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9日星期四,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觉得自己因为一直没有行动,一直有点拖延,一直执行力不强。是因为自己的有一股情绪,情绪影响了自己的行动。” 然后我就在想,我以前好像也是有过类似的状态,就是因为觉得我当下的状态不好,我可能焦虑、我可能担忧、我可能恐惧,于是我就没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没有动力写文章,没有动力去聊天,没有动力去读书。 但我后来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不是我去解决我怎么把情绪变少,而是我认真思考,那我当下我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当我认真思考以后,因为我的目标可能是今年要做一个课程,或者今年要收入要提高2倍,或者说今年粉丝要涨到多少。 当我想清楚我这个目标以后,然后我就发现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需要去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读书,需要去写文章,需要去听课,需要去做一些研究,那这个时候我就不会没有动力去执行,而是当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就去做了。而不是因为我有情绪,所以我不去做。 人为什么会有情绪?为什么会被情绪影响的?完全没有执行力? 核心是因为我们当下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大脑这个东西就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时无刻不在胡思乱想。 如果我们当下手里没有什么事情要去干,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那大脑就会开始胡思乱想。 而且大脑的特征就是任何一件事情交给大脑去思考,它一定会从负面的角度去思考,百分之百会从负面的角度去思考,而且越思考会把一件事情想得越来越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糟糕,所以这个时候大脑其实就变成了引发我们情绪的源头,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想。 当我们把自己的每天的生活安排满,你知道我早上要干什么,我中午要干什么,我下午要干什么,我晚上要干什么。当你给自己把时间都安排好要做什么的时候,大脑就没有空做这种胡思乱想的事情。 以及当你真的做了,你去行动了,行动也获得了反馈,反馈让你进一步知道,我当下做的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以及该如何改进能够帮我更好的达成目标。这个时候你的全副身心就会放在行动上,而不会停留在处理情绪上。 这个时候你的情绪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情绪渐渐不用专门去处理它,不用专门为它挪出很多的时间说我要处理情绪,而是你知道情绪是因为大脑在胡思乱想。 那怎么让大脑不胡思乱想? 那就是把胡思乱想的那份时间去干一些别的事情,干一些正经的事情,正儿八经的事情,就是你做哪些事情可以让你成长,可以让你有积累,可以让你变得更好,无论是收入变得更高,工作效率变得更好,知识变得更多,关系变得更好,这些都是更重要的事情。 把时间花在情绪上,和把时间花在让自己能够成长的事情上,很明显成长是一件更更更更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能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你的情绪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少很多很多。 所以如果你当下也觉得我有好多内耗,有好多情绪才导致我没有动力去行动。 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不是因为你的情绪不好,导致了自己没有动力去行动。而是因为你没有去认真,你没有目标,你没有认真去行动,你没有围绕目标去行动。所以才导致你的大脑开始想东想西,才导致了你的情绪一直存在。 所以让自己去动起来,让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对成长有帮助的事情,这时候你的情绪就会自然而然的慢慢的消减。 OK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8日星期三,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上周我在听樊登读书的某一本书,听到结尾的时候,他每一本书结尾都会有一句话,就类似于引导我们要去转发给自己的朋友,那句话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如果你听完这本书觉得有启发,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你觉得对他有帮助的人,也许你的一个转发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阅读习惯。” 说实话,这段结尾的引导词我听了至少得有500遍。因为我我经常在樊登读书里面听书,每听完一本书,它结尾都会有这样一句话。但是我之前500遍我都从来没有过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会觉得这句话好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就觉得他在引导别人帮他转发,其他的都没了。 但是上周我就突然觉得,这句话太了不起了,这句话写了他自己的一个独特的优势,他没有说请你转发给你的朋友,可以帮他增长知识,可以带他一起读书,让他可以获得一些更好的东西。它的核心词叫做,也许你的转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阅读习惯。 为什么他会用改变一个人的阅读习惯这个词呢?而不用其他的读书的好处,听书的好处太多了。为什么他只用改变一个人阅读习惯呢? 