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之门
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Album
主播:
松赞Songtsam
出版方:
松赞Songtsam
订阅数:
1.86万
集数:
37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隐秘之门”是「松赞」出品的官方播客。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欢迎打开隐秘之门,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喜马拉雅。 关于松赞 松赞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内涵的酒旅集团。酒店以藏地为起始,位处于隐秘、自然、超胜之处。 集团旗下的松赞旅行提供以自然探索及本土文化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路线,吸引各方旅人,深入隐秘胜境。 松赞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pjIJFuaNBSq0OR_CpFYHnQ
隐秘之门的创作者...
隐秘之门的节目...

EP23. 她们的“多邻国”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阿珍和李云是松赞塔城的第一、第二任店长,她们经历过许多趣事和囧事:阿姐们牵着老大、背着老二来应聘;午休时纷纷“失踪”,原来是扛着锄头去田里干农活。她们鼓励不会说英语的大家,既然你们能说纳西语、藏语和傈僳语,为什么不能把英语也当方言?到后来,阿姐们真能大胆地蹦出:“coffee or tea, with milk?” 对阿珍来说,她喜欢自由地在村里散步,一路采花椒叶、野生山药果和掏蜂蜜,烹饪来自大地的天然本味;李云的美学启蒙则源于一盆昙花,她向往自然蓬勃的生命力,也喜欢与质朴的手工器物朝夕相处。 我们一起聊了聊她们成长的经历,以及松赞食物与美学背后的故事。欢迎走进“姐妹多邻国”,听她们把岁月酿成歌。 内容提要⭐️ 1:38 年少时的选择:放弃公务员,踏上未知之路 5:21 牵老二背老大来应聘,午休“失踪”去干农活 6:34 替换“下放边疆”的阿珍,李云的塔城蓝调初见 8:18 田野日记:365天四季轮转的村落和心情 10:45 能说傈僳语、藏语和纳西语,也把英语当方言 11:46 花椒叶鸡蛋饼、焖野生山药,裙摆兜回的晚餐 14:29 客人的正反馈:钓鱼、掏蜂蜜、跳舞与掌声 17:03 美学启蒙是一盆昙花,自然蓬勃的生命力 21:49 启程、转山与回向,餐桌上的朝圣之旅 23:29 一个金色的秋天,躺在草坡上望着雪山 28:07 同年同月同日结婚,我们拥有的都是“好东西” 31:53 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 本期嘉宾🎙️ 和丽珍、李云,松赞初代女性员工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和丽珍:2005 年加入松赞,曾任塔城第一任店长,现任松赞餐饮职能副总经理 ▲李云:2009 年加入松赞,曾任塔城第二任店长,现任松赞房务职能副总经理 ▲采完野花躺在草原上晒太阳的和丽珍 ▲和丽珍全程参与松赞餐饮提升项目,在梅里考察时发现本土奶渣很香甜,最后研发出酥油煎奶渣 ▲在香格里拉阿布吉措踩线的李云 ▲铜制钥匙扣,李云负责开业筹备与选品时,会精心挑选有温度的器物,体现当地的环境与人文 ▲阿珍和女儿在塔城的合影 ▲李云与和丽珍穿着工布藏装在开业典礼上的合影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34分钟
5k+
1周前

EP24. 唐古拉山的清晨,野鹿在我身边轻盈奔走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仁青达吉从小在康巴的牧区长大,他用帽子和碎石子就能空手“套”来陌生的马。少年时跟着母亲一路颠簸去朝圣:在唐古拉山上惊险翻车,被迫雪中夜宿,却在翌日清晨看到野鹿从身边轻盈奔走;进拉萨城时,他偷偷掀起卡车的篷布,从缝隙中望见永生难忘的布达拉宫。 在客人眼中,仁青真挚热忱,是藏地文化和智慧的分享者;在朋友眼中,他随性洒脱,在月光下会自由地放声歌唱。本期「隐秘之门」是松赞25 年特辑,我们和松赞的第一位旅行管家仁青聊了聊他的成长,是如何让他拥有一颗自在和豁达的心。 内容提要⭐️ 1:03 从小马背上长大,用帽子和碎石能空手套马 5:50 童年跟着母亲去拉萨,篷布缝隙中的布达拉 8:42 唐古拉山翻车历险,夜宿雪中遇见野生鹿群 10:18 开肩劈叉练声乐,康定艺术团的帅气小伙 11:10 去“中甸”的巴士乌龙,开启14年松赞之旅 14:36 客人好奇很多东西,光是牦牛就有108问 15:36 信仰原来不在别处,就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18:18 土生土长的管家们,标准之外的丰富弹性 20:43 火锅、衰老与八苦,如何去理解人生之道 26:18 “性空正见”的藏文、英文和Deepseek版本 27:47 穿越三江并流,看自然浓缩在褶皱中 30:09 重走茶马古道,拜访峡谷里彩虹上的民族 31:59 月光下边走边唱,香巴拉就在你我心中 本期嘉宾🎙️ 仁青达吉,松赞旅行管家 阿媚,松赞产品研发经理▲年轻时的康巴帅气小伙仁青(左)▲仁青带领外国客人游览布达拉宫(右),14 岁去拉萨朝圣的他没有想到今后的人生会反复回到这里。▲仁青正在讲解寺院中的《六道轮回图》,他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藏地文化。▲仁青带领客人们在森林中冥想打坐,自然中的鸟叫和风声是最好的背景音乐。▲很多客人在旅程结束后会给仁青写感谢信。▲仁青与卡瓦格博雪山的合影。▲假期回到四川家乡的草原上,和孩子们重拾童年时光。▲72 岁的仁青母亲带着姐妹团在德钦雨崩转山,信仰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仁青拍摄的松赞林寺清晨朝霞,又是一天新的启程。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秋刀鱼 照片 | 仁青达吉、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Alon Peretz《I Did It》

