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育
两个麻省理工妈妈育儿愈己的心路历程

Album
主播:
青蛙妈咪Carolyn、诗琰
出版方:
青蛙妈咪Carolyn
订阅数:
3,852
集数:
47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麻省理工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 现在,我们邀请你来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的创作者...
不期而育的节目...

ep.33 学龄前如何启蒙数学思维?蒙氏数学与新加坡数学体系如何选择?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50 本期节目结尾有火花数学的福利,不喜欢广子可以跳过,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听到最后 01:50 作为理工科背景的妈妈,我们两个也是非常注重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02:27 早期思维培养的两个底层能力:工作记忆力(working memory)和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 solving skills)。受《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这本书的启发,我会通过跟孩子编故事,玩游戏,借助非开放性的玩具来鼓励孩子从玩中锻炼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6:57 培养思维的关键是发现孩子的敏感期,顺势而为。日常吃零食也可以启蒙数学思维09:21 为什么数学思维能力这么重要?刷分为什么没有意义?我们身边的数学大牛有什么异于常人的能力? 13:37 孩子思维认知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把孩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敏感期。 14:26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通过触摸和感知刺激,认知因果关系,但不需要过多的声光电刺激。 16:31 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发展符号思维,用语言图像表达物品,但难以理解复杂逻辑关系。可以培养守概念,借助具体物体建立数量形的关系,理解简单的加减概念。 18:09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是儿童思维逻辑高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运算的能力。 19:00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处理假设问题,方程和推理能力。 19:59 皮亚杰理论对数理思维培养有什么启发?数理思维培养需要顺势而为,与孩子认知能力相适应,不能拔苗助长。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环境互动建立坚实的基础。 22:42 蒙氏数学与新加坡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比?孰优孰劣?如何选择? 27:15 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concrete - pictorial - abstract) 具体是如何呈现的? 31:10 数学好是否与天赋有关?对数学没那么有兴趣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 34:40 你对孩子数学成绩的担忧,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还是对他能力的过度期待? 36:16 诗琰分享Eden上火花数学的体验,以及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试听课福利 火花数学福利 扫码预约*火花数学*免费试听课,有中文,双语,和纯英文教学可以选择。 我们节目听友预约还可以获得精美储物袋小礼品。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39分钟
99+
3天前

ep.34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冲突与挫败感?孩子一定要社牛才算有自信吗?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一位听友来信跟我们讲述孩子在与同伴社交被拒绝的经历,引发今天的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如何应对社交中的冲突与挫败感 02:29 多数的父母面对孩子在社交中的挫败,会尝试开导孩子:没事,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往往会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 04:56 家长们第二种常见的做法是:“教”孩子如何社交,如何被他人接纳。而在孩子处在情绪受挫的当下,很难听进去这些建议。而“教”孩子社交的战术,如果不是建立在孩子感受的基础上,总是会有讨好别人的意味,让孩子更加焦虑被他人拒绝 07:06 社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被他人接纳而获得自我价值,而是找到互相尊重的同频伙伴 09:25 处理孩子社交受挫的情绪怎么办?最简单的一步就是承认他们的感受。然后帮助孩子正确归因:被拒绝不是我不好,而是对方还没有准备好 11:06 另一个常见的社交问题是解决冲突:孩子争抢玩具,家长该怎么办? 12:38 面对孩子们的冲突,家长应该扮演信息传递者,而不是问题解决者 16:04 冲突不一定是负面的,可怕的,也可以是孩子们之间感情升温,锻炼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契机 17:32 当今社会有很多不正确的社交观念:孩子要自信社牛,要有很多朋友,要最受欢迎,成为领导者,不怯场。而我们应当让孩子知道的是,友谊应当建立在平等尊重互相认可的基础上。 19:15 我们分享了自己之前在职场中作为i人的社交困境,以及通过把社交与自我价值之间关系剥离而获得自信自洽的内核 22:53 一些表面社牛,朋友圈子很广的人,在深度关系上是极度缺失的。比起培养社牛,更希望孩子能知道,任何深度关系都是建立在自我接纳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尊重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感受到安全,比交多少个朋友更加重要 24:58 我们需要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个人价值与朋友多少,圈子大小,是否被特定的人认可无关。 25:30 马斯洛的需求层及理论:社交需求建立是在安全需求之上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有害羞胆怯的表现时,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只有安全感被满足,才会有社交的能力 26:38 面对孩子社交胆怯,可以这样引导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7分钟
99+
3天前

