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关于写作方面,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我想要开始写作,我想要做自媒体,我该定位什么呢? 很多同学会觉得我没有想好我的定位,那我就不能开始写。因为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以及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样的产品。 因为大部分人会觉得我要写作,我想要变现,我想要做媒体,我一定要先定位。我定位了以后,我才能够开始写这方面的文章,我才能够开始做这方面的产品,我的用户才能是精准的,才能够会因此更愿意为我付费。 这其实是一个主观性的判断,因为刚才那个逻辑看起来是很合理的,但事实上当你真正去做了,你会发现它并不全面。 我就举个例子,写作变现。 写作变现其实要想变现,前提是你的写作要写的好,就是你要能够把文章写好。把文章写好,它就是你的写作这个技能要必须非常熟练,那你要想要把写作这件事情变得熟练,你一定要大量的写,对吧? 这个逻辑应该没错。 因为你如果没有大量的写,你就写作这个技能你本身就没法做的更好,你句子之间的衔接度,你的文章的框架,你的形容词、名词、金句的累积,这些都写的不够好。 而这些就不分领域,无论你是写定位的还是不定位的,写个人故事、写复盘、写解决问题,还是写你学习知识,这些都属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需要你写作技能足够熟练。 那你要把写作技能练的熟练,前提一定是你能够大量的写。而一个人要大量写,他定位能够写的更多,还是不定位能够写的更多? 一定是不定位。 一个人如果定位了,他就只能写某个领域的文章,有只能写销售的、只能写育儿的、只能写健身的,只能写教育的。 当他只能写某个领域的文章的时候,他可以写的话题就比较少,他就经常会出现,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我写了这篇文章,怎么还没有人来加我微信,怎么加了微信以后他们还是不会愿意付费,出现这样的状况。 但如果你不定位,那你可以选择话题就太多了,所有的内容你都可以写,这个时候首先在练习写作方面,你的优势就会更大,因为你每天都有话题可写,那你就能够更好地把写作这个技能练熟。 还有一个我觉得也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当你写的每篇文章都是围绕自己,都是写自己的经历,有自己的案例,有自己的感悟。 无论任何人看到你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会因为想认识你这个人、想要关注你这个人,觉得你很靠谱来关注你的公众号。 无论是他看到你的定位文章、垂直领域的文章还是不垂直领域的文章,他都会想要认识你。 相对于定位的垂直领域的文章,不定位的文章它一定是更容易被传播。 你想你写育儿领域的文章,你吸引的只能是育儿的人。但是你写读书、写生活,写思考,写各种各样的话题,那它们的适用范围一定更广,能愿意看到那些文章来关注你的人一定是更多的。 因为那些文章里面你都在写自己,所以这就不存在哪些人看到哪些,这就不存在用户是不是精准的问题。 因为用户都是因为你这个人而关注你,用户发现明白写了一篇情绪类的文章,他在情绪管理这方面真的做的非常好,我刚好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加了他微信,然后他和我接下来又不断的聊天,又看了我其他的文章,发现你竟然也会爬虫,那我能不能试着学习一下,或者说我发现我有朋友他在这方面有需求,我帮你推荐一下。 这就是当你不定位垂直领域以后,你会发现你能写的文章太多了,而且这些文章它都更容易获得流量。获得流量以后,用户通过这些更容易传播的文章进来关注你以后,他就更容易看到你那篇定位方面的文章,就是垂直领域的文章。 所以它就是叫做让流量的归流量,让变现的归变现。 当你某一篇文章你写的不是垂直领域的文章,那也没关系。因为你这篇文章本来就不是为了写产品,就不是为了写专业,而是为了写自己。 当别人看到你这篇文章写得好,别人依然会来关注你,然后经由你这篇文章,他会关注到你以后会愿意来看你那些传播不广的专业方面的文章,那你就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喜欢和信任感。 所以这是很多人在写作方面的一个误区,他就觉得我一定要先定位,那就完了。一来你写的文章很少,你只能写很少的文章,这时候你的写作技能不可能熟练,不可能进步非常快。 再来一个是专业类的文章,一定不会被传播的很广,所以你就不太可能获得大的流量,大的用户的关注,那写着写着你肯定就觉得好难,那我不写了,这是99%的人都会出现的状况。 所以如果你也想要靠写作来获得变现,我的建议是不要定位。因为你定位不定位,你当前写的都很烂,这是一个事实,所以还不如多写,多写能够让你的文章进步速度更快。 OK这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5日星期四,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 “我在给别人销售产品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刚开始加到他好友的时候,或者说第一次聊天的时候,我要不要给他提一下我最近要在卖的一个产品。但第一次加好友提产品就感觉不太合适,会让别人有一种你怎么加我第一次,就想要卖我产品的感觉,容易造成反感。 但我发现我没有提的时候,过几天他可能就在别人那里买了。本来他有需求,但是我没有提,所以就让我非常纠结,我要不要在第一次的时候给别人提产品。” 然后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觉得你问的这个问题属于销售流程里的哪一个环节?” 他当时一愣:“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问题?” 我说:“因为你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它属于一个主观上的提问,要不要在第一次的时候给别人介绍产品?那要不要介绍产品的标准在哪里?它的选择,它的评判的标准有没有?” 然后他就说:“对,我好像确实也不知道标准。” 