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们约好慢一点。聊起那些令人愉悦的小物件、小习惯、小发现,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清清凉凉的喜悦,像有风吹过,在喧嚣里留下了一片短暂而宁静的空白。 从连衣裙、洞洞鞋、真丝枕套,到鲨鱼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在某个瞬间带来一种“啊,真舒服”的踏实感。 那些只属于夏天的味道也在悄悄滋养着我们:苦瓜排骨汤、蓝莓、榴莲、小龙虾,还有最近青檀钟爱的鸡汤面和姜枣茶,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悄悄递来一口温柔的幸福。 我们也聊到了最近的“精神层面的仪式感”: * 十二喜欢在夜晚来一场力与美交织的普拉提,在身体缓缓舒展的过程中,头脑也渐渐归于平静; * 青檀继续践行她的中医养生之道,顺应“夏季疏散阳气”的理念,夜卧早起、泡脚暖身,身体和自然节奏温柔同步。 我们用自己切身的小物、小习惯、小仪式,去对抗夏日的躁动与空调的侵扰,用“热”和“暖”来固本培元,让日常的细枝末节,成为滋养身心的小确幸。希望这些属于我们的微小快乐,也能为你带来片刻松弛,在这个燥热的夏季中感受到一丝放松。 本期节目你可以听到🎧: 01:25 物件的幸福感|连衣裙、洞洞鞋、鲨鱼夹、真丝枕套,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物,为什么会让人发出“啊,好舒服”的感叹? 10:11 味觉的慰藉|苦瓜排骨汤、小龙虾配冰啤酒、鸡汤面、应季榴莲和蓝莓,食物的季节限定,是大自然予以我们的节律,是最直接的快乐来源 22:48 精神食粮的治愈感|追剧读书,用画笔描绘万物生长的生命感 —— 我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与夏天和解? 38:14 中医夏日养生之道|姜枣茶也有玄学?天气越热吃的越暖?—— 炎炎夏日也要固本培元
「做一档播客,就像给生活装上慢镜头——那些曾匆匆掠过的日常,突然都有了被凝视的意义。」 在制作「再慢半拍」的两个多月以来,我们 * 从自己的咨询经历聊起, 感谢那份经历赋予我们的锋芒,也学会了如何拒绝不必要的消耗 * 一起聊过「女性的空间独立」—— 或是一间屋子,又或是一段独处的时光 * 互相接住彼此的脆弱,拥抱「高敏感」给予我们的超能力,也终于接纳了自己独特的天赋 * 揭开「玄学信仰与情感寄托」的神秘面纱,尝试理解它为何在生活中如此重要 * 谈论「女性职场困境」,直面那些说不出口的压力与不公 * 面对「朋友渐行渐远」的情感缝隙,我们不急着填补,而是学着共处 * 在「拖延与时间管理」中,我们放下对效率的羞耻,与自己握手言和 但在第10期节目,我们想和大家聊些不一样的:做播客这件事,如何悄悄重塑了我们的生活 「再慢半拍」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它让我们重新发现、感受、记录那些原本被忽略的日常 * 艺术真的来自于生活,发现选题的过程也是重新发现生活的过程:美与丑,光亮与缝隙均值得记录 * 仿佛安装了「素材雷达」,被骗10块钱都能成为一期播客的灵感源泉 * 开始有意识地标记情绪、追踪念头,生活从“经历”变成了“素材”,再变成“表达” 「再慢半拍」使我们实现用输出倒逼输入,实现输入→思考→输出的飞轮效应 * 倒逼深度的阅读,是三五年未曾翻开的书,为了更好的诉说「女性空间独立」,一口气啃完了伍尔夫的意识流 * 跨界知识的碰撞,是出身自咨询行业的我们,逐渐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研究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养老政策 * 利他的表达练习,从“倾诉”转向“共鸣”,不断自问:“这个内容,对听众真的有用吗?” 