因为这个就属于樊登读书这个平台它的差异化,它和其他人不同的优势。 因为像是在微信读书,像实体书,像一些杂志,他们都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可能优势,但樊登读书重点在于听书。听书和我们传统的读书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习惯不同,一个是听一个是读,所以樊登读书他就做到了一点,叫做我强调我的优势,我的差异化。 那为什么我会注意到这点呢? 是因为我前段时间刚好在看一些定位、抢占心智之类的书。因为我也在思考日新月异俱乐部对外的展示,所以我有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有这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框架。 所以我就会知道,原来樊登读书末尾的这段引导词,它是在强调它的差异化、它做到了这点,它在用户的心智里面就是一个改变读书习惯的一个软件,而不是强调自己非常多些我的APP有多好,我的书有多少,我讲述有多么好这些内容,就是他会从很多自己的功能里面挑出某一个他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其实今天分享这个,我重点想要表达的就是很多同学都说我要赚钱、我要多去尝试、我就能在实践中慢慢让自己获得成、,获得能力的提升。 我刚刚才那个例子有没有发现,我已经听了500遍樊登读书了,我依然没有发现末尾的引导词有什么不一样。 但当我去看了定位的书籍,但当我去认真学了一些这方面的框架,这方面的一些内容,我就很明显我脑子里有了这样一个套路。我才会有意识的发现,原来樊登读书末尾的那段引导词,是在用了定位里的某一个东西。 这时候我再去实践,我再去听说就不是一个盲目的凭着本能觉得这段末尾的引导词还挺不错的,而会变成一个比较有规则的,每一次,我听都能够把学到的东西结合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方式,那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实践,它就是知行合一了,这种方式才会是效率更高的一种方式。 然后我之前在生财有术写了一个课程,叫做生财思维课,就是在讲赚钱过程中我有哪些通用的思维,有哪些通用的模型,这些模型其实如果你看过你再去做,和你不看你去做也是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逻辑。 你看完以后,在做的过程中,你知道原来这个厉害的人他用了概率思维,他用了MVP思维,所以他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但如果你没有看过这篇帖子,就是看完就没了你不会有那种刻意我要在实践过程中,我要去按照概率思维去做,我要按照对标思维去做,不会的。 所以这就是当你学习之后再去做,和你不学习你直接去做,两者之间的差别就会是非常大的。 所以无论你是去学写作,还是去学习沟通,还是去做副业,还是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定不要凭借本能去做,而是先学习,然后在过程中按照某种固定的框架去做。 这时候你学习的效果,你实践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十倍。OK谢谢各位。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黑神话悟空非常火,他的第一关是一个大头怪,我在抖音上看到很多人说可能有的男生玩了12个小时都没有通关过第一关。 但是我在抖音上又看到另一个人出了一个教程,那个教程倒是挺简挺简单的,就是说刚开始第一步你先蓄力,然后打大头怪三下,然后这时候一定要躲开,跳得远远的,闪避到非常远的地方,因为大头怪要开始反击了。 当他反击三下打不到你,他又开始站着不动,这时候你用定身法把他定住,第三步定住,然后第四步开始打他,然后第五步又继续开始闪避开,因为他又要开始攻击了,按照这个不断的循环就可以了,就一定可以把大头怪打死。 然后我就发现,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通关第一关,有些人不能? 就是因为可能我们有时候并没有一套固定的套路去打这个怪。 如果有人不懂这个套路,他就会一直和大头怪硬硬扛,但是游戏里的boss的攻击力通常情况下会比我们大很多,血也会比我们多很多,所以这个时候可能他打我们一两下我们就挂掉了。 所以当你知道做某一件事情的一些规则和一些框架或者说套路的时候,你就能够更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 可能你下一次就知道闪避的时候,闪避到多远,可能我朝左闪避还是朝右闪避,还是朝后闪避,然后要不要跳到一个石头上,这时候你每一次都可以叫做刻意的微调。 但如果你不懂这些,你可能该闪避的时候你又冲上去了,该冲上去的时候你又闪避了,就会让这件事情毫无规律可言,就一直是瞎碰,那最终的结果一定就是不好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就是一定要找到对某件事情背后的一些框架,也就是先学习再去行动。 当你做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你能够先知道做这件事情的一些基础的框架,基础的套路,这时候你做的过程中就可以不断的迭代,在行动中慢慢地优化自己的一些行为、优化自己的一些步骤、优化自己的一些策略,这时候行动它就不是一个鲁莽的行动,而是我在设计。 我根据某些学到的东西,我设计自己的动作,然后发现不对,我改进一下,发现又不对我再改进一下,这就会让我们不至于在一顿乱做,一顿无效勤奋。 这和我们日常中学习一样,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学说:“无论听课还是读书,我最终还不是要去实践,那我干嘛要去读书呢?干嘛要去听课呢?我还不如自己去实践,我做着做着慢慢我就会了。” 理论上来讲这个确实没错,如果一个人天赋绝顶非常聪明,他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得出一些套路、一些规则,但大部分人不属于这种。 就拿写作来说,如果一个人并没有提前学过一些框架、一些方法,他可能写文章的时候每天都是按照本能写一遍就可能属于流水账。 但如果他学过一些写作的方法、思路、逻辑,他可能就知道标题我该怎么调整,我可能加一个热点,加一个数字,加一些好奇,我开头我该怎么去设计一下,我的文章框架该怎么设计,我的行之间的过渡该怎么设计。 