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5 烘焙赛背后的逻辑 ft. Laura

Janet 感官笔记

我们再次邀请到老朋友 Laura ——世界咖啡冲煮大赛认证评审,同时也是资深烘焙赛评委、Giesen 比赛常驻评审,与我们一起深聊 「咖啡烘焙赛的逻辑、标准、评审方法与常见误解」! 📍我们聊了—— * 烘焙比赛和冲煮比赛在逻辑与结构上的异同 * Giesen 烘焙赛的评分机制、设备介绍 * 生豆处理法、烘焙曲线与一致性判断 * CVA 系统如何帮助烘焙师精确定位风味 * 云南 Funky豆风味解析:罗望子、西瓜瓤与瑰夏种 00:26 本期主题:烘焙比赛与感官评审 01:04 马来西亚 VS 新加坡选手的表现差异 02:32 Giesen 比赛介绍:赛制、频率、设备 03:35 烘焙机的分类基础:直火、热风、灯管加热 04:16 趣味问题:用烤箱炒咖啡可行吗? 10:09 烘焙比赛的控制变量 & 评分一致性机制 12:14 杯测流程、评分表结构、评审人数标准 13:06 感官 vs 烘焙专业性:彼此理解的断层 15:01 什么样的豆子比较难烘?云南 & 曼特宁的挑战 18:03 风味轮的变化:罗望子、蜂蜜、甜感的归属问题 19:10 CVA 系统的意义与对行业的影响 22:45 生豆阶段,烘焙师怎么做信息判断?密度、水活性 24:01 (转入付费内容提醒)如何精炼烘焙技术的实操建议 25:15 Giesen 比赛流程与评审标准:每月赛 & 大量参赛者 26:51 冠军意味着什么?一致性 & 精确性评估逻辑 28:57 Accuracy 就像冲煮赛里的 coffee knowledge? 35:33 高品质烘焙豆,有时“放一个月”才是风味峰值? 39:30 关于香港选手 Ted:分享与经验丰富 40:22 节目收尾:想要豆子样品、课程资料欢迎私信 41:26 留言加入交流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 小预告:线上对谈会来啦! 我们预计在8月中下旬举办一次线上咖啡交流会(腾讯会议形式),适合: * 刚入行的咖啡人 ☕ * 老练的Barista 👩‍🏫 * 想了解行业的人 📖 欢迎你来聊聊: * 我踩过的坑 * 我最近的学习困惑 * 咖啡行业的发展方向… 📌 报名方式见「小宇宙公告栏」或「小红书置顶笔记」,欢迎留言找我报名~ 📌 如果你也想加入听众交流群,获取我在节目中提到的学习资料,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 我们下期再见啦,Byebye~

41分钟
99+
3个月前

vol. 34 "甜蜜"的误会:香精豆?