「再慢半拍」给了我们一个“认真听自己说话”的机会,更有效的输出源自更优质的表达 * 从声音焦虑中走出,不再害怕听自己的录音,开始接纳“活人本来就会喘气” * 从逐字稿到思维导图,学会用结构框架托起表达,让语言更自由,也更有力量 * 原来,不只是“倾听”是一种修炼,“好好说话”更是一种能力,它比我们想象中难太多,也值得太多 「再慢半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总结复盘」的契机,在输出中逐渐看清自己 * 总结与复盘是对抗遗忘的有效方式,就像给记忆打上特殊标签,让零散经历变得系统化、结构化 * 总结与复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未来应对挑战的勇气和工具,情绪得到抒解的同时,宝贵的经验也得到了归纳 * 系统性的总结与复盘,允许我们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输出,梳理知识的同时也梳理了自己人生 「第10期的青涩,恰是未来最怀念的宝藏」 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收听与陪伴,是你们的每一次收听、每一条鼓励,让我们从「试试看」变成了「想坚持」。 未来「再慢半拍」会继续陪伴大家,一起发现、记录、分享那些温暖又真实的生活细节。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对生活、对自我的觉察力upup 02:24 新议题的来源均是出自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与记录 03:30 如何从生活化议题「理想的房子」进阶到关注女性成长的「女性空间独立」 06:16 多角度真实直面自我,「现在的我」复盘「过去的我」又对话「未来的我」 输出倒逼输入,输出表达能力upup 09:58 输入的广度增加,拓展多领域,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范畴 11:54 输入的深度增加,学会深度思考,输入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留下记录与感受 15:28 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入,感谢播客给予我们的正向激励 19:23 从00期紧张到“夹子音”和满篇逐字稿,到驾驭freestyle,只列框架性提纲,我们做对了什么 23:01 自信一点!拒绝“声音焦虑”,学会接纳自己的声音 28:37 播客允许我们“矫情的表达情绪”,母亲节议题后妈妈的态度竟发生了大转变 在输出中逐渐看清自己,自我总结复盘意识/能力upup 29:51 曾以为一生无法治愈的伤痛竟被时间抚平,总结与复盘是对抗遗忘的有效方式 33:32 生活感受记录下又孕育出新议题,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人的欲望值与幸福值」 37:19 利他性的输出反而予以我们积极的反馈,又有新灵感,下次和大家好好聊聊「为你而生的骗局」 最后,期待未来的第50期、第100期 42:50 播客变成了我的新名片,重塑了我的社交方式与生活态度 45:31 播客规划也勾稽了职业规划?述职汇报给老板也画个大饼
越忙越拖延,本质是大脑在超载系统中的求生本能——当任务像雪片般压来,我们的前额叶会启动紧急避险模式,用整理文件、反复确认邮件等虚假忙碌逃避真正重要的决策。同时,完美主义的诅咒也在不断进行中,“要么做到100分,要么0分”“如果我努力了还做不好那岂不是很丢人”......于是,我们逐渐陷入拖延症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拖延,也许只是我们对于开始和不完美结果的恐惧。尝试建立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拆解每一个大目标到无限小、建立自己的拖延警戒线、给自己更多的正向激励,每一个微小的改变也许都是和时间友好相处的一大步。 但其实,与其追求“零拖延”的虚幻自律,不如主动分配20%的“可控滞后时间”,让大脑在混沌中孵化创造力,毕竟过度精密的计划会杀死创新概率、持续紧绷的状态也会引发决策疲劳。与拖延和解,本质是与自我的和解——那些被污名为“懒惰”的暂停时刻,才是现代人类对抗信息过载的终极武器。 