这时候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在围绕某个框架去做,而非自己想当然去做,这时候每一次的练习你都是可以微调的,都是可以刻意练习的,这种行动才会让我们在行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不要忽视听课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不能因为我们小时候听课上学是一件为了分数的事情,从而导致我们现在对所有的学习都很抗拒,这个是不能因噎废食。 对该学习还是要学习,该实践还是要实践,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你才会不仅仅在实践中的获得结果,而且还能在过程中累积到一些复利效应的经验,OK谢谢各位。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6日星期一,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最近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悟,那就是我发现我之前学过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个思维,我当时觉得这个思维真有用,我一定要把它好好用在我的实践中。 但是后来发现,每次我遇到问题,我还是会犯那样的错误,还是没有及时想到把这个东西用到实践中。 就比如我之前把《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了300遍,有同学就很疑惑,为什么你要听300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你自己在故弄玄虚,还是你学习的方法不对,怎么还需要学习300遍? 然后我就发现,如果一个道理、一个方法、一个思维,它是那种非常底层、非常通用、非常大道至简的内容。它一定是我们没法立刻做到,甚至可能一年、两年、三年、四年都做不到,十年都做不到,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到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墙上也贴到一句话,那句话叫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放下评判。” 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不要去评判它,而是只去看这件事情真正的样子是什么,真正表达出来的一些状况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就不会去做比较,可能是生气、焦虑、用自己的思维做一些评判。 ·这个人怎么没有礼貌, ·这个人怎么不好, ·这个公司怎么样,一点没有发展力, ·领导怎么对我这么刻薄, 我们就不会做这样的评判。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有情绪呢? 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那为什么这句话我当下看完以后觉得很有用? 如果遇到事情我不去评判,我只是看这件事情是什么样子,我就不会有这种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事情其实分很多很多的类型和很多很多的事情。 比如可能工作的事情、学习的事情、成长的事情、锻炼的事情、谈恋爱的事情,和人交流的事情,这一项就分很多类型。 然后不同的事情,类似于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聊这件事情出现一次,聊那件事情出现一次,每件事情都会出现类似的「我去评判」的状况。 也就是当下我在某一件事情上,我能想到我用某个方法可以让我自己不去评判别人,我能及时的想到一个道理,让我转念,但是下一次换到另一个场景,我可能就想不到了。 因为我并没有把这个方法、这个道理用到另外一个场景下,所以我就对另外一个场景是陌生的,所以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新的道理。虽然我在A事情上已经运用过这个道理,但在B事情上我还是新的。 人其实会遇到无数种事情,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大概率都会碰到“怎么发生了这件事?我以前觉得我懂了这个道理,但是我发现还是做不到?”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还是新的,这件事情,又是一个你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场景,你就会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复盘能力。 就是无论什么场景下,你要经常复盘,经常让自己处在一种『这个道理挺有用的,我要把它用在我的实践中』,类似于我为什么会把《正面的奇迹》听300遍。 就是因为我知道可能今天我能活在当下,但明天我就可能没法做到了。或者说我上午可以,那我下午就做不到了,所以我上午我听一遍,至少可以在听到的可能两分钟、三分钟之内、或者2小时、3小时,让我可以具备这样的状态。 当我听的时间越长,这个道理和我大脑的链接就会越深,这个时候我就能够更持久地做到活在当下的状态。 当我听的时间越长,我就能够做得越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听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相比于一生而言,那个道理的重量真的太小了。不是说这个道理不重要,而是你看一生可能有80年,但一句话一个道理能说出去不到5秒钟。从实际时间上来看,它就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差距。” 一个道理它可能适用无数种场景,至少一万种,但是我们要把它用到1万种,这个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为什么越是这种大道理我们很不愿意听的? 