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开店的人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小店的人。

Album
主播:
吴青青
出版方:
吴青青
订阅数:
532
集数:
7
最近更新:
10个月前
播客简介...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小店的人。
100个开店的人的创作者...
100个开店的人的节目...

007 | 在北京从零开始开一家恩施菜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00个开店的人

【写在前面】 阿秋是土生土长的湖北恩施人,在北京上大学,毕业七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几年前就和朋友一起想过开店,想来想去只有“恩施”是自己身上最独特的标签——那就开一家恩施菜馆吧! 从今年春节开始筹备,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阿秋从一个手忙脚乱的“餐饮小白”到现在已经能hold住大部分情况,她觉得自己的内核相比上班时更稳定了。毕竟这是不依靠任何平台和机构,自己开起来的一家小店。 哦对,阿秋开店的同时还一直在上班。问她有什么感受、怎么平衡,她说:“别的同事上个班还能养娃,我养个店也不是很过分吧!” 开店这段时间总有新的事情要处理,好像很难完全地高兴。但回过头看,在北京胡同里开一家小小的恩施菜馆,就和这座城市、和从小生长的家乡,还有老乡们、父母家人们,都有了更多的连接。无论是这家店,还是自己的生活,都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 希望阿秋和她的餐厅都可以走得更远,也欢迎北京的朋友们前去探店!报「100个开店的人」可能会有(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惊喜! p.s. 本期节目是在咖啡厅录制的,会有一些背景音和咖啡机的声音,还请谅解(鞠躬.gif)。后半段相对比较安静,希望大家可以有耐心听完~ 【本期嘉宾】 阿秋:湖北恩施人、土家族,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一家民企工作 2024年8月在北京新街口附近开了一家恩施菜馆 【店铺介绍】 如意吊脚楼·恩施土家菜:北京市西城区大半截胡同45号 两位老板、店长和厨师都是恩施人,食材也是从恩施运过来的 阿秋总结恩施菜的特点:酸、腊、辣、野 【TimeLine】 05:10 生了病之后觉得,应该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店就这样开起来了 10:48 开店筹备阶段还在舒适区,实际过程就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了 18:52 开店之后遇到一些友善的老乡们 27:40 从恩施吊脚楼拆下的木头,运到北京来装修店面 30:47 开店新手的心态之“总想和客人解释” 35:13 开店就是永远没办法100%高兴 40:01 一个90%的I人“为店做E” 41:44 开一家胡同店的种子来自火烧云 50:17 人家工作之余都能把娃养大,我养个店怎么了! 56:51 开店这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内核更稳了 【一个……福利?】 在「如意吊脚楼·恩施土家菜」报「100个开店的人」,可能会有惊喜 总之欢迎恩施、湖北以及全国各地的朋友前去品尝! -------------------- 欢迎关注【100个开店的人】👏👏👏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店的人。

61分钟
99+
10个月前

006 | 关掉两家煲仔饭店后,从纯商业角度唠一唠开店这件事

100个开店的人

【写在前面】 好久没更新啦!希望大家还记得这档节目!哈哈哈~ 本期我们又迎来了一位有“闭店”经历的朋友——刘道冉。他在杭州先是成功开出两家煲仔饭店,却又在半年之后选择了闭店。这中间他经历了什么?他对于开店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在节目里他都做了很真诚的分享,既分享了开店前的憧憬,也承认了很多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他从纯商业的角度分析了“开店”这件事,带来了不同视角的观点。 我很认同他在节目里说到的:如果你只是希望把开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你需要考虑的就是它给你带来了多少快乐;但如果你认同开店是一个商业行为——那就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很多事情。 毕竟,开店乃至所有的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 【本期嘉宾】 刘道冉 套用一下他在公众号上的简介——清华&康奈尔大学毕业生,互联网人,生意人。 从互联网公司辞职后,他在杭州开了第一家煲仔饭店,一年多以后就成功拓了第二家店——但仅仅过去了半年左右,他就先后转让了这两家店。 【TimeLine】 02:57 为什么第一次创业选择了线下餐饮? 06:59 为什么是煲仔饭? 10:20 作为“外地人”如何在杭州扫街选址? 14:35 “手里抓了一副有点烂的牌,但打的还可以” 21:28 店刚开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要起飞啦! 23:46 决定闭店!这半年多发生了什么? 33:48 开店本身是一个生意 42:38 说创业是“九死一生”,那都是很友好的说法了 49:48 开店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商业成功”? -------------------- 欢迎关注【100个开店的人】👏👏👏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店的人。