本期你可以听到: 01:03 青檀作为打工牛马,为何怒炸公司 05:38 管你是J人还是P人,拖延就是人的本性 11:49 拖延怪圈:在没有意识到的那些瞬间,原来我们已经开始拖延了 15:25 迟迟拖着不做某件事其实是我害怕做不好 18:34 完美主义的本质也许不是对完美的追求,而是对不完美的恐惧 23:41 建立基本心态:先完成再完美,屎上雕花有何不可 26:19 目标无限拆解:大目标很容易第一步就让人产生畏难情绪 29:44 建立警戒线:反思复盘自己到底会拖延哪些事、找哪些借口 36:27 正向激励:不断自我强化完成一件事的满足感 38:04 集中精力:贪多嚼不烂,不要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所有任务 46:31 拖延症阿,能改就改一改,改不了就放过自己 48:26 也许拖延已经是我们给自己仅留的精神缓冲
在世界为爱情沸腾的521,我们偏要聊聊友情这杯「常温白水」。或许有人能长久与爱情擦肩,但倘若生命中缺少朋友,时光难免会蒙上孤独的灰。 在孩童学生时代的朋友多数来源自身边的同学,或许得益于学生时代的不成熟,友谊也显得更加真挚,没有铜臭味,就像是开在课间的野菊花,不需要精心浇灌便可肆意生长。但当我们步入社会后,交际圈似乎有所收窄,似乎也弄丢了一些朋友。除却天然的社交场域外,甚至于没有过多的精力再拓展社交圈,维系现有社交圈似乎已经是耗尽大部分力气。问问自己,我还会再交新的朋友吗?是不需要,还是不能够? 在拥有了主动选择朋友的权力后,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向上社交」「结实贵人」「拓展人脉」是否会成为你选择朋友的关键词?有人需要几个知己,有人喜欢认识不同圈层的人。重要的是,你的交友模式是否让你感到舒适和充实?朋友间的相处,多是平等社交的价值交换,互相扶持比单方面索取更长久。把朋友当人脉没问题,但别只有人脉。真正的友谊需要真诚,而不仅仅是“有用”。 价值观的差异可能是让年轻时玩得来的朋友,成长后变得渐行渐远,但可能并不会觉得可惜。阶段性的朋友会让我们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明明那时候关系如此密切,为何会逐渐失去联系。原来就像蔡康永说的——「朋友的意义,就在于陪我们度过寂寞。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感觉到不同的寂寞,就会需要不同的朋友」。朋友走散是常态,与其遗憾,不如感谢他们陪你走过那段路。 友谊不是刻在石碑上的誓言,而是像流水一样,在不同的河床里自然成河。哪怕有一天水流向不同的方向,那些共同倒映过的星光,永远值得收藏。 本期你将听到: 08:09 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朋友身上,20%的精力放在80%的朋友身上 09:48 如何看待“人脉”与“向上社交”,没有永恒的「上位者」 17:17 友谊是否需要刻意维系?线性关系与点状连接的碰撞 22:12「高情绪输出」vs 「已读退下」,最好的默契是允许彼此用舒服的频率爱对方 27:26 他们有了新圈子而我成了「旧朋友」—— 被边缘化后,友情还能回到从前吗? 37:58 接受朋友的渐行渐远是对相遇的最高致敬,我们的光曾互相照亮过,这就够了 43:19 友情魔鬼问答|当ENFJ遇上ISFJ,第一印象与最喜欢和讨厌的特质,能不能接受朋友出轨
女性职场困境的元凶不是男性,而是将“母职”异化为阶级筛选器的经济系统。同时,母职并非女性与生俱来的枷锁,而是资本主义精心设计的阶级税——穷人交不起,富人躲得起。 在这种大前提下: * 职场女性被迫因生育为KPI献血:怀孕即降薪、哺乳期被边缘化、晋升通道被家庭属性和上层男性封印; * 非职场女性则被困在生育的通货膨胀里:育儿成本吞噬社会福利,劳动价值被家庭角色抹除,连‘退出职场’本身都成了贫困陷阱。当我们在争论‘女性要不要回归职场’时,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职场和家庭都容不下一个完整的人? 本期节目我们聚焦女性群体,探讨:职业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因生育无法再回归职场的非职业女性如何彰显自我价值、为何会产生上述情况、女性和男性到底是对立还是同盟... 当一座山压着所有人时,有人忙着捡石头造墙,有人低头寻找阶梯,而真正的革命者——会推倒整座山,让所有人看见地平线上的新世界。 