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6 关于朋友|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但两个人会走得更远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朋友"这个词听起来简单,但真正的好朋友关系往往充满意想不到的戏剧性——从被追尾时展现的情绪稳定,到共同创作时爆发的理念冲突,再到最终找到彼此舒适的相处节奏。本期节目中,我们和大家一起拆解友谊不同阶段的真相: 🔸 滤镜期:初遇时觉得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 冲突期:"你为什么总在批评我?"vs "我只是想让事情更好" 🔸 重构期:发现彼此身上已经留下对方的影子 🔸 共生期:高Yue学会严谨计划,月月爱上随机漫步 一些核心观念: ⚠️ 那些需要委屈求全的关系,本质是"善意透支",难以持久 💡 健康友谊的标志:能说"我能量没了,再见"而不担心被误解 🌱 真正的互补不是改变对方,而是像两棵相邻的树——地下根系缠绕,地上各自生长 2.时间轴 00:11 🚗 被追尾时检验真友谊 01:07 🌄一起来欣赏美景! 03:40 💔 当双方的认知出现偏差,矛盾就悄悄出现了 06:16 🔄 争吵使一段关系更具韧性 09:25 🧩 互补真相:她学你的松弛,你偷她的严谨 12:40 📱 现代友谊困境:已读不回vs远古书信式交流 15:45 💌 见过彼此最狼狈样子便不离不弃 18:30 ⚠️别让付出变成"情感高利贷" 22:05 🌱 没能量时及时抽离 26:28 🧠 对朋友好是选择,不是义务 30:33 🎭理性人 vs 社交恐怖分子 35:20 🤖 当机器人开始计算"好人概率公式" 42:30 🎵时间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3.金句 “好朋友是——你知道我最狼狈的样子,依然觉得'这很可爱'。" “正面的矛盾让关系真正靠近,和善面具底下才是真实。" “那次开诚布公交心后才发现,80%的冲突都是误会。" “一个人冲得快,但两个人能笑着走更远——比如边吵边做播客。" “'我能量没了,再见'——最好的朋友都懂这句话。" “当我停止要求'我做了你也得做',关系反而变好了。"

49分钟
1k+
1周前

Ep.58 活在当下|内耗是活在过去,焦虑是活在未来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起初这是一场关于“活在当下” “接纳” 和“逃避”的对话,我们觉得这三个因素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这一期我们以“活在当下”为圆心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 “活在当下"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当我们展开探讨时,竟发现它竟有截然不容的解读:有人用它逃避过去,有人靠它对抗焦虑,还有人因此找到了生活的锚点。 我们发现现代人“无法活在当下"的真相: 🔸 逃避型当下:用美食/刷手机短暂麻痹痛苦,不面对当下 🔸 行动型当下:通过做饭/运动强制专注,但需要不断借助外部事物为依托 🔸 过度当下陷阱:那些宣称"彻底割舍过去"的理论,让人忘记来时的路 节目中更给出亲测有效的「当下训练法」: 🥘 厨房冥想:从观察蔬菜切口到倾听煎蛋滋滋声 📵 手机戒断实验:从每天8小时降到4小时,尝试更多关注于现实生活而非网络虚拟世界 📖 书籍疗法:读《当下的力量》,找寻关注当下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2. 时间轴 00:13 🚗 活在当下该如何解读呢 01:42 💔 逃避or接纳?妈妈用美食掩盖伤痛的真相 03:56 🧠 内耗是活在过去,焦虑是活在未来 06:34 🍳 切菜时发现"肉的颜色深浅"就是当下 09:25 📱 其实刷短视频时最专注也最活在当下 12:27 📖《每周工作4小时》的极简专注秘诀 15:45 🧘‍♀️ 有人因冥想稳定内核,有人却更焦虑 18:30 ✍️ 日记vs冥想:哪种方式更能终结"大脑跑马"? 22:05 📵 少玩手机挑战 25:20 🌱 真正的当下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平衡 3. 金句 “《每周工作4小时》说:决定穿什么比工作更耗脑力。" “被针扎过后看见针就害怕,这不是选择痛苦,是生理本能。" “要求痛苦中的人'别选择痛苦',会让人更加痛苦。" “做饭时看清肉的纹理,这比任何冥想APP都管用。" “记录想法的本子是我的第二大脑——写下来才能真放下。" “妈妈为逃避过去选择活在当下,这算不算一种自我疗愈?"