因为我们发现我听了还是做不到,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道理深刻地烙在自己的脑海里,于是就导致我们碰到一件新的事情,发现还是感觉像新的一样,感觉道理像新的一样。 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道理它是有用的,它确实是对的,它从第一性原理角度是好的,那怎么办? 就让自己持续地多复习,多去复盘,多让自己把这个道理烙刻在自己的心里,慢慢变成习惯。 当变成习惯以后,你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更大概率能够做到。 OK。这是最近一个比较深刻的反思,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5日星期日,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分享了一个对付拖延症的方法。 什么是拖延症呢? 就是我明明知道当下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是我就是不想去做,然后一直拖啊拖啊拖,可能拖上一两个小时,最终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把那件事情给做完。 就好像有时候我们想要去写一篇文章,但是觉得写文章好难,我该写什么,我该怎么写,万一写的不好怎么办?就迟迟没有去做这件很重要的事情,那这件事情要怎么解决呢? 那篇文章里讲了一个方法,就是假设你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你一直在拖延怎么办呢? 你就找另外一件让你觉得更不想做的事情。 因为一件事情你拖延就是因为不想去做,无论是因为不擅长、还是不喜欢、还是不习惯、反正就是不想做。那怎么办? 你找到另外一件你更不想去做的事情,就类似你可能不想去写文章,那你去找一件,我要去跑步,跑步太累了,我更不想去做,那还不如先去把文章写了。 当它有了一个对比以后,你就会发现,我好像写文章这件事情就显得更容易去做的,没有那么讨厌了,于是你就更加可能做之前那件重要的事情了。 然后它说:“我们日常中其实做一些改变,其实就是在和大脑玩游戏。你清楚地知道大脑不想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或者说自己不擅长,那就找到另外一件更不想去做的事情。它有一个对比,本来只有一件事情的时候,只会想着这件事情在这里我不想去做,那我就拖延。但是我有一个对比,你发现另外一件事情我更加不想去做,那还不如我先把这件事情去做了。” 因为人大脑有一个习惯,如果现在有两件事情,一件简单的,一件困难的,大脑一定会选择我去做那些简单的事情,而不会去选择困难的,那这时候怎么办? 如果那件困难的事是你很重要的,必须去做的事情,那怎么办? 那你就选另外一件更困难的,相比较之下你会发现之前那件重要的事情它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这个时候你就可能更加会愿意去做。 OK如果你也有拖延症,也不妨试一下这个小方法,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4日星期六,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未喵在我们家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她说:“CRUD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个词是我们之前读《思考的真相》里的一个专业名词,然后我就给她说:“C是新建,R是read,U是update,d是delete,就是新建读取更新、删除的意思。” 然后未喵说:“我怎么完全都不记得我们之前读过这本书里面有这个意思?” 然后我说:“因为你读书的时候,可能就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没有思考,所以你就不会记得。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如果没有深入思考,那一定就不会记得。” 其实在我看来,我每次读到这种专业的名词,我都会认真的思考一下,它如何能用到我自己身上。 比如说新建,为什么我要新建一个东西呢? 那就是因为当我学到一个新的概念,比如我之前不知道一个公式,我现在知道了,这个就叫新建。 那什么叫做读取呢? 就是我学过一个知识,我把它存在我的某个笔记里面。当我遇到某个问题,我能想到用这个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叫做读取Read。 如果是update,就是以前发现对于自律的理解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发现这个理解好像不太正确,于是我更新了我对自律有另外一个新的理解,这个就叫update。 然后delete删除,我以前觉得鸡汤这个词是可以用的,有些东西我感觉读起来像鸡汤,但后来我把「鸡汤」从我的大脑里删除了,因为我觉得鸡汤这个词的存在没什么意义。 评判一句话一个内容能不能、要不要被我们学习,它不应该去判断他是不是鸡汤,而是他对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有帮助。如果有帮助那就学,如果没有帮助那就不学,不用去纠结它是不是鸡汤。 你看当我们学到一个东西,能够认真的去思考,把它用一遍,用完以后你就立刻能够对应上这个CRUD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然后未喵说:“那我也要下去把这个多读几遍,我要把它背起来。” 对,真正有用的知识它都是需要不断的重复,可能不止重复一次,它需要重复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就好像我会把《正念的奇迹》我听300遍。 因为有些东西他听一次,它没法做到,只能多次听。让自己的神经元不断的加粗,对这件事情的印象变得更深刻。 学习从来都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当然这里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迭代。 每天都要比前今天做得更好一点,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在某一个点上让他更进步一点,这样当你时间足够长,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会变得非常的精彩。 