然后我说:“当你能用销售流程的角度去看,因为销售流程它是一个客观的框架,你什么样的问题处在什么样的环节,而这个环节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它就很清晰。” 然后我就问他:“那你再思考一下你要提的这个问题属于哪个环节?” 他就说:“属于成交,我知道了,那我应该加一个前情提要。这样的话我第一次提产品的时候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说:“你看当你能客观地用一个架构去思考问题,很多问题就会有很清晰的答案。所以一定不要试图每次都用主观‘我觉得要不要讲’、‘我觉得该怎么说’主观的形式去思考问题,大概率不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OK. 所以你无论写文章,无论是处理情绪,无论是沟通,无论是谈销售,问一下自己,你有没有一套客观的架构,让自己根据这套架构去思考问题并且做出行动。 当你有一个这样的架构,你会发现你做事的效率会非常的高,效果也会非常的好OK。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4日星期三,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我在读李笑来的一本书,叫做《思考的真相》,里面有一段话我感觉写的非常的好,让我读起来有一种越读越振奋的感觉,他提到一个公式叫做『简单乘以迭代等于复杂或者说精彩』。 意思就是当我们把一个简单的事情你持续做、持续不断的迭代,当你做了足够长的时间,它就会变得极其的复杂,以及这件事情就会产生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的结果。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辉哥的文章,他也提到就是任何一件简单的事情,当你持续去做,每天去做,都会产生一种哲学,也就是你会从里面悟到一种一通百通的第一性原理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其实可以帮我们做到很多很多的一些事情,我当时听到这个以后,我才决定要开始日更。 我觉得日更也是一件属于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它不断的迭代,我每天写一篇,然后写了1400多天,快1500天,现在这件事情已经变得极其的复杂,以及这件事情带来的很多结果是我在日更之前是完全想象不到的。 比如,日更为什么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 很多人觉得日更复杂,每天都要写,每天都要想想话题,每天都要怎么写,这其实就是想象出来的困难。 但实际上日更这件事从规则上来讲很简单,选中一个话题把它思考,然后写成一篇文章。 这件事情从客观上来讲,它很简单,就是输入加思考加输出。 从规则上来讲,它是简单的事情,它不是复杂的事情。 简单的事情持续迭代,意思就是我每天写完一篇文章以后,我第二天我就不能按照今天一模一样,我昨天怎么写,今天还怎么写,而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一定要在昨天的基础上有一些迭代。 就是我可能昨天写了300字,那我今天要写350字,昨天写了400字,那我今天要写500字,这是一种迭代的方式。 另外一种是我昨天优化了选题,那我今天优化一下标题, ·我昨天标题用了数字,那我今天能不能再加一个解释,就是我加上一个某个名人或者说某本书, ·我昨天用的某一个框架,那我今天能不能把这个框架再添上一个例子, 用这样的方式,每一天都让自己的文章都比昨天写的更好一些,这个就叫做迭代。 迭代的意思就是在前一次输出结果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新的优化,这就叫做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这个我们可能在高中或者是大学的数学里面有学过,因贝叶斯定理它是一个可以预测未来的一个公式,当我们每次都在当下的基础上把一件事情优化,那这件事情它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这个叫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一定会获得正确的结果。 当我每天都围绕着自己写一篇文章,首先我自己就在迭代,我每天无论是在知识思维,然后在技能、在情绪、在收入、在产仅、在流量、在影响力方面,我都会有一个这样的迭代,慢慢的就会产生很多的奇迹。 ·有大佬会突然来转发推荐我的文章、 ·有的公众号会想要来转载我的文章、 ·会有很多同学突然来关注,然后来赞赏, ·还在突然买我的课程, ·还突然说明白有没有发现你在某方面其实挺好的,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课程? 就当你在这方面迭代的足够快,就会自然长出来很多不同的东西。 有的人会说,我发现我没什么产品,我要怎么做产品,我我有一个定位,我才要开始写文章。而这种方式一定是比较小概率可以做成的。 更好的方式就是你先开始写,当你写着写着每天持续让自己保持迭代,慢慢的就会有人找你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你会获得反馈,你就知道原来我做这样的产品,我做这样的课程,我做这样的事情会被别人喜欢,别人会愿意在这方面给我付费的,这个叫做客观。 如果主观地觉得我要定一个什么样的位,我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课程,那这个就属于主观。 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说,主观其实大概率就是不太对的,所以让自己保持一个持续迭代的这个习惯,他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不是你一次可以想三年、五年、十年的计划,而是让自己有一个保持不断迭代的能力,这样你就可以无限地朝未来做一个贝叶斯定律,那你就会无限地过得越来越好,未来就会产生很多复利效应。 对,无限迭代其实也是一种复利效应的体现。 OK如果你当下其实也在做一些事情,那一定要关注到,我能不能让自己今天做的事情比昨天更好一些,在某个点上优化一点点。 