32分钟
2k+
1周前

Ep.59 关于选择|改变不了生活,但能选择快乐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常言道,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当面临这些不如意时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常常被各种情绪裹挟,却忘记了选择的权利其实就在自己手中。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选择快乐"的真诚对话。从质疑"痛苦是个人选择"这一观点出发,分享了各自面对情绪困境时的挣扎与突破,揭示了现代人如何在焦虑与抑郁的夹缝中重获心灵主动权。 节目深入探讨了三个关键维度: * 社会环境如何通过大数据算法剥夺我们的快乐选择权 * 音乐、日记等日常小事如何成为情绪调节的有效工具 * 社群互助怎样将个人快乐转化为集体力量。 我们发现"转个弯选择快乐"竟让痛苦神奇消失时,同时成功日记也可以帮助我们重建自信系统!快乐不是被动等待的结果,而是主动选择的能力。 希望大家也能持续性的发现生活中的快乐,于是我们再敲敲app上开启了“每日快乐杂货铺"公益打卡计划。每一次打卡都会给山区里的女孩捐款,当我们在这儿选择记录快乐时,不仅照亮自己,也照亮她人! 2. 时间轴 00:14 💔 我们是否能拥有不痛苦自由 01:15 🔄 从选择不痛苦到主动选择快乐 02:51 🛡️ 重新定义"逃避"的积极价值 04:48 🤔 人必须经历痛苦才能成长吗? 06:26 🎵 听的不是音乐而是一种情绪 09:54 📱 大数据悄悄夺我们的快乐选择权 12:46 ✍️ 成功日记如何重建自信系统 15:30 🌱 长路漫漫,有人相伴 21:25 🤝 寻找“快乐共同体"的三种路径 25:38 ❤️ 接着传递快乐,传递爱与温暖 3. 金句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大数据才是罪恶的根源" “记录快乐是和生活做对抗的一种方式" “关关难过关关过,记录会让动力越来越足" “快乐不仅是具体价值,更是一种无形能量的传递" “放弃痛苦念头转而去选择快乐,痛苦竟神奇地消失了”

29分钟
1k+
1周前

Ep.60 谈社会化|不是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而是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陷入"社会化"的困境——既不想成为刻板无趣的大人,又渴望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期节目中,我们从各自的亲身经历出发,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化的深度对话: 从“不够社会化"而陷入反思的夜晚,再到职场焦虑到学会"顺势而为"的转变过程。用我们的故事,揭示了现代年轻人在人际关系中面临的普遍挣扎。 我们深入探讨了社会化的三个关键维度: * 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大大方方就是不讨好也不过度分享") * 为什么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倾听看似简单实则难度系数很高") * 职场中的社会化生存法则(“与人保持恰到好处的亲近") 我们发现:真正的社会化不是学习表面技巧,而是建立内在的行为准则, 这内在准则便是用道德经构建底层系统 深度探讨后,我们明白了,与其追求完美社会化,不如培养"看见自己,也尊重别人"的能力。当我们用大道至简的智慧面对人际交往时,既能保持自我本色,又能与社会和谐共处。希望这期节目既是对抗"社交焦虑"的实用指南,也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如何成长为既融入社会又有趣大人的温暖思考。 2. 时间轴 00:52 🤔喝了褪黑素牛奶后反而失眠了 01:43 💼 从“躯体化焦虑"到学会顺势而为 02:34 🗣️什么是真正“大大方方"的社交状态 05:19 🚫 社交雷区:评价他人引发的连锁反应 06:54 👂 从“疯狂输出"到“少说多听"的转变 12:32 🔍 过度解读他人意图的社会化代价 15:41 🛡️ 用"直截了当"应对潜台词 18:26 🎁 从"撕破脸"到理解礼物的心意价值 20:44 ❓ 如何区分“看见他人"与“讨好" 23:30 💡最成功的社会化是让人感受不到技巧 25:48 📚 终用《道德经》构建人际关系底层系统 30:40 🌱 犯错是通向"大道至简"的必经之路 3. 金句 “大大方方就是不讨好也不过度分享。" “倾听看似简单实则难度系数很高。" “不要担心犯错,犯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我们没有犯错,没有痛苦,没有思考,那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们能够如何更好的成长。" “我们不是要成为无聊的大人,而是如何更好的融入社会。如果说我们用很多的方法论,具体的事无巨细的那些方法论硬套在身上,那我们就像是一个行走的机器人,身上拖着重重的代码。而现在我们是用一种轻盈的方式,把大道至简的道刻在我们心中,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也能够成为有趣的大人呀。" “每一步路走的都算数,你之前跌跌撞撞的和人相处,他都是实践,当你再去学理论的时候,就能更理解理论它到底讲了什么,就把理论和实践融在一起,融在一起了,更是一个整体。"