本期你可以听到: 01:13 高达 62.5%的女性会在求职中被问到婚育情况,而男性被问到的概率不足20% 04:04 从求职者到招聘者,我居然共情了资本家 06:34 社会在制定职场规则时似乎是在把男性当作标准员工 09:47 大公司大平台或许能够提供更正规友好的婚育环境 11:51 生育不是一个人的课题,而是一个家庭的课题 14:17 女性职场困境归根结底不是性别问题,而是阶级问题 17:12 凭什么女性总是在承担一些职场杂活 21:22 女人,请你大声说出你的野心和欲望 27:29 男性高管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高管 32:10 “叫两个漂亮小姑娘来陪吃饭应酬吧” 35:55 对于家庭主妇,家庭即职场,家人即领导 38:49 劝人回家做家庭主妇,就是非蠢即坏 42:35 为什么职场和家庭都容不下一个完整的人? 48:13 完美案例:坚韧美丽又独立的姐姐如何走出家庭、找寻自我 52:17 无论何时,我要工作,我要赚钱,我要经济独立,我要有自己的价值 54:31 资本压榨的时候不看性别,只看好不好欺负、有没有更多可压榨的空间
有这样一道阅读理解文章让我印象深刻,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在那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我一直都在等着妈妈带我出去玩。买菜,收拾,午睡,洗衣服,直到黄昏来临,母亲才惊惶地发现男孩儿蹲在角落里哭,在不住地流泪。母亲惊惶地甩了甩受伤的水,把男孩儿一把拥进怀里,一边亲吻一边不停地:“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在最后一道 7 分的主观题上,许多同学都只得了1-2分,甚至0分。 题目聚焦于这样一段描写:“整个上午我就在母亲腿底下:去吗 ?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老师在讲解这道题目时即无奈又感慨,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指向 “妈妈不信守承诺,妈妈忽略了我的感受”。感谢我从小的高敏感和高共情,我当时的答案是,“体会到了妈妈的忙碌与辛苦,以及她无法满足儿子期待的自责与无助”。当时的我只有拿高分的满心欢喜与骄傲,现在想想内心全是悲哀。 这或许就是许许多多东亚母亲的真实写照,忙碌却又不被理解,爱自己的子女却又不善言辞。 又是一年母亲节,让我们重新拥抱那个曾经不被理解的妈妈,也温柔拥抱那个有时会被忽略的自己。 或许你也和我一样,练习了千百遍“妈妈我爱你”,最后却只憋出一句“给你转了红包记得收”; 或许你的记忆里,母爱的温度总是掺杂着些许凉意; 又或许你看着妈妈的白发,既想紧紧拥抱她,又害怕重复她的人生... 没关系的,都没关系,我们永远都还有机会去改变这一切,从现在开始,就从今天开始。 本期你可以听到🎧: 02:20 坚韧勤劳的闽南妈妈,从全职妈妈到火锅店老板娘 06:57 典型又不典型的东北妈妈,技能点满的“全能战士” 10:48 男性将女性“更年期”污名化为“情绪借口” 13:58 东亚家庭子女与妈妈的相处模式:报喜不报忧,不愿妈妈作为第一紧急联系人 17:05 女儿的“偶像包袱”,追求“完美女儿”或许只是一种虚无的自尊心 20:11 当妈妈对女儿的理想开启“勿扰模式”,逃避式沟通成为女儿保护自己的无奈选择 25:56 在妈妈无意识的牺牲式付出背后,是女儿无数个夜晚的内耗与自省 28:53 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反抗母亲所承载的‘母职惩罚’:那些被社会规训为‘母亲该做之事’的束缚 31:44 妈妈“养猪式”道歉方式:来吃饭吧;女儿道歉方式:吭哧吭哧把饭吃了 38:51 距离产生美,离开妈妈后开始更加珍惜母女间的温情时刻 48:30 妈妈的爱总是藏在送行转身后的悄悄抹泪 49:30 最感谢妈妈的是她永远会无条件支持自己的每一个“违背常态”的决定 51:59 妈妈帮我打开规训闽南女性的门,放我自由追求自己想过的人生 52:17 “亲爱的孩子,你的生命属于你自己,你不必满足我的期待” 57:00 30年前的女儿和30年后的女儿,教育观、生育观和当妈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1:03:10 现在的小孩可以更幼稚,因为现在的家长可以更宠溺 1:10:19 妈妈我很爱你,希望你今后有更多自己的人生,更自私,更松弛