当你能够持续把这件简单的事情每天优化一点点,那你会发现过个三个月、半年,你就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OK祝各位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3日星期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昨天上午我在美团上买了三个西芹,在西芹到了以后,我就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个西芹的头部有一些烂掉,会有一些味道。我当时做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个事情拍了照,然后我在美团上申请退款,在美团上它可以设定假设你买了不同的类型,买了西芹、买了火龙果、买了香蕉,哪一个可能坏掉了,你可以单独把那一个给申请退款。 比如你买了三把西芹,其中一把你想退款,你就把那其中一把给他对应的价格是多少,你把它设置成要退款,然后拍上照片就可以申请了。 然后我点了以后,第一反应还没等我过2秒钟,我就发现美团上弹出一个框框,就是弹出一个消息,我的申请退款,被店家拒绝掉。 当时气死了,你明明你的西芹都是坏的,我要申请退款,你还不给我退,这个一点也不公平。然后当时气的不行,我就想我一定要给你一个大大的差评。 但因为当时刚好我正在写一个文章,所以我就没有太着急在这件事情上纠结,我还是先把我这篇文章写完再说。 但是当我发现我开始投入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好像不生气了。就是因为当我把注意力从那件为什么明明是他的西芹坏了,但是我申请退款,他却把我拒绝掉了,为什么他这么不公平,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的一种情绪里面,我就瞬间跳转出去了。 如果我当时没有去写文章,而是我在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西芹的事情上,我可能持续十分钟、20分钟甚至1小时,我都会一直在生气,因为我的注意力一直在这个事情上面。 但当我把注意力调转出去,我去写文章,我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放在我这篇文章我的主题要写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写,然后这里面我该用什么样的逻辑。 这时候我的注意力完全没有放在那件引发我情绪的事情上,于是我的情绪自然就消退了。然后当我这篇文章写完以后,我再回去看那件事情,我就发现这件事情为什么值得我生气呢?不就是一个西芹被拒绝了吗?而且也不过就是几块钱而已,这件事情就很小。 但我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生气,它本身就不值得。然后又过了大概有两分钟,那边又显示,退款成功。当然具体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太清楚,反正今天主要想分享的就是你看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生气的时候,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情绪有一个比较快的平复?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 就是当下可能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去转变,去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件更加重要、更加紧急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先去把那件事情做好。 当你把那件事情做好以后,你就会从当时情绪的那个比较紧急的漩涡里面跳出来,然后当你再回去看这件事情,你就发现这件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个转移注意力的过程就相当于是我们情绪的一个急刹车,因为你要去做另外一件紧急的事情,相当于把这个情绪你先停下,我要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我做完我再来处理你。 当你做完以后回来,你发现这件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不值得我这样去生气,或者说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 这时候无论是转念,还是用另外的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都会更容易一些,所以如果你发现你在某件事情上有了情绪,那让自己找到另外一件事情,立刻去做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让你的情绪有一个比较快的调整。OK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天都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2日星期一,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今天又是新的一周,祝各位有一个好的心情。 这两天我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每次当我焦虑迷茫、或者有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会去做一件事。那就是从长期角度思考一下, ·我当前的目标是什么? ·我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我长期的目标是什么? ·我可能三年、五年、十年之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每当我这样从长期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之后,我就会突然有一种我知道我当下应该要做什么的这改变。