Janet 感官笔记

这一期我聊了一场近期的评审经历,刚刚结束新加坡国家比赛的评审任务,下一站是马来西亚。而本期主题也从一次对“甜感(Sweetness)”的评分纠结展开,带大家了解: * 我在赛场上遇到的 Infused Coffee(浸泡式处理咖啡) * 为什么一杯咖啡让我陷入“到底要不要给甜感打6分”的拉扯 * SCA 对“甜感”的定义到底是味觉?还是嗅觉? * 为什么有些“甜”是你闻到了但喝不到 * 以及我对 Infused 咖啡趋势的一些观察与担忧 🍬 关键词:「甜感」Sweetness 💡 官方定义: “甜感是指冲煮咖啡中给人带来甜味或甜香印象的能力。” ——引自 WBrC 官方规则【2025 Rules】 📌 这意味着,如果你闻到了甜香,即便你喝不到甜味,在规则层面也可以给出甜感的分数。 这让我对甜的理解被重新校准——甜不仅是“味道上的甜”,也是“印象里的甜”。 🧪 Infused Coffee 的讨论 我这次遇到的多杯 Infused(注入型/香精型)咖啡,具有以下特征: * 强烈的水果糖香气(如 Watermelon Candy、Strawberry Syrup) * 初始香气分高,但酸甜平衡差、甜度缺失、质感下降快 * Aftertaste 苦涩明显、Mouthfeel 常有“涩感”、“紧绷”等体验 * 高温表现迷惑,中低温时风味崩塌 📉 这些豆子可能被添加了香料、水果发酵物等,但规则并未禁止使用,评委只能“硬着头皮喝完评分”…… 🚨 值得注意的趋势 * INF 咖啡在比赛中的出现频率逐年提升 * Aroma得分高,但其他coffee evaluation评价容易两极化 * 咖啡品质评价将面临更多标准与“主观印象”的碰撞 00:00|开场介绍 & 广告:8月线上咖啡交流会预告 02:21|本期主题关键词:Sweetness甜感 02:47|Infusion咖啡处理法简介(IC Process) 06:37|评审训练:如何识别infused豆? 09:53|对规则的重新理解:sweet taste or scent 都算 11:09|芳香感知(retro-nasal、aromatics)与甜感评判 13:17|SCA对“甜”的科学解释:甜是印象,不是糖分 17:24|味觉调节关系:咸味会削弱甜感体验 19:30|INF咖啡在感官评价中的短板:Aftertaste & Mouthfeel 20:47|如何理解涩感 Mouthdrying?用冻柠茶和牛奶举例 21:47|赛场评审情绪化的时刻:那杯让我“失控”的咖啡 25:58|拼配迷惑行为大赏:香味有,酸质却不协调 27:28|CVA系统对风味偏好的宽容,趋势正在发生 📣 小预告:线上对谈会来啦! 我们预计在8月中下旬举办一次线上咖啡交流会(腾讯会议形式),适合: * 刚入行的咖啡人 ☕ * 老练的Barista 👩‍🏫 * 想了解行业的人 📖 欢迎你来聊聊: * 我踩过的坑 * 我最近的学习困惑 * 咖啡行业的发展方向… 📌 报名方式见「小宇宙公告栏」或「小红书置顶笔记」,欢迎留言找我报名~ 🎁 Bonus 小参考 * WBrC 2025 评分规则原文(第16.1.5节 Sweetness) * SCA 对 Sweetness 的定义、与芳香感知关系 * 咖啡风味轮中的“Sweet Aromatics”子项分析 📌 如果你也想加入听众交流群,获取我在节目中提到的学习资料,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 我们下期再见啦,Byebye~

28分钟
78
3个月前

vol. 33 马德里必喝咖啡哈哈哈 【感官游记】

Janet 感官笔记

本期更新来自我最近在马德里的小日常。一个人在欧洲旅行,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看了什么,总归都成了日后生活里浅浅的快乐。 聊了聊咖啡、聊了聊食物,也聊了聊行业里的小困惑。如果你也在行业内,或正在考虑是否与咖啡行业更进一步,欢迎留言,我计划8月做一次轻松的线上座谈。来一场不那么功利、不那么鸡汤的,轻松对谈。 🎙️ 本期你会听到: * 西班牙咖啡价格和口味小感想 * 推荐几家在马德里值得一试的咖啡馆 * 土豆饼、蜗牛、小红书没有讲的老店体验 * 一些关于人生20-30岁的感受 * 为什么我想做一次和行业朋友的线上聊天 ☕ 生活不止喝咖啡,更要有人一起聊聊喝咖啡这件事。 ⏰ 时间轴 / Time Stamps 00:00 开场碎碎念:欢迎回到「整奈干瓜笔记」 00:33 想邀请行业朋友做线上对谈的念头 01:50 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同行业人的焦虑和吐槽 02:39 正片开始|马德里旅行碎碎念 03:16 马德里第一餐:牛舌小馆 VINITUS RESTAURANT 04:49 第一杯咖啡:Pen & Pap,意式平衡感做得不错 06:11 古着街区里的咖啡馆推荐 06:53 第二杯:ACID,略微失望的一杯咖啡 07:53 第三杯:CURATO,风味一般 08:17 回到重点!超推荐 BIANCHI KIOSOKI CAFE 咖啡 09:43 老板用了一套十年不变的拼配豆(Colombia, Brazil, Nicaragua, Costa Rica, Guatemala) 10:31 马德里吃吃喝喝:对比西班牙和意大利饮食 11:42 土豆饼 tortilla 的各种口味尝试 12:57 那个著名景点:熊和树莓雕像附近的吃土豆饼店 15:20 老城区的一家苍蝇小馆:蜗牛、猪皮、猪耳朵、内脏料理 17:24 小结:西班牙还是让人浅浅快乐 17:42 关于20-30岁生活阶段的感受 17:59 最近在新加坡做评审的体验 18:33 下期预告 + 收尾:希望生活愉快,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18分钟
99+
3个月前

