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食堂
为国货品牌的文化故事而衍生的生活美食漫谈节目

Album
主播:
会飞的能猫、城东区的鲁西西
出版方:
鲁西西在东区
订阅数:
6,863
集数:
101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文武食堂》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生活好物及美食漫谈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文武食堂的创作者...
文武食堂的节目...

EP100 亭畔风吟聊百期,共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里移形换影的魔法,让人游连忘返的多样年华~~

文武食堂

四大名亭话百期,感谢大家100期的厚爱和期待。漫谈美食~畅聊文化~我们移步到了北京西城区的陶然亭里,让刘所带着我们聊聊陶然亭里面那些可亲可近的追忆,还有在公园里如何移形换影的魔法~ 【本期嘉宾】刘所儿(刘介群)|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本期主播】鲁西西 会飞的能猫(老许) 【欢迎加入听友群】 ❤️感谢听友们的一路收听,🚩食堂里天南地北的能人(chī huò)也是来了不少, 愿意分享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就找食堂跑腿儿, 只要对上暗号,就带您进来歇会儿、聊几句。 ✅微信:wenwulab ✅暗号:周二晚九点半 【内容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02:00 探访陶然亭公园:大雪山与铁索桥的回忆 03:16 陶然亭与北京人的情感记忆 06:51 陶然亭公园:承载着北京孩子童年的记忆 留影三大件:大象滑梯、大雪山、丹顶鹤雕塑 [https://qcloud.dpfile.com/pc/J3IBTpEzkuInJKFh95O6rZzCMwvbvRy_IEdvkl4GrsIP0jFeg7YUHhPm-xwln_3IY0q73sB2DyQcgmKUxZFQtw.jpg] 12:17 陶然亭公园的历史与特色 16:13 回忆与变迁:从收费到免费的公园记忆 18:18 童年自然探险与生态记忆 陶然亭里的银杏大道 [https://qcloud.dpfile.com/pc/eGxMJspP_5enuoqNMAY3aawG-YWzguowD-4oveTX77YJkK5Z88Mszd79ey8Z1GJvY0q73sB2DyQcgmKUxZFQtw.jpg] 24:21 儿时陶然亭的冰雪记忆与公园游玩体验 27:23 碰碰车:童年记忆与团队竞技的魅力 ▶️2025年2月,陶然亭北门游乐场关停改造 2月底,为进行区域改造筹备,陶然亭公园北门儿童游乐场将停止运营,未来具体规划方案确定后将及时公示。本次改造不包含雪山滑梯区域。 豪华飞椅▼ 陶然亭公园北门儿童游乐场 碰碰车▼ 海盗船 ▼ 32:54 陶然亭公园的历史与文化变迁 [陶然亭] 42:34 陶然亭的历史文化与祈福体验 52:30 陶然亭公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点 55:57 北京美食推荐:陶然亭周边特色餐厅 01:00:21 陶然亭公园的历史变迁与美食推荐 01:03:49 回忆北京东门孔雀园与茶馆时光 01:08:41 公园消费与娱乐项目探索 ----------------------------------------------- 【制作团队】 后期制作 / 会飞的能猫 封面 内容撰写 / 鲁西西 《文武食堂》 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生活好物、美食漫谈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听听FM | 豆瓣 | 喜马拉雅 | Spotify 【合作联系】 微信:wenwulab 邮箱:[email protected]

