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3247位朋友们你们好呀~你们的主播可颂🥐回来更新博客啦~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现以较低价格 ¥150/50mins 提供咨询服务。有需求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今天来聊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有效释放攻击性。 你会听到: * 攻击性(Aggression)是死亡本能(Thanatos)的一种表现,但同时也是生命力的一部分 * 被动攻击:被动攻击(Passive-Aggressiveness)是一种间接表达愤怒和不满的行为模式 * 攻击不仅指向他人,也会指向自己,如灾难化思考、消极内耗、受害者心态等。 时间戳: 0:00-02:14 | 开场:为什么攻击性不等于“坏”? * 攻击性是生命力的一部分,与信任、爱一样是关系的核心元素。 * 弗洛伊德理论:攻击性推动个体竞争与成长,是生存动力。 * 咨询师视角:“没有攻击性的咨询关系,可能从未触及真实。” 02:14-05:53 | 攻击性的三大误区 * 误区一:攻击性必须压抑 东亚文化(尤其女性)常将攻击性视为“洪水猛兽”,但压抑会转化为被动攻击(冷暴力、拖延、讽刺)。 * 误区二:攻击性只指向他人 自我攻击更危险:内耗、讨好型人格、受害者心态。 * 误区三:有攻击性=自恋型人格? 攻击性是即时反应,自恋型人格是长期病症,两者本质不同。 05:53-17:14 | 为什么我们压抑攻击性? * 文化根源:儒家文化强调隐忍,东亚女性尤其被要求“顺从”。 * 家庭影响: 父母权威过强→孩子压抑需求; 情感忽冷忽热→讨好型人格; 创伤经历→过度顺从。 17:14-25:00 | 释放攻击性的5种健康方式 * 行动释放:搏击、短跑、扔枕头(可控暴力)。 * 艺术升华:抽象画、愤怒日记、重金属音乐。 * 语言表达:从说“不”开始,微信文字也能划清边界。 * 象征行为:打沙袋、瑜伽平衡攻击性。 * 最小阻力法: 写“愤怒清单”→直面情绪; 对镜练习→建立眼神对抗与边界感。 25:00-27:23 | 主播亲身经历:攻击性如何重塑自我 童年被忽视→用攻击性“喊出需求”; 咨询师视角:攻击性是咨访关系的“真实催化剂”。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啦~我们下期再见哈!
Hi 3172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主播可颂。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现以较低价格 ¥150/50mins 提供咨询服务。有需求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本期我认为最重要的: “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决定的,但将来的我由现在的行动决定。” “知道≠做到,拿到体验才是真改变。” “大脑的捷径不是想通,而是做通。” 本期时间戳和重点内容: 00:00 - 01:15 「改变为何总像一场持久战?」 从心理学和脑科学角度拆解“改变困难症”:微小习惯有用,但路径太长? “反本能选择”的颠覆性思路——若本能总导向旧循环,不如试试完全相反的决定。 01:15 - 03:53 「反本能实验」 美国主人公的“反向人生”案例:点餐时打破惯性,选择完全相反的选项。 普通人如何实践?拆解到“不可能失败”的最小行动。 03:53 - 07:20 「大脑不靠想,靠做!神经科学的行动密码」 脑神经回路的真相:改变≠反复内耗,而是用行动建立新链接。 NF型人如何停止自我攻击?直接跳出战场,用一次行动覆盖旧模式。 07:20 - 11:05 「日本MISOGI哲学:用一次极限冒险定义全年」 挑战需满足两大条件:50%失败率 + 重塑自我认知。 案例:跑全马、日更播客。 核心不是成功,而是“承诺”本身 11:05 - 14:25 「每两个月一次小型冒险:给人生存点「非日常」」 冒险公式:兴奋感 + 轻微恐惧 + 脱离日常。 10年攒60次冒险回忆,老来“取钱”时全是高光。 14:25 - 结尾 「手写信」 年度仪式感:给20-30位重要人手写感谢信。 咨询师的脑洞:未来尝试用一封信结束咨访关系。 以上,感谢大家的收听~
Hi,3127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主播可颂🥐 今天是好久没有更新的哄睡系列,来自我很喜欢的杨定一博士。 今天博客提及的杨定一的书📕:《真原医》、《疗愈的饮食和断食》、《呼吸,为了疗愈》、《静坐》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身体不断在表达,而其作用比脑海的念头更全面、更持久”,“身心舒畅,脑海自然会放松,不再那额容易受到旧制约的影响,这是解开习气最好的方法。” 容易内耗、总是觉得混身不舒坦或事事不如意的朋友,不妨花点时间听听这篇,然后结合实际列1-3条“好好对待身体”的行动计划。例如,对我来说,一周游泳3次,周末早上在8点之前打一段八段锦,每两天拉伸15分钟是我的健康宣言。 “身体不健康、缺乏元气时,从身体各处传回到大脑的讯息都是不对劲,很难保持正向思考和积极心态。但是如果身体很舒服,大脑得到的讯息是可以放松,也就改写了头脑对现实的体验。” 另外今天我还去了静安寺,分享我的感受❤️👇祝大家都能收获平静和幸福,别忘了我们本身就是圆满。 每年都去静安寺,已经成为新年routine 很喜欢这个角度,今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我靠着栏杆听了好久的僧人吟唱。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有需求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暂时以较低价格 ¥150/50mins 提供咨询服务,目前还有1-2个名额。