但如果我好几个月我都不去从长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目标,我就一定会出现焦虑慌乱的状态。 因为当一个人没有长期的这种思维方式,他每天只是纠结在我今天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今天要把那件事情做好,我今天要把聊天做好、要把文章写好,慢慢写上一周两周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慌乱,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可能短期我知道,今天我想把这篇文章写完让它有阅读量,但是从长期来看,有阅读量它又有什么用呢?它对我的人生来是什么样的一个意义? 如果没有从长期角度把这件事情有一个很深刻的思考,那慢慢我一定会感觉到,我今天怎么做了这么多事情,但是我又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样的产出。 也就是当我的逻辑不清晰,我不知道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对我未来的长期的目标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一定做着做着就会懈怠,就会感觉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虽然有阅读量还是有阅读量,但是我就会冒出这样的一个情绪。 所以一定要每天或者说每周深入思考未来,也就是我长期的目标是什么? 我当下做的事情对我的长期目标而言,他们之间是不是有关联的? 如果你每次这样思考完以后,你就会发现,我的当下的做的对未来有帮助的,那这时候你就会很安心,就会更踏实的去做。 如果你发现我当下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在无效勤奋、我就是在随大流在做一些事情、或者说我是懒得思考未来、我就是在凭着本能去做一些事情、我就是为了让自己当天感觉很充实,所以我去做,为了做而做。 这时候当你发现这件事情后,你能够及时地调整这种状态,这也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稳定,因为你及时调整了自己。 所以说无论从什么角度,我们都应该需要认真的经常思考未来,去思考自己的长期目标。 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我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 然后以终为始的来思考,我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朝着那个方向在迈进,还是说我是在做一些和目标无关的事情。 当一个人目标坚定,他就会非常的笃定和有动力,很多的情绪就会消散。因为他知道相对于目标而言,所有其他的一些小事都不值得占用我的情绪。 这时候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有序,你的情绪会也会变得有序,你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坚定。 OK以上是今天的一个分享,希望对各位有一些启发,每天都要深入思考未来,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1日星期日,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上周五的晚上我看到魏喵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地说话,我还以为她在打电话。后来我发现她在竟然在录视频,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就很好奇,我说:“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然后她说:“没事,就是想要看一下自己能不能够做好这件事。” 我说:“那非常好啊。” 但她又说:“我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所以就一直在那里讲啊讲啊讲,讲了很久都不知道该怎么把一篇发出去。” 我说:“你随便讲,因为你是第一篇,所以不用纠结一次性就要讲的非常好。假设你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那你就讲,这是我第一次拍,我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那我就讲一点自己现在的想法,我现在在想什么?然后你这样拍完就好了。” 然后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式,讲了大概四五分钟,然后就发完了。 然后发完以后她就在想,那我要加个字幕,然后编辑一下之类的。 然后我说:“不用,你先直接发出去就好了,什么也不用操作,不用做一些预备的事情。因为现在此刻你把这个发出去,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讲的有多好,我的语言多流利,我的定位有多好,我的这个视频的质感有多强。 而是为了破掉自己的心魔,让自己发现原来我录这样一个没有准备、说话磕磕绊绊的视频发出去,也就这么回事,于是你就会知道,录一个视频也不过如此而已。那下一次你就会更加大胆的想要去录,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拖延。 当你能持续地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以后,你的熟练度一定会提升。熟练度提升了,你每次优化自己一点点,每一次都让自己对镜头的熟练感更强一点,然后表达的逻辑更好一些,然后话题可能以后就可以定更精准一些,这样慢慢的你一定会越拍越好。 所以初期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随便拍,随便做,先让自己对这件事情上有一些手感。” 然后当她还在纠结我要怎么发的时候,我就直接把她那篇什么也没有修饰就发了视频号。 