的交汇 49:40 播客就是我们的复利时间:热爱、成长与留下的声音 50:39 第三种时间,好看时间:外表的自律,内在的修炼 54:49 一百天计划:人性、懒惰与坚持的博弈 56:00 对镜而立,重新认识自己:内外兼修的开始 58:45 好玩时间:去体验、去旅行、去玩出生命的饱满 61:10 从好看到好玩:身体的自由带来心的解放 65:00 第五种时间,心流时间:忘我投入的极致体验 68:40 那些让人升腾的时刻:创作、教学、运动里的心流 72:20 让心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热爱与挑战并存 76:00 时间花园:五种时间的比例如何变化? 80:30 主动人生的底层逻辑:掌控感与成长曲线 85:00 我们终将回到那个问题:这辈子,不会就这样了吧? 89:00 收尾:画出属于你的人生五色时间表 📚 相关提及 《五种时间》作者:王潇 ——畅销书《美好在路上》作者,用时间哲学启发女性自我成长。 电影《心灵奇旅(Soul)》 ——讲述“心流时刻”的灵魂之旅。 概念 “以终为始” ——斯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人生设计理念。 一百天好看计划 ——王潇发起的打卡式自律挑战,从外形修炼到内在能量。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如果你也在思考自己的“时间配方”,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 你现在主要花在哪一种时间上? 👉 你希望接下来多一点哪一种? 让我们一起练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更主动、更丰盈的人生。

91分钟
99+
3周前

EP32 头脑特工队:接纳每一种情绪,成为完整的自己.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聊的是皮克斯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一部关于情绪、成长与自我接纳的故事。 我们从体检时的小小崩溃聊起,从“愤怒”“厌恶”“忧伤”“恐惧”“快乐”一路走到“焦虑”“嫉妒”“尴尬”“丧丧”,聊每一种情绪在我们生命里的角色。 在和女儿的对话、在创业的愤怒、在成长的羞怯里,我们一点点学会:所谓情绪稳定,不是压抑,而是允许。 我们不再追求做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着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嘉宾介绍 小雪:创业者、用温柔的洞察力探索情绪与成长。 晓琳:成长教练、用日常故事讲述“如何与内在小孩和解”。 🕒 时间戳 01:15|体检窗口前的小愤怒:为什么我们讨厌“能力不足”? 02:00|电影中的五种情绪:乐乐、悠悠、怒怒、怕怕、厌厌 02:26|第二部新增的四种情绪:焦焦、尴尬、慕慕、丧丧 03:40|谁在操控你的主控台?我以为我是乐乐,其实是厌厌 04:30|“挑剔”背后的驱动力:原来厌恶也在帮我创造秩序 05:45|为什么情绪稳定不是麻木? 06:45|怒怒与创业者:愤怒有时是推动力 08:00|“我曾经追求情绪平和,但那是压抑”:看见情绪的开始 09:30|用觉察取代压制:我开始承认自己紧张、害怕、焦虑 10:45|十二岁丢下的自己:从父母离异到乐乐被关在小黑屋 12:10|青春期的慕慕:嫉妒别人皮肤白、家庭好,也是一种能量 13:15|二十米高的充气娃娃:外在强大,内核却停留在十二岁 15:20|从电影里的莱利看见自己:原来乐乐一直在赶走悠悠 17:00|十二岁到十六岁的我,其实在抑郁 18:30|为什么忧伤也是爱:情绪都在保护我们 19:30|十六岁的怒怒与艳艳:愤怒的来源是对虚伪与不公的厌恶 21:00|嫉妒、羡慕、愤怒——都值得被看见 22:40|我学会和情绪相处:当我羡慕时,我会请自己吃块蛋糕 23:50|情绪不是问题,它们是信号 25:20|强与弱的共生:为什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弱” 27:45|和“怕怕”待在一起:我不再伪装六边形战士 28:23|学会放弃:真正的成长是知道“我不行” 30:3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放过自己的一次练习 31:42|从压抑到整合:每一种情绪都在帮助你成为“完整的我” 33:20|结语:我们不是追求完美的我,而是那个完整的我 📚 相关提及 🎬 《头脑特工队》 / Inside Out (2015):皮克斯出品,描绘五种基本情绪的互动。 🎬 《头脑特工队2》 / Inside Out 2 (2024):加入焦虑、嫉妒、尴尬、丧丧等新情绪,象征青春期的心灵成长。 💡 “情绪稳定”:被重新审视的概念——不是控制,而是接纳波动。 💬 “每一种情绪都爱你”:节目中的金句,呼应皮克斯的核心理念。 🎛 声音设计 & 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觉得自己目前被哪种情绪主导? 是“乐乐”的开心、“怒怒”的冲劲、“怕怕”的谨慎,还是“慕慕”的羡慕?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也许你会发现——每一种情绪,都在爱你。