vol. 32 “大料味”咖啡与感官边界

Janet 感官笔记

实验感与“不自然”的边界在哪里?同一杯咖啡,为何东南亚评审写 6 种热带水果,你却只写“苹果”? 2023 新规后,评分表里多了什么?少了什么?隔夜柠檬茶练“涩感”与酸甜平衡? 00:00开场 & 近况:节目断更的创作瓶颈 00:45最近喝到的“奇怪咖啡”系列简介 01:26练习丁香风味:为什么香料类最难辨 04:57哥伦比亚惠拉(Huila)背景 + 双重厌氧蜜处理 05:50品饮笔记:姜的 Sparkling、柠檬酸感与“火锅底料” 08:54当酸没有甜支撑——品质判断的小红线 10:15风味边界 & 文化差异:为什么东南亚评委词库更“水果” 11:33CVA 评分体系的 Effective / Descriptive 思路 14:48WBrC 评分表 2023→2025 的微调要点 18:23六大维度复习:Aroma、Flavor、After-taste、Acidity、Sweetness、Mouthfeel 28:10结尾 & 招募 7–8 月线上座谈会 + 冰手冲小福利 📌 相关链接 & 延伸 * 小红书 @Janet 感官笔记(置顶笔记有线上座谈报名表) * 推荐阅读:CVA 官方文档、WBrC 2025 《Rules & Regulations》最新版本 * 想看 冰手冲教程视频 或加入 7–8 月咖啡人座谈会 👉 在评论区或小红书私信“我要冰手冲 / 我要座谈会”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别忘了给节目打个 ⭐️ 评价、转发给同样爱喝“怪味咖啡”的朋友! 下一期预告:聊聊「评审 Calibration 实战」——如何把 4 个评委的风味词“揍到”同一个频道? 祝大家夏天喝咖啡也要多补水,我们下期见!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29分钟
99+
4个月前

vol.30 An Italian Take on Coffee ft. Davide【感官游记】

Janet 感官笔记

这是一期轻松又真诚的跨文化对谈。我邀请了Davide一起聊聊「意大利人与咖啡」,从espresso、macchiato到“为什么11点后不能喝卡布奇诺”,从家庭摩卡壶到冷萃实验,也穿插了音乐、设计、Hi-Fi音响和意大利人“什么都不做”的哲学「dolce far niente」。 🎧 本期亮点片段: * 🗣「latte 是牛奶,不是拿铁」:意式咖啡文化基础梳理 * 🇮🇹「espresso = everything」:意大利人为什么一天能喝三杯咖啡 * 🍹 Specialty Coffee vs Italian Tradition:第三波咖啡能否在意大利生根? * 🎶「你喝的咖啡像不像意大利人的Hi-Fi喇叭?」——关于风味、结构和低音的隐喻 * 🥲 Cappuccino 11点魔咒:是消化问题,还是文化边界? * 🧳 Davide第一次去亚洲的旅行预期 + 用中文点咖啡教学 🌍 延伸话题: * 意大利不同城市的咖啡风格:Lecce vs Trieste * 水也可以是风味评审的对象?来听听意大利喜剧人怎么点评地方水 * 当 specialty 咖啡价格超过一杯珍珠奶茶,是否值得? 📌 本期关键词: 意大利、Espresso、Macchiato、Cappuccino、第三波咖啡、冷萃、文化对话、声音设计、Hi-Fi、dolce far niente 🎵 节目彩蛋: 一起听听 Eurovision 那首 viral 的《Espresso》!Davide 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你最喜欢的意大利咖啡体验是什么?你是否也体验过“点错”意式咖啡时的文化冲击?留言告诉我们吧! 🎙 如果你也是咖啡人,欢迎一起加入感官探索的旅程!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32分钟
99+
5个月前

