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FM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深度报道品牌

Album
主播:
冰点FM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5,672
集数:
15
最近更新:
3周前
播客简介...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深度报道品牌。我们相信,新闻不止一天的生命力。
冰点FM的创作者...
冰点FM的节目...

被造谣的三年:失业、离婚,与一场未完的胜利

冰点FM

2025年7月15日,在广西南宁一家饮品店里,32岁的王琳接到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拘了。”她很开心,当天买了一束花,和朋友庆祝。这一天,距离谣言找上她,已经整整三年。 她胜利了,终于等到了对造谣者的惩罚。两次庭审,她在民事诉讼中胜诉,并得到了一个迟到的公开道歉。但她主张的20万元赔偿因对方名下没有财产而无法执行,造谣者因此被司法拘留。 过去三年中,王琳的生活重心只剩下一个:抓住造谣者,让他付出代价。为此她丢了工作,离了婚,连命也差点没了。 王琳的遭遇不是个例。2022年7月,杭州女生郑灵华拿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病床前的爷爷,并把与爷爷相聚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之后,她因一头粉发被大规模网暴,抑郁离世。 据公安部消息,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全年共侦办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1.9万余起。其中,针对通过网络实施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活动,侦办网络暴力案件8000余起。 如今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造谣的成本如此之低,也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网络暴力的问题还是需要被一次次的拿出来讨论,需要引起公权力部门更多的重视。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在这起案件中,王琳已经表现出了最大的坚韧、智慧与勇敢。本期播客,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女性的维权故事,共同思考如何能让维权者的困境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王琳为化名)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尹海月,《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王琳(化名) 【时间轴&收听要点】 01:51 意气风发时,横天而降的谣言引来骚扰 05:51 造谣者身份未知无法立案,开始自行收集证据 09:47 谣言快速大范围传播,工作家庭相继遭受伤害 14:47 注册小号周旋九个月,“钓”出造谣者,逼其投案自首 18:35 派出所调解,第一次且唯一一次与造谣者见面 21:23 造谣者当天违约,王琳崩溃派出所视若罔闻 23:58 王琳提起民事诉讼,维权治病花费三四十万 25:21 一审胜诉,造谣者上诉改判,谎称两人曾为恋人关系 27:06 王琳被新的谣言击垮,服药轻生 30:25 二审维持原判,王琳申请强制执行让造谣者公开道歉 34:22 事发三年后,造谣者被司法拘留15天 35:22 从习惯到性格,三年维权经历彻底改变了王琳 37:03 受害者被轻视的身心伤害 38:48 造谣网暴案件的立案之难 监制|郑萍萍 制作|陈艺萱(实习) 玄增星

41分钟
1k+
3周前

一位农民工摄影师的镜头里,藏着中国制造的背面

冰点FM

过去20多年,保安出身的占有兵在广东东莞拍摄了150多万张工业区的照片,并带着这些照片登上了平遥国际摄影师大展的奖台,进入到纽约大学的展厅。人们称赞他为当代中国纪实摄影领域的重要人物,但占有兵说,自己只是“拍照的农民工”。 他的镜头直指流水线上工人的生存处境:操作台上加工皮革、目光呆滞望向前方的女工;一眼望不到头的生产线上,遮盖住波浪卷发、“杀马特”的蓝色工作帽;还有他那张广为流传的《工休》——在挂满密密麻麻工作服的更衣室,女工们埋头倚坐在椅子上休息,唯一一张看向镜头的脸憔悴而无神。 这些照片让人直观感受到,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下,人的空间如何被压缩。但更打动人的,是他对那些打工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在这些场景下,人的状态是松弛的,表情是生动的,生命是鲜活的。 中国有超2.9亿农民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面孔都是模糊的,人生被简化为“打工人”这样一个扁平符号。本期播客,我们想跟占有兵老师谈谈,他是如何捕捉和记录“打工人”的,又如何摆脱符号化叙事,迎来更广阔的人生。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尹海月,《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占有兵,《如此打工30年》作者,“拍照的农民工” 【时间轴&收听要点】 04:17 进城打工最初的动因,是不想种地 09:02 在工厂,显微镜式的拍摄方法 18:03 南北方工厂的差异,藏在大门的细节里 22:48 人在流水线上是很次要的 28:02 上世纪90年代的打工热潮 45:18 寻找自我,要从宏大回归日常 50:14 摄影带来的幸福感之一,是能够把自己带到更远的地方 55:22 “日子过得特别顺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了” 58:51 年轻人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1:00:36 拍摄的第一代打工人,后来怎么样了? 图片来自《如此打工30年》一书,占有兵 著,真故图书 出品,已经由出品方授权 监制|郑萍萍 制作|黄永潘(实习) 玄增星

63分钟
99+
2个月前

编辑部聊天|买了房,我混乱的人生就会好一点吗?