然后她就说:“她已经发出去了。” 我说:“已经发出去了。” 你看这件事情,当你发出去以后,你就发现这不过就是一件小事。当这件事情真的做了以后,你的心魔就破掉了,你的那个我想要一定要把件事情做的非常完美的心理就被破掉了。 于是你就会发现,我以后这件事情也挺简单的,我从开始做到发出去,也不过就用了五分钟左右,那以后我就可以持续每天做,当你每天做的时候,那你一定就会越做越好。 OK以上就是分享的一个案例,如果你也想要做一件自己觉得挺难的事情,那随便做,第一次就随意做好就好,无论是写公众号,还是和别人聊天,还是邀请别人关注自己的公众号,还是录视频号,还是直播等等都可以先完成后完美。 OK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0日星期六,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昨天下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人的状态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感触。 因为昨天下午回到家以后,本来应该开始工作,因为每天都有一些固定的工作。然后我其实状态还好,虽然昨天上午出门开会,下午上课回到家以后挺累的。 但是我会知道白天这件事情必须干完,要不然晚上你就需要熬夜,你就需要去额外付出时间,那你就只能晚睡觉,所以我会逼着自己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去把这件事情干完。 但是小颖也有一些类似的任务要做,但她可能就会觉得我此刻的状态不好,所以就提不起劲去做。于是我就在旁边给她一些协助,想着怎么能够帮她调整一下状态。 然后我就给她讲,这个事情你要去做,你不做,晚上就要晚睡了,然后明天又起不来,你又会很困,好像就是讲一些有的没的。但是确实现在说,我知道这样是对的,我知道现在应该去做,但是我就是没有能量去做。现在就只想躺在床上,或者说只想刷刷小红书,不想去动怎么办?反正就是我们磨蹭了有一两个小时,最后还去睡了一觉,最终才起来去开始做事。 但是神奇的事情是当小颖坐下来开始去做了,可能两分钟以后她突然很开心地跑过来跟我说:“明白下一次当我这样不想做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办法让我去动。因为我发现我做了一会以后,我就发现状态又回来了,就会很有开心的去做事。” 然后我就说对,因为这就是有时候我们觉得我的状态不好,我需要把状态调整好以后,我才能够有这种动力去做事。 但事实上是只要你逼着自己去认真去做事,做一分钟、两分钟,你就会发现你的状态立马就会调整起来。 不是说状态是一个靠我想象、靠我转换念头就才能转变出来,而是当你去行动了,你的状态就会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行动产生的能量会比想象产生能量要大的多,所以下次当你发现我真的不动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只做两分钟,然后你就去做,把那件事情做上两分钟以后,你就会发现我突然状态回来了,原来这件事情也并没有那么难,这时候你就会更加顺利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OK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如果你也发现我有时候有点懒,有点懈怠,有点不想动,但那些事情又是必须去做的,那就告诉自己我只做三分钟,三分钟做完我就不做了。当你开始了三分钟的行动,你就会发现,好像我的状态回来了,我可以继续再多做一会儿,做30分钟,做一小时,那就会产生一个正向的循环。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9日星期五,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最近我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适当地去调整做事情的顺序,这样会让事情的效率变得很高。 就比如说我有时候早上起来,因为我一般会上午榨西芹汁,但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榨西芹汁呢?有时候我是早上起来先工作一会,然后去榨西芹汁,又或者有时候我是我可能早上起来先运动,然后再榨西芹汁,然后再去写文章之类的。 我就发现有的时候榨完西芹汁我会感觉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有的时候榨完西芹汁就会发现怎么感觉又一般般的情况呢? 然后我就在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效率会变高? 因为一般我榨西芹汁连洗带榨的,洗榨汁机可能要花半个小时,所以这是一个挺长的时间,我就发现一定要把脑力活和体力活给分开。 我可能早上起来我就不会去立刻做一些体力活动,因为早上起来刚起来的时候大脑是比较清晰的,这时候你可能去使用一下大脑去写文章、去上课、去思考一些事情,然后可能思考上30分钟或者1个小时。 然后这个时候你再去做一些锻炼,或者说去榨西芹汁,让大脑休息一会,然后你再去做一些用脑的事情,比如读书、比如思考、比如我分享内容,这个时候它的效率就会比较高。 但如果我早上起来第一反应是我去榨西瓜汁、我去运动、我去做一些不用脑的事情,然后我又花一整块时间、可能两三个小时去做一些用脑的事情,比如写文章、作曲、分享或者写课程,那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写一小时以后效率就非常的低,因为大脑就一下子被用的比较耗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上45分钟课要休息15分钟。就是因为大脑的效率是当你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效率就一定会下降,这个时候就不是单纯我靠累积时间就能够把事情做的更好的,而是需要合理的休息。 那休息的时候,休息不是单纯的我不做这件事情,我就刷抖音,而是你要换一个不同类型的事情。 换一个不同类型的事情,就类似于把脑力劳动换成体力劳动,做体力劳动的时候大脑就不会工作,这时候大脑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休息。