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时间
用多样化视角拆解科技,对热议话题思考更深一层。

Album
主播:
明月odette、游识猷
出版方:
明月odette
订阅数:
5.59万
集数:
66
最近更新:
2天前
播客简介...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果壳时间的创作者...
果壳时间的节目...

你的痛不是小题大做:看见并疗愈原生家庭的隐形创伤

果壳时间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它不只是爸爸妈妈,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为什么自己会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某些情绪和行为模式,总在不经意间重复上演? * 面对过去的伤痛,我们是该“追根溯源”还是“活在当下”? * 价值感创伤、归属感创伤、优先级创伤……这些听起来专业的“创伤类型”,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微小情绪里。 * 如果伤痛已然存在,我们该如何一步步地看见它、接纳它,并最终疗愈自己,带着力量走向未来? 🌰本期人物🌰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 [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90分钟
28k+
18小时前

明朝灭亡和南美火山喷发有关?重建古代气候对现在的人有什么用?

果壳时间

如果在历史上找一年穿越回去,你会选哪年呢?首先应该排除那些因为火山喷发造成的“无夏之年”。一次强力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影响可能波及万里之外的另一片陆地,造成大范围的降温,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在极端的气候事件面前,整个地球从来都是一体的。 本期节目的嘉宾裴卿和他的同伴做的工作,是用自然界里的各种指标和人类历史上的文献记录,来重建过去的气候,研究气候曾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以及人们的应对方式。我们聊了这个科研组织PAGES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得到的一些好玩的研究结论,或许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同时反思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当下的气候变化。 其中最不应该忽略的一点或许是,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或者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都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只有整体考虑应对之策,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本期人物🌰 裴卿,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中国历史文化学系双聘副教授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GES=Past Global Changes,过去全球变化 CRIAS=climate reconstruction and impacts from the archives of societies,基于历史文献(档案)的气候重建和影响 03:43 火山喷发造成“无夏之年”,影响范围可能从赤道到南极 06:29 1600年秘鲁火山喷发,欧洲和亚洲都有确切的降温记录 09:27 PAGES研究过去全球的环境变化,包括所有变化 12:28 树轮、冰芯、花粉中,都储存着过去气候的信息 研究人员测量冰芯以备分割(来自Peter Rejcek, NSF): 含有花粉颗粒的泥柱(来自Mount Royal University): 17:10 “大水”到底是多大?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献记录如何用统一标准开发 19:49 欧洲的记录准确但比较少,中国的记录不够精确但胜在数量多 23:10 正史记录比非正史可靠,如果河北的地方志出现广东的记录,那要小心 25:28 中国人讲的“天”,包括了土地、空气、水等所有环境因素 29:09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中国的明末清初恰好在同一时间,唯一有关联的是大家同处小冰期 30:17 同样的气候压力,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国人选择内部迁移,欧洲人选择海外扩张 33:02 有的适应行为是资源减少时的零和游戏,如何保证公平和正义? 38:24 欧洲2500年历史中,气候压力增加时思想家也在增加,但建立因果关系要非常小心 欧洲气温变化与思想家数量(来自裴老师论文,拓展阅读4): 43:28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把历史讲述一遍,但并非环境决定论 45:24 “尺度”有多重要:明朝灭亡到底是因为崇祯“非常努力做出错误决定”,还是因为气候压力? 50:14 研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到底对现在有什么用?洞庭湖的例子 54:04 最后的建议:提高缓冲能力,重视整体观 拓展阅读: * 1.Zhang, D. D., Pei, Q., Lee, H. F., Jim, C. Y., Li, G., Zhang, M., ... & Zhang, S. (2020). Climate change fostered cultural dynamics of human resilience in Europe in the past 2500 yea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44, 140842. * 2.Degroot, D., Anchukaitis, K., Bauch, M., Burnham, J., Carnegy, F., Cui, J., ... & Zappia, N. (2021). Towards a rigorou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Nature, 591(7851), 539-550. * 3.Pei, Q., Qiu, M., Li, G., Wu, K. M., Mordechai, L., Liu, W., & Zhang, H. (2024). Cost of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migration, conflicts, and epidemics in imperial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9(11), 114025. * 4.Zhang, D. D., Pei, Q., Zhang, S., Wang, L., & Qiu, M. (2025). Cultural innovations were boost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outbreaks in European Histo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2(1), 1-8. 本期嘉宾:裴卿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7分钟
6k+
18小时前