Hi 3091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来分享的是,我最近读完两遍非常喜欢的美国前前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的自传《成为》。我在这里面收获了太多关于如何获取掌控感、舒适地恐惧,如何构建健康深度的支持系统(友情和亲密关系)的心法,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 纯纯脱口而出,没有稿子的一期,如果语言不精炼还请大家多包容。(づ ̄3 ̄)づ╭❤~ 我自己最大的收获如下: * 自我怀疑和迷茫的根本——你相信你自带独一无二的光吗? *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携带着光,它是独一无二、专属于你的,是需要保护的一簇火焰。当我们能够识别自己的光,我们就有能力利用它。 * 过去资源匮乏的成长环境塑造了我的主动精神和高行动力,我越来越为自己骄傲了! * 当你刻意把一些小事放在身边,大事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处理。有意识让自己从“承受不住”回到“搞得定,慢慢搞定”的轨道上。 * 去做一些小的事情,找到一件让自己可以积极参与的事情,一件要用你的头脑也需要你的身体参与的事情。 * 有时候需要让自己去赢得一场小小的胜利。把你自己能做的小事先放在首位,即使只是保存你的精力,扩大你未来的可能性。 * 热忱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怎么不能是我们身弱心强INFJ坚定的信仰呢? 关于面对恐惧和他人对你的限制: * 我是个恐惧体质,但是我也明白恐惧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怪兽! * 想对所有女孩说:“父母的恐惧不是我们的恐惧,父母的限制不会是我们的限制” * 他人的限制是我们跨越的理由!!(太喜欢这句话了) 如何找到和经营亲密关系: * 如何找到真正的人生Partner?——你应该要找的是和你一道付出努力的人,而不是找一个为了你而努力的人。 * 如何面对亲密关系里的冲突?——把双方的差异放到各自大的家庭背景中去考虑。 * 如何交朋友? 多多线下见面,而不止步于线上的表演 主动喜欢的朋友,主动出击 主动对朋友表示好奇 友谊的维系要循序渐进——摇下车窗的过程 让朋友有家的感觉 不要把需求都放在一个人身上 友谊也需要仪式感 当你孤独的时候要出去找朋友,因为孤独在大脑里会自动加重的倾向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服务,相关需要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Hi,3067位朋友你们好呀~ 周一晚上好!今天这期来轻松分享过去一周可颂挖掘到的【身心好东西】,新的一周请接下我的安利大胆尝试吧~(全程自用体验,不可能有广哈哈~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服务,相关需要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00:43-01:32 | 推荐心路与能量流动 INFJ人格特质 :偏好抽象思考,通过播客分享实现「能量流动」。 每周分享目标: 输入与输出平衡 ,保持生活动力与滋养。 01:32-07:20 | 女性自传推荐 1. 《我们携带的光》 米歇尔·奥巴马 适合人群:心理学/社科爱好者。 亮点:心理工具+关系经营(亲子/亲密关系)+文学性叙事。 2. 《人生不怕从头来过》 刘晓庆 适合人群:压抑型,学习「高配得感」与「攻击性」。 风格:直白有力,生命力蓬勃,冲击性强。 07:20-09:14 | 脑神经科学学习路径 推荐资源 :Dr. Tara Swart 的播客单集(苹果Podcast可搜)。 可颂上一期播客刚分享: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cd61dd0766616acda88426 09:14-10:59 | AI工具使用技巧 deepseek 输出Markdown格式+导入思维导图 :将AI文本转为Xmind格式,提升多线程思考效率。 适用场景:发散性思维整理,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10:59-13:36 | 视听推荐 1. B站UP主「BBG this way」 风格:旅行纪录片+诗歌散文式文案,INFJ必看。 推荐作品:夏威夷/北京篇(引用《我与地坛》)。 B站链接:https://space.bilibili.com/4087953/upload/video 2. 拉伸视频(博主Mady) 推荐:15分钟全身拉伸(缓解腰肌劳损/肩颈僵硬)。 效果:媲美按摩店,操作简单,新手友好。 B站搜索:mady morrison 拉伸 13:36-15:34 | 生活好物分享 1. 淘宝店铺「集时光」 特色:高审美家居(花瓶/餐具),中看又中用。 2. 绿植店铺「植物私生活」 推荐:波斯顿蕨(生命力强,新手友好,治愈系)。 15:34-17:57 | 结尾与下周预告 主播在读 《象与骑象人》 (心理学书籍),后续分享。 行动建议 :直接跳转Shownotes获取链接,优先体验拉伸视频+《我们携带的光》!
