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2793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这期是来自可颂的自我觉察,掏心掏肺的分享!希望对在亲密关系和深度关系中对“冲突”和“相互攻击”有困惑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可颂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你会听到: ❓❓当伴侣表达反对或否定时,我们内心将这种反对解读为一种攻击,很容易觉得他/她是在否定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想法,或者我们的能力: 🧠我们可能在当下会产生以下感受:愤怒,委屈,无力,自我怀疑 “他是不是不支持我了?” “我的需求是不是不被重视?” 📚当我们感到伴侣的否定像是攻击时,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触发了以下心理机制: 1️⃣否定被解读为“个人价值的威胁” 2️⃣关系中的否定触发了“过去的伤痛” 3️⃣否定威胁了“对未来的掌控感” 另外还聊了聊: 📚“非攻击性的表达”对我们来说为何如何陌生,以至于默认“攻击性表达”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 当我们感到“内心的失去”时,我们实际是失去了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化想象和情感投射。 📚 消费决策对于追求自由,边界清晰的个体来说,代表了自主性和掌控感 📚 家庭关系、伴侣关系中,两个人消费观念不同出现冲突,应该如何应对? 以上,shownotes写简单点吧,大家听内容吧,晚安!
Hi 2772位朋友你们好呀~! 新一期的Food for Mind 又来了!关于多巴胺上瘾的话题会分为上、下两期哦。 或许你也有这些问题: 1. 人为什么会对事物和行为上瘾? 2. 人为什么在上瘾后难以停下来? 3. 我真的这么不自律这么没用吗,成年后也依然会对XX(电子游戏、垃圾食品等)上瘾? 4. 戒断成瘾行为的过程为何如此痛苦!? 5. 越上瘾越不快乐,我们还有救吗? 6. 我是一个工作狂,我为什么停不下来? 今天这期分享你会听到: * 我们因为稀缺而生存,我们不是因为丰盛而生存。 * 多巴胺不仅是快乐因子,更是动机预期因子,行动因子,生存因子。 * “痛并快乐着”的生物学机制:令人不快或具有负面性质的刺激,也可能引发多巴胺的释放。 * 痛苦与愉悦共用神经通路:研究发现,愉悦和痛苦的体验在大脑中部分共享神经网络。 * 人类大脑进化是朝稀缺,不易获得多巴胺方向发展,但是现代社会是相反的。 * 大脑要在愉悦和痛苦之间保持稳态,多巴胺过多导致大脑也会产生过多的痛苦去平衡。 我的启发: * 幸福感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们对幸福和痛苦的感知更多取决于当前状态与过去体验或未来期望之间的对比。 * 适应性与“快乐的适应”。不断追求外在的刺激和物质享受可能无法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 “痛并快乐着”,所以我们要勇于尝试新奇事物,小范围快速失败,这样能刺激多巴胺分泌! * 我们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成瘾行为保持同情,而不是过度苛刻。 * 管理日常压力源和压力水平的重要性: 4 Stressors: HALT: hungry, angry, lonely, tired. 可颂的自我介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围绕身心健康内容创作者。 1V1心理咨询,添加可颂工作号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Hi 2749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这期来分享如何通过创意写作➕制作愿景板(vision board)开启高能量的一年! / 🤍可颂1V1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 心理咨询。 🎧加入听友群,同一微信,请备注 听友群。
Hi 2743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这期居然有时间戳! 1:16 本期重点词:情感安住 1:40 你有没有想要逃离当下,想要逃离当下痛苦的体验? 2:46 我们常有的逃避方式:转移注意力;否认(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的人常选择的方式) 3:45 gut feeling: 难道潜意识就躲藏在我们的肠胃? 5:25 “与无法安住的情绪待在一起”——就算没做什么,但是没有逃走 6:22 我作为咨询师会怎么做:穿上来访者的鞋子 6:42 我怕狗的故事,“恐惧从来不会被战胜” 8:17 “没关系,我跟你一起走” ,我和恐惧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同 9:20 在关系支持系统中寻找这个“和你一起走过恐惧”的人 10:10 创伤的形成:当我小小的时候,大大的痛苦没有人懂 10:30 为什么很多父母不能成为我们情感的避难所? 11:55 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我和你一起承担痛苦,一起重燃希望” 13:01 “走进黑暗,并且不是一个人走进,那么你就有了不同的选择” 13:39 可颂1v1 心理咨询服务 添加可颂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祝大家周末愉快!