Vol. 29 咖啡的Body,其实是音乐里的贝斯

Janet 感官笔记

为什么“单宁”不是风味,而是你嘴巴里感受到的结构感?你真的喝到“丹宁”了吗?还是感受到它造成的“口腔干涩”?在咖啡比赛评分中,为什么“tannin”是危险词?怎么写出又精确又得分的口腔感描述(mouthfeel)?从红茶、红酒、鸡尾酒中,反过来理解“结构感”structure 和质地 texture 🧠 主要内容结构: 00:14|开场:一杯红酒的“涩”,让你想起什么? 从“喝红酒时嘴巴发紧的感觉”开始,引出一个神秘又容易误用的词:丹宁(tannin)。为什么这个词在红酒茶评中很常见,却在咖啡比赛里却几乎“禁用”? 01:31|丹宁是味道?还是“触感”?——感官逻辑拆解 你以为你喝到的是味道,实际上你感受到的是“干涩的口腔触觉”。带你厘清 flavor vs mouthfeel vs aftertaste 的界线,避免写出“印象派”评语被扣分! 02:53|你不是在评分单宁,你在评分它让你“嘴巴干”的这件事 引用真实评审群的对话:为什么评委会说“不能写 tannic”?哪些表达方式既准确又合规?让你从“主观感受”走向“可被他人理解与复制的评分语言”。 05:34|泡茶泡太久为什么会涩?——因为丹宁过度释放! 类比 oversteeped tea:茶泡久了,变涩变苦,是因为 tannin 释放太多。它虽是天然抗氧化剂,但在风味上,一旦过量就成了破坏者。咖啡也是一样的机制! 06:41|评分逻辑复盘:厚 ≠ 高分,愉悦感 + 连贯感 才是王道 比赛中,mouthfeel 评分的关键不是咖啡厚不厚,而是:触感是否细腻?表现是否一致?就算是 light-bodied,只要 smooth & pleasant,也可以是高分项! 08:53|Janet独家:写出口腔感的“三步法” 教你一招训练写法: 1. 时间点:入口?中段?吞咽后? 2. 位置点:舌尖?舌根?两颊?咽喉? 3. 强度感:轻微?明显?强烈? 这个逻辑不仅让评分表语言清晰,还能帮助你 justify 打分逻辑。 11:19|丹宁也可以是好事?原来它是“结构感”的来源! 不是所有涩感都是坏事——适量的 tannin 会让一杯咖啡更有“嚼劲”与“骨架”,就像建筑中的梁柱一样,支撑着口感层次。这也是“structure”这一术语的核心。 13:54|类比时间:Mouthfeel 就是音乐里的 Bass 你可能平时没听见 Bass,但没有它整首歌就空了。就像咖啡,如果没了 mouthfeel,这杯咖啡就可能“虚”、“散”、“平”。带你听一段无 bass vs 有 bass 的音乐,一秒get到 body 的存在感。 15:24|为什么鸡尾酒师懂得用“酸+糖+脂肪”来修饰丹宁 调饮启发:加入牛奶、果酸或糖浆,都能让“涩感”更柔顺。这些调味方式,其实正好对应 coffee sensory 中对 structure 的理解。你的味觉平衡感,其实是可以被训练的! 16:03|结尾:评分不是写诗,是用“规则内的语言”表达真实感受 一句话总结: “你不是在评判丹宁,而是在识别丹宁带来的口腔感受。” 播客的使命,是用知识帮你建立感官语言的内在逻辑,让每一份评分都像乐谱一样,可以被读出节奏与重音。 💌 推荐收听人群: * CQI / WCE / SCA 体系下正在训练感官评分的咖啡人 * 经常在评语中写 “tannin”,却总被教练或评审卡掉的人 * 想建立风味-口腔感-评分语言三者联系的烘焙师、比赛选手 * 喜欢跨界思考的人:用红酒、红茶训练自己的咖啡口腔词库! 你有没有曾经在评分时写过 “tannin”?你更喜欢怎么描述那种涩涩的口感? 欢迎留言,我们下一期来聊聊 “juicy”、“clean”、“structure” 这些词汇该怎么破! 🔔 别忘了点赞 + 收藏 + 分享给你备赛的朋友们,一起喝懂杯中世界 🥂 另外,如果你使用小红书也可以搜索,Janet 感官笔记,同名阅读更多花絮幕后以及内容整理!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17分钟
99+
5个月前