当南方白领在工位摆上迷你天宫坛,北方博主直播“保家仙沟通仪式”,玄学不再只是老一辈的禁忌,而成为年轻人对抗不确定性的另类生存策略。本期我们想聊一聊: * 闽南地区的敬天公、掷圣杯有哪些讲究? * 东北地区“胡黄白柳灰”五大保家仙有多神秘? * 民间半仙开出的“神秘药方”真的有用吗? * 我们如何看待八字算命、生肖犯冲? * 五行穿衣大法最大的作用竟是消除穿衣纠结? * 寺庙拜拜有哪些注意事项? * 头像玄学论到底有没有道理? * 梦境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年轻人相信玄学实则是在消除不确定: * 玄学将严肃的信仰轻松化 * 我们遵循尽人事听天命,但不能只听天命,不干人事 * 信玄学不丢人,丢人的是那些利用你焦虑的人 当电子木鱼的敲击声与写字楼的键盘声共振,愿我们既能接住祖辈传递的香灰,也不忘在赛博香炉里,为自己留一炷保持清醒的沉香。 本期你将听到: 02:05 敬天公与掷圣杯是流淌在闽南人血液中的传统习俗 08:04 奶奶姥姥家的神秘角落坐落着保佑全家平安的“保家仙” 11:30 听了民间半仙的话,儿时的我真的很少发烧了 20:16 生肖姻缘:猪和虎是六合,鼠是万兽之王也能合 25:40 八字算命:信好不信坏,逆天能改命 29:42 寺庙拜拜的注意事项 35:52 头像玄学:一只敷面膜的熊 38:43 我竟梦到了前男友的前女友的名字 45:20 当代年轻人别名“玄学缝合怪”,对于玄学,我们是体验派 48:25 天命要听,人事也得干 52:20 万恶的资本主义:一串手串好几千,贩卖的是焦虑还是玄学 54:38 心诚则灵,适度适度 闽南人从小就知道的“圣杯” 圣笑(也称圣杯):即两个茭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代表所请示祈求之事神明应允、可行 笑茭(笑杯):两个皆为正面(阳阳,即两面均为平面),代表陈述不清、无法裁示或明知机缘未至不足或神明主意未定,再请示 阴茭(也称阴杯、没杯):两只皆为反面(阴阴,即两面均为隆起),表示神明不应许所求 金纸里面有真金 图片from茫个肖咯,感恩的心 PS:博主名字是闽南语,懂的人已经笑疯了哈哈哈哈哈 头像玄学 十二:一只会敷面膜的熊 青檀:明亮,阳光,治愈,积极,美女 —— 十二如是评价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纯粹为了快乐而阅读是什么时候?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变成了名人名言的狩猎场? 又是什么时候,我们对着满书架的书,却再也读不进去一个字? 这期播客,让我们一起撕开「阅读」的标签,回到文字最原始的感动 * 童年阅读的魔法时刻:窝在新华书店角落的下午,享受纯粹而自由的读书时光,那些让人彻夜难眠的故事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起点 * 应试教育的温柔暴力:当《红楼梦》沦为填空题,当「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与迷茫」变成标准答案,我们是如何在试卷里弄丢了阅读的初心 * 成年后的阅读困境:为什么明明知道阅读有用,却总是刷手机到凌晨?那些「读不下去」的书,真的是我们的问题吗? * 与文字重逢的可能:抛却「有用无用」的评判,不必执着于鸿篇巨制的重量,一部触动心弦的小说,一首叩击灵魂的朦胧诗都足以引领我们找回被遗忘的阅读本能 这不是一期教你怎么读书的播客📖而是一场关于「我们如何被书塑造,又如何与书和解」的坦白局 那些折角的书页里,藏着我们未被驯化的天真,和不肯投降的倔强 本期你将听到: Part 1 折角人生|一个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 01:09 孩童时代最爱窝在新华书店,享受纯粹而自由的读书时光 02:29 从《冒险小虎队》《皮皮鲁与鲁西西》开始,小小的我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 07:41 与芥川龙之介和狄更斯相遇在语文教研组整理的「名人名言集锦」 08:48 应试教育的名著考察下,《红楼梦》沦为填空题,阅读也有了标准答案 