Hi 2704位朋友,你们好呀! 2025年新年快乐,这是可颂新年要尝试(也是挑战)的一个新栏目,我把它命名为:Food for Mind, 给大脑吃点好的。 我会在播客里将当天看到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内容,分享给大家,也希望为大家的日常充电蓄能,让我们一起做彼此的充电宝吧! 今天这一期来自油管的一个1500w播放视频,超高点赞和好评。我花了3天时间看完了2个小时全英文对话,并总结出我认为精华的部分,来和大家分享。 油管链接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W2NHbWNwA&t=3582s B站有中字版本,搜索:哈佛神经学家,你的思维正在改变你的身体! 你会听到: * 少吃运动还不瘦,你减肥的罪魁祸首可能是皮质醇! * 备考汇报压力好大扛不住,你可能需要马上去运动! * 想象自己进行力量训练,真的能长肌肉? * 领导发脾气我总是被影响,是我内核不稳吗?不,这只能说明你的生存本能很完善~ * 皮肤干燥、过敏居然会是情绪问题引起的?皮肤既是身体的屏障,也是情绪与生理状态的反映。 * 亲吻、拥抱等亲密行为还能调节女性的生理期? * 为什么说和心爱的人一起睡觉是身心大补,原始祖先告诉你答案! * 如果你失眠了,到底是平躺着睡比较好还是侧着睡比较好? * 下次遇到大挑战别跑,大声说:大脑,我要给你做整容手术啦! * 如何重塑大脑神经回路,尝试这4步: Spot the pattern (已经赢了50%) Check the belief check decision-consequences deliverable practice * 新年很适合做的事情:电子排毒、信息瘦身 * 没什么我们天然喜欢美?美真的这么重要吗?原始人祖先告诉你:当你欣赏美时,你的大脑会说:我很安全,而不是进入fight or flight 模式。 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可颂心理咨询,请微信添加【mindwandering2024】, 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Hi 2693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这期是2024年终特辑,关于面对“信息过载”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焦虑,在过去一年里我通过摸爬滚打和亲身实践总结出来的心得和方法论! 先摆“焦虑”,看看有没有戳中你: 焦虑1:太多的信息都想看,无意识成为标题党的奴隶 焦虑2: 感觉信息流推着自己走,大脑为算法打工 焦虑3:想输入的东西太多太杂,不成体系乱七八糟 焦虑4:FOMO, 就怕错过重要信息 焦虑5:碎片化信息真的不能看吗?如何整合碎片化信息?我好像有数字囤积症! 焦虑6:输入了那么多,我又学到了什么?感觉没啥用 方法论和实践心得分享: 焦虑1:太多的信息都想看,无意识成为标题党的奴隶 * 筛选信息源头(靠谱渠道、穿越时间周期的深度内容、长期follow优质博主) * 阅读选书:设置阅读主题,按照大板块进行系统输入;并用OKR将一年的目标拆解到每个季度和每个月 * 将信息密度和输入时间进行高效匹配 * 二八原则:建设自己的信息输入神经系统网络和专家系统,20%的部分将信息筛选的决策进行外包 * 第一性原理找最源头的信息源头,不迷信二道贩子以及任何解读和评论 * 如何找到最新且有价值的信息?顺序:人、事、网、书 焦虑2: 感觉信息流推着自己走,大脑为算法打工 * 不被算法驯化,筛选特别关注 * 驯化你的算法,尤其在审美、消费决策上,让算法将世界上的好东西好品味送到你的指尖 焦虑3:想输入的东西太多太杂,不成体系乱七八糟 * 合并同类项,找共性。 * 不要强行删减,“好奇心是美妙的触角,三分钟热度有3分钟的收获” * 分阶段学习:Q1、Q2、Q3、Q4 * 未来通才可能比专才更吃香,“不坚持”是在提高你后半生的匹配质量。 