在青藏高原用烟花炸山,为什么激怒了所有人

果壳时间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青藏高原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表演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品牌方和艺术家工作室相继发布道歉信,并表示会复核生态影响并展开补救行动。 但是表演对当地生态的可能破坏已经造成,道歉信并未终止这场讨论。这场舆论浪潮一方面与艺术家和品牌的影响力有关,一方面也与如此大型的作品中呈现的对自然的极端漠视有关。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在这次讨论中多次发声的顾有容老师复盘整个事件,聊聊高原上的植被伤害为什么几乎没有办法短期修复,需要警惕哪些错误的修复方法,以及未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先破坏,后知晓”的事件。 🌰本期人物🌰 顾有容,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植物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工作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0:22 事件简单回顾:无知和傲慢带来的生态破坏和舆论风暴 03:13 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生态脆弱区,多年积累才能开出美丽大花 06:53 高山草甸的草毡层很薄很脆弱,但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11:18 翻土“修复”,只会造成二次伤害 14:24 每年的新年烟花秀,都会造成当地一定时间的鸟类真空期 16:58 “生物可降解材料”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外来的生物材料缺乏对应的分解者 19:20 会不会有重金属、偶氮化合物?会不会进入水体?滞留的颗粒物会不会加速冰川消融? 21:17 电影《红河谷》三十年前在附近炸了一块山,放在今天无法想象 23:30 评估相对容易,修复则很难,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26:08 始祖鸟和蔡国强接下来能做些什么?至少千万别种“格桑花” 29:11 《环境影响评价法》确实没有要求这种活动做环评,但可以找别的法律呀 32:49 ESG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35:44 环境方面,科普的重要性不如普法,科普是很滞后的 37:58 高山烟花秀,背离“无痕山林”的精神太远了 39:19 一个普通人在山里活动,只要不留垃圾、不摘花草、不投喂野生动物、不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就非常好了 42:41 关心自然“有什么用”? 46:18 如何评价艺术活动?冒犯了几乎所有人的艺术表达,也要接受相应的批评 本期嘉宾:顾有容 主播:明月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微博、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49分钟
52k+
18小时前

电磁弹射都出现了!中国军工科技为何进入“大爆发”时代?

果壳时间

从新型战斗机到航空母舰,中国的军事科技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寒武纪大爆发”:93 阅兵众多科幻感十足的尖端装备还在眼前,不久前福建号航母的电磁弹射视频又席卷全网。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军工科技真的迎来了瓶颈的突破期吗? 本期节目,我们再次邀请到军事航空博主瘦驼老师,聊聊这场技术爆发背后的深层逻辑:许多看似高不可攀的军事科技,其根基竟深植于日常生活的民用科技之中。 从磁悬浮、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技术到电磁弹射,从你的5G手机天线到隐形战机雷达,从军用运输机运-20 到国产民航客机的发动机…… 现在的科技突破,已经不再只是“军转民”这条单向道,而是有了“民用技术反哺国防”的全新路径。 🌰本期人物🌰 嘉宾, 瘦驼,军事航空博主。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0:50 福建舰电磁弹射视频发布,三款核心机型(歼-15T、歼-35、空警-600)同时亮相。 02:31 为什么航母需要弹射器?在仅有百余米的海上跑道上,如何让战机安全起飞。 08:01 蒸汽弹射的原理是什么?技术难点在哪里? 12:05 电磁弹射的原理,其实类似磁悬浮列车。我们中国在民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积累是重要基础。 13:29 我们的电磁弹射能兼容三款重量、性能迥异的飞机,这属于“贴脸开大”了。 22:39 注意到折叠起来的机翼了吗? 26:11 相比滑跃起飞,弹射起飞能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极大提升作战半径与任务弹性。 29:38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工作人员手持平板去显示飞机现场称重的重量。 33:45 技术发展的趋势已发生逆转,从过去的“军用转民用”,到如今“民用技术反哺军用”。 37:21 解决电磁弹射瞬时巨大耗电难题的技术,源自于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方案,比如超级电容、飞轮储能。 49:26 一个“囍”字形手机天线的故事,从5G手机天线到隐形战机雷达。 59:15 无线充电技术与相控阵雷达,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 01:03:0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工企业为求生存“军转民”,比如制造空对空雷达的长虹在造电视,现在造预警机的南京电子某所,当年也在造熊猫电视。 01:05:14 强大的民用工业基础,反过来推动了军事科技的爆发式成长。 01:06:45 最后的“明珠”:为什么航空发动机是军工技术中为数不多仍在引领民用的领域? 01:17:07 运-20运输机换装的国产发动机,将作为“空中试车台”,为国产民航发动机(如C919)积累宝贵的飞行数据和运营经验。 本期嘉宾: 瘦驼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微博、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85分钟
21k+
18小时前
果壳时间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