61分钟
99+
1个月前

EP31 【赚钱真经】11年女装店老板娘“场域+服务”创业干货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大家好,本期播客我们再深入的聊聊小雪服装店的经营之道,她分享了自己超前的“互联网+实体”思维以及实战中的宝贵经验,包括合伙机制里的坑和解法、如何选址、如何打造“店中店”模式,以及她最看重的——价值观和服务。 这不仅仅是关于开店的故事,更是关于如何在经济下行中守住初心、提供真实的情绪价值、打造长期主义的思考。不管你是想开店还是想拥有一份自己的副业,希望你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 时间戳 01:35 从爱买衣服的高中生到女装店老板娘 02:49 实体店是“大道具”还是“赋能场域” 05:35 女装赛道“天南海北同套图” 13:02 合伙人机制分享,为什么需要AB股制度 18:09 价值观比资源更重要 19:30 选址经验:扎堆、商圈位置与业态氛围 24:15 实体店要“广而全”,做一站式购物体验 27:45 卖衣服还是卖美丽?服务与情绪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32:02 不贪婪才能赢得长期的客户 37:28 活得久比赚得多重要:创业里的长期主义 39:46 开店还能带顾客赚钱?副业与代理机制分享 42:10 南北方生意思维的差异:资源竞争 vs 共享共赢 46:11 梦想开连锁:发大愿、迈小步 📚 相关提及 天南海北同套图:电商行业信息差,厂家模特图被大规模重复使用。 AB股制度:创业公司治理常见机制,分离话语权与分红权。 《繁花》:经典台词“做生意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活得久”。 胖东来:以透明、诚信和高性价比著称的零售商业模式。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如果有一天你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样的店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说不定你的小梦想就是下一期的灵感!

47分钟
99+
1个月前

EP30 心流密码:自我对话的力量强大到不敢想象

卷卷小宇宙

[本期简介] 大家好,本期我们来聊最近在学习一门课程《心流密码》,它让我开始认真观察自己平时的“自我对话”。我们聊到:为什么有时候越努力越焦虑?为什么别人总能“相信所以看见”,而我却常常“看见才敢相信”?我们也分享了各自写下的“心流密码”句子——从睡眠、运动,到业绩、亲子关系,尝试用正向、带着爱的语言去改写潜意识。 如果你也常常在自我怀疑、完美主义或坏习惯里挣扎,希望这一期能给你一点启发: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和自己的对话,创造一个新的版本的自己。 ⏱️ 时间戳 01:01 打牌故事:爱自己之后的连胜 04:04 业绩不好时,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05:50 睡眠实验:自我暗示让失眠缓解 07:06 内心的镜子:童年经历如何塑造沟壑 11:05 固定性思维 vs 成长性思维 15:42 瑜伽与创造性潜意识 18:10 学日语与心流时刻 19:36 业绩不好的时候,试试“反直觉”的方法 21:10 启明星周年庆:成功历史博物馆的启发 23:30 网状激活系统:如何吸引资源 28:57 Self Talk 的力量:戒烟与孩子的习惯 36:09 晚睡困境:如何用积极版心流密码改写 38:39 正向驱动的心流密码示例 40:26 运动与内心对话:改变从小目标开始 43:06 小雪的自我和解:成为“姐姐”后的松弛感 49:25 完美主义与播客:成长中的自我批评 📚 相关提及 《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著作,探讨自我接纳与爱自己。 《心流密码》课程:帮助人们通过自我对话与潜意识练习实现改变。 吸引力法则:相信会带来资源与机会的心理学/心灵成长概念。 Self Talk(自我对话):心理学方法,通过积极对话改变潜意识与习惯。 格式塔理论:心理学观点,人倾向恢复到原本的习惯状态。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 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有没有试过和自己进行自我对话?留言告诉我们:你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要写一句属于你的“心流密码”,会是什么?