因为任何简单的事情,当你不断迭代,它就会产生复杂的变化,并且会产生很多意外的精彩。 OK,这就是真学习和假学习的区别。 真学习就是学完以后,我知道怎么把它用到实践中。 假学习就是我知道也有这么一个CRUD的名词,但是我再一次看到,我完全不认识它是什么意思。 所以切记你如果真的要让学习产生效果,一定要在学到某个知识的时候认真思考,把它实践一遍,把它应用一遍。 OK谢谢各位,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3日星期五,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今天还是来分享《逆行人生》的一个片段,《逆行人生》里的主人公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他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其中有一个就是当他去餐厅取餐的时候,明明他是22号,他的号排在前面,但在那里等了好久,老板娘都没有出他的餐。然后后面有一个28号的,来了以后餐拿了就走了,一个33号的把餐拿了就走了,一个12号的来了,把餐拿了就走了。 无论是排在他前面还是排在他后面的人都比他更快的拿到餐,然后送餐,就只有他在那里等着。然后他还看到有的外卖员到餐厅门口,直接进到餐厅里面,在某一个桌子上去翻,哪一个属于我的号码,找到以后就提着走了。 于是他也想要去那里找,但是当他刚一踏进餐厅门口,就被老板给撵出去了,说要去外面的,拿外卖都不能进来,然后他就很疑惑,为什么别人都能进来,我就不能进来,但他又没有说。 还有他去一个学校送餐,他给那个学生打电话,但学生当时在打游戏没有听到,可能他那一餐等了半小时,然后学生才下来取餐,他就会很生气的问:“你怎么打电话不接呢?” 然后那位学生说:“你为什么不送上来呢?” 然后他就说:“那阿姨不让我们送。” 那个学生就说:“那为什么别人别人在外面都能进来,就你进不来。” 他当时也很困惑:“对,为什么呢?” 他也去一些商场,有些保安也不让他从正门进,但他们没有看到有些外卖员可以进,但他就不能进。但从不同的门进也会导致他送餐的效率可能会相差两倍左右。 后来他和一些他们那里做的比较好的外卖员聊天,然后别人就教给他一些方法,就是你去餐厅取餐的时候,你要有眼力。 ·假设餐厅刚走了一波客人,桌上的一些碗筷还没人收拾,你就要去帮忙收拾一下。 ·假设当时餐厅里比较闲,那你就可以和老板娘聊聊天,夸夸老板娘之类的搞好关系。 ·然后宿管阿姨你也可以买一些礼物给她, ·保安你也可以经常给保安递烟。 于是他就慢慢学着这样去做,包括去顾客家里也会主动问客户:“你有没有垃圾需要我帮你带下去?” 当他这样做了以后,他发现有一个很明显变化的,就是他去餐厅取餐的效率,从一开始可能要等半小时,都没人搭理他。到后来他到了以后,老板娘就给他说:“22号你可以去那里取。” 再到后来某一次他要比赛抢一个单王,所以他时间非常紧,然后当他把车停在餐厅外的那一刻,那个服务员就主动出来帮他把电动车后面那个装外卖的盒子打开,给他把外卖放进去,然后他就可以走了。 他取餐的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5分钟,到缩短到最后可能只需要2秒钟,这个过程我觉得就是因为他学会了经营关系,和老板经营关系、和保安经营关系、和顾客经营关系。 再后来他的取餐时间、他的好评率、他的送餐的速度都提高了非常多,最终他也抢到了他们那里的单王,应该会有2500的奖金。 这是一个让我觉得经营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案例。因为你看单纯一个外卖员,他经营好关系就能获得这么大的好处。 那你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要和另一半经营关系,你要和父母经营关系,你要和保安经营关系,你要和同事经营关系,你要和孩子经营关系,你要和网上的好友经营关系。 当你能够把所有人的关系都经营好会发生什么?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便利,各种各样的好运,各种各样的帮助,那当然就会获得更快的进步以及收获。 OK, 这是这个电影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要认真学会经营关系。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今天还是来聊《逆行人生》,《逆行人生》的主人公从程序员失业,然后开始送外卖。前面有接近可能三四个月的时间都属于穷困潦倒的状态,他的房子甚至都没能还清贷款,而被必须要卖掉,这样的状态其实会让他对自己产生很大的怀疑,就是我还有没有能力撑起这个家,我还有没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 但是当他后来慢慢根据自己的努力,要么请教别人怎么送外卖,要么是购买一些更好的装备,要么是自己写了一个软件,通过种种的方式,最终他和家人一起努力,因为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情绪,很多的不理解,都需要家人来给他一些支持。 最终当他真的度过了这样一个低谷,也就是他拿到了单王,每月能够固定的获得15000的收入,并且最终也被领导调到外卖中心的研发部。 然后我记得有一幕是他们把新家的房子卖了,然后搬去了一个比较小的房间。因为大房子的房贷太多了,他可能每个月压力非常大,所以他们就换了一个小房子。 在搬家那一天,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盒饭,那个老婆给老公说了一句话,就说:“老公我相信你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那个老公也说:“我也相信。” 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在这个场景下会说这句话? 后来想了想,是因为他们度过了某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因为从刚开始送外卖没有收入,而且还会扣钱的一个状态,到现在可以成为他们那个领域里的单王,这件事情属于他们从0到1,把某一件事情不仅做成了,并且还做得非常好。 当一个人能经历过一次,把一件事情从自己不熟悉、不习惯、不擅长变成熟悉、习惯、擅长,并且还能做到非常好的经历,那他的信心会非常的强。 