Hi, 3061位朋友们你们好呀,欢迎收听最新一期的Food for Mind系列!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服务,相关需要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今天终于要来和大家分享“显化”,不是完全玄学(毕竟咱不是这方面专业的),而是融合了更多脑神经科学、认知行为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我个人近期做愿景板(Vision Board)的心得。 愿景板(Vision Board)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图片和文字的装饰品,它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从“生存模式”(Survive Mode)转变为“繁荣模式”(Thrive Mode)。 步骤和你需要的: * 选择合适的图片、关键词和象征物,我从小红书和Pinterest上选图 * 购买一块毛展板,我购买的尺寸: * 将图片以你想要的方式排布在毛毡板上,进行“身体确认” * 这个技巧来自Tara的神经科学方法: 手放在额头 → 问大脑(逻辑):“这个目标合理吗?” 手放在胸口 → 问心(情感):“这个目标对我来说有意义吗?” 手放在腹部 → 问直觉(本能):“我的身体感觉如何?” 如何使用? * 放在显眼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最好是在早晨醒来和晚上睡觉前的位置,我选择放在床头。 * 结合情绪和想象:每天晚上睡前,看着愿景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的场景: 调动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想象自己已经拥有了那个梦想,并感受那种喜悦和满足 * 你的大脑会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从而降低对“新目标”的恐惧感。 以上这期是Dr. Tara Swart上Mel Robbins播客节目,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AI辅助生成的时间戳和重点内容: 00:00-01:51|开场 可颂(心理咨询师+身心健康内容创作者),开放1V1咨询(价格150元/50分钟)。 核心人物 :脑神经科学家 Dr. Tara Swart (《The Source》作者,未引进中文版)。 ”显化需要科学支撑,而非纯玄学——我相信大脑与物理世界的双向塑造。” 01:51-04:36|显化的个人实践 童年愿景成真 :小学幻想定居上海、幸福家庭,成年后逐步实现。 显化本质 :意识与物理世界的链接,需科学方法论+长期实践。 04:36-06:12|大脑的生存模式 vs. 繁荣模式 生存模式 :原始大脑的“匮乏思维”(怕损失>求奖励)。 繁荣模式 :信任资源充足,安全感驱动行动。 “大脑活在原始社会,身体却在现代——我们需要主动切换‘繁荣开关’。” 06:12-08:12|显化第一步:信任三问 1. 是否相信自己值得拥有? 2. 是否相信他人愿意助力? 3. 是否相信宇宙源头有更大力量? 08:12-11:39|大脑改变的三大机制 1. 习惯替换 :用“健康食品”代替“戒垃圾食品”(肯定句>否定句)。 2. 突触链接 :新习惯如学语言,需时间积累逻辑与意义。 3. 神经新生 :成人难,但坚持重复可激活。 11:39-14:13|显化四步法 1. 信丰盛 (Abundance)。 2. 找欲望 (身心脑合一确认)。 3. 耐心等 (神经可塑性需时间)。 4. 