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文化
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Album
主播:
有点文化
出版方:
HD585348f
订阅数:
7,962
集数:
44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有点文化】是由南方周末出品的一档泛文化播客。 每期节目,南方周末主播都会邀请一位或多位文化界嘉宾来做客。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视角独到的文化观察,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热点现象的讨论。 我们试图从不同的口音、表达方式、认知角度,让你听见世界的多样性,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趣味。 节目首发“南方周末APP”,欢迎下载收听。 欢迎同步订阅同名小红书、苹果播客。 南方周末APP下载地址:http://www.infzm.com/download/app
有点文化的创作者...
有点文化的节目...

电影130年系列播客 Ⅰ:放映开始了(1895-1919)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余雅琴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黎衡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单集介绍】 本期是电影 130 周年特辑首期,我们来聊聊 1895-1919 年电影诞生初期的故事。 * 大家以1895年作为电影史的开端,并不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的时候,而是因为1895年的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他们在法国公开放映了10部电影短片,将其作为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具有这种公共性,如果不是这样,就很难去说我们怎么会以这样的一天来作为电影史的开端。 * 桑塔格她写过一篇文章来怀念或者是回顾电影的百年历史。她说电影百年的历史形同生命的轮回,不由人意的出生,持续获得各种荣誉,在过去10年中开始颜面尽失,出现不可逆转的颓势,这不是说再也不会有令人称赏的新影片出现,但佳片的出现只不过是例外情况。 电影《党同伐异》(1916年)剧照。资料图 收听提示 04:50 为什么电影史会把1895年作为一个开端 07:45 《火车进站》其实不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它是1896年才被拍摄出来的 10:50 火车和电影的相遇,在19世纪末唤起人们对新世界的惊奇感 19:47 所有的超级影迷,都像爱着自己恋人一样,狂热地崇拜自己喜欢的电影 28:44 《正大剧场》和《佳片有约》,是当时接触外国优质电影的重要渠道 36:36 《大话西游》在中央6台放过很多遍 48:43 2010年左右,《阿凡达》和《盗梦空间》的讨论度非常高 50:56 推荐电影:1916年的《党同伐异》,导演格里菲斯是一个早夭的天才 59:16 推荐电影:《月球旅行记》,在这部20世纪初期的影片中,能看到后来很多科幻电影的影子 01:02:50 推荐电影:卓别林的《从军记》,放映时一战正在发生,可以看到电影和现实世界是怎样互动的 01:04:30 推荐电影:《火车大劫案》,第一部西部片 01:06:15 所有电影都处于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之间 01:08:26 在1895年到1919年这个时段,很多严肃知识分子或艺术家不太看得上电影

73分钟
99+
2周前

出圈的FIRST青年电影展,我们在现场蹦迪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余雅琴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黎衡 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单集介绍】 本期,我们一起来聊聊在FIRST青年电影展的现场体验。 * 我觉得电影展就是这样的,会有惊喜,会有失望,也会有一些遗憾。不太好的电影其实也丰富,完整了我对影展的体验,不可能你在影展看的都是喜欢的电影。 * 我自己其实比较反对某一种代际的本质主义。比如说,形容80后怎么样,90后怎么样,95后怎么样,00后怎么样。我觉得代际在一定程度上它有意义,但是同一代人当中,某些很珍贵的人,他们也许并不是多数,但他们好像并没有被某种代际的共同特点所定义,他们永远都有相似的东西。 * 越是很难被主流看到的人群,很难被主流以一种商业片的票房投票的方式所肯定的这些题材,它反而是最应该被看到的。这些人群他代表了社会当中被很光滑的媒介环境所屏蔽掉的一部分,但有可能这些才是我们更真实的一面。 * 我觉得尤其是在今年,电影的票房变得很差,它不再是重资产、重资本的风口浪尖上面的工业。这些年我采访的很多电影人,他可能也不得不承认电影会变得越来越小众。 【收听提示】 04:51 我和FIRST青年电影展的渊源 07:39 2019年的FIRST影展是目前质量最高的一届 18:03 今年FIRST影展最大的亮点就是请到了伊莎贝尔·于佩尔 27:32 《长夜将尽》很多地方都让我想起刁亦男导演的一些作品 29:35 《姐姐的死因》导演是个二十出头的男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性别红利的享受者 36:30 值得一提的《猫鲨》和《阿姨》 47:12 《一匹白马的热梦》讲的主要是蒙古族牧民的故事 57:03 明星站台是电影展的特色 01:05:29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在舞台上熠熠生辉拿奖的瞬间 01:08:18 持续向中国电影界贡献成功的电影人,我想恐怕不是赞助商最主要的诉求 01:11:06 这些年我看到太多的创作者的确是昙花一现的,但也许我不能这么早下判断 01:12:18 这些年我采访的很多电影人,他们可能也不得不承认电影会变得越来越小众 01:16:22 海外留学的创作者、国内院校的创作者以及更野生的创作者,形成了电影创作的三股力量

82分钟
99+
2个月前

和彭伦聊国内外文学八卦: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不会随便买书

有点文化

【本期主播】 潘轩,南方周末记者 【本期嘉宾】 彭伦 出版人,文学编辑,国际版权经纪人。译作有《天才的编辑》《我与兰登书屋》等。 【单集介绍】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出版人、文学编辑彭伦,来一起聊一聊他出版书籍的故事。 * 文学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冒险,这种冒险就是要基于经验。经验越丰富,可能冒险程度就会小一点。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冒险,且本身也赚不了大钱。 * 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比较理性的,不随便买书的,并不是我们出的书他都要买的。我还是希望读者能有自己的分辨能力,或者说,他通过阅读好的图书,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趣味,或找到他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可以了。 * 去爹化,就是爹味太重的作品,我觉得现在的读者不能够接受了。 【收听提示】 07:20 出版是一种修行 11:30 吉鲁在他的出版生涯中,错失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16:39 文学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冒险 20:58 我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比较理性的,并不是我们出的书他都要买 24:07 戈登利什对待卡佛这种粗暴的编辑方式,至少不符合我的理念 33:46 创意写作其实是一种职业教育,有点像MBA 40:34 “短经典”这套系列书,可能打开了很多文学青年对外国当代文学的印象 49:53 文学出版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尽人事听天命 58:52 郑执的《刺猬》是21世纪《巴黎评论》发过的第一篇中国作家的作品 01:14:52 托宾有的短篇小说实际上不是短篇小说,就是在写他自己 01:17:48 围绕李翊云身上的一些讨论 01:27:15 爹味太重的作品,我觉得现在读者不能够接受了

89分钟
99+
2个月前
有点文化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