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提醒阿飞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机制建设,但是又没说清楚原因,这让阿飞发了愁。什么是机制?为什么要建设机制?作为团队的领头羊,拿出好的业绩是不是就够了呢?我回应阿飞,机制建设是团队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成功,可能靠运气,次次成功,还得靠能力。如果事事都依赖个人,没有机制,难免会出问题。团队内有一套机制在运转,就可以解决一些人的不确定性问题。 机制虽必要,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机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机制太多也可能扼杀产品经理的创造性,机制建设还得因地制宜、适时适度。 (最近口腔溃疡,疼得厉害,说话稍微有点不清晰)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祝每个收听节目的朋友,新年快乐!
阿飞用心培养的校招生突然提出离职,阿飞感觉有些意外,校招生说公司和产品太成熟,自己没有发挥空间,阿飞觉得似乎说得也对,心情更加郁闷。我回应阿飞,刚工作的同学看事情太粗,在整体上的成熟,不代表结构上也没有机会。阿飞又觉得,自己付出精力培养的人走了,以后不能太用心。我劝慰阿飞,人才流动是常态,人才培养也是常态,“不迁怒,不贰过”,不能因为一个人离职,就迁怒于其他人,甚至迁怒于一个群体。作为团队管理者,就得处理各种不确定性,不断达成目标。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面对风格不匹配的团队成员,阿飞有些困惑,一方面觉得团队要有多样性,另一方面又觉得团队得有统一的规矩。我回应阿飞,多样性与统一性要分开看,兴趣、爱好等可以多样,但基础价值观念要统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小团队不像泰山河海一样大,但包容多样才能做大做强。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因为要探索创新的方向,阿飞需要招募人才,在招聘网站看了几圈,阿飞越看越迷茫。我建议阿飞想清楚团队的规划方向,再看要招什么人才,不要提到招聘就是找人,“最容易想到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关于“年轻化”,我们也探讨了它的真正内涵。同时,我提醒阿飞要“礼贤下士”,不要过度自信,放低姿态,才能真正吸引到好的人才。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里,阿飞总觉得团队成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工作的细节不到位。阿飞心里想,要是团队里多几个自己一样的成员就好了。我告诫阿飞,不要把对自己的要求机械地套用在团队成员身上,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提升团队的能力,而不是纠结于所有的细节。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阿飞被提拔到产品小组负责人的位置上,面对新角色,阿飞总觉得自己没有理解清楚,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我告诫阿飞,新角色是前进路上的里程碑,而不是目的地,不要割裂地看待所谓的新旧角色,要坚守自己的本心,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实践中塑造出自己的新角色。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在年中晋升评审时,我遇到了跨级晋升的子言。会后,我们在楼下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子言向我讲述了一个“冲动”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让她明白了职场中“勇气”的含义,真正走出了学生心态,成为了一个日渐成熟的人。听了子言的故事,我也有很多感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人总会遇到危机和困难,智勇双全,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在校招生培训中,子言与一位同事交流,对比之下,觉得自己对产品的研究不够深入,便心生怀疑,觉得自己换了两条产品线,不够专注。拓展开来,子言与我探讨了“专才与通才”的话题,通才不是什么都懂一点,而是有自己的方法论,能够触类旁通的人,而且,不论专才还是通才,最关键的,还是成才。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趁着休假季的空档,子言找到我,探讨产品规划的主题。面对新的挑战,子言沿着以前的方法做产品规划,却总觉得流于表面,没有深度,怎么样才能让产品规划更有深度呢?做规划是为了让产品更好,什么是好?好在哪里?背后的思考,让产品规划更有深度。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子言带着新一届的校招生晓雨找我闲聊,提出公司里有很多“黑话”听不懂,其中一个就是“产品思维”。似乎人人都在说产品思维,产品思维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理解它,怎么把握它?我分享了我对产品思维的理解,产品思维就是用产品解决问题的整体性的思考,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子言来到新的小组,发现在工作上,分工合作的模式有了一些变化,设计师管得更多,产品经理的设计经常被挑战。分工与边界怎么定更好?如果自己感觉边界很狭窄,想要拓宽自己的边界,应该怎么办?子言最后搞明白了,分工与边界,目标是更好的效果,如果自己的产品能力足够强,能把效果做好,边界自然而然也就拓宽了。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