36分钟
6k+
1周前

EP25. 余天一:植物世界是一盒无限拼图,唤醒你的敏感与惊奇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曾说: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渴望生存,所以植物画不在于像不像,而在于真不真,而真则在于生命本身。 100多年前,英国女性博物学家玛丽安娜·诺斯独自环游世界,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和雨林之间,她用快而精准的笔触,捕捉到植物惊人的生命力。100多年后,植物科学画家余天一考证出她当年旅行经过的地理位置,并发表了从画作中发现的新物种,正因为这些画拥有生命的千钧之力。 本期「隐秘之门」,我们将听到余天一和玛丽安娜·诺斯跨越百年的对话,做植物画家是一种什么体验,以及滇西北植物王国的神奇魅力。在拼贴植物地图的过程中,学会热爱花草、热爱河流、热爱天空,最终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内容提要⭐️ 1:47 她没有等待骑士,而是找到一把自己的剑 4:22 荒郊野岭、暴晒雨淋,必须用极快速度记录 7:28 植物画不在像而在真,而真来自生命本身 9:39 没有征服自然的野心,只有弯腰的共情 11:55 化身福尔摩斯,推演苦寻诺斯笔下雪山的坐标 13:24 邱园上学散步记:每天都有不同的花在开 15:46 因为颜值“低”,在标本馆躺200年无人问津 17:43 诺斯曾为它低头,我接过了她的火炬 19:13 雨林常年晨雾弥漫,午后骤雨,晚霞似火烧 24:48 做一名植物画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26:29 自然的细节无穷尽,时刻挑战大脑的极限 31:44 达玛梅朵:漫山遍野的花毯,壮观的大王杜鹃 37:02 自然的信号:该剪羊毛、种玉米、放蜜蜂了 37:59 别人家春天吃野菜,云南人春天在吃花 40:57 植物世界有无限拼图,唤醒你的敏感与惊奇 43:49 热爱花草,热爱天地,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余天一,自然博物学家、植物画家 泓嘉,「隐秘之门」主持人 ▲玛丽安娜·诺斯(1830.10.24 - 1890.8.30):英国博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六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并用画笔记录了900多个物种。邱园的诺斯画廊是英国唯一为女性艺术家举办的永久性个展。 ▲诺斯绘制的绿绒蒿,细致到每一根绒毛都纤毫毕现。有意思的是绿绒蒿除了没有绿色之外,几乎占满了彩虹的每一个颜色,尤以青蓝色最吸引人,因为自然界中少有纯净的青蓝色植物,是大喜马拉雅地区的高山明星物种。 ▲诺斯绘画的条件参差不齐,有时候非常艰辛,需要与强烈的日晒、过高的温度或者过低的温度、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热带的蚊虫骚扰和不断变幻的光影进行战斗。 ▲诺斯绘制的婆罗洲茜草科弯管花。 ▲天一在邱园翻看弯管花的标本。 ▲2024年天一终于在婆罗洲看到了自己发布的弯管花新物种,超级开心~ ▲诺斯绘制的杯毛杜鹃(Rhododendron falconeri)。在诺斯同时代的大部分植物画家都是在室内创作的,但诺斯经常在野外创作,她观察到的植物的颜色受到自然光的强烈影响,而室外自然光的光源方向、色温和亮度都极为多变。[图片]▲余天一绘制的大王杜鹃,总状伞形花序,花粉红色或蔷薇色,基部有深红色斑点,分喜欢生长在高海拔山坡林中。▲云南白马雪山垭口漫山遍野的紫色杜鹃花毯。[图片]▲栎叶杜鹃群落,当地人看到杜鹃花开就知道要剪羊毛种玉米了,养蜜蜂的蜂农们也会提前把蜂箱放到靠近杜鹃林的地方,收成会特别好。 ▲天一在自己家中养的植物。 「松赞和TA的朋友们」杜鹃季主题团,欢迎和余天一老师一起云南去看花🌸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秋刀鱼 照片 | 余天一、彭建生、洛桑江初、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46分钟
16k+
1周前