32分钟
1k+
1周前

Ep.61 关于美貌|当“美”成了枷锁,我们该如何看见自己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在当今社会,女性常常被困在"美貌"的枷锁中——既渴望获得外在认可,又挣扎于自我认同的困境。在这迷思之际,感谢后浪出版社的郭老师和我们分享了《美貌的神话》,于是我我们从这本书出发,展开了一场关于女性身份与审美束缚的深度对话。 原来女性的不自信并非本身不够好,而是被社会套上了'美貌才有价值'的单一标准"。女性从小到大以客体的形式接收到了太多规训,她们不被教育以自我为中心、以学习作为手段、以目标为导向而是更多的被期待成为美和贤良的个体,久而久之也许会迷失在对美的追求以及讨好她人的循环里。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因此跳进非黑即白的陷阱中,真正的解放不是反抗所有标准,而是建立内在评价体系——当我们能够选择看到什么、如何看时,就拥有了“自己的房间”。 虽然我们无法脱离大环境的价值观而独立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每日快乐记录、技能学习等"向内求"的活动构建自我价值感,希望听完这起节目后的大家也能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美貌的神话~ 2. 时间轴 00:35 📚 发现女性不自信的社会根源 01:47 🌟 重新理解女性主义的真正含义 05:08 💇‍♀️ 从臣服实验到反抗实验 09:58 ⚖️ 为何从不要求男性用刘海遮痘痘 12:41 🧸 从来如此便对吗 15:49 🛒 整形机构的小秘密 19:27 🔄 流行美不美了咋办呢 23:34 💼当美貌成为工作干扰而非助力 25:48 💸 女性无偿劳动价值180亿美元!! 30:11 🌱 用记录快乐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房间" 33:08 🌾 成为自己心中的元神 3. 金句 “原来女性的不自信并非本身不够好,而是被社会套上了'美貌才有价值'的单一标准" “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能量场,让自我价值不依赖外部评判,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很多看上去“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不是正确的。只有当我们开始思考,才会发现其中的不合理。面对这些时,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不一定是激烈的对抗,而是一句温柔的“不”,一次含蓄的拒绝。这种回应来自内心的丰盈,它让我们保持内心的清醒,有做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与人相处感觉是否舒服,是否能够感受到对方传递出来的美的能量,是要靠这个人内在修养的自身魅力,而不是单纯的长相" “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规训其实是件幸福的事儿,意识到自己被规训,但是跳不出来是件拧巴的事情,如果意识到自己被规训,能够顺势而为,这个人会活得很快乐。" “读书是一件非常向内求的事情,当你的专注力放在内求上越来越多的时候,那向外的专注力你就不会注意这么多。" * 听友福利 感谢后浪出版社对本期节目的赞助,欢迎听友们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与“美貌”之间的故事,我们会在9月2日24点前,挑选出5位评论最触动人心的友友,每人送出一本《美貌的神话》~