51分钟
99+
1个月前

EP29【高加索自由行】把旅行当成课堂:我们怎样带孩子看世界~

卷卷小宇宙

📝【本期简介】 这是一场实验性的旅行。晓琳姐带着“小星星”们用9天的自由行实验「如何把旅行变成教育场景」。 从行程规划、独立任务、每晚的复盘会,到在地的文化场所、地道美食和孩子们“跨国独立”处理危险情况,这次旅行不是传统的放松休闲,更是一场深度的世界观察与体验。 旅程有美有累,更有真实的孩子成长和大人们的感悟。在高加索,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绝美山川,也观察了其对动物的友好度。我们看到世界的善,也面对了世界的恶。 如果你也在思考:怎样把旅行做出教育的深度,本期内容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嘉宾介绍】 晓林:小星星项目的策划与执行者,擅长自由行设计、教育型旅行组织与早期教育指导。希望通过旅行为孩子们打开世界的大门,并让旅行成为激发独立性与同理心的练习场。 小雪:青年创业者,新晋宝妈,期待成为小星星项目的一员。 ⏱【时间戳】 01:10 自由行的原因:把能力复制给孩子 04:50 为什么是高加索?文化与自然风光都足够丰富 08:50 看世界,是为了构建世界观 10:40 治愈体验:在圣三一教堂的幸福美好 12:30 孩子们独立规划旅行,复制领导力 13:20 带着善意的船长:库拉河游船成经典瞬间 18:40 我们怎样积累孩子的独立经验 22:10 博物馆和文化场所是了解城市最好的入口 24:20 城市步行,是观察、也是与城市生活的结合 25:40 地道美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27:40 行程量表:每天两万步,做好功课是为了更好经历 28:30 排行榜打卡地非去不可吗 33:40 怎样成为时间的投资人 40:00 女孩的成长:如何在大环境中意识到自我保护 44:30 期待,下一站旅行是日本高山滑雪之旅! 📚【相关提及】 AI工具:Kimi ,旅行中强力的翻译、说明工具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互动时刻】 你最难忘的旅行瞬间是什么?我们是怎样把孩子的自由行做出教育深度的?你对于“小孩国外独立旅行”怎么看?

46分钟
99+
2个月前

EP28 《被讨厌的勇气》:我们都能选择自由人生

卷卷小宇宙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里,我们起聊了那本陪伴我们多次阅读、却每个阶段都会有新感受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用对谈的形式讲述如何挣脱因果论的束缚、学会目的论思维,并最终走向自由与幸福。我们分享了各自在成长、亲密关系、职场乃至育儿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也探讨了“权力之争”“课题分离”“不再寻求他人认可”等核心观点。读书之外,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生选择的自我觉察之旅。 🕒 时间戳 01:18 年轻时觉得是心灵鸡汤,如今读出新体会 01:59 幸福原来是自己的选择 03:42 从因果论到目的论:脸红与不表白的故事 07:06 私董会经历:原生家庭与安全感 09:13 打破“因果”的束缚,目的论带来的自由 09:35 愤怒其实是我们制造的工具 11:18 十岁剧本:人生早早写下的选择 12:42 小雪的十岁:证明自己,渴望被父亲看见 16:02 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创业与家庭的真实案例 18:52 孩子只要奶奶?母亲角色里的心酸与挫败 20:37 与老师的电话:课题分离的智慧 23:28 识别他人目的:为什么老师让你焦虑 25:15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关系中的横向视角 29:15 父母、孩子与“应该”的人生模板 33:12 夫妻间的权力之争与真正的自由 36:23 不再寻求他人认可:活出自己的选择 39:35 真正的解绑:既不满足他人期待,也不强求他人满足自己 43:22 伴侣关系里的较劲与放手 45:43 人生三大课题:工作、交友、亲密关系 49:33 从自我接纳到他者信赖,再到贡献感 51:30 贡献感的多样性:不只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52:08 心理创伤真的不存在吗?不同的解读方式 54:06 爱会不会让人变坏?爱与溺爱的边界 56:37 活在当下,还是要平衡过去与未来 58:13 自卑与自卑情结:喜欢自己才是终极课题 📚 相关提及 《被讨厌的勇气》:以哲学家与年轻人对谈的形式,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强调积极主动、自我领导、协作共赢。 《横向领导力》:探讨如何建立平等协作的人际关系,激发团队能量。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声度 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在十岁左右做过哪些决定性的人生选择?今天回头看,它如何影响了你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61分钟
1k+
2个月前