列行动 (Vision Board→Action Board)。 14:13-17:07|愿景板实操技巧 三步骤确认欲望 : 1. 手放额头问脑:“这是我想要的吗?” 2. 手放心口问心:“这是我渴望的吗?” 3. 手放腹部问直觉:“我的肠胃有答案吗?” “大脑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用五感欺骗它,让快乐驱动行动!” 22:28-26:13|行动的科学原理 多巴胺>皮质醇 :想象成功后的愉悦感,让大脑提前适应目标。 微习惯策略 :每月3个习惯,5%改变法则(李松蔚理论)。 “高行动力的秘诀不是自律,是快乐——催产素会推着你向前。” 26:13-31:46|脑健康与日常练习 饮食建议 :绿色蔬果、深海鱼、发酵食品(提升大脑能量效率)。 感恩练习 :晨起对物品说“我好喜欢你”,睡前视觉化愿景。 “大脑只占身体3%,却消耗30%能量——喂它最好的,而非最贵的。” 咨询入口 :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咨询价格150元/50分钟)。
Hi, 3030位朋友,你们好呀啊~主播可颂再次上线(真心希望我3月的更新频率可以高一点,一周2更!) 预约可颂1v1x心理咨询,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00:00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服务(已积累50小时付费1V1咨询经验),本期主题为分享自身接受心理咨询的感悟。“我从和咨询师的对话中带走了什么” 01:07 咨询师也需要心理咨询:可颂坦言自己作为咨询师,仍需要个人体验和专业督导,强调「咨询师能带来访者走多远,取决于自己走多远」。 01:41 身心维稳的日常:分享清晨调理身体的仪式(八段锦、肩颈拉伸、黄芪苹果水),强调「身弱心强者,身体是基石」。 03:04 行动力背后的创伤:剖析「行动力强」的隐藏代价——效率暴政、停不下的赚钱与自我提升,身体被迫按下暂停键。 06:32 与金钱的复杂关系:因母亲抢红包触发匮乏感,觉察到「赚钱能力」与自我价值绑定,却伴随身体预警,像极了母亲的健康透支。 10:36 童年的未完成课题:寄宿经历导致过度独立,渴望被看见却逃避夸赞。行为模式如「用焦虑诉说换理解」,本质是索求童年缺失的镜映回应。 15:49 为何重复痛苦?神经科学视角:大脑对未闭合的创伤回路会不断重演,试图改写结局(如赚钱辛苦是潜意识等待父母说「你真的很不容易」)。 19:21 三步与创伤和解: 1️⃣ 暂停 :在情绪爆发时问「此刻发生了什么?这让我想起过去的哪个时刻?」 2️⃣ 分化 :将过去的委屈锁定在「那时那事」,不泛化到当下。 3️⃣ 哺育 :用童年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如疲惫时先泡澡,而非硬撑工作)。 21:25 具象化疗愈法: * 将童年照片放在手机壳背面,提醒「现在的你已能保护过去的自己」。 * 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切断代际创伤传递。问问自己“小时候的你在当下期待被如何对待?” * 成为妈妈的选择:用小时候我渴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我自己。 23:26 挑战核心信念: 写下「只有我______,才有价值」,追问「这是真的吗?」通过新体验建立新神经回路(如「停下来,天不会塌」)。 「如果你也在‘必须优秀才配活’的循环里挣扎,不妨试试把童年照片塞进手机壳——或许那个小小的你,正等着现在的你说一句:‘别怕,这次换我罩着你。’」 预约可颂1v1x心理咨询,请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以上,感谢大家的收听和评论,我们下期再见吧~!