72分钟
99+
2周前

EP099 占领北京制高点~听听景山下面的都市传说和外星来客~

文武食堂

秋高气爽适合登高望远,今天我们就登高到近百米高度的景山公园,聊聊北京市少年宫的前缘历史,说一说“宫”里面很神秘的外星来客~ 【本期主播】鲁西西 会飞的能猫(老许) 【欢迎加入听友群】 ❤️感谢听友们的一路收听,🚩食堂里天南地北的能人(chī huò)也是来了不少, 愿意分享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就找食堂跑腿儿, 只要对上暗号,就带您进来歇会儿、聊几句。 ✅微信:wenwulab ✅暗号:周二晚九点半 【内容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00:10 听众来信 焦熘鱼片 01:10 北海公园与老饭馆的历史记忆 04:50 景山公园:从体育课到登高望远的回忆 曾经景山公园门票 以景山公园形象设计的邮票 111路公交车 其中的停靠站:景山东门-景山东街 景山公园里的啄木鸟 登上海拔88.35米的景山,旧时的皇家禁地,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尽收眼底。 13:02 寿皇殿与北京九坛八庙的历史解析 九坛八庙,是指北京的坛庙建筑 “八庙”包括:太庙、孔庙(又称文庙)、历代帝王庙、奉先殿、传心殿、雍和宫、寿皇殿、堂子 “九坛”包括:天坛(祈谷坛、圜丘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太岁坛)、先蚕坛 寿皇殿 曾经的北京市少年宫▼ 2019年 才对外开放的寿皇殿 17:19 景山坐像与真武大帝的传说 以下文字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22日 第六版) 撰文:何英娇 1987年1月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遥感拍摄的北京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酷似一尊盘腿打坐的人像,被称之为“景山坐像”。这不是杜撰,而是通过精密的遥感技术测定的。在园林北部的寿皇殿建筑群是“坐像”的头部,大殿和宫门组成眼、鼻、口。眼睛眯着,面带笑容;胡须是松柏;肩、胸、手、腿是南部那座山。“景山坐像”引起了科技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兴趣,几年来,专业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考证,但收获甚微,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26:12 景山歪脖子树与崇祯自缢传说 在景山东麓有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是每一位到景山旅游的人都会来打卡的景点,它就是崇祯自缢处。原来那棵崇祯上吊的老树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这棵是移植过去的,也有一百多年的树龄。这里的景物仿佛都在讲述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不愿亡国受辱,而悲壮地自缢的故事。 31:20 寿皇殿与少年宫的历史变迁 36:56 北京少年宫与文化教育基地的历史与发展 如今去景山公园会发现新开放了寿皇殿景区,这是在市少年宫搬走后经过几年的恢复重新开放的区域,对比上图可以发现这里前后变化还是挺大的。 44:01 景山公园与少年宫的文化记忆 1952年19月25日 北京市第一个少年之家,在北海公园内的禅福寺建立起来,当时面积太小 1956年在彭真同志亲切关怀下成立北京市少年宫,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首批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文化教育基地。成立初期,便承担起推进青少年文化启蒙的重任,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科技等兴趣课程,打破当时青少年课外文化资源匮乏的局面,让无数北京孩子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艺术与科技教育,为北京培养了早期的青少年文化人才。 1957年成立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北京教学植物园; 2000年北京市少年宫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合并,成立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市少年宫里面的攀爬游戏项目:九大行星▼ 2013年初,北京市少年宫新宫落成;4月,在整合原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2013年12月,从皇家园林寿皇殿古建筑群搬迁至风景秀丽的龙潭湖畔。 北边大门内建有一座影壁,上面的题词是邓小平题写的▼ 原来在寿皇门前还建有一组喷水池,每当六一举办活动时喷泉都会开启,喷泉中央是一组少先队员的塑像 ---------------------------------------------- 【制作团队】 后期制作 / 会飞的能猫 封面 内容撰写 / 鲁西西 《文武食堂》 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美食漫谈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听听FM | 豆瓣 | 喜马拉雅 | Spotify 【合作联系】 微信:wenwulab 邮箱:[email protected]