15:06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坐拥汗牛充栋的读书资源,却把阅读异化为一场功利主义的应试游戏 15:45 读书的意义,一页一世界,一人一答案 25:47 回到最开始,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Part 2 越长大越浮躁|或许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见永恒的智慧 32:23 冰心奶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好书? 32:47 读书路上,兴趣是探路的罗盘,共情是归航的灯塔 38:02 《认知觉醒》:学习与成长分为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高效成长的关键是在舒适区边缘发力 43:32 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Part 3 阅读没有平替|文字的魅力在于它予人充分的想象力 46:55 短视频当道,小美小帅带你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十分钟读完一本书 48:22 余华老师:语言叙述和影像叙述各有所长 Part 4 活人推荐|个人心水的好书分享 52:41 周岭《认知觉醒》|通过科学方法实现认知升级和行为改变 53:18 消除模糊,制造清晰|一个人变强的过程,就是消除模糊,制造清晰,提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精确度的过程 55:45 人生绘本《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仅3000多个字,却仿佛经历了真正的生活 58:44 蔡康永《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人际关系中的“自我优先” 本期提及书籍: 《红楼梦》曹雪芹&高鄂 《小顾聊绘画》顾爷 《2025咖啡年刊》咖啡沙龙 《置身事内》兰小欢 《八次危机》温铁军 《创伤与复原》朱迪斯·赫尔曼 《认知觉醒》周岭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蔡康永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文|海克·法勒 图|瓦莱里奥·维达里 附(播客中提及): 《认知觉醒》中提到的学习能力或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舒适区、拉伸区和困难区
当安陵容的惊弓之鸟撞上林黛玉的葬花魂,高敏感人群的困境早在百年前就写进了命运脚本——我们不是矫情,只是多长了一截探知世界的触角 这期节目我们用显微镜对准高敏感人群的日常: * 基因彩票的双面性:永远在修订的完美主义草稿、难以做决定的大事小事、总是被人说“想太多”的无奈…原来这些“麻烦”背后竟藏着未被看见的礼物 * 文学照进现实:安陵容的“嗅觉诅咒”是职场过度共情的隐喻,林黛玉的诗性敏感恰是创作者的预装系统 * 天赋激活秘籍:把“想太多”翻译成深度思考模式、将“情绪过载”调频为共情雷达、每日默念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当话题转向高敏感孩子:宽容与耐心是永恒的保护伞 * 停止说“别在意”,请教会TA建立“情绪防毒面具” * 把“敏感检查表”变成“超能力养成手册” 最后,请铭记:当你说“我受不了这个声音”时,也是在说——我听得见万物生长的震颤,而这正是一种有力量改变世界的频率 本期你将听到: 02:03 辨析高敏感与内耗,相似而不同 04:52 安陵容是典型的高敏感+内耗人格 09:55 为林黛玉正名:黛玉只敏感不内耗 11:43 贾府的“香奈儿包包”事件 20:00 高敏感体现在生理感官维度:别人闻不到的气味、听不到的声音怎么在我这里这么清晰? 27:42 小学时期做家务节省时间的应用题竟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29:18 老板一个眼神,脑袋里已经有了上百种可能性 34:32 主观原因的“不想”无法劝服自己 36:25 高敏感是尚待挖掘的宝藏天赋 43:16 人生的终极课题是全然的自我接纳 47:56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其实永远不存在一个完全准备好了的状态,就到这吧,就去做吧 50:44 小事跟脑走,大事随心走 53:15 高敏感人群的舒适指南 55:00 高敏感孩子需要怎样的爱与教育
