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之手
有温度的创作与东方文学之美

Album
主播:
慢慢_fm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618
集数:
19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指月之手》是一档聚焦于探讨创作过程的播客。聊聊东方文学,同时对谈创作者们,可能是作家,可能是画家,可能是策展人,可能是设计师。 我是出版品牌「万有清澄」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日语译者,翻译过《我是猫》《金阁寺》等作品。文字是有能量的,我一直相信。 月是彼岸花,手是渡河舟。如果你也是个创作者,痴迷于呈现内心那片月亮,不妨听听这个播客,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指月之手的创作者...
指月之手的节目...

对谈学者谷泉:文化是人跟环境的一纸契约

指月之手

本期我对谈的嘉宾是当代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谷泉。 谷泉老师出版过多部关于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研究著作,同时也是《茶书》《侘寂》的译者。 本期是一场围绕着中国传统艺术而展开的漫谈——从书聊起,谈到了优美的中文写作、轻型纸到底好不好、书法应该怎么欣赏、禅宗精神在翻译时的体现;下期会聊到漆器、园林、宣纸、太湖石等,总之,谷老师讲述的中国艺术真是太迷人啦! 久闻谷泉老师大名,这次一聊,果然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人:用捡来的锅碗瓢盆做塔、用废弃的宣纸做雕塑……他说,舞蹈是通过严格训练后把身体放在最美的空间位置,体育是通过严格训练后把身体放在最科学的空间位置;画画、写字、做陶瓷都是与肉身品质相关的东西;生命的品质源自人的肉身感觉,所以要时刻让自己感觉很好,因为你的生命就是由这样的一天天组成的。 谷泉老师的精神特别轻盈。比较难得的是,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带你完成视角的转换,听完再去看园林、书法这些看似遥远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好像自己的眼睛多了一层滤镜,看啥都特别有意思,而且会感觉到时空交错,几千年的趣味与审美在你眼前次第展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发。 👂 03:19 书籍装帧的美,不在于某个图案,而是创作者要传递的无形的东西 05:32 关于俗和雅 金碧辉煌是另外一种侘寂 用钱去堆砌审美的时候一定是俗的,但没有钱也不会雅,有钱之后把钱扔了才是雅 07:24 为什么喜欢“捡垃圾”?什么是没用,什么是有用? 用锅碗瓢盆搭的塔和平山郁夫收藏的塔(右下) 15:16 关于书法 书法是古代人在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我们今天的书法形式跟内容是脱节的。 内容是什么?是你今天心跳血液加速、是你的惆怅、是你生命的呼吸跟书法线条的呼应。 艺术基本上是无用的,或者说不实用,但是对精神有用。 真正的日常生活毫无被记载的必要,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把历史上某个阶段的文明生活经典化的东西 20:01关于释放我们“触碰”的能力 看着画册做器物,跟真正触碰过之后做的器物,完全不同 书是一个立体的东西,有长宽高,有重量,都要与内容匹配 29:30 《茶书》已有好多个译本,为何还会再翻译一遍? 41:58 关于选择艺术的理由 学任何东西,不要学形,要学神 文化是人跟环境的一纸契约,是人和大地、植物、阳光、大海的契约 看似研究的类别很多,其实工作主线只有一条:回答什么是中国艺术 🌛 🧑🏻‍🎨本期提到的艺术家: 芹沢銈介|杉浦康平|白洲正子|明惠上人 平山郁夫|颜真卿|苏东坡|贝聿铭 董源(五代)|童寯(jùn) 🧑🏻‍🎨提到的画作: 《鸟兽戏画》(京都高山寺) 宋徽宗《瑞鹤图》 陆机《平复帖》 🧑🏻‍🎨提到的艺术相关名称: 高古游丝描|明清官窑陶瓷 日本民艺运动|包豪斯|枯山水 📚谷泉老师的书: 《大地艺术》《龙尾石谱》 《盆景:扭曲的正直》《金鱼:不适者生存》 📚谷泉老师的作品: ↑收藏(捡)的石头 ↑枯山水作品,材料均为废弃的宣纸 ↑用捡来的“垃圾”创作的作品

68分钟
99+
1周前

对谈资深主持人Angela:为什么我们越擅长一件事,越害怕重新开始?

