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编辑部
澎湃国际部小伙伴们的编辑部日常

Album
主播:
zww-66
出版方:
zww_uhBX
订阅数:
1.36万
集数:
88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澎湃国际部小伙伴们的编辑部日常。
907编辑部的创作者...
907编辑部的节目...

微解读|“美国梦”加价十万美金——H‑1B签证新政全解析

907编辑部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签署的H-1B签证新政引发广泛混淆,下面是帮助判断的几个基本要点: 什么是 H-1B? H-1B 是针对“专业职业”(specialty occupation)的非移民工作签证,通常要求受聘者至少具有学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任职。雇主需先向美国劳工部提交劳工条件申请(LCA),并按规定支付“实际工资”或“当地占优工资(prevailing wage)”中较高者。 新政适用范围与澄清:白宫与相关官员后续澄清称,此次征收的费用主要适用于“新请愿/下一轮抽签周期的申请”,一般不适用于现有H-1B持有人(续签或在美重新入境)。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对某些转换或豁免的适用性,仍需由国土安全部(DHS)、国务院与劳工部通过配套规则细化,并可能面临司法挑战。因此短期内不少企业建议在美的H-1B员工慎重安排行程或避免出境。 年度名额与抽签:H-1B 每财政年的法定名额通常为65000 个常规名额,加上20000 个面向美国硕士及以上学位持有者的豁免名额。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通过电子注册与抽签制度决定谁获资格提交完整申请;近年来电子注册已成为常态。 即时反应:多家大型科技与金融机构(如 Amazon、Microsoft、Google、Goldman Sachs等)被媒体报道已向员工下发内部通知,建议 H-1B 员工暂时留在美国或避免出国;若已在境外,建议尽快返回。印度外交部与印度软件与服务业协会(NASSCOM)已公开表达担忧,称此举可能对家庭与印度 IT 服务交付造成重大扰动。 薪酬分布:USCIS报告显示,H-1B 受益人的中位年薪约为 118000美元,但行业内部差异显著:部分高端岗位薪酬远高于中位数,而大量第三方/外包岗位的薪酬偏低。 -时间轴- 01:30 风暴突袭:10万美元公告引发的“连夜返美潮” 04:00 新规影响半径:谁的签证,谁的未来? 04:50 虚惊一场还是暗藏玄机? 06:00 数据说话:H-1B的“马太效应” 07:40 各方反应与深层博弈 09:05 全球人才市场的“意外礼物” 09:55 回到过去,洞察未来:特朗普移民政策全景回顾 11:20 未雨绸缪:风暴中的求生指南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张无为 剪辑:张无为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13分钟
99+
1周前

Vol.33 人文学科自由且无用?从芝加哥大学大面积停招文科博士说起

907编辑部

8月20日,芝加哥大学社科学院院长阿曼达·伍德沃德(Amanda Woodward)在内部邮件中确认:“在即将到来的招生周期中一些项目将暂停招生,包括人类学、科学概念与历史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思想。其他项目——比较人类发展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将减少招生人数。” 这次暂停招生的范围极广:️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古典学、️比较文学、️英国文学、️语言学、️中东研究、️日耳曼研究、️罗曼语言与文学、️斯拉夫语言与文学、️南亚语言与文明、️东亚语言与文明、️音乐学的民族音乐学、音乐史与理论等等。 自19世纪下半叶,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移民的聚集,在美国的东部和北部出现了纽约、芝加哥和费城等一系列大城市,芝加哥的发展尤为突出。1848年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连接了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使得芝加哥成为通往五大湖和纽约的重要水运通道,资本主义在芝加哥获得了近乎野蛮的发展,成为一座工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商业中心和交易所。在大财阀洛克菲勒的资助下,芝加哥大学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革命背景下多所新建大学中比较瞩目的一大高校。 芝加哥学派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经历了50年代的崛起,70年代至80年代的高峰,直到21世纪仍然保持着活力和创新。它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反对政府过度干预,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学的分析范围扩展到非传统的领域和问题上。 今年特朗普卷土重来,一场学术自由与政治干预之间的风暴愈演愈烈。在私立高校学费不断飙升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加深了人们对人文学科专业性的怀疑。随着高校“反犹活动”声音高涨,特朗普政府以削减科研经费为手段对美国60多所高校开刀。 然而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克利福德·安多(Clifford Ando)公开指出,政策对于芝加哥大学的影响很有限,真正的问题在于校方领导层理想的堕落,以及他们为实现目标背负的惊人债务——而这在特朗普本次上台之前就出现了。 随着芝加哥大学大面积停招博士项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未来呢? -对谈嘉宾- 韩方航,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 02:08 美国高校面临特朗普政府政治干预与资金威胁 05:52 芝加哥大学停招文科博士引发的学术界反思 09:52 芝加哥大学财务危机是因校方加密货币投资失败? 13:22 芝加哥学派的影响 21:41 新自由主义的现实挑战 29:48 美国大学关门潮 36:36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右翼压力与挑战 42:05 人文学科的反思与价值重建:对抗虚无主义的挑战 51:35 人文学科与现实政治价值观的冲突 01:03:23 理工科热与文科未来:教育格局变迁下的思考 01:16:12 文科教育性价比与学历价值的社会反思 01:20:11 学历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李晓萌 剪辑:李晓萌

87分钟
2k+
1周前

微解读|日本右翼是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的?

907编辑部

今年7月底,《南京照相馆》在国内热映,票房很成功。在历史创伤与民族情绪的裹挟下,人们不免会去思考,对于这样一件得到国际公认的惨案,日本右翼究竟是如何看待以及为何这样看待的?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翻看了日本都留文科大学教授笠原十九司的著作《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对于一件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如果人为地抹去,必定造成集体记忆的缺失;但如果人为地去塑造集体记忆,历史也只能深藏迷雾中。然而就算承认事实的存在,讲述的方式和态度也会造成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的真伪难辨。 经过近几十年的史料发掘和学术研究,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全球多数历史学者普遍接受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战争暴行这一结论。但日本的否认派则经常试图转移视线,这其中与日本国内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有很大关系。从“五五年体制”至今,日本右翼发起了三次对历史教科书的攻击,然而每当右翼攻击教科书,首先针对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载。 影响史实争论因素过多,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本期播客仅从《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一书中探寻日本右翼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播客内容全部出自该书。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李晓萌 剪辑:张无为

21分钟
1k+
1周前
907编辑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