Vol. 28 三杯咖啡,三种未来愿景: 2025 世界冲煮大赛复盘

Janet 感官笔记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 为什么好喝仍然是得高分的核心?📊 决赛的真实评分构成逻辑💡 表演背后的结构、情绪、文化语境👀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比赛,更是行业走向的信号? 刚结束的 2025 世界冲煮大赛 WBrC 决赛——不仅是冠军的揭晓,更是关于未来咖啡美学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 🎯 不是分析谁好谁坏,而是用结构化的方式一起思考: ☕ 乔治队长 George(中国): 用温度做出精准控制,从壶嘴到杯温,从感官教育到设计记忆,他的展演就像是一场有节奏的哲学冲煮实验。 📸 Bayu(印尼): 从摄影构图讲到萃取三角,把冲煮做成一件视觉艺术装置,讲述一个关于印尼本土风味的深情故事。 🌍 Carlos(哥伦比亚): 一个前咖农之子,讲述咖啡行业的危机与希望,从原生酵母到全球烘焙共享,再到wave water磁波水——他的每一步都是一种革新的表达。 ☕ 咖啡可以是回忆里的温度、是叙事的画面、也是共创的希望。 00:00 | 开场与主题设定 * 世界赛后的舆论热潮 *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结构化的分析视角 * 冠军 = 技术 × 表达 × 体验 × 感官 01:10 | 冠军三路径:结构预告 * George:极致控制 * Bayu:结构表达 * Carlos:革新可能性 02:10 | 评分机制说明 * 决赛分为 Open Service + Compulsory Service * 为什么新加坡选手高开低走? * 打分是怎么进行的?哪些细节影响分数? 03:30 | 比赛场馆&观赛体验分享 * 雅加达场地像罗马斗兽场? * 咖啡比赛也越来越“体育化”了 04:30 | George(中国):温度的哲学设计 * 结构逻辑清晰、展演细节出色 * 三段温度哲学:产地温度 / 烘焙温度 / 冲煮温度 * 技术细节如杯温预热、温度仪器、感官引导 * 精准控制,体现东方美学和平衡哲学 * 🌟“我不是温度控,我是记忆设计师。” 08:10 | Bayu(印尼):摄影与咖啡的结构隐喻 * 曝光三角 = 萃取三角 * 拼配如构图,表现家乡叙事 * 感性语言让人共鸣 * 本土感 + 国际表达的融合 * 🌟“摄影和咖啡一样,是把人的故事放进画面里。” 11:10 | Carlos(哥伦比亚):真实、前瞻与共生创新 * 从农民之子到赛场表达者 * 3大创新:原生酵母 / 全球烘焙共享 / 磁波水 * Selective flow method:跳过前段咸味提高甜感 * 现场最触动人心的展演之一 * 🌟“如果下一代对咖啡没有希望,这个行业也没有未来。” 15:40 | 得分表现分析:为什么 George 赢了? * George:Open + Compulsory 都顶分 * Carlos:演讲感人但风味表现稍弱 * 表演再好,也要靠好喝的咖啡支撑 16:50 | 作为评审的我:打分到底看什么? * 内容连贯性是否反映在风味里? * 台上的每一句话,都不是“背景音乐” 另外,如果你使用小红书也可以搜索,Janet 感官笔记,同名阅读更多花絮幕后以及内容整理!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18分钟
99+
5个月前

vol. 27 一杯好咖啡,能抵达农民的生活吗?【咖啡经济】

Janet 感官笔记

这一期,我们会从咖啡出发,聊聊“关系契约”、“市场结构”与“公平贸易”,也会穿插电视剧《天道》里丁元英用音响扶贫的故事,看看结构性设计如何可能真正帮助农民参与价值分配。 🎯 这期内容会讲到一些经济学概念,但别担心: * 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你,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 如果你只记住一句话——“在制度不健全的地方,信任,比价格重要”,那就够了; * 像“关系契约”,你可以理解为:靠信任长期合作,而不是靠死板合同; * “市场集中度高”其实就是说:这个地方只有一两个买家,话语权集中。 📌 本期你将听到: * 为什么公平贸易有时只是标签? * 关系契约如何实实在在影响农民收益? * 垄断买家反而可能提供更多支持? * “扶贫不是发钱,而是改变结构”到底是什么意思? ⏱️ 节目时间线导航: * 00:00|开场闲聊 “大家最近过得好吗?”——从一杯咖啡出发,讲讲这期为什么要聊学术研究 * 00:46|那根“刺”:精品咖啡真的改变农民了吗? 一句评论引发的反思:“Specialty coffee only serves the rich” * 01:17|那些动人的叙事,是否只是美好想象? 公平贸易、产地故事、可持续采购,是否只是marketing? * 02:00|用经济学眼光重新审视这杯咖啡 谁创造价值?谁决定分配?咖啡农的议价权在哪里? * 03:20|论文导入:《Global Value Chai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为什么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为什么是咖啡? * 04:00|什么是“关系契约”?为什么它重要? 比价格更关键的是:有没有信任、有没有稳定合作关系 * 06:00|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反而有助于建立关系 为什么不是买家越多越好?反直觉但合理的结构逻辑 * 08:00|农民的“策略性违约”与现金流现实 为什么庄园主会频繁出现在你看不懂的地方? * 09:30|研究结论总结 关系契约如何提升品质、收入、信任 * 10:10|《天道》音响扶贫:结构性改变的中国范例 丁元英如何设计一个参与式的市场结构? * 12:00|扶贫不是输血,而是让你参与博弈 这套结构,和咖啡价值链问题如出一辙 * 13:11|结构设计的未来:现有项目与不足 雀巢AAA、星巴克的实践,是否真的传导了公平? * 14:35|我们能为农民创造怎样的结构? 如果他们只是“供应者”,那公平只是幻觉 另外,如果你使用小红书也可以搜索,Janet 感官笔记,同名阅读更多花絮幕后以及内容整理!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15分钟
99+
6个月前