焦虑4:FOMO就怕错过重要信息 * 有限的时间你只能成为有限的人,承认这一点。 * 你不需要获取任何一条信息来存活,也没有任何一条特定的信息真的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 世界越快,我要越慢。 * 你比信息更重要。你是主体,信息洪流只是背景,不要让信息喧宾夺主。 焦虑5:碎片化信息真的不能看吗?如何整合碎片化信息?我好像有数字囤积症! * 推荐两个工具:cubox+flomo, 前者进行碎片收集,找时间集中进行阅读、提取重点信息写进笔记中 * 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转化为行动、创作、个人风格的表达和传播。 焦虑6:输入了那么多,我又学到了什么?感觉没啥用 * 黄金原则:《14堂人生创意课》,输入、思考、输出比例:1:1:1 * 有效思考方式是什么?预留大脑一些空白无聊时间,让默认神经网络发挥作用 * 知行合一,知道一点,做到一点。这比你知道十点,做不到一点更关键。 * 开始行动的秘诀:邓亚萍《心力》,先上场无脑挥拍100下。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很多干货很多实践真实体验,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 另外,想要预约可颂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
Hi,2663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最近我对“看见”这个词的觉察和思考。 你会听到: Part 1: 生物视觉进化与心理咨询的联想 正如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所述,增强视觉感知能力,就像是内心探索与理解的过程,只有当我们能够充分看见自己和他人的真实状态,才能实现自我成长与转变。 * “没看到的世界不存在”:探讨看见与存在的关系 To see is to live. 很多人由于自我认知的限制,无法充分看见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潜力。他们所体验到的世界是片面的,缺乏深刻的自我理解与接纳。 Part 2: 我们为何无法全面看到自己? 原因1:父母没有很好镜映孩子;原因2:社会期待的影响 镜映理论(Mirroring Theory)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父母及重要他人的回应来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当父母或照顾者能够敏感地接纳、理解并回应孩子的情感时,孩子便能感受到“被看见”,从而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概念。 社会期待的影响:内外不一致:角色扮演与真实自我割裂。很可能导致个体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假自我”的存在感。 Part 3: 如何通过身心建联来更好看到被压抑的情绪和潜意识? * 左右脑合作与潜意识的唤醒 * 身体扫描练习与情绪识别 * 情绪表达与体态觉察 其他日常可以尝试的小方法: 深呼吸练习 简单的散步等运动 冷静的肢体语言 写日记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大感官体验 未来视觉化(例如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制作Vision board) 专业心理咨询 以上就是可颂今天的分享咯~! 咨询可颂【心理咨询】,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务必备注心理咨询哦!