然后你休息好了再去做一些比较好的脑力劳动,穿插着来做,就会效率比较高。 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的过程,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会做多长的时间,然后效率就会降低,以及你安排哪些体力劳动会让你感觉舒服,就比如你可能是去打扫房间、可能去整理书架、可能是洗衣服、可能是榨西芹汁等等等等。 你要给自己每天的生活里安排一些这样的小的事情,用来调整自己的效率。这就是把自己每天的工作,或者说做事情之间,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穿插着来做,这样效率一定会更高。 OK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的心情。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8日星期四,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两周我去成都参加了一个支持IP的一个线下活动,那个会上邀请了很多大咖来演讲,比如张琦,还有商业小纸条的崔磊,还有梅花创投的创始人,还有一些很厉害的创业者。 其中最后一个演讲者就是崔磊,商业小纸条的那个作者,他分享的内容挺有启发的。他讲的是如何借助当下的热点,并结合到自己的内容上,让自己产生一些好的收益。 听完他的演讲以后,我就突然发现我以前的一个思维误区,我以前会觉得写热点就是不好的。 写热点就是跟着情绪走,你热点写的多了,你老是会想着我要写一些热点,但是热点总会过去,然后这样你就练不到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会提升,最后你写流量,写着写着你就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会让自己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没法获得一些比较好的结果,长期的结果。 但是听完他讲以后,我就发现,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同时融合在一起的。 因为我以前的思维就是写热点,那就只能写热点,只能围绕热点写一些表面上的内容,但其实热点归热点,自己归自己,写热点和写自己,它其实是两件可以不冲突的事情。 对,我们可以借助热点,因为热点里面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同样一个热点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你可以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的角度,而这个角度刚好和你自己平时做的事情、和你的价值观、和你的立场、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时候热点它就不是那个热点了,而是本来你在写什么样的内容,它就为你本来这个内容来服务,就类似于最近奥运会很火,这就是一个热点的新闻,我最近每天都拿奥运会的新闻来做一个文章的开头。 那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因为就拿公众号来说,对于公众号来说,只要你文章和热点有联系,就会有基础的流量推荐。因为这是一个平台的机制,平台会把好的内容推荐给更多的人。 那什么是好的内容? 对平台来讲,当你的内容符合社会的热点,它就会被推荐。也就是说当你写热点的时候,当你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里有热点的信息,那你就已经进入了基础的推荐流量池,你平时的文章内容可能是个两位数,那你加上热点,那你的内容一定就会在三位数。 昨天事情就有就两个同学,一个是写了奥运会,然后它就一下子阅读翻了20倍,另外一个是写雷军,但是他那篇文章里面因为有推荐日新月异俱乐部,所以就直接把卖出去一个日新月异俱乐部。 然后我就发现,其实写热点是和写自己和成长是不冲突的。 只要我们能用一个好的框架、好的结构,这联系是可以融合起来的。于是这段时间我也在练习这个,而其中有一篇文章我也获得了10万加。 但那篇文章我完全不会有那种,我只是写了热点,我只是写了情绪,我只是写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 因为背后我还是写我以前学习方面的、思考方面的、个人成长方面的,只是文章的开头我用了一个全红婵跳水的案例,但是我找了一个角度是和我自己写的内容是相契合的。 于是这篇文章它既能获得公众号的推荐,它又符合我原来的一些文章的风格、文章的价值观,它就是一个非常一举两得的方式。 这篇文章写完以后,我就发现我以前的思维其实是不够全面的,所以我也打算更好地利用一些热点的方式,让自己的文章能够被更多人看到。 借势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借势,并且也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冲突,那就好好去利用,那你做的事情就一定更大概率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OK这是我最近的对自己的一个反思,也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启发,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7日星期三,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我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个视频,看到的当下第一瞬间我就感觉我身体被电了一下,就那种打了一个寒颤。 那个视频其中有一句话叫做距离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冠,破掉世界纪录已经过去20年了。 我当时就在想,怎么就20年了? 因为当时刘翔奥运会破纪录是一个举国都欢腾的事件。 