Vol. 26 Coffee World is a Rabbit Hole ft. Weijie 【评审吹吹水】

Janet 感官笔记

In this English episode, We invite Weijie, an international sensory judge, to dive deep into the endless journey of coffee discovery: * From barista to roaster to sensory judge: a personal growth story * Why Southeast Asian coffee producers deserve a bigger voice * Practical daily sensory training tips (like the Banana Sweetness Method 🍌) * How judging competitions change — and don't change — the love for coffee * Honest advice for young people thinking about a career switch into coffee 🌿 Coffee is truly a rabbit hole. The deeper you go, the more you realise — it's a lifetime of learning, curiosity, and passion. 00:02 Welcome and intro 00:49 Favorite everyday brew methods: Clever Dripper & Switch 02:12 The beginning of Slurp Coffee Project: An experimental playground 04:00 Working with underrepresented Southeast Asian coffees 06:00 Growing from brewing to roasting to judging 08:00 Investing in yourself: why coffee careers require constant learning 10:00 How coffee professionals stay addicted to growth 13:00 Family support and personal career choices 15:00 Volunteering as a sensory judge: responsibilities and pressures 19:00 Balancing sensory judging with everyday coffee enjoyment 22:00 Sensory training tips for beginners: Banana Ripeness Exercise 27:00 Behind the Discovery Series at Slurp Coffee 30:00 Evolving the brand: intentional sourcing and storytelling 32:00 Future dreams: teaching, mentoring, connecting 34:00 Building trust with consumers through transparency 36:00 Where you can taste or buy Slurp Coffee 37:00 Quickfire Round: * Dream coffee destination: Ethiopia * Coffee and music — a perfect pairing 🎵 * Coffee personality: Straightforward, Balanced, Subtle * Advice for career switchers: Take the leap! * ⁠Slurp Coffee Project Instagram⁠ * Purchase (Southeast Asia): ⁠Shopee platform⁠ * Retail spots (Singapore): ⁠Pinhole Coffee Bar⁠ ⁠One Man Coffee⁠ * Coffee shop recommendations (Singapore): ⁠Fluid Coffee⁠ ⁠Apartment Coffee⁠ If you're outside Southeast Asia, Janet can help you get a taste of Slurp Coffee’s Discovery Series coffees! 🌎Feel free to DM or reach out. 🕰️ Highlights & Timestamps🔗 Mentions & Links🌍 Special Note✨ Perfect for Listeners Who: * Are passionate about coffee career journeys * Love sensory judging and flavor exploration * Are addicted to learning and growing in coffee * Enjoy honest, real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craft 🎙 Subscribe to "Janet Sensory Note" and join the rabbit hole of coffee discovery! 中文版: 咖啡是个兔子洞 ft. Weijie【评审吹吹水】 这一期节目,Janet邀请了新加坡评审——Weijie,聊聊他的咖啡成长之路,以及身为咖啡人持续「学习上瘾」的故事: * 从咖啡师到烘焙师、感官评审,不断自学与实践 * 为什么推动东南亚小产区咖啡豆,是一场有意义的冒险? * 感官训练日常tips(香蕉甜度分段法🍌) * 成为感官评审之后,如何保持纯粹的饮用体验? * 面对职业选择,他给学习者的一句话鼓励 🌿 在咖啡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终点,每一天,都是学习的新起点。 📍 主要内容时间轴(章节标记) 00:49 最爱的日常咖啡冲煮方式分享(Clever Dripper & Switch滤杯) 02:12 Slurp Coffee Project的起点:实验室般的热情出发 04:00 为什么要为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小产区发声? 06:00 职业轨迹:从咖啡馆到烘焙厂,再到感官评审 08:00 自学、练习、投资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咖啡路 10:00 咖啡行业=终身学习:每一天都有新挑战 13:00 家庭支持与个人选择 15:00 成为感官评审的责任与压力(全志愿者体系) 19:00 如何在评审后依然保持喝咖啡的快乐 22:00 日常感官训练小方法:香蕉三阶段体验 27:00 Discovery系列咖啡故事(以探索为名) 30:00 品牌的进化:从兴趣实验到产区代表 32:00 未来目标:教育、分享、连接更多咖啡人 34:00 小品牌如何建立真实而可信的消费者关系 36:00 哪里可以喝到或购买Slurp Coffee? 37:00 快问快答: * 梦想咖啡旅行地:埃塞俄比亚 * 喝咖啡配什么?——音乐🎶 * 三个词形容自己的咖啡性格:Straightforward, Balanced, Subtle * 给正在考虑转行的人:勇敢迈出第一步。 🔗 提到的品牌与推荐链接 * Slurp Coffee Project Instagram * 线上购买平台:Shopee(东南亚地区) * 线下门店(新加坡): Pinhole Coffee Bar One Man Coffee * 推荐咖啡馆探店: Fluid Coffee Apartment Coffee 📩 特别留言 如果你在中国大陆、欧洲地区,也想体验Slurp Coffee的Discovery系列特别单品, 欢迎联系Janet,代购支持全球咖啡人探索之路! 🌟 小贴士 适合喜欢以下内容的你: * 咖啡行业成长与自学故事 * 小众产区的深度探索 * 感官评审的职业日常 * 以学习热情为动力的真实访谈 🎙 如果你也是「学习上瘾」的咖啡人,欢迎一起加入感官探索的旅程!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39分钟
81
6个月前