就好像我从程序员开始到互联网上学习赚钱,我学写作、我学习做课、我学习做社群、我学习做网站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从0到1学会的。 那当我做完这件事情以后,其实我自己对自己会有很大的信心,我会相信以后无论我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我都有信心我能够做好。 因为把一件事情学好,从0到1学好,并且把它用到实践中,让自己发生改变,我有这个经历,只要一个人做成过一次,他就会非常的对自己有信心。 信心是这个世界上做成任何一件事,我觉得非常重要,并且是前提的一个特质。 有了信心,你做事的能量会更足,你的动力也会更强。任何事情无非就是熟能生巧,做的多了,并且在过程中你不断迭代,就一定能够做的越来越好。所以有信心其实意味着给你一些时间,你一定能够把某些事情做好。 所以我很庆幸就是当年遇到一些很难的事情,但我自己挺过来了,就是一个人从0到1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就会觉得非常的开心。 未来我所有的路都会感觉,虽然也会遇到困难的,但是我心里不会那么慌。 因为我知道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哪样的情绪,哪些挫折,所以我就会更坦然的去面对,然后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也建议各位一定要认认真真从0到1把一件事情扎扎实实的做成,当你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你就会发现自己面对人生的勇气,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都会非常的大。 OK祝各位都能今天有一个好心情。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20日星期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上周末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逆行人生》,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接近50岁的大龄程序员,因为行业的原因被公司裁员。然后他因为这个年龄又非常不好找工作,所以他就只能去送外卖,因为家里还有房贷要还,以前都是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支付,现在他没有工作了,所以他就必须想尽办法去赚钱,那该怎么办? 他去投了很多简历,但是都没有人要他。所以最终他就发现只有送外卖这件事情没有门槛,他可以去试着做一下。 当然这里我们先不去回顾他送外卖的过程中怎么怎么辛苦,我想谈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电影最后结尾的那一刻有一个场景,就是他去应聘的那个外卖公司的董事长,底下人给他汇报说:“董事长我们外卖公司有一个人,他写了一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把所有送外卖的路线全部标注的很清晰。我们所有的外卖员人都反馈说这个小程序太好用了。我们要不要把这个人写小程序的这个人调到我们算法部来任职。” 你们知道这个写小程序的人是谁吗?就是那个大龄程序员高志磊。你看这就是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做的足够好,你一定会被别人看到。 然后那天我就和在和小颖讨论,为什么高志磊能够在送外卖的时候也会想着写出一个小程序,其他人吃完饭都累死累活的,回到家就想要休息,那为什么高志磊他很能做到这样? 一方面是他自己有写代码的这个能力,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主业做得非常好,这个主业指的就是送外卖,他把送外卖这件事情当成了主业,并且想要把它做的非常好,什么意思呢? 因为他想要把外卖送的非常好,非常快,所以他才需要认真的思考,我每天要怎么规划路线,哪一家餐厅出餐更快,有没有什么绕路的方式可以让我更快的送到顾客的家里。 当他这样认真想着,我要如何把主业做得更好,把送外卖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他才会想尽办法,那我要不要写个程序,我把地图导出来,或者我每一天送到一个不好找的地方,我就把这个地方标记到我的小程序里面。 他本身写这个小程序不是为了获得一些软件方面的成绩,而是为了让他的主业,也就是当时送外卖这件事情做的更好,于是他才会去认真把这个小程序给做出来。 但是他会获得很多不一样的精彩,就是那个送外卖公司的老总发现了这个小程序非常好用,于是就会想要把他调到总部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就发现当一个人真的他在某一个工作上,愿意把这份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想尽办法做好,那他一定会获得很多的机会。 因为把事情做好,需要的能力,需要的特质,它是不分工作的,也不分领域,当你能够在一个领域把某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做好,你身上展现出来的能力、特质就一定会被贵人看到,贵人看到了就会知道你是一个对的人,就会愿意来帮你。 所以我也一直说不要辞职,然后去全职做副业,这个非常难。你只有在你的主业里,把你的主业认认真真做好,当你能把主业认认真真做好,你会发现你会获得非常多的机会。就是当你认认真真把主业做好以后才会获得的。 你想想如果高志磊他没有想着把外卖送好,他就想着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不可能写出小程序的,他写小程序的初衷,就是想要把外卖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他才会想尽办法做一些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 送外卖,谁会想着去研究路线,谁会想到去总结什么最优路线,谁会想到总结好几条路径?不会的。只有这种有积极主动精神的人、愿意思考的人、愿意去尝试、愿意多付出、愿意在没有任何回确定性回报的时候,都愿意去做的人,他才可能获得一些别人不去做就一定拿不到的优势。 