伍尔夫笔下的"五百英镑和上锁的房间",本质是思想的生存权。没有经济的自由,没有物理的私密,就没有心理的完整 「五百英镑」是经济基础,是为自己留存的“fuck you money” 「房间」是空间独立,是人最小的栖息单位,是灵魂得以孕育的隐秘之地 「锁」是心理界限,是对个人空间和时间的控制权 关上门,便切断了社会规训的电流,摘下了性别表演的面具。终于,女性能成为沉默的主体,而非被观看的客体 但现实是,许多女性终其一生都在争夺「房间」的主权,争取自由上「锁」的权利 童年时,床铺是总会被借住的亲戚霸占的,抽屉里藏在最深处的日记本是会被随意翻动的 大学时,习惯性躲在厕所里偷偷哭泣,因为那是唯一能把自己锁起来的地方 再后来,把空间让渡给孩子、伴侣、家庭,自己的书桌总是堆满他人的杂物 拥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居住问题,而是关于思想独立的一场斗争 写在最后: 1941年3月28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长袍口袋里装满石头,走向乌斯河的深处 2025年3月28日,「再慢半拍」正式发布了第00期播客,打捞她留在水中的思想残影 「再慢半拍」的诞生是我们建立自己房间的一大步,在这个声波构筑的房间里,我们想递给每个女孩三把钥匙 一把打开经济独立的保险箱|向那家让你心跳加速的公司投递简历吧,不必等待谁的许可,你的能力就是最好的担保 一把转动门锁的齿轮|对那句'姐姐该为弟弟牺牲'说'不'吧,门锁扣上的声音,会比任何讨好都更清脆动人 一把点亮属于你的空间|去追那个被嘲笑的'不切实际'的梦吧,它才是让你每天睁眼时,血液微微发烫的理由 我们正在书写新的故事—— 让100年后,再不会有莎士比亚的妹妹被埋没在暴风雪里;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长出脊梁 房间不必完美,但必须完全属于你。现在,我们一起把钥匙插进锁孔—— 你听,那是新世界正在转动的声音 本期你将听到: Part1 对理想房子的憧憬来自于过去的经历 09:14 小时候比起独立更怕孤独,长大了比起孤单更怕被约束,怕不能自由的做自己 10:18 理想的房子是干净、整洁、明亮、阳光的 13:27 比起装饰外表的衣帽间,我更渴望一间滋养灵魂的书房 Part2 房间作为自我表达的载体,女孩为什么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14:40 社会默认将粉色定义为“女孩专属色”,本质是通过视觉符号强化性别分工,将女性气质窄化为被观赏的“客体” 17:54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深层逻辑是将女孩视为“暂时居住者”,否定其对原生家庭的长期归属权 29:39 重新定义和排序,经济独立 → 空间独立 → 思想独立 33:49 女性为什么总是难以完成经济、空间、思想的独立 34:53 周轶君|女人总是几近本能地、无法克服地给予别人帮助和关心 40:07 丁玲女士于1942年三八妇女节,为女性提出的四条建议 Part3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分享 49:38 从虚构人物莎士比亚的妹妹讲起,她的一生怀才不遇、充满遗憾,最后自杀在寒冷的十字路口 52:24 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技巧,思维的流动性与多声部叙事 Part 4 愿每个女孩都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54:54 当我们谈论女性空间时,本质上是在争夺不被打扰的权利、不被定义的尊严,记忆自由生长的可能 56:26 你今日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个体女性,也是为了女性群体的未来 59:00 希望100年后,再不会有莎士比亚的妹妹被埋没在暴风雪里的悲惨