EP26. 松赞外滩艺术展特辑:“隐秘之门”不必在藏地,也可以在滚滚红尘中

隐秘之门

本期内容 「隐秘之门」松赞外滩藏地艺术展于4月19日正式开幕,我们在开展前夕邀请松赞人知诗七林、策展人盛立宇一起聊了聊艺术展背后的故事:为什么松赞要在上海外滩做一场艺术展?艺术家们在藏地采风和创作的经历,以及展览中不可错过的精彩亮点。 在这场对谈中,你会听到日本殿堂级摄影师上田义彦在西藏采风的故事,怎样去捕捉“根源的喜悦”;传统藏式空间与现代主义建筑如何进行时空“辨经”,达到神圣共振;以及当代艺术家们如同“伏藏师”,在藏地行走与探求的过程中,发现内心的珍宝。 在知诗七林眼中,观展亦是一场旅行,可以赋予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的视角,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正如盛立宇所说:或许“隐秘之门”不必在藏地,也可以在滚滚红尘中。 内容提要⭐️ 1:12 松赞为什么做艺术展?为何选在上海外滩? 3:37 今天当我们谈论藏地时,我们在谈什么? 5:57 上田义彦“根源的喜悦”与“本初善” 10:27《西藏的蜜蜂》: 自然光下人类的共通之美 13:10 空间辨经: 传统藏式空间V.S.现代主义建筑 16:34 七碗水的修行: 藏族人的晨起第一课 18:00 贡嘎曲德寺: 与文艺复兴同时期的藏地壁画 19:21 王子璇《净观》: 从外滩喧嚣沉入五智寂静 25:20 林海钟《西行纪》: 丈量藏地山水的尺度 27:27 当代“伏藏师”: 行走探索中发现内心的宝藏 28:37 藏地高原让身心回归,唤醒人类的觉知 31:17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 本期嘉宾🎙️ 知诗七林,松赞人 盛立宇,藏地艺术展「隐秘之门」策展人 丁丁,播客「隐秘之门」主持人 ▲上田义彦,《收获NO.22》,西藏日喀则白朗县乃琼村 朵布一家人;摄于2024年10月14日。 ▲上田义彦在西藏来古休登寺观看僧众辨经©徕卡 [图片] ▲藏族人每天清晨起来,会给佛堂供上七碗水,开启新的一日。水容易获取,但对万物的生命很重要,同时水代表“空性”的特质,能显现一切,但本质是空。 ▲从香格里拉平移过来的藏地传统空间与建筑大师Michael Graves作品形成一次难得的对话,照片中央为瓷板画《西藏镇魔图》,两侧立柱为贡嘎曲德寺壁画复刻。 ▲王子璇,《水月观》,亚麻布上油画,2022 ▲王子璇常年在松赞香格里拉林卡的隆净美术馆中创作,她的画面由无数重复笔触构建而成,如同念诵、礼拜,以身体性的绘画行为唤起观者内在的觉知。 ▲贺勋,《伏藏-宝石》,布面油画,2024 ▲林海钟,《雅鲁藏布大峡谷》,绢本水墨设色,2023 [图片] ▲林海钟在松赞藏东南旅行中的创作。他的画是慢的,多看一会儿,眼神里开始发热,像望着冬日的山谷慢慢升起的雾气。站在山水的尽头,他问的是:我们到底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在外滩高楼林立的剪影之下,「隐秘之门」艺术展安静地邀请每一位观者在“观看”之外,闭上眼睛,去“内观”——真实,也许不在外部,而在每一个当下。 「隐秘之门」展览讯息 展期:2025年4月19日-2025年6月30日(周二–周日 10:00-18:30)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外滩三号沪申美术馆 *本次展览实行预约参观制,敬请提前扫码预约 [图片]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秋刀鱼 照片 | 松赞旅行、徕卡

40分钟
6k+
1周前
隐秘之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