53分钟
99+
1年前

005 | 「小卖部咖啡」店主老陈:一人咖啡店的这五年

100个开店的人

【写在前面】 经由上一期嘉宾介绍,我来到了北京化家胡同口的「小卖部咖啡」。这家不足20平米的小店有一种魔力,不认识的人也能很放松地聊起天来。 这可能跟店主老陈的性格有关。 老陈很健谈,也很随性。他不打算给这家店贴上任何标签,自己研发咖啡、自己增添摆设,就这么走过了五年。最初,“小卖部咖啡”真的是因为开在小卖部窗台上而得名,后来他也没想着改。接下小卖部的空间后,就一点一点改造成了现在这样非常温馨的样子。老陈说:“家庭化”就是对他这家店最大的认可了。 “小卖部咖啡”听着很接地气,卖的却是几十元甚至更贵的手冲咖啡,豆子都是从国外进回来的。老陈虽然不是咖啡师出身,但对咖啡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也积累下来不少喜欢喝他的手冲咖啡的人们。 他说,这五年冲出来的几千上万杯咖啡,就是他的“咖啡体系”。 【本期嘉宾】 老陈:小卖部咖啡店老板 【店铺介绍】 小卖部咖啡:位于北京市朝外南街化家楼西侧,2019年4月开业。 【TimeLine】 01:39 2019年,一家支在小卖部窗台上的“咖啡店”开业了 03:15 在咖啡里加入豆汁的先行者——“豆汁冰滴” 11:29 不到20平的空间是如何变成“家庭咖啡馆”的 24:18 朴素的愿望——小店能一直开下去 37:28 “小卖部咖啡”店名新解:卖各种国外豆子的手冲咖啡馆 49:24 开店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56:01 一年卖出去的几千杯咖啡构成了自己的“体系” ------------ 欢迎关注【100个开店的人】👏👏👏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店的人。

60分钟
99+
1年前

004 | 友声琴社社长赵子天:在紧张的世界里松弛地弹一首古琴曲

100个开店的人

【写在前面】 最初听到“琴社”两个字的时候,我想起了小孩子学乐器的传统“琴行”,一些被家长支配着练习自己也不明白的曲子的回忆涌上心头…… 但和「友声琴社」的社长赵子天聊完我才发现,那种纯粹出于自身热爱去演奏的音乐才是最美妙的。古琴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在书房里独奏的乐器,本身就需要很放松、很舒适的去演奏。它甚至需要你“慢”下来,去体会旋律中的意境——也许是一帧风景,也许是一段故事。 赵子天为学习古琴而从大学退学,又为学古琴重新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现在,他拥有了一间自己的琴社,希望能传播古琴音乐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古琴、学习古琴。也许不止是弹奏,更是享受那种从千百年前传承下来的、今人与古人的共鸣。 他说:在弹奏古曲时,每一个音都是和古人的一次连接。 【本期嘉宾】 赵子天: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演奏专业,曾为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进行古琴配乐及动作指导。 【店铺介绍】 友声琴社:2024年3月开业,位于北京朝外MEN公寓C-317室 「友声」取自《诗经·伐木》篇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意在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TimeLine】 04:06 老师老师,你弹的这是古筝吗? 09:50 古琴谱看着都是用汉字写的,怎么我一个也不认识?! 14:06 开琴社的契机:在咖啡厅里偶遇了the box(北京新开业的商业空间)的人 15:48 与古琴结缘:一张古琴的图片、与《广陵散》《流水》两段音乐 17:50 从大学退学去四处学琴,又为了学琴重新考上中国音乐学院 25:35 给电影《长安三万里》古琴配乐,人物指法也都是照着弹奏视频画的 33:09 弹古琴需要放松、需要慢下来,是一种很舒适的状态 37:58 每一首曲子都有背后的故事或者意象 45:40 喜欢的空间:在胡同里开了五年的「小卖部咖啡」(下一期就会聊啦!) 【BGM】 结尾音乐为赵子天弹奏的古琴曲《玉楼春晓》 -------------- 欢迎关注【100个开店的人】👏👏👏 关注城市里的小店,也关注开店的人。

50分钟
99+
1年前
100个开店的人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