Hi 2993位朋友,你们好呀~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如果你想找个人聊聊,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00:00 - 01:27 | 开场与主题引入 提出疑问:为何70%的“常规思考者”行动力强,而“多向思考者”易陷入内耗? 01:27 - 03:43 | 感官敏感:高敏感的“出厂设置” 感官过载:五感过度清醒,易因环境刺激(如温度、声音、光线)感到不适。 联觉体验:感官相互激活(如咬苹果的声音引发触觉不适),但利于记忆关联。 金句:“我们的大脑构造不同,感官过度发达既是疲惫之源,也是超越常人的体验。” 03:43 - 07:02 | 高敏感者的生存指南 建议1:减少密集社交,避免能量混乱(例:用“水盆净化磁场”)。 建议2:远离负能量者,多接触孩子或自然(生物学依据:共享核氨酸)。 金句: “能量会通过皮肤传染,选择干净的磁场,就是选择保护自己。” 07:02 - 14:09 | 思维差异:树状思维 vs. 线性思维 树状思维特点:发散性强、易复杂化问题、需多线程任务激活大脑。 应对方法: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主动暂停并追问“最初目标”。 金句: “大脑像磨盘,需要复杂谷物喂养,而非简单重复。” 14:09 - 22:18 | 创造力与行动建议 三步激活创造力: 1. 默默启动项目,屏蔽外界评判; 2. 行动后收集反馈; 3. 持续迭代。 金句: “创造力不是工作,是给大脑喂食‘精神食粮’。” 22:18 - 30:07 | 人际关系与课题分离 关键模型: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身份认同。 避免逻辑跳跃:行为≠身份(如“没做好事”≠“我不行”)。 金句: “行为是行为,身份是身份。分不清它们,等于给自己套上枷锁。” 30:07 - END | 结尾与福利 - 可颂开放心理咨询服务(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订阅量达3000时抽奖赠书。
Hi,2962位听众朋友们,我终于回来啦!抱歉抱歉,最近业余时间都忙于1V1的心理咨询,播客史无前例半个多月没有更新,我会改的(I promise!) 咨询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可颂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 请备注【心理咨询】 今天这一期是关于“深度关系中的自我重塑与女性友谊探索 ”,欢迎大家的收听! ✨ 金句提炼 1.“旧模式是习惯,不是宿命;改变行为,不等于背叛自己。” 2. “他人身上的光,是你身体里另一个自己的召唤。” 3. “自我是动词——流动,才有生命。” 00:00 - 01:21|从确信到谦逊:心理咨询师的身份碰撞 关键词:公众表达、内耗、情感共鸣、焦虑 01:45 - 06:12|初恋创伤如何影响女性友谊? 关键词:初恋创伤、回避倾向、自我价值动摇 因初恋被贬低的经历,潜藏“被比较”的恐惧,导致对女性友谊若即若离的回避模式:“渴望亲密”与“害怕失去自我”的矛盾。 06:12 - 10:15|行为模式的三大根源 关键词:恐惧、自我否定、资源交换 行为背后的信念: 1. 创伤内化:早年经历引发“被评判”的羞耻感。 2. 理想样本缺失:缺乏深度女性友谊的参照模板。 3. 价值感失衡:朋友的光芒激活潜意识中的竞争焦虑。 10:15 - 17:35|打破旧模式的三个方法 关键词:神经通路、心理咨询、AI工具 理性策略: 1. 建立新神经通路:如《原子习惯》中的“正向指令”,用微小行动替代否定思维。 2. 心理咨询的镜像作用:在安全关系中体验“反驳不被否定”的自由。 3. AI对话的启发:将他人优点视为“成长资源”而非威胁(如模仿的正当性)。 17:35 - 23:14|实操:如何从“恐惧”到“流动”? 关键词:模仿、独特性、身份与行动 四步信念重塑: 1. 将他人优点看作“重新养育自己的资源”(海绵思维)。 2. 区分行动(可改变)与身份(需缓慢生长)。 3. 承认“旧模式≠真实自我”,改变行为≠背叛价值观。 4. 通过“找优点日记”和感恩练习,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23:14 - 31:31|终极心法:让自我成为动词 关键词:流动、爱自己、人生实验 可颂的实践: 将焦虑视为“渴望的信号”(如因朋友漂亮而触发自我整理)。 用“是否补充能量”检验行动,而非追求完美结果。 以上,感谢大家的收听!