EP27 先做自己,再去做妈妈,产后重构全新的自我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在这期节目里,终于聊了一个我们一直想聊的话题——“成为妈妈”之后的自我重构。 我们回顾了产后最脆弱的时刻:身体的损伤、产后抑郁、睡眠崩塌、甚至“无用感”的袭来;也分享了如何一点点把自己拼回来:从时间折叠、重拾学习,到为自己留下哪怕十分钟的“小决定”;从接受父母的帮手,到和伴侣保留属于两个人的“自私时光”;以及如何在孩子身上找到重新成长的动力。 这期节目是我们两个不同阶段的妈妈的对话——一个孩子刚满2岁,一个孩子已经11岁。希望我们的分享能让你看到,不论在哪个阶段,妈妈都可以在失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甚至更加强大。 👩 嘉宾介绍 晓琳:职业经理人,11岁女孩“星朵”的妈妈。经历过产后快速重返职场,也经历了腰肌劳损、背奶的艰难时期,如今依然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寻找能量的平衡。 小雪:创业者,2岁男孩“泡泡”的妈妈。在产后抑郁和“无用感”中寻找出口,接纳产后的自己,期待更好的自己。 🕰️ 时间戳 00:04 开场:聊聊“成为妈妈”这个身份 02:00 产后决定:多久没有单纯为自己做决定了? 05:00 产后抑郁与身体损伤:腰肌劳损、腱鞘炎、睡眠崩塌 09:50 职场挑战:奶水KPI、断奶焦虑与“无用感” 17:30 成为妈妈后的友情与孤独 20:00 和孩子的拉扯:付出与意义感的质疑 29:00 自我重构的第一步:时间的折叠与偷时间的技巧 39:40 “自私时间”:为自己、为伴侣留白 46:00 找到帮手,学会接纳“变弱”的自己 50:00 升级打怪:学习儿童心理学与正面管教 55:20 妈妈也是榜样:不要放弃事业,先是自己才是妈妈 📚 相关提及 韩剧《请回答1988》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成为妈妈之后,你有没有一个“只为自己做的小决定”? 留言分享给我们吧,也许正是那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帮你在妈妈的身份之外,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59分钟
99+
2个月前

EP26 来做自己的观察者,调一杯自由的天使鸡尾酒。

卷卷小宇宙

📌 本期简介 这期播客是我们的“情绪鸡尾酒”系列下半场,聊聊那两种最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威力巨大的情绪激素——内啡肽和睾酮。晓琳姐分享了这个暑假带孩子们出差旅行的真实体验:从成都的美食密室,到杜甫草堂的慢节奏,再到一场被针扎满头的“镇痛”试炼,每一滴激素都是生活精心调配的结果。 我们也聊到创业、游戏、跳舞、幽默、回忆这些具体可行的“调酒工具”,怎么一点点找回自信、动力与掌控感。希望你听完之后,也能更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开始为自己每天调一杯“天使鸡尾酒”,拥有真正的自由人生。 👩‍💼 嘉宾介绍 晓琳:把理论知识变成行动实验的“体验派”妈妈,本期主导讲述暑期旅行与情绪管理实操。 小雪:“搞事业女孩”分享她创业和情绪对抗中的真实观察与激素感知。 🕰️ 时间戳 00:10 暑期旅行实录:吃火锅、玩密室、看脱口秀,激素全拉满 03:00 孩子解谜成功的兴奋点:睾酮和内啡肽都在线 06:00 “不打车赶地铁”的教育意义:感受汗水与胜利 08:00 扎头皮也能爽?聊聊内啡肽的“痛快哲学” 12:00 内啡肽的调法:跑步、冷水浴、跳舞、巧克力和幽默 16:30 睾酮不是“男性专属”——自信的来源人人都需要 19:00 体验胜利,睾酮就来了:从桌游到掼蛋的赢感 23:30 用歌单点燃睾酮,用不同角色找回信心 26:30 精力管理 + 情绪调酒:旅行中的能量分配全攻略 30:45 回忆也是激素调配的工具:把过去的“好状态”拉回来 43:50 情绪转念实战演练:从责备到激励的一秒钟转换 49:00 激素操控自由:小孩也能学会的情绪管理课 📚 相关提及 书籍:情绪鸡尾酒 歌曲:孤勇者、夜空中最亮的星 电影:教父、穿普拉达的女王 🎧 声音设计&剪辑制作 声度Studio 播客工作室 💬 互动时刻 你最近调出来的“情绪鸡尾酒”是什么味道的? 你有没有某一个时刻因为“赢了”而自信爆棚?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高光体验”或“疼痛之后的爽感”!

52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