在无数方法论与行业黑话筑起的高墙内外,有人继续一往无前,有人回首已记忆模糊。咨询行业的围城困局,从不是简单的“坚守或离开”,而是一场关于自我探寻与反思的游戏。 从入行前以为的“精英感”,到现实里连轴转的PPT马拉松;从第一次被客户夸赞”好专业“的欣喜,到改方案到怀疑自我的崩溃瞬间… 市场遇冷、AI搅局,咨询还是商科生的最优解吗? 本期节目我们将聊一聊那些无法写在JD里的隐形正负价值:过程中的收获与改变、2-3年后的职业倦怠、离开后的发展路径、留下的生存法则等等。 送给所有不仅限于咨询行业的职场人:无论你正站在城外犹豫,还是城内纠结去留,这里没有标准答案,留下不必不甘,离开无需怀念,所有选择都值得一句“此路通行”的绿色告示。 00:39 什么是咨询:咨询顾问就是像医生一样为客户的业务把脉开方 02:57 为什么选择咨询:初心真的是为市场赋能+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职业选择 12:14 初入咨询的我们:痛苦迷茫中的自救 25:34 性价比最高的自救方式:不断的学习与极致的模仿 28:17 那些咨询带给我们的糖果【咨询是一个巨大的打工人培训机构】:成熟的工作方法论、商业sense、快速拆解问题的能力、知人识人的直觉、接触大佬的机会 51:39 那些咨询带给我们的苦果:体内的结节、ddl与完美主义引发的焦虑和内卷 62:53 为什么我们离开:看不到的尽头、自我价值的怀疑、行业的变革 70:57 这样的人或许更适合咨询:非完美主义、能够完成工作与生活的基本切割 82:54 如果你是一个想尝试咨询的实习生,可以这样做.. 87:16 行业内卷、AI崛起,咨询还是商科毕业生的好选择吗 91:39 再有一次,我们还做咨询人吗
Hello 初次见面,我们是希望陪你「再慢半拍」的青檀与十二。 驰而不息,慢而有恒。我们想,或许慢慢来会比较快。 在本集播客,想和朋友们聊聊我们目前的生活节奏,聊聊我们为什么选择「再慢半拍」这个节目名字。 我们相信,慢下来绝不是停滞,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慢半拍,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温度;再慢半拍,是为了重新找回出发时的初心,为了更好地前行。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分享我们的经历与感悟,为大家带来一些慢慢前行的勇气与启发。 本期你将听到: 00:00 你好,我们是青檀与十二,与你分享为什么我们选择「再慢半拍」 00:25 十二是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南方土著,目前处于重新找寻人生方向阶段,希望再快半拍 00:40 青檀来自一个东北的小镇,兼顾商业分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攻读MBA学位,希望再慢半拍 03:40 慢,不是你想慢就能慢得下来的。慢,是需要你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强的控制能力 06:30 如何逃脱“钟表发条理论”下耗费心力的快节奏状态 10:54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拥有主动变慢的能力 12:56 慢下来是让你有时间能休息|慢半拍,是被动,再慢半拍,是主动 16:39 现代人焦虑的原因,源于经济下行时代难以被量化、被看见的付出 20:50 再慢半拍,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回到自己身上 21:14 慢下来是让你有时间能思考|停下来、慢下来或许很难,但慢半拍,再慢半拍,应该比你想象中的容易一些 24:37 未来希望陪伴大家一起去学会「再慢半拍」,分享如何变慢,分享变慢的我们 25:20 预告正式开篇第一期,聊聊我们为何相继离开咨询行业,为大家揭露咨询行业神秘的面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