Hi 2600朋友,你们好呀!好久好久不见啦,可颂终于回来录制播客了,超级怀念(但是业务也有点生疏了)~ 添加可颂微信,咨询【可颂1V1心理咨询】,请备注【心理咨询】。 “身处人群中,自觉不舒服”,我想这是很多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都有过的感受。 今天这一期就来结合我自己在泰国5天的团建体验、最近在读的书《恰如其分的自尊》来和大家分享,咱们高敏人如何在群体中确定个人的“舒适边界”,从而将自尊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你会听到: *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接纳(我是否足够好)和社会评价(他人如何看待我)。 * “在泰国被落单”显然触发了我的外在自尊,使我在一个陌生且不完全安全的环境中,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了动摇。 * 自尊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归属感(Belongingness Theory)。 * 在不熟悉且你认为“不太安全”的环境中,你的自我保护机制(fight-or-flight)会被激活。 * 高敏感个体(HSP) D (Depth of Processing) 深度处理 O (Overstimulation) 过度刺激 E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Empathy) 情绪反应性与共情能力 S (Sensitivity to Subtleties) 对细微差异的敏感性 * 高敏感者(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的特质实际上可以为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提供许多独特的优势。 咨询【可颂1V1心理咨询】,请备注【心理咨询】。 如何处理这种复杂情绪:修复自尊与调节情绪 * 内在自尊修复:强化自我认可 重新定义“被拉单”的意义: 这并不一定是你的问题,而可能是团体文化或动态导致的。 提醒自己: “这不是我的价值决定的,我的独立性是我的选择。” “我不需要通过参与所有活动来证明我的价值。” * 外在自尊调适:平衡独立性与归属感 调整对“抱团”的看法: 你可能将“抱团”与“不独立”划等号,但实际上,参与团体活动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放弃独立性。 试着在团体活动中找到你的“舒适边界”:比如主动参与但不强迫自己深度融入。 学会接纳这样的事实:不同的团体文化对行为的期待不同,但这些期待不一定代表你个人价值的高低。 * 设定独处与社交的比例:实现心理平衡;安排“休息锚点”:每隔一段时间计划短暂休息 * 独处时间的质量:提升自我价值与内在力量 * 社交互动的选择:建立支持性网络 * 结束活动后的自我恢复 最后,我特别想说: “把自己作为方法,把痛苦作为养料”以及通过重新解读人生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这是一种创伤转化的思维方式。痛苦和困境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成长潜力,通过深入挖掘和接纳痛苦,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个过程就像是从“冰山下”汲取力量,逐渐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自信。 以上,就是我不完美的一期,依然和大家分享,打字手也太冷了吧!! 年底了,大家请stay warm, stay healthy! 接下来要多多见面哟~
可颂的1V1心理咨询服务已经开通啦,有需求且信任可颂的朋友,请添加微信【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Hi 2496位朋友你们好呀!今天这期又是来源于生活~ 关于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来自他人的恶意。 🎧这期很适合: 1. 害怕面对冲突,回避冲突的高敏人群😌 2. 对人际关系很内耗的NF型人🥺 3. 想要情绪更自由更稳定的人🥸 🎧你会听到: 1️⃣Part 1: 高敏人面对恶意容易“情绪上头”的原因 1、情绪反应的背后机制:情绪生理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如何在面对强势、恶意时启动。 2、对于失控的恐惧:你在遭遇这种情况时,感到的恐惧很可能来源于对失控的深层恐惧。 3、过去的情感创伤或依赖:你可能在过去经历过一些情感创伤或失望,这些创伤深刻影响了你对他人不认同或拒绝的敏感度。 4、对不公平或恶意的极度敏感:当你感受到他人的恶意时,你可能会觉得特别不公平或不公正,情绪反应也会因此激烈。 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 识别并接受你的情绪反应,理解它们的来源。 * 用更温和、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冲突,减少“过度防御”的反应。 * 逐步面对过去的情感创伤,增强自我治愈能力。 2️⃣Part 2:从正面角度解读他人的恶意 1、从“恶意的来源”出发:他人的恶意是他人脆弱和无力的表现。 2、学会区分“恶意”和“痛苦的表达”。他人的恶意可能因为他们的语言系统非常匮乏。 3、从自身强大出发:不被恶意左右——自我确认理论(Self-Verification Theory):我们为何依赖他人反馈来确定自我价值? 3️⃣Part 3:从恶意中找到情绪成长的机会 1、介绍如何将每一次恶意的遭遇看作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而非情感的创伤。 