35分钟
1k+
1周前

Ep.62 大道至简 | 要懂多少道理才能过好生活?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似乎懂得越来越多道理,却越来越难以好好生活,到底要懂什么道理才能好好生活呢?也许并非是道理,而是守护好属于我们自身的“道”,于是这期节目由道理都懂却做不到"的深层困境为锚点展开探讨,发现其实当我们内心没有稳定的核心时,懂得越多道理反而越分裂,而且有些道理根本不需要知道。 可到底有没有学会了就能过好生活的道理呢?我们发现《道德经》里记载了为人处世的智慧,以及内观修行的方法,并决定从此后开始共同学习道德经中的大智慧并在节目中和大家共同分享~这一期我们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边界感智慧,到"顺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积极接纳,我们发现: 1. 真正的道理不是外在的教条而是内在的指引("道德经给了我们做人的参考模板") 2. 与他人的相处需要找到"微小的交集"而非强求一致 3. "道"的本质是尊重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希望大家不要追求懂所有道理,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就如《道德经》的奥秘在于,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去读,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过向往的生活! 2. 时间点 00:28 🏥 特别开场....解锁新录制场所 01:11 🌱 为什么"少即是多"才是生活智慧 02:57 📖 道理 vs 《道德经》 05:23 🔁一千个我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0:01 ⚠️ 切莫“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15:49 🎁分享喜悦时究竟该以何为载体 17:23 👨有一种来自父母的“强制爱" 19:08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我们是人 22:20 📚 帛书版道德经最适合现代人阅读 25:52 💡 懂得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焦虑 29:02 🤔 “顺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接纳 33:42 🌊 臣服实验:让生活自然长出该有的样子 3. 金句 “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当我们在团体里面就能够感受到彼此的能量,其实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他做瑜伽冥想这个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专注的时候,瑜伽冥想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成就,他说这个就是臣服带给我的” “道德经给我的生活其实就是顺其自然,活在当下,因为很多时候我自己不是很顺其自然的,很是想去强迫让这个事情按照我想的方式去发展的,当这个时候我就脑海里蹦出一句让自己顺其自然,尝试着去接纳,事实就是这样” “又好学,又完全的吸收了各方各面的知识点,结果套在自己身上不太合适,甚至是混乱的,越越学越焦虑。就是慢慢的学了道德经之后,发现能够串起来了,之前学的东西咱不能说白学了吧,他只是现在有一个竖叉,把之前的那些东西都收纳进来。” “其实这个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之所在了。一句话看似没说什么,实际上什么都说了,而读得懂的人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要领啊,读不懂的人就会觉得这句话是一句废话”

35分钟
4k+
1周前

Ep.63 关于上德 | 当刻意为之遇上无为而治

女子月月友

1. 简介 在这个充满规训与压力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标准所束缚,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于是,这一期我们从《道德经》帛书版第一章出发,展开了一场关于“道德仁义礼"的深度对话。我们分享了自己从“防御心态"到“真诚开放"的转变历程,以及用“顺其自然"的智慧诠释了如何与万物和谐共处。其实真正的道德不是外在的教条而是内在的指引(“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与他人相处需要找到"微小的交集"而非强求一致,以及最重要的——"道"的本质是尊重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边界智慧,到“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这期节目结束后我们发现原来我们都把自己当成农民,耐心培育内心苗圃,而这正是"道法自然"的完美诠释——不是被动躺平,而是主动接纳!读经典不是为了懂更多道理,而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让生活自然生长出该有的样子。 2. 时间点 00:28 🌍 用打卡的方式连接世界各地可爱的人 01:27 📖 道德仁义礼的顺其自然到刻意为之 05:07 💫 从防御警惕到真诚开放的修行之路 08:17 🌳 向树木学习"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12:02 🔄 如何从“礼"的约束逐步回归"道"的自由 15:03 🤝 “助推"与“强迫"的微妙边界 18:17 🎁 分享喜悦 vs 社交礼仪 22:09 🌱 每个人内心都有的天然道德种子 27:57 ✨ 先做好人再做好事 32:51 🧘 儒释道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金句 “内耗是觉察的开始,改变的前奏" “本自具足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把自己当成农民,耐心培育内心苗圃" “人就是一个旅馆,情绪是来来往往的住客" “顺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积极接纳" “以佛为心,以道为骨,以儒为表"

