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晴早安
互联网上的光明角落

Album
主播:
方可成、放晴公园
出版方:
放晴公园
订阅数:
1.49万
集数:
291
最近更新:
3天前
播客简介...
面对问题和坏消息层出不穷的世界,每个工作日早上6点,我们讲述那些正在努力解决问题、修复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故事。 我们想成为互联网上的光明角落。我们做善意的传播者,而不是恶意的放大器;我们关注问题的解法,而不是贩卖和收割焦虑的情绪;我们分享行动的案例,激发更多人的行动,而不是让人陷入犬儒,变得麻木和无动于衷。 ☀️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我们欢迎也想为这个世界的问题寻找解法的品牌支持我们,一起放晴!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放晴早安的创作者...
放晴早安的节目...

s4e80.我们为什么留恋香港?丨0418

放晴早安

☀️ 本期放晴故事 Hello大家早上好,今天这期是放晴早安第四季最后一期节目啦!在最后一周里,我们节目组的小伙伴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小组,挑选了一些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放晴早安的听众一起在线下聊聊天。我们的经历可能不是某种“绝对正确”的解法,但还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在这一期里,梓敬、艺雯和闻晓一起谈了谈自己在香港学习、生活的感受。我们为什么喜欢香港?香港如何改变了我们?最终,我们会留在香港吗?插上耳机,沉浸式了解我们在香港的生活吧~ 在见不到面的日子里,祝大家生活愉快!也请期待我们下一季的节目,期待更多放晴故事! ☀️ 时间线 01:34 我们来到香港 08:54 对香港的“爱与恨” 21:25 香港与内地的差异、融合 34:10 香港如何影响了我们 39:34 我们是“香港人”吗 48:33 留下还是离开 ☀️ 最后这周我们还聊了…… * s4e76.“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丨0414 * s4e77.母胎solo也很好丨0415 * s4e78.要不要把兴趣当成主业?丨0416 * s4e79.女性独自旅游?女性独自旅游!丨0417 ☀️ 本期制作 主播:覃梓敬、王艺雯、周闻晓 后期:覃梓敬 运营:郑雨杉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57分钟
1k+
2天前

s5e0. 希望不灭,行动不止|第五季发刊词

放晴早安

欢迎来到《放晴早安》的第五季! 在第四季与第五季的间歇期,世界依然在好消息与坏消息的交织中前行。在本期发刊词中,「放晴公园」和《放晴早安》的发起人方可成将分享两则触动人心的消息:一家我们重要的选题来源、致力于解困式报道的媒体《YES!》宣布停止运营;而伟大的动物学家、“希望的使者”珍·古道尔女士与世长辞。 面对这些消息,我们该如何理解“希望”?是盲目乐观,还是悲观放弃?通过《YES!》创始人的告别信和珍·古道尔对希望的诠释,我们探讨了希望的真正含义:它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行动的决心。希望是相信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做些什么,并通过个体的行动汇聚成改变的浪潮。 希望不灭,行动不止。第五季,让我们继续在故事中寻找勇气,在行动中创造放晴的未来。 相关链接 * YES!: https://www.yesmagazine.org/ * Sarah van Gelder写给读者的告别信:https://www.yesmagazine.org/opinion/2025/06/11/the-world-is-burning-does-the-yes-approach-still-matter * The Book of Hope: https://amzn.to/4pVKLZf * 节目最后,珍·古道尔留给世人的遗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LKHY52ERc 🎙️本期主播:方可成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13分钟
99+
2天前

s5e1. 他们把与进食障碍的斗争,办成了一场艺术展|1013

放晴早安

☀️本期放晴故事 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发生了一些特别的故事——有一群曾经与进食障碍抗争的人,用艺术作为表达方式在防空洞里创作出以进食障碍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被搬进600号画廊里构成了一场科普进食障碍的艺术展。 这场展览的背后,是进食障碍亲历者张沁文和她发起的同辈支持组织——ED Healer。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张沁文和ED Healer团队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展,向大众科普进食障碍,并且给正在抗争疾病的患者送去勇气,向外界解释藏在食物背后的痛苦与挣扎。 延伸阅读 * 张沁文 : 从亲历疾病到创造回响|一席演讲 * 当吃这件事“吃”了你|深度报道 ☀️ 往期节目 * s4e37. 休学厌学不是问题少年,而是他们遇到了困境 * s4e27. 在杭州,他们想用陪伴支持抑郁的青少年 * s3e31. 像美术馆的精神病院 ☀️ 本期制作 主播:李睿娴 文稿撰写:李睿娴 文稿编辑:何思进 后期:李睿娴 运营:郭思琪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17分钟
99+
2天前

s5e2. 没有手机的童年会怎么样?|1014

放晴早安

☀️本期放晴故事 智能手机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接触到了手机里的世界,这会他们带来深远的影响。比如,接触太多碎片化信息,大脑处理复杂内容的能力会下降;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也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手机正在悄悄切断亲子之间的高质量互动。许多父母对此感到无力:当科技巨头用精密的算法吸引孩子时,我们作为个体又该如何抗衡? 今天,《放晴早安》想向你分享一场积极且正在蔓延的草根运动——“无手机童年” (Smartphone-Free Childhood)行动,在帮助孩子抵抗手机诱惑方面,它提供了一种答案。 延伸阅读 • “无手机童年”行动官网 • “无手机童年”行动相关报道 ☀️往期节目 • s4e6.聚会时人人都在看手机?这群人有办法“治”好你|1014 • s4e57.在这里,给童年秘密一个家丨0318 ☀️ 本期制作 主播:熊若皙 文稿撰写:赵欣 文稿编辑:毕咏璇 后期:周正洋 运营:毕咏璇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7分钟
99+
2天前
放晴早安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