2、提出积极的心态框架:“恶意和挑战的出现,是让我学会更多情绪管理和自我保护的机会。 ⚡️一些实用的正面自我对话(self-talk) 💙课题分离: “他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困境,用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他在攻击我,也许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脆弱或无力感。” “也许他的行为并不是有意针对我,只是他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包容和怜悯: 想象对方是一个正在受伤的孩子:他的恶意其实是一种“哭泣”或“求助”。 试着问自己:“如果这个人内心很痛苦,我是否愿意给他一点理解?” 💙提升自我认知: 你可以对自己说:“他的评价或行为是关于他自己的,并不能决定我的价值。” 确认自己的内在力量,比如“我并不是软弱,而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力量,所以能够包容他人的不足。” “我选择不让他的言语影响我的心情,我的价值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于我而言,这个课题终于不再是潜伏于水面之下,我也有了直面它和述说它的能力。 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i, 2642位朋友你们好呀! 非正式公布一下消息,可颂要开始试营业提供【1V1心理咨询服务】啦~ 从2014年到2024年,我本人有接近10年的心理学学习和自我探索的经历,尤其在做了【心灵漫游记】这档播客,学习了简单心理心理咨询理论课程以及实践热线志愿者服务后,我更确信了心理咨询助人工作的价值所在。于我而言,向内探索和看见他人是我想要毕生投入的事业。 所以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又碰巧喜欢可颂的风格,愿意给我这份信任和机会,我很期待我们未来的旅程。 后续具体的服务说明会发在听友群、节目公告和朋友圈中,还请需要的朋友添加可颂微信:【mindwandering2024】 今天的哄睡系列来自杨定一博士的书《丰盛》。这篇文章呼应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话题: 到底人应该追求什么?是持续不断的更高更快更强吗?那追求的尽头在哪里?(今天看到琼瑶阿姨的新闻更是心头一紧,短暂一生,我们要如何活出丰盛?) 这篇文章用4个字给了我答案——少,即是多。 你会听到: 1、放手本身就是最高的丰盛,你从原本一心只知道取得和渴望,突然转到放手、给予和服务,你会发现,你真正的需要其实并不像过去那么多,甚至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更少。 2、如何判断“自己已经不再需要这个东西了?”你看到这个东西后,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正向、快乐的,还是充满萎缩的? 3、最重要的功课:在清理的过程中,做感恩的练习。 4、生命里真正需要的其实不多,这些“不多”,你在心中已经早就有了。 以上,谢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
Hi, 2435位朋友👭,你们好呀~ 微信添加【mindwandering2024】 ,加入听友群,或预约可颂1V1心理咨询和倾听服务。 又是随机波动的一期~越来越认识到:思绪的流动、语言的流动是如此的珍贵,所以记录她,表达她,分享她💓 🎧你会听到: 1. 作为热线志愿者,接听心理热线是什么感受? 2. 自己去作为来访者打心理热线,又是什么感受? 3. 我们真的能完全信任语言吗? 4. 在对话和表达中,去听、去说,两者的不同和相同分别是什么? 5. 李诞提到的look at 和look along,我是如何理解的? 6. 我为什么不再看剪辑过的综艺和短视频,而更关注完整的对话? 7. Communication是我真的想要深耕的领域~🔆 希望大家都能有自由表达的勇气,也有表达后被稳稳接住🫴的体验!
Hi, 2402位朋友,你们好呀~ 今天这期播客非常适合以下这些姐妹: 1. 老是出差,生活工作节奏被频繁打乱 2. 老是生病,身体状态不稳定 3. 生活中意外频频发生,总是在应付突发状况 如何尽可能在混乱的日子里尽可能稳定自己的身心,不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滑坡的太严重? 我将结合我最近的出差经历,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视角切换三个角度,来给大家分享我实践后的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1:57 就固定20%的routine就好,而且只需要做到80分 3:19 出差中,我如何为自己的体能账户、思维账户、心力账户充值? 8:23 “一大两小”原则、“要事第一”原则、“单点清单”原则,真的拯救了我! 10:15 精力管理和能量管理:工作可以消耗我的体能和思维,但是没必要消耗我的情绪 12:15 避免无关紧要的微决策,敢于和善于进行决策外包! 14:30 视角切换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功效?! 对事情不感兴趣的时候,在人身上多安置一点好奇心 从主角心态中出来,进入到观察者心态中 一个你有7个不同的灵魂,观察自己,分析场景,调动不同版本的你自己(感谢李欣频老师给的灵感) 大家周一加油! (依然脱稿未剪辑,语速略快,大家见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