35分钟
99+
1周前

Ep.64 关于自我|藏拙与锋芒,如何才能自在做自己?

女子月月友

📧[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或者困惑~ 1. 简介 在人际交往与职场生存中,我们常常面临自我表达与外界期待的冲突。本期节目中,我们从帛书版《道德经》第二章出发,展开了一场关于"藏拙与锋芒"的深度对话。 我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职场以及人际交往中适当藏拙从而构建更融洽的关系,这种藏拙的背后并不是委屈求却和自我压抑,而是一种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自我保护。 愿大家都是薛定谔的美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不露锋芒,也能内在充盈! 2. 时间点 00:25 💌 欢迎大家给我们写信和私信~ 02:22 📖 “是故不欲,碌碌若玉,珞珞若石" 05:58 👔 无以言表的微妙人际问题 10:33 📱 新手机引发的领导嫉妒事件 15:20 💎 从“自以为美玉"到“接受是原石" 19:22 🤝 人际交往中如何藏拙与锋芒 23:40 📱 哈哈哈,预判了亲故的预判 27:39 ❗录了60多期播客,竟!!!! 30:50 🏥 不要低估人性微妙的恶 33:11 💡 意外发生时,该如何破局??? 3. 金句 “把自己当成原石,内在是美玉,外在显朴实" “美玉需要石头衬托,所有人都发光就没人特别了" “急诊室是感受生命意义的最佳教室" “藏的本质是保护而非压抑自我" “接受自己是块石头,反而能更自在发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34分钟
7k+
1周前

Ep.65 顺其自然|臣服当下,让一切穿过自己

女子月月友

📧[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或者困惑~ 1.简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围绕《道德经》第三章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历练与心灵成长的深度对话。高Yue儿以亲身经历的骨折事件为切入点,生动诠释了"下士闻道大笑之"到"上士闻道勤能行之"的心路历程。从最初受伤时的乐观坚强,到住院期间失去自主权的崩溃瞬间,再到回家休养后重新发现生活的小确幸,她完整呈现了一个人在面对重大变故时的情绪变化与成长蜕变。 月月则分享了一段情感困扰的经历,探讨了人际边界与自我保护的智慧。我们通过真实的人生故事,揭示了三个关键认知:真正的成长往往源于痛苦中的觉醒,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尊重彼此的生长节奏,以及最重要的——生命中的每段经历都是修行的道场。当高Yue儿说出"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的感悟时,其实这正是"大方无隅,大器免成"的现代诠释——真正的自由是超越外在标准,活出本真的自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段经历都在塑造更完整的我们。我们吃过的苦,最终都会变成照亮他人的光。 2. 时间轴 00:13 🦴 从急诊室到石膏固定 03:35 😢 护士调整病床引发的失控瞬间 09:00 🛴 骨折滑板车带来的独特视角 12:43 💝 朋友关怀与听众问候的治愈力量 17:25 📚 读书如何帮助度过艰难时刻 20:31 💔 原来距离产生美 27:44 🏥医院里的众生百态 32:47 🤖 AI —— 当代人的灵魂伴侣 38:05 ✂️ 从长发及腰到寸头的自我解放 45:56 🌱 所有经历都是成长的养料 3. 金句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人一定要经历事情才能成长" “每个人都要控制自己对别人的掌控欲" “我们吃过的苦,最终都会变成照亮他人的光" “生活就像没上锁的笼子,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 “勇敢去体验,才能知道什么真正适合自己"