vol. 25 Q Grader 大变局|不是终结,是一次话语权的重塑

Janet 感官笔记

🎧 本期主题:Q Grader换管理机构,意味着什么?危机、转型,还是行业升级? 这期是我非常临时、但极度想说的一期内容。随着CQI 将 Q Grader 管理权交给 SCA、并以 CVA(Coffee Value Assessment)体系为基础进行重构,我在节目里尝试带大家从一个更深的角度理解: * 为什么说这不仅是认证制度的变动,而是咖啡行业权力秩序的调整 * QG变成 Evolved QG 是简化还是复杂化?公平性如何? * SCA 是通识教育?而 CQI 是精英体系? * 消费者语言如何重新定义咖啡“价值”? * 亚洲在新体系中会不会迎来“叙述权转移”的机会? 🧠 本期也分享了我作为感官评审、教育行业观察者的思考 —— 我们真的正在见证一场关于“咖啡评分方式”的革新。 📍章节小标签: 00:02 节目开场与背景说明 00:54 什么是Q Grader?它曾扮演怎样的角色 02:03 SCA是谁?为什么它的体系正在统治行业 以前的节目 03:40 Evolved Q Grader 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 05:00 “通识咖啡教育”背后的战略逻辑 07:22 这不是制度终结,而是“价值解释”的重构 09:01 从咖啡打分,到构建市场话语权 10:30 亚洲会不会是下一个叙述中心? 11:38 结尾反思:做播客的意义,就是说出自己的观察。 📬 你对这次Q Grader体系调整怎么看?欢迎留言聊聊。 另外,如果你使用小红书也可以搜索,Janet 感官笔记,同名阅读更多花絮幕后以及内容整理!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11分钟
99+
6个月前