因为在那之前,所有国家的人都不相信黄种人可以在短跑世界纪录这方面能够获得一些成绩,更何况是110米跨栏这种运动。 但就是那一个雅典奥运会,2004年刘翔一鸣惊人,一下子获得奥运的冠军,并且破了世界纪录。而在奥运会的下一届的好像是在日本世锦赛,刘翔被分配到了一个被跨栏界称为死亡跑道的第九跑道,就在那个跑道,之前所有的人都是最后一名。 但刘翔在那一个跑道也依然跑到了第一的位置,一下子就让刘翔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大家都把他叫做世界飞人。 当时我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但我依然觉得这件事情好像刚刚过去才十多年,它最多可能15年,它可能还是10年、11年这个样子。 但是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说,距离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过去20年了,我才认真算了一下,确实真的已经过去20年了。当时对对时间这件事情有一个非常大的清晰的量化,真的已经过去20年了。 04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当时应该是在上初二或者初三,那时候真的还是一个小朋友,每天要写作业,每天要吃早点,每天要早起去学校,中午还要回家午睡。 现在已经过去20年,已经变成一个大人了,就突然对时间流逝这个概念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感受。 我发现人总是需要一些这样的事件来让我们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从一个小孩变成了大人,可能是家里的出现一些事情需要自己承担责任、或者说你突然结个婚、或者说生了小孩、或者说一些其他的事情让你突然有一个对比,原来小时候和现在确实不太一样了。 每当出现这样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时间真的过去了那么久。那我要如何过好当下?可能两年之后我们还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状态,会觉得怎么又过去两年了? 我今天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们会觉得20年前我还是小孩子,然后今天我已经变成一个大人了。 ·那就是20年我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是否会因为我哪些事情没有做好,然后会有一些后悔? ·或者说想要让自己做的更好的地方,那现在开始就需要这样去做。 因为两年后我依然可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困惑。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提醒,就是我们之前讲到一句话,叫做每一个当下想要努力的念头,每一个你想要想到未来我想要过什么样生活的这个念头,都是未来的自己在向现在的自己呼救。 我觉得刘翔这个新闻,他让我意识到,可能两年之后或者五年之后,我依然会感慨,那我在2024年的时候,我当时在干什么?我那时候如果认真去做一些事情,那我2028年的时候应该会过得不一样。 所以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一定要认真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天,每一天都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去度过,认认真真去努力,认认真真去活在当下。 当我们能够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你就会发现你不会再去在意那些小事,那些让你觉得有的没的什么,在意别人评价担心这件事情做的不好,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你只会认认真真把这件事情做好,我心里想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这是一个人我觉得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所以要一定要对时间这件事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认认真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都可以。 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6日星期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当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持一个松弛感。因为当你保持松弛感的时候,每一件事情你都能够非常冷静地去看待,这时候你就不会慌乱,你就不会恐慌,你就不会着急。 那人一旦不着急的时候,他就能够慢下来去思考,叫做事缓则圆,人缓则安。 当一件事情你能够慢下来,那这件事情大概率就能够获得一个圆满的解决。当我们人遇到一些情绪,我们人能慢下来,那我们人就能够获得安静的状态,事缓则圆,人缓则安。 所以用这样的状态去做事、去经营关系、去聊天、去写文章,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它都能够徐徐展开。 时间它本身就是一个匀速一秒一秒地慢慢通过的东西,我们作为人,我们处理一件事情也应该和时间一样,我们把它徐徐展开,慢慢的展开,这时候所有的事情其实都能够获得一个好的解决,这就是让我们活在当下,保持意识的居中。 就好像王阳明,我听过一个很好的故事是王阳明有一段时间他被宁王追杀,因为宁王叛乱,然后他们一家人乘船要逃跑,所有人都非常慌乱,搬各种东西,盘缠、吃的、用的。 然后就在临出发之前,王阳明就非常淡定的说:“你忘了带船头那个顶盖。”顶盖的意思就是,比如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要过关,要用那个顶盖来检查,就类似于通关文凭。