ep.35 怎样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哪些app对孩子的“毒性”最大?如何设立手机使用边界?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我们最近在听友群里开了几场“聊天局”,跟大家探讨家庭和育儿困扰,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话欢迎联系小助理微信dearme_kiki 00:57 假期到了,很多父母都在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作斗争。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在纠结电子产品的使用,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是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34 你知道你平均每日的屏幕时间有多少吗?美国青少年平均每日在视频和社交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约为4.8个小时 06:24 我们都有不得不要孩子去看电子产品的时候,但不同的app给孩子带来的"毒性”是不同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危害>游戏的危害>动画片的危害 07:40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带来的多巴胺反馈与赌博的反馈是相似的。加上现在对青少年内容监管不成熟,导致这类app给孩子带来的神经系统刺激和精神毒性不容小觑 10:13 一项针对美国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社交媒体和短视频app的使用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有正相关 14:19 打游戏真的一无是处吗?你对打游戏的刻板印象是什么? 17:40 在制止孩子打游戏,给他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情节。孩子在游戏当中获得了什么?打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到了什么程度? 19:44 相对“无害”的电子产品使用:动画片和电影。因为内容更可控可监管,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刺激相对小一些。但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时间和内容的筛选 20:30 什么节目适合孩子看?什么节目不适合孩子看?每天看多久? 23:35 最好的看动画的方式是陪着孩子一起看,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探索。 24:42 怎样树立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孩子反抗我们的边界时,该如何处理? 26:45 关于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有几点要素:1. 明确设立边界,给孩子一定的掌控感;2. 尽量互动性的使用电子产品;3. 尽量用其他活动填充取代屏幕时间 34:10 边界设立了就没有弹性不能修改吗?怎么跟孩子沟通边界? 37:00 哪些活动可以取代屏幕时间? 40:20 Shiyan分享身边一个打游戏成瘾的孩子例子,父母通过接纳和陪伴改变了孩子即将辍学的情况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44分钟
99+
3天前

ep.36 脾气倔,执拗,不听话...聊聊让人哭笑不得的秩序敏感期

不期而育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我们的育儿社群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父母交流经验,或参与42天告别焦虑育儿陪伴营计划,欢迎联系我们的小助理波妞微信:dearme_kiki 商业合作请标明来意微信:dearme_kiki 或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期内容 00:15 Carolyn家二宝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各种让人头大 03:40 秩序敏感期有什么表现?孩子为什么会有秩序敏感期?什么年龄段会进入秩序敏感期? 07:38 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对于秩序的敏感程度不同。但通常都会在1.5-3岁之间表现出特定的执拗:固定的流程,物品的位置,对变动的抵抗,坚持自己做事的执念 11:25 学步期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自我意识的萌发,加上认知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喜欢探索自主权和掌控感 12:50 作为家长,为什么秩序敏感期让我们头大?这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深层的人生课题? 14:59 引导孩子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个正念梳理: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是什么?这个解读带给我的情绪是什么?这个情绪感受的来源是哪里? 17:10 当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往往只是导火索。而任何引导的话术和方法,如果没有解决我们的深度需求,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 19:29 具体怎么去应对一个秩序敏感期执拗的孩子呢?第一步就是共情,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用陈述代替命令 22:28 在安全道德的范围内,让孩子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让反叛的孩子意识到固执不一定会带来好结果 26:07 尽量建立生活的可预期性和仪式感,用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对秩序“脱敏” 关于42天告别焦虑陪伴营 这个夏天我们将用6周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的养育陪伴知识,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父母效能训练的理论为基石拆解建立深度的亲子链接。在42天中,我们也为大家设计了每日正念觉察练习,与社群中的大家一起连接自己的内在小孩。群里也会定期线上线下答疑,跟一同参与的父母们学习交流。在Dear Me的安全空间里一起成长为松弛,有力量的父母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1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听友群+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感悟。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29分钟
99+
3天前
不期而育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