vol. 24 Sips of Culture: Turkish Coffee ft. Selen

Janet 感官笔记

☕ In this very first English episode of Janet Sensory Note, we dive into the rich, aromatic world of Turkish coffee culture with my dear friend Selen. What makes Turkish coffee so special? Why do they say “a cup of coffee is remembered for forty years”? And what happens when your coffee grounds start telling your future? From Istanbul’s charming cafés to hilarious engagement traditions (yes, involving salty coffee!), this episode is a journey through stories, slow living, deep friendships, and a whole lot of flavour. Whether you're a coffee lover, cultural explorer, or just someone who enjoys a good chat between friends, this episode is for you. 🎙️ Topics we cover: * 01:58 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Turkish coffee? Turkish coffee machine vs. Espresso machine * The emotional ritual behind every brew 06:42 Describe the taste of the Turkish coffee in one word coffee powder Espresso cup vs. Turkish coffee cup * 09:08Turkish delight, baklava * 10:31 cafe culture difference * 13:33 Tips from Selen's favourite cafés in Istanbul ☕✨ Selen's favourite cafe shop The store of the same brand in Spice Bazaar Other districts with popular cafes: Karaköy and Moda * 18:20 Have you ever seen a cat cafe * 19:39 My first try at coffee fortune reading! * 24:01 what wa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Italian coffee when you were in Milan * 25:55 Do Italians find Turkish coffee too strong or strange * 27:23 which country you think like shares most similar coffee culture compared to the Turkey? * 28:13 WCE Cezve/Ibrik Championships * 34:55 how the coffee is related to connected to the traditions ☕ Turkish Sayings Related to Coffee(关于咖啡的土耳其谚语) 1. "Keyif kahvesi" ➤ English: A coffee for pleasure ➤ Meaning: A relaxed, joyful coffee time. ➤ Context: 用来形容为了享受而喝的一杯咖啡,氛围轻松愉快。 2. "Bir kahveni içerim" ➤ English: You owe me a coffee! ➤ Meaning: A friendly way to suggest meeting someone. ➤ Context: 一种温暖又俏皮的方式约别人见面聊天,像中文里的“请我喝一杯吧”。 3. "Fala inanma, falsız kalma" ➤ English: Don’t believe fortunes, but don’t skip them! ➤ Meaning: We don’t fully believe what coffee grounds say... but it’s too delightful not to do it! ➤ Context: 指的是土耳其咖啡文化中的占卜传统——虽然不一定真的相信占卜的内容,但这个过程太有趣、太具仪式感,不可或缺。 4. "Bir fincan kahvenin 40 yıl hatırı vardır" ➤ English: A cup of coffee is remembered for 40 years. ➤ Meaning: A small gesture of hospitality or kindness (like offering coffee) creates lasting memories and gratitude. ➤ Context: 表达咖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象征着友谊、款待与回忆的延续。 Exploring the World Through Coffee: A Sonic Map of the Sensory Realm 【Coffee Economics】 Unlock the hidden economics behind every cup. 【Sensory Journeys】 Wander the globe’s flavours and aromas, sharing travel stories. 【Judges’ Chit‑Chat】Join convers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sensory experts for fresh, behind‑the‑scenes insights straight from the competition floor. CHINESE 中文版 ☕ 在这一期全英文播客中,我邀请了来自土耳其的朋友 selen,一起聊聊让人魂牵梦萦的「土耳其咖啡文化」。 一杯咖啡,为何能被记住四十年?咖啡渣居然可以算命?从热沙煮咖啡,到订婚时必喝的「加盐咖啡」……这不仅是一段风味之旅,更是一次关于慢生活、友情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不论你是咖啡迷、文化爱好者,还是想听一场真诚的朋友对谈,这期你一定会喜欢。 🎙️ 本期聊了什么? * 土耳其咖啡为何如此特别? * 咖啡背后的情绪与仪式感 * 「土耳其软糖」、「苦甜巧克力」、甚至占卜 * 与意式咖啡文化的差异 * 我的首次咖啡占卜体验 * 伊斯坦布尔本地人推荐的私藏咖啡馆地图!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40分钟
99+
6个月前

vol.23 世界评审初印象 ft. Laura 【评审吹吹水】

Janet 感官笔记

有听众想知道我们的咖啡豆都是哪里抢来的?哈哈,在一些不正经的软磨硬泡之下,准备开一个评审分享对谈支线,可能会有英文全篇对谈,也有中文,大家可以随意follow~我们会谈一些个人的,赛场上的,生活的,工作的,希望为大家揭开不一样的咖啡世界。 01:04 打招呼:Laura 上海建国西路工作室(因不对外开放,可以加群,获取详细地址) 01:33 世界感官评审认证 - coffee knowledge 06:17 - 训练tips 07:14 11:16 赛场上的创新 - coffee plus 滤杯 (可以群里私信咨询) 17:42 Laura的私房历史 - 工作选择的转变 - 新职业的体验 24:14 精品咖啡行业的学习方式 28:59 被选手打动的每一天 32:17 比赛的经济收益是什么? 37:08 广告哦 【咖啡经济】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咖啡行业经济研究分享栏目,专注科学化研究,睁眼看世界,传播现实也是一种力量。 【感官游记】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感官体验游走世界的分享栏目,专注旅行中的吃吃喝喝闻闻乐乐,闭眼看世界,传播快乐也是一种力量。 【评审吹吹水】是Janet 感官笔记下的一档基于国际感官评审从业者的分享栏目,专注对话一线评审,及时地为大家提供赛场最前沿的资讯,走在消费者前端,用不正经的方式讲讲正经的洞察力。(ENG/中文) 【Janet 感官笔记】我们在这里会聊一聊喝咖啡,买咖啡,卖咖啡的小故事,也会在这里分享不一样的咖啡知识,以及一丢丢小快乐。 留言可+听众群,一起聊一聊看到咖啡背后的故事!

39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