冰点FM

每当写不出稿的时候,雪儿就会开始刷看房APP。这两年,她看过无数房子,对北京房产市场的了解程度堪比中介。买房的执念,是她抚平焦虑的良药。 她总是想,是不是买了房,自己混乱的生活就拥有了一个略微可以安顿的锚点?终于,这个想法在最近一次疲惫的搬家后达到顶峰,她决定:要在今年十一之前买房。 在这之前,她想跟身边的同事们聊聊。鑫宇是北京人,在见证了北京房价的持续上涨后,终于在高点买入,却依然不后悔买房的决定。而思童是一名(摇摆的)不买房主义者,觉得房子会限制自己的流动和可能性。 这期播客里,这三位90后记者聊了聊买房背后,自己真正渴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想要获得这种生活,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雪儿,《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思童,《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鑫宇,《中国青年报》记者 【时间轴&收听要点】 01:45 鑫宇的买房故事:持续观望,最终高点买入 07:34 租户对于房子的主控权低,真的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吗? 11:18 比起理性的经济决策,买房更像是一种情绪消费 14:49 买了房,生活中的混乱和焦虑会消失吗? 27:51 从男性买婚房,到单身女性买房 36:53 如何面对父母帮忙买房产生的愧疚感? 46:26 大家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为什么别人比我先买了房? 57:07 租售同权,到底如何实现? 01:05:17 买房只是表面需求,根本需求是你希望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本期音乐】 买房子 - 周云蓬 监制|郑萍萍 制作|玄增星

71分钟
99+
4个月前

编辑部聊天|他是和蔼的爷爷,也是苛刻的父亲

冰点FM

今年春节,思童身边第一次没有爷爷也没有奶奶。 作为一个从小来到省会城市、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相隔两地长大的小孩,思童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甚至一度在潜意识里想要逃离那片土地。但当爷爷奶奶依次离世,他们与家乡、农村、土地以及童年的意义才逐渐浮现,却永远可望不可及。 同为记者的佳冰和雪儿都对爷爷奶奶有着很深的情感,每当思童听她们聊起自己与老人的故事,都觉得十分温暖、有趣,并忍不住幻想自己与爷爷奶奶相处的另一种可能。 无论亲疏与否,老人总是能勾起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感情。他们代表着温暖、安宁,以及被疗愈的童年。无论时间教育我们成为如何不动声色的大人,在爷爷奶奶面前,我们永远可以做被无条件偏爱的小孩。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思童,《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佳冰,《中国青年报》记者 嘉宾 | 雪儿,《中国青年报》记者 【时间轴&收听要点】 03:40 思童的奶奶去世后,父亲哭着说自己没有家了 06:24 爱吃螺蛳粉、喝奶茶,老人有时很像小孩 12:09 老人的表达有一种“没有被文字污染过的美” 18:17 从老家搬到省会,也是与老人渐渐陌生的过程 29:39 比起父母,这一代年轻人与祖辈之间的矛盾更少? 34:32 父辈与祖辈之间的代际创伤 35:09 “隔代亲”或许是一种“弱势者同盟” 42:39 面对同龄人的离世,老人内心的恐惧 48:18 老人就是我们与真实历史的联结 54:01 在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之间,为什么总会对某一方更亲? 01:00:34 孙辈与老人的关系,往往受父母影响 01:07:50 为什么亲人之间却了解很少? 01:19:36 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01:30:09 为老人记录一些什么,是年轻一代的机会,也是责任 【本期音乐】 家(Ⅲ) - 罗大佑 监制|郑萍萍 制作|王灿(实习) 玄增星

91分钟
99+
7个月前
冰点FM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