所以认认真真把当下手里的事情做好,这是每个人想要脱颖而出,想要出类拔萃的一个最佳的路径。 OK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9日星期一,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两天我沉浸式地刷了一会儿马桶,为什么刷马桶的时候需要用沉浸这个词?明明感觉听起来是日常中很普通的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情,我却会用沉浸这个词。 是因为我在刷马桶的时候,想到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做和平战士。 里面有一个运动员体操运动员,他在被教练训练的时候,那个教练说:“我要把你训练成一个勇士。”勇士这个词一听就能获得很高的成绩,做出很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的那种。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教练让这个体操员做的事情真的是大跌眼镜,他让这个体操运动员去刷马桶,去擦车,去扫地,反正就是做一些我们日常中很普通的事情。 本来一开始这个体操运动员还跃跃欲试,觉得这个训练方式和之前的还挺不一样的,所以他就很开心的去做。但是做着做着,终于某一天他就很不耐烦,非常的暴躁,忍无可忍去质问那个教练。因为这种事情做一两天感觉还好,做的时间久了又枯燥又臭,然后又没什么感觉,没什么意义。 所以这个运动员就去质问那个教练,非常歇斯底里是地说:“你凭什么让我刷马桶?你不是要把我训练成勇士吗?勇士就要去刷马桶吗?” 就用这种语气去质问那个教练,教练说:“你必须先学会在日常的行为中冥想,以及做刷马桶可以磨掉你的骄傲,磨掉你对于日常的忽略,磨掉你身上一些不好的、不擅长的,磨掉你身上一些陋习。” 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能够在日常的动作中,每一个动作都能够活在当下,都能够觉察到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我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的心是什么样的,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当那个运动员再去做体操的时候,他就更能够活在当下。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全副身心非常灵在的状态做这件事,他一定能够做的非常好。但如果他做的时候总是想东想西,明明已经在单杠上,但是却想着“等会要是得奖了我要怎么说话”,“或者万一得不了奖大家会怎么评论我”,他那个单杠就很难够做好。 所以在日常中锻炼自己活在当下的能力,我觉得非常重要。 就是无论你正在做什么样的事情,你是否会清晰的知道我此刻在干什么? 我在刷牙、我在洗脸、我在洗碗、我在走路、我在聊天、我在刷抖音,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觉知,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当你能够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的时候,都有这样清晰的觉知,你这件事情一定可以做的非常的好,这点是一定的。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在日常中多一些觉察,慢慢的你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8日星期日,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我听到一句话叫做少做事多赚钱,我非常的喜欢,为什么呢? 因为这句话表达了赚钱的一个真正的核心,叫『做少做事多赚钱』。 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你要不要去做事,而是你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更精准认真地想清楚,我当下为了赚钱这个目标,我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而不是想到乱七八糟的就随便去做,或者说也不去想就随意地去做,这样的话大概率就可能是低效勤奋。虽然做了很多,但是不精准,能量是随处的分散。这种情况下很大概率你就会发现,我白天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事情,到了晚上复盘的时候,我怎么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做的空虚感。 根据这个我还想到另外一个场景,那就是学习的时候,因为最近小颖弟弟在我们家,小颖给她弟弟说了一句话,叫做你要少刷题多思考。也是说你做卷子的时候不要只顾着刷题,还要多思考,这道题我之前为什么做错,然后哪些地方是我该注意的。 因为只有当你善于总结,善于归纳的时候,这时候每做一道题都能够让你获得经验、获得教训、获得积累,但如果只是刷题不去思考,就会很难让自己每一道题做完都会有沉淀。 再来沟通的时候,少评判,多夸奖。 当你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少思考多行动,因为有时候我们会想太多。 比如拍视频,我觉得万一我拍的不好怎么办?万一别人担心我评价我,我该怎么办?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上手先去做,当你去做了以后,根据结果、根据反馈来做进一步的迭代,这样的逻辑才会让我们做事的效果变得更好。 刚才我用了一个举一反三的思维,同样是少做事多赚钱。我把它用在了考试,用在了沟通,用在了日常行动中,你发现少什么什么,多什么什么。 你可以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哪些领域,哪些场景下也可以用这样一个逻辑,这就叫锻炼举一反三。把同样一件事情一个道理,我能不能把它用在不同的场景下,它还能用到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这时候你发现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你同样还能解决其他很多问题,这时候你的学习就会是事半功十倍。 