指月之手

本期跟我对谈的是Angela,一位资深主持人、制作人。她做过几乎所有类型的节目,也主持过很多大场面,还经常给电影配音。某天她说她一直很想做播客,我极其诧异,在我看来这对她来讲简直“手拿把掐”。我太好奇是什么阻碍了她,见面聊了一会儿,非常感慨,录了这一期播客。 这期我们谈了谈在她“几乎无所不能”的领域里,为何在开启一个新形式(播客)时依旧犹豫。 也谈了“完美主义的包袱”“高手的自我设限”,试图寻找当能力成熟之后,怎样才能“允许自己笨拙地开始”。 👂 02:06从播音转向导演,拒绝只做“工具”:“所谓职业素养,其实就是牛马的素养。” 05:09主持人基本功训练:从拼音学起,发声练习,一字不错地读稿 08:48主持人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观念输出者,有时候必须“犯傻”,是因为在替不了解的观众发问 11:08嘴比脑子快也需要训练,在不能停的时候可以用话撑满 16:25专业素养和职业病 27:52视频播客与参与感 31:22播客新手的苦恼 念稿还是写提纲发挥? 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可行吗? 播客里的活人感,需要找到一个人彼此激发 33:43对谈转向翻译:用语言“附体”作者,翻译即表演 翻译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的差异体验 翻译与配音的共通点:要进入角色,声音塑造人物 播客会消耗还是滋养文字工作 谈《沙拉纪念日》的出版初衷:记录生活微小的幸福瞬间 59:51幸福的阈值与感知。“身携珠宝而不自知” 64:52真正阻碍自己的,是一颗总想呈现完美的心 🌛 技能越强,胆怯越深,这背后是什么顾虑? 定义“完美”的标准,是你自己设,还是社会设? 当你积累了技术与资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迈出第一步? 如果这些问题曾困住你,这期节目也许正好能够回应你的心声。

83分钟
99+
1个月前

对谈译者韩钊:我抱持的所有动力,都是因为“上头”

指月之手

这一期,我和《短歌是我,悲伤的玩具》的译者韩钊聊了一场“从书店开始”的翻译出道。 韩钊是杭州「普通读者」书店的店主,也是不久前刚刚出版石川啄木新译的译者。他说,所有奇妙的连接都是书店带来的:从方便跟顾客们线上共读开始翻译,到后来受晴总邀请翻译石川啄木,再到现在即将有四五本译作上市。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的他,不仅对短歌、对石川啄木如数家珍,也谈到了“最佳译本是幻觉”以及线下读书会为何能聊到后半夜仍意犹未尽。 自然,对于至今仍在出版业的我们来讲,答案依然是——因为喜欢与热爱。 03:28 《短歌是我,悲伤的玩具》的翻译契机 在书店为太宰迷办“樱桃祭” 跟晴总的相识也是书店 与读者线上共读《雪国》 11:36正经聊聊啄木的短歌 近代短歌以石川啄木这代人为分水岭 新译本收录全部诗作 还没决定翻译就被好几首短歌戳中 上野16号站台 短歌和古诗的区别 书名是怎么选定的 27:44啄木是个一直被人喜爱的潦倒男文青 30:28诗歌今后会更受欢迎吗 39:57会如何向书店顾客推荐公版书译本 44:10“上头”都是线下活动带来的,深度交流令人沉迷 49:09译者要尽可能多出来讲,提供信息增量 53:26短歌和小说的翻译有何不同 注释的取舍 标点符号的苦心 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在于可以无意识捕捉一些无意义的事的“活人感” 64:14对文库本的看法 67:23最理想的书的样子 石川啄木(1886年2月20日岩守县日野户—1912年4月13日东京都) 诗人,开创了现代口语创作短歌的新时代。他用简单质朴的三行文字,写母亲、写朋友、写自己,写贫穷、长胖、悔恨,写春夏秋冬和映在毛玻璃上的鸟影,那些私密而丰沛的悲伤,只需要两个逗号。 有人说,看了他的歌,以为自己也能写,试过才知道,看似毫无理由的短小轻盈,远比洋洋洒洒更消耗才华。在啄木的作品中,日常生活的苦闷和激情,同时磋磨和滋养着自由的灵魂,变化的时代又令人惶恐而隐隐愤怒——这正是我们所感受而无法言说的复杂滋味,是我们在如石块般滚落的人生里,来不及唱出的歌。 📚几首摘录 199. 怀念乡音 就到火车站的人群中 去听 3. 离家出走了 打算独自面对大海 一连哭上七八天 160. 说来可悲,也确实可悲 万物的味道 我尝得太早 261. 入秋,像水一样 洗净了 连心事也焕然一新 🙋🏻‍♀️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让你想“面向大海哭个七八天”的那一首,我们继续一起享受文字之美。

78分钟
99+
2个月前
指月之手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