如果这个没带,那你就完全没法过关,你就可能会被别人截杀。 所以你看在这么慌乱的情况下,王阳明还可以很慢条斯理地想到,你没有带顶盖,那你要回去取一下,取来之后我们再带着去做。 他就是一个时刻保持松弛感的一个人,因为他时刻都能够活在当下,他能够保持松弛感,你就会发现你很难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呢? 就是当你不够冷静的时候、当你不够安静的时候、当你不够踏实的时候,就很容易变得慌乱。这时候你做出的决定,它大概率是跟着情绪去去判断,是跟着本能去做判断,可能从众,大家在做什么我也要去做什么,那这时候的选择很大概率是不明智的。 所以要学会让自己保持松弛感,而保持松弛感它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事情。 人可以选择你保持松弛感,还是不要保持松弛感。 就我说我此刻要放松,那可能你遇到一些你放松不了,那你可以去换一个事情去做,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 人能否保持放松取决于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解读。 有的人可能觉得,今天下雨了,天哪完蛋了,我没带伞,怎么这么麻烦,我又要打车,会是这样一种用比较着急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 但有人觉得,今天下雨了太好了,夏天下雨天气很凉爽,那我可以慢慢地去走路,我可以让我换一个心情去看待这样的天气,那它就会变得更松弛。 所以能否保持松弛感,它是一件可以自己选择的事情。 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选择的权利,所以要让自己具备这样的一个意识,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先要有意识,知道我是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我要选择让自己保持松弛感,还是我要跟着这个情绪走,让自己保持一个慌乱的状态,都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 当我们选择了保持松弛感,我们的接下来的所有的事情都会和时间一样缓缓的展开,我们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生活,整个的人生都会慢慢地变得更加坦然的,安静的过得更好。 OK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天都能够慢慢地过完今天。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5日星期一,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因为感冒,所以嗓子有点不舒服,而且也特别容易困,所以就会感觉原来生病的时候身体是这么的难受。 然后我就想到之前读过的一本书,叫做《和哲学家谈快乐》。它里面提到如何获得快乐的一个方法,其中一个就叫做感恩。 当时里面举到一个例子,他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我们有时候生病的时候,可能牙疼、可能头疼、可能身体不舒服,可能感冒流鼻涕。这时候我们才会觉得不生病的日子真的太幸福了。如果能让我现在身体恢复正常,我一定会非常的快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会去感恩,我一定要感谢一下身体,感谢自己这个时候身体没有生病。“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身体不生病就是正常的,就是我今天没有牙疼,没有腿疼,没有感冒是正常的。所以当我们不生病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感恩,我们不会想到要在这个时候去感谢身体。 但事实上是当我们能够正常的度过一天,早上能够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当我们能够在身体没生病的情况下,就去感谢它,感谢身体每天这么辛劳的为我们服务,每天抵御各种病毒、细菌,让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变得强壮,这时候身体就会受到关爱。 你要知道人的身体和心理其实是相通的,它不仅仅是有病毒来了,身体把它给杀掉。它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它是一种连通的状态。 当我们能够对身体表达关爱,表达关心,那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变得非常强。 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在日常每一天都去感谢身体,感谢身体白天一整天带我们去走路、带我们去说话、带我们去思考,他每天那么辛劳。 当我们能够这样感谢自己以后,它就会更加生机勃发的,愿意做更多,愿意发挥它更大的活力,愿意更多的支持我们,这时候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每一天,才会更加珍惜健康,它会更加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饮食锻炼,更加认真地调整情绪,让身体真正的获得好的状态。 我在墙上其实就贴一句话,叫做每天晚上睡觉前感谢身体,认真感谢身体。 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获得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要认真感谢身体,而不是必须要等到我生病了,我才会想着没生病的时候,我该多幸福。 人的快乐就来自于我们满足自己所拥有的,而不只是想要自己没得到的。所以假设你今天身体是健康的,没有感冒、没有发烧、没有牙疼,那你就应该好好感谢身体一下,它收到了你的感谢,就会变得更健康,你的能量就会变得更高。 OK祝各位今天都有一个好的状态,加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