OK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8月17日星期六,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这两天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有时候白天明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就是拖着没有去做,然后一直拖啊拖,可能就会拖的比较晚。 到了晚上发现到了我该睡觉的时间了,但是那些重要的事情又没有做完,于是就只能拖着把那事情做完才能够睡觉,那就没法按照正常的原定时间上床睡觉,最近出现的次数,我发现还挺频繁的。 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就想要一直拖延呢?怎么回事呢? 后来发现这件事情的核心在于我的目标不够清晰,或者说我的目标没有让我有足够的重视度。 假设我知道我有一个今年我要赚100万的目标,那我今天有一些事情必须做,而这些事情对于我达成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那这时候我的全部注意力都会在这件事情上,因为目标足够重要,而且这件事情是能够帮我达成目标的,我就会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件事情,就不会来了一件其他事情我就被吸引走,又来了一件事情我又被吸引走。 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我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反思,就是每天都要早上都要思考一下,我今天要做哪些事情?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对于我的目标来讲是什么样的一个联系? 当我能够让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我知道它对我为什么重要,这时候我就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度。 为什么有时候人就明明应该做这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就又会跑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呢? 就是因为在那个当下我的意识是混乱的,我不知道这件重要的事情和那件不重要的事情哪件更重要,我当时是没有意识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觉察能力,就是你要时刻觉察你在干什么。 有时候相当于我本来应该现在去写文章,但是我去刷了抖音。但我刷抖音的时候我是不知道我在刷抖音的,就是我少了一份觉察,我少了一份对自己的觉察。于是我就陷在那个刷抖音的情景里面,等过了可能30分钟,我怎么在刷抖音。 于是就会导致我经常处于一种,虽然我知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是我不知道我正在做不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有一个计时器,那个计时器你知道多久响一次吗? 五分钟。 那个五分钟不是为了番茄工作法,让我五分钟休息一下。那个五分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每次响了以后提醒我: ⭕️明白你此刻在干什么,你此刻是在刷抖音,还是此刻在工作,还是此刻在发愣,还是此刻在干什么? ⭕️那你此刻做的这件事情,它是否是你当下应该做的? ⭕️对于你的目标而言,你今天应该做什么事情? ⭕️对于你的目标而言,你此刻应该做什么事情? 有句话叫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我在这个对的时间有没有在做那件对的事情?如果发现我没有,那就一定要去改正一下。 还有一个点,我觉得我有时候明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是我没有去做,就是因为我在逃避。 因为重要的事情往往是比较难的,有难度的,而且是自己不习惯的。不擅长的时候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逃避。这些太难了,我不想去做。 但逃避虽然短期来看可以让我们感觉很开心,因为我不用去做那些难的事情,我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但是当你一天结束以后,你会发现,我又没有做那件计划中的事情,就会让自己感觉非常的不开心。 虽然白天你逃避了一下开心,到了晚上你发现自己又没做事情又不开心。但如果你把事情反过来,白天你遇到了遇到那件重要的事情,你没有逃避你硬逼着自己去把那件事情完成了。 完成了以后其实你反而会虽然完成的时候,突破自己去做的时候你会感觉有点费力,但是当你真的把那件事情完成了,你会感觉到比较有成就感,那是来自内啡肽的一种更加高级的快乐。 所以我在这件事上有一个非常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学会面对问题,面对那些重要的事情不要逃避。 习惯性逃避是所有人人性都习惯性地做的事情,但是逃避真的就完蛋了,因为所有重要的事情几乎都是我们不习惯的,而不习惯就逃避。那人生就只能做一些自己擅长的,自己做的比较多的事情,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大概率是做一些无意识的事情。 所以总共三个点。 第一个要清楚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要学会让自己保持觉察,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干什么。 第三个就是要锻炼自己不要逃避的能力。 当我有了这样三个微小的改进点,那么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OK希望今天的这个加餐可以带给你一些思考,祝各位周末愉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