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对谈的嘉宾是当代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谷泉。
谷泉老师出版过多部关于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研究著作,同时也是《茶书》《侘寂》的译者。
本期是一场围绕着中国传统艺术而展开的漫谈——从书聊起,谈到了优美的中文写作、轻型纸到底好不好、书法应该怎么欣赏、禅宗精神在翻译时的体现;下期会聊到漆器、园林、宣纸、太湖石等,总之,谷老师讲述的中国艺术真是太迷人啦!
久闻谷泉老师大名,这次一聊,果然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人:用捡来的锅碗瓢盆做塔、用废弃的宣纸做雕塑……他说,舞蹈是通过严格训练后把身体放在最美的空间位置,体育是通过严格训练后把身体放在最科学的空间位置;画画、写字、做陶瓷都是与肉身品质相关的东西;生命的品质源自人的肉身感觉,所以要时刻让自己感觉很好,因为你的生命就是由这样的一天天组成的。
谷泉老师的精神特别轻盈。比较难得的是,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带你完成视角的转换,听完再去看园林、书法这些看似遥远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好像自己的眼睛多了一层滤镜,看啥都特别有意思,而且会感觉到时空交错,几千年的趣味与审美在你眼前次第展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发。
👂
03:19 书籍装帧的美,不在于某个图案,而是创作者要传递的无形的东西
05:32 关于俗和雅
金碧辉煌是另外一种侘寂
用钱去堆砌审美的时候一定是俗的,但没有钱也不会雅,有钱之后把钱扔了才是雅
07:24 为什么喜欢“捡垃圾”?什么是没用,什么是有用?

用锅碗瓢盆搭的塔和平山郁夫收藏的塔(右下)
15:16 关于书法
书法是古代人在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我们今天的书法形式跟内容是脱节的。
内容是什么?是你今天心跳血液加速、是你的惆怅、是你生命的呼吸跟书法线条的呼应。
艺术基本上是无用的,或者说不实用,但是对精神有用。
真正的日常生活毫无被记载的必要,博物馆里展出的,都是把历史上某个阶段的文明生活经典化的东西
20:01关于释放我们“触碰”的能力
看着画册做器物,跟真正触碰过之后做的器物,完全不同
书是一个立体的东西,有长宽高,有重量,都要与内容匹配
29:30 《茶书》已有好多个译本,为何还会再翻译一遍?
41:58 关于选择艺术的理由
学任何东西,不要学形,要学神
文化是人跟环境的一纸契约,是人和大地、植物、阳光、大海的契约
看似研究的类别很多,其实工作主线只有一条:回答什么是中国艺术
🌛
🧑🏻🎨本期提到的艺术家:
芹沢銈介|杉浦康平|白洲正子|明惠上人
平山郁夫|颜真卿|苏东坡|贝聿铭
董源(五代)|童寯(jùn)
🧑🏻🎨提到的画作:
《鸟兽戏画》(京都高山寺)
宋徽宗《瑞鹤图》
陆机《平复帖》
🧑🏻🎨提到的艺术相关名称:
高古游丝描|明清官窑陶瓷
日本民艺运动|包豪斯|枯山水
📚谷泉老师的书:
《大地艺术》《龙尾石谱》
《盆景:扭曲的正直》《金鱼:不适者生存》
📚谷泉老师的作品:
↑收藏(捡)的石头
↑枯山水作品,材料均为废弃的宣纸
↑用捡来的“垃圾”创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