50分钟
99+
3周前

EP098 故宫里点烤鸭,约胡适聊八卦~以前那些送餐外卖的趣事儿和讲究~

文武食堂

《戏台》的悲欢离合~弄巧成拙~荒诞戏谑~都成就了一部好戏,而黄渤在里面给名角儿送包子这一幕,让我们想聊聊旧光景里,外卖行当里的那些趣事儿和讲究~ 感谢豆瓣电台提供场地支持 【本期主播】鲁西西 会飞的能猫(老许) 【欢迎加入听友群】 ❤️感谢听友们的一路收听,🚩食堂里天南地北的能人(chī huò)也是来了不少, 愿意分享吃吃喝喝、家长里短的,就找食堂跑腿儿, 只要对上暗号,就带您进来歇会儿、聊几句。 ✅微信:wenwulab ✅暗号:周二晚九点半 【内容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00:10 播客节回顾与广播文化传承 03:58 探访批发市场素食馆与乌鱼蛋汤的历史渊源 07:15 丰泽园与京剧文化的交响 梨园行发生的几件大事,都跟丰泽园饭庄有关 ▶️1942年12月13日,《新天津画报》刊载荀慧生之子荀令香在丰泽园饭庄拜程砚秋为师。 ▶️1948年,《东方日报》刊载吴性载在丰泽园饭庄宴请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商议拍摄“五彩片”,戏目为《文姬归汉》《汉明妃》《红娘》 ▶️据《荀慧生日记》载:辛未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932年1月5日)星期二晴 下午一钟起,赴丰泽园俞叶封饭局,有砚秋、小云、兰芳、子褒等在座,意在要求灌《四五花洞》,未议决。三时回寓。 辛未年十二月初四日(1932年1月11日)星期一黄沙蔽日 六时偕游天、堃芳到欧美同学会,与兰芳、砚秋、小云合灌《四五花洞》。每人各唱一句,梅首句,尚次之,余唱三句,程居末。“十三嗨”四人合唱,唱毕留影二帧。 正是这次丰泽园饭庄的宴请,才促成了这张四大名旦唯一灌制的唱片,也使四大名旦之专用名词得到确定,并流传全国。以至于当年有“抓药同仁堂,酱菜六必居,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听戏梅兰芳”的民谣。 《四五花洞》唱片封面▲ 11:08 民国时期电话与送餐业务的兴起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记述了他请饭店承办“外会”的一件事:1922年,紫禁城养心殿内安了一台新的电话机,溥仪出于好奇,按照电话簿的号码给东兴楼饭庄打电话,冒充一个什么宅,要订一顿宴席,而实际上这只是溥仪的一个恶作剧。 20:28 从古至今的送餐文化演变 24:03 盒子铺与烤鸭送餐服务的历史变迁 盒子铺的食盒是木头挂漆,长圆扁方,什么形状都有。一般的是一个直径一尺多、高三四寸的圆形木盒,外面涂黑色或红色油漆,讲究一点儿的还有描金彩画,叫什锦盒子。盒子中间为圆形花心格,周边围成花瓣状的小格子,放置不同菜品。有时为了保温,还会在底层盒子中注入热水,或加炭火暖炉。 30:07 北京烤鸭与便宜坊的历史变迁 便宜坊老门脸(摄于清朝末年)▼ 便宜坊旧照(约摄于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崇文门外大街甲2号便宜坊烤鸭店名厨李维琢在晾鸭间查看鸭坯情况▼ 35:21 北京传统送餐服务的历史与特色 40:54 传统送餐与折箩文化:从高端闪送到穷人美食 吃折箩还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皇家饭菜丰盛,吃过的饭菜自然剩余很多,宫里有专门收罗折箩的人,将饭菜送出宫外,便宜卖给普通穷苦人来吃。 清代青花食盒 故宫博物院藏“送折箩”这项服务,即是由饭庄把客人吃剩的饭菜(折箩菜)装碗打包,再由伙计按地址送到顾客家中,即为“送折箩”。 46:35 怀念传统外卖服务的人情味 民国学者齐如山所著《故都三百六十行》中记载: “北京风气,从前颇为朴厚,如在饭庄子上请客,食余之菜,照例送至主人家中。名曰送折箩,意至善也。最初是全件送往,后乃只将大件,如燕菜、鸡鸭等类单盛,其余零件,则斟酌归拢在几个碗内。此乃成桌之菜,至零要者所剩之菜,亦可照送,惟有时主人以为剩菜太少,不值一送,则再添一两菜一同送去。大致饭庄子之规矩,凡剩余之菜,无论多少皆须送往主人家中,故庄内无剩菜。” ----------------------------------------------- 【制作团队】 后期制作 / 会飞的能猫 封面 内容撰写 / 鲁西西 《文武食堂》 是一档关注国货品牌和老字号复兴的美食漫谈类节目。 我们会聊聊那些老品牌的文化脉络, 也会寻觅更多值得推荐的新国货、新品牌, 把那些用心打造的国货之光,用心解读给你听。 【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听听FM | 豆瓣 | 喜马拉雅 | Spotify 【合作联系】 微信:wenwulab 邮箱:[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1k+
1个月前
文武食堂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