Hi,2884位朋友你们好呀! 我是你们的主播可颂,也是一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 预约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加听友群,备注“听友”) 今天这期我想大部分朋友都正在家里和家人团聚吧,在新春佳节聊“创伤”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是不是不合时宜?但其实我内心毫无怀疑,我反而认为这是绝佳时机去聊聊“房间里的大象”,去追溯我们的来路和童年生命故事。我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需要的朋友提供一点关怀。祝大家新年快乐! 你会听到: * 如何判断我正在经历创伤闪回?没有外部明确的威胁和压力源,但是也一直都处于惊恐、害怕、恐惧的状态。 * 大脑处理信息和体验是有顺序性的。 * 当你处在平静状态时,你就能使用大脑最智慧的那个区域(大脑皮质)进行表达和创造。当你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大脑皮质系统就会失去主导性。 * 渴望归属感的人,却没有相应的神经生物基础能让她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 * 归属感和被爱,是人类的核心体验。如果你从没有被爱过,负责爱的神经网络就不发达。 * “你爱别人方式,源自你被爱的方式。” * 基因本身不会改变,但是基因可以被开启和关闭。 Step 1: 管理情绪闪回(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告诉自己经历闪回、当前是安全的、安慰自己内在小孩、闪回会过去的、回到身体里进行肌肉放松、不要相信极端化和灾难化的思维) Step 2: 缩减内在批判的声音(完美主义不可取、批判内在批判者、可能不是你的声音,而是你的父母和老师的声音、写感恩日记等替换掉负面的思维) Step 3: 缩减外在批判的声音(保持物理距离,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Step 4: 情绪疗愈的4个工具(学会愤怒、哭泣、用语言来宣泄) * 如何装满我们的奖赏桶?——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人际关系、然后是节律,而不是高糖食物. * 你希望一个人更有爱,那就你需要做的是:更多爱Ta。 * 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而不是他们出了什么问题”. 时间戳: 00:00 - 开场介绍 播客主播可颂提到今天聊的主题是创伤,尤其是童年创伤和代际创伤。强调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但常被回避的话题,旨在为需要的朋友提供关怀。 01:12 - 奥普拉的信 可颂分享奥普拉写给母亲的信,讲述如何通过宽恕来治愈创伤,强调“宽恕就是不再希望过去可能会有所不同”。 06:23 - 何为创伤? 可颂通过当前的情绪表现(如焦虑、抑郁、过度自我怀疑)来判断是否有童年创伤,创伤可以通过负面情绪和紧张状态表现。 10:19 - 创伤如何影响大脑? 讲解大脑发育的顺序以及创伤如何改变大脑的结构,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创伤的影响尤为深远。 创伤可能激活情感中心(杏仁核),抑制理性思考(前额叶),从而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失调。 22:35 - 代际创伤 讨论创伤如何代际传递,影响情感模式和行为。创伤的代际传递不仅体现在基因上,也通过家庭信念和行为模式传递。 重点:理解并改变这种代际创伤的传递,打破不健康的情感模式。 25:46 - 复原力和创伤的疗愈 可颂提到复原力的概念,创伤经历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意识、选择和行为的调整来促进复原和疗愈。 重点:创伤后的智慧不仅塑造了过去,也为未来的成长提供力量。 28:02 - 如何进行自我疗愈? 可颂分享自我疗愈的一些步骤,包括通过语言调节情绪,帮助大脑进入理性思考状态,以及通过感官回归现实。 重点:语言和五感的描述能够帮助自己从创伤的闪回中恢复,调整呼吸和身体反应帮助重建安全感。 34:20 - 人际关系的支持 情感支持系统在创伤疗愈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健康的关系能够为创伤疗愈提供强大的支持。 重点:通过深度的情感联系,创伤可以逐步转化为力量。 37:56 - 创伤疗愈的最终目标 创伤经历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建立新的健康模式来重新定义自我,并逐步修复创伤带来的影响。 重点:疗愈的过程是自我发现和重建的过程,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新的关系体验,创伤能够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以上,祝大家新年快乐!