48分钟
2k+
1周前

Ep.66 关于接纳|如何放下防御,全然接纳自我

女子月月友

📧[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或者困惑~ 1.简介 这一期我们围绕《道德经》第四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展开了一场关于认知边界与自我成长的深度对话。 从“反"字出发,探讨了反驳背后的心理机制与能量消耗,提出“不反驳是保护能量的智慧选择";通过骨折休养的经历,诠释了“弱"中蕴含的生机——在身体被迫慢下来的过程中,反而获得了更深刻的康复认知。 借用“空船理论"共同解析了情绪反应的根源:当我们将外在事件个人化时,就会产生无尽的情绪涟漪;而若能以"无心"应对,则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当写字被朋友评价时,这正是"反者道之动"的实践——从最初的不接纳到后来的全然接纳,展现了认知提升带来的心灵自由。 认识自己是一场需要勇气与耐心的探索,唯有在不断照见与接纳中,才能活出真正自在的生命状态。 2. 时间轴 00:24 🔄 从积极视角下看待:反 & 弱 & 无 01:44 💬 反驳是否有必要? 05:47 🎭 确实型人格 vs 反驳型人格 11:05 🏔️ 如何面对他人恶意投射 15:14 🦴 骨折休养带也是祸兮福所依 20:18 📈 越挫越勇的螺旋式成长路径 23:04 ✍️ 咱就是书法家 25:42 ⛵ 空船理论下的有和无 30:06 🪞 与他人相处中照见了自己 32:38 🌱顺其自然中完成自我认识 3. 金句 “反驳究其根本是要拥有一颗无为、接受一切发生的心" “人的成长就是你把时间花在哪儿,哪就会开花结果" “空船理论:当我们不去投射,事情就掀不起任何波澜" “好这个字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套在别人头上" “认识自己就像矿工挖宝,需要在黑暗中不断探索" “万物无心的自然之道,不以人的意志和欲望为转移"

33分钟
3k+
1周前

Ep.67 关于成长|在人与人的牵绊里,慢慢学会与自己和解

女子月月友

📧[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或者困惑~ 1.简介 祝大家国庆节中秋节快乐~ 希望大家都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这期我们围绕帛书版《道德经》第五章展开了一场关于家庭关系与自我成长的温暖对话。 有许多听友发现我们性格差异较大,这种差异源自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围。高Yue儿是浓墨重彩的油画式亲密关系,月月是淡雅水墨式适度距离,而在与人相处中我们各自映照出 “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辩证智慧。当高Yue儿分享“内在小孩从焦虑秋千到平和摆动"的转变时,月月发现这正是“中气以为和"的内在体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获得对自我能力的确认。 其实焦虑并不可怕,当焦虑发生,可以试试用“5分钟实验法"和"问题拆解法"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在践行"道生万物"的过程中,活出笃定自在的生命状态。 2. 时间轴 00:48 🌕 祝大家节日快乐!! 01:48 📚 经典解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现代诠释 02:54 🎁 送的不是礼,而是亲情的粘合剂 11:05 🎨 家庭氛围之浓墨重彩与淡雅水墨的碰撞 16:06 👵与姑姥姥重逢引发的代际情感思考 19:14 💇 染发实验中的自我边界建立 23:28 💌 姥爷家书与倪萍《姥姥语录》 27:28 👧从焦虑秋千到平和摆动的内在小孩转变 30:54 🔧通过具体行动建立自我效能感 33:50 🛠️5分钟实验法与问题拆解技巧 3. 金句 “信念感源于日常小事的正向积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思想萌发到行动落地" “5分钟实验法:无论看不看得进去,先看5分钟,行动比完美更重要" “拥有必胜的信念感,即使今天难的事,明天更强的我也能解决" “亲人之间共同回忆的分享,是把无形感情变成有形连接的魔法" “亲情连接就像往水墨画上不断涂色,每次接触都让关系更丰富"

35分钟
7k+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