Hi 2851位朋友,你们好呀! 我是你们的主播可颂,同时我也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 预约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 备注“心理咨询”。(加听友群,备注“听友”) 今天这一期延续Vol 98:Vol 98 一直行动一直爽,循环在幸福的心流里 依然从生物学、脑神经科学、进化理论和成人学习发展理论,并结合我个人的实践体验来聊聊: 当我们从学校毕业之后,想要从零开始学习全新领域的知识,在认知和情绪上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你会听到】: 00:00-02:27 * 主题引入: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与内容创作者,分享对成长和心理健康的见解。讨论成年后如何持续学习和塑造自己(reinvent myself)。 02:27-03:57 * 情绪与生产力:积极情绪提升生产力的关键。引用《Feel Good Productivity》的观点:高效的秘密在于快乐,而非自律。 良好情绪能帮助人更快进入心流状态。 03:57-05:23 * 积极自我对话的重要性:核心观点:消极话语的影响需要三句积极话语才能中和(积极比率3:1)。 主动选择积极表达有助于大脑释放多巴胺,强化正向情绪。 05:51-08:08 * 感恩练习:通过感恩练习纠正大脑的消极偏好。 方法:每天记录至少10件感恩的事情,即使是微小细节。 持续练习可以增强情绪韧性和心理弹性。 08:08-10:41 * 正念练习:单点正念:专注于一个点(音乐、绘画等)。 开放感知冥想:观察念头的流动而不评判。 身体扫描:帮助觉察身心状态,处理深层情绪。 10:41-14:48 * 恐惧的转化:恐惧的下一秒可以是心流。 方法:感知恐惧的身体信号(如胃部发凉、手心出汗)。 改变语言系统:“因为害怕,所以去做。” 运用恐惧的能量集中注意力,并看作挑战而非威胁。 15:47-18:44 * 能量管理新思路:能量分层理论:“突破疲劳上限,开启新能量。” 在低谷期时:做有挑战性的事情,而非简单安慰。 提前准备“能量包清单”:记录既困难又充电的活动(如运动、阅读、对话)。 18:44-19:43 * 总结:面对负面情绪、疲惫时,记住正向循环的重要性。 关键理念:学会管理情绪。 将恐惧转化为动力。 突破疲劳上限,开发潜在能量储备。 【我个人最大的takeaways】: * 你需要3句积极自我对话来瓦解1句消极对话带来的负面情绪。(积极比率 3:1)所以不要说自己的坏话! * 我们可以像驯化算法一样驯化大脑,前提是你的要主动“向左滑,想右滑” * 消极念头转化为消极情绪,只需要1毫秒。 * 学会把恐惧看做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而不是需要避免的威胁。 * 你可以选择:恐惧的下一秒是心流。 * 精力管理的新思路:能量是分层的,突破某个“疲劳”的上限后,新的能量就被开采出来了。 以上,祝大家新年快乐!预约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 备注“心理咨询”。(加听友群,备注“听友”) 我们下期见!!
Hi,2826位朋友们,你们好呀!抱歉主播可颂消失了将近一周,因为最近心理咨询师可颂一直活跃在线下,是的,我已经正式开始接心理咨询的来访啦, 如果你有个人成长、自我探索、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困扰,想要找个人聊聊, 可以添加我的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如果你想要加入听友群,请备注【听友】。 1. 00:00 - 可颂开放1V1心理咨询服务 2. 00:45 - 输出欲望下降原因,强调创作表达的重要性 3. 01:48 - 思维输入和输出的比例(1:1:1),强调深度思考的必要性 4. 02:30 - 探讨负面情绪的来源以及如何保持高能量循环 5. 03:10 - 幸福的三个层次:分析幸福的定义并聚焦于心流状态 6. 04:01 - 内在驱动力:分享如何找到内在驱动力以及个人成长的过程 增强行动力、叠加驱动力、增强幸福感的实操方法: 04:58 -列出25项兴趣清单,寻找交集并叠加 06:34 - 通过交集识别内在驱动力,并进入心流状态 09:18 - 每日投入时间:推荐每天15%-20%的时间投入到感兴趣的领域11:05 - 强调学习时用故事和叙事的方式来增强记忆 12:11 - 学习专业术语,帮助深化理解 14:03 学习过程中及时分享,激发更多的多巴胺,促进记忆转化 1. 15:22 每天留出2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保持掌控感 2. 16:37 如何确保自己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保持心流状态 3. 23:03 负面情绪管理:如何用行动来打破负面情绪的螺旋 4. 24:36 成长型思维:讲解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差异 5. 26:12 成就拆解:通过回顾成就,培养成长型思维 6. 28:15 预告下期:提到下期会讨论情绪管理、恐惧与身体极限问题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几个新知: * 两小时自主时间,助力我们获得掌控感。 * 进步与精进本身就能刺激多巴胺分泌。 * To-do list不仅是任务清单,更是大脑的优先级指南。 * 当情绪低落时,做一件困难的事情,提醒自己依然有掌控感。 * 成就拆解可以帮助培养成长型思维。 * 当任务过于简单时,大脑不会专注,找挑战与技能的平衡点。 * 专业术语是大脑思维的锚点,帮助形成深刻记忆。 * 开列清单,寻找25项事情之间的交集,叠加动力和兴趣。 * 注意力是有限资源。“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吃最丑的青蛙”。 以上,谢谢大家的收听,祝我们都能找到身心脑的平衡点,让自己循环在幸福的心流里。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