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摆脱所有恶习,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但是,一颗树、一朵花,它有优秀的概念吗? 它在阳光雨露的浇灌下自然地成为它自己。 一朵玫瑰不会长成一朵向日葵,它也不会向往成为向日葵。 我们从小孩成为大人,有多少本该不属于自己的观念被灌输进了脑海。 我们向往成为任何人,并不断地批评自己,激励自己,改变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那个小孩早已面目模糊。 波伏瓦说:”不管是在二十岁、三十岁、还是五十岁,我都要对曾经是的那个小女孩说一声“谢谢”和“对不起”。 我想,我们也要对年少时那个鲜活的小孩说一句谢谢和对不起。 从现在起,我不想成为别人,我只想成为自己。
谈美 何为美 美是自然 美是爱与情 美是忘我孤立 美其实无处不在 但总感觉无处可寻 美不是我们选择的唯一 但总成为我们拒绝的借口 如何寻美 无所为而为 允许一切发生 喜于美感的快感 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这大概就是无用美的大用吧
黑客这个词,自带天才属性。 提起黑客就会让人想起在电脑前操作着无数个屏幕,指尖飞快的人。 可黑客和画家有什么关系? 0011的电脑程序和挥洒笔墨的画家,就像世界的两极。 作者却用一根线将其串联了起来,为我们介绍了他眼中艺术家般的黑客。 本期的讨论内容: 1.黑客的工作方法。 2.财富与金钱的关系。 3.对科技的未来想象。
你知道吗? 西天成佛的其实是唐僧的凡胎,真灵又回到了大唐。 孙悟空其实是冒名顶替进入仙界,大闹天宫的其实不是他。 猪悟能骚扰嫦娥却得以起复,成为唐僧的二徒弟多亏了太白金星。 沙悟净本无意成仙,加入取经队伍实则是为嫦娥报仇,阻猪悟能的仙途。 还有 大唐的某位皇帝又或是某位诗人可能是太白金星升仙后一缕浊念的转世投胎。 另外 …… 书中令人惊喜的故事还有很多,不免总能让人开怀一笑,但也总是会被那些温情所打动。 可能西天取经这趟旅程的目的地是西天成佛,但真正的终点其实是入世宣经。
本期我们共读的书是《强势》。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 强势是什么? 强势不是说寸步不让,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而是坚持自己的行为与语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要承担起我们自己责任的时候,不再要求父母、权威、规范来领导我们,给我们下指令的时候,才是我们自由的时刻。
《自尊》(马修·麦凯 帕特里克·范宁) 如何捕获我们对自己的批评 如何建立正确的自我描述方式 如何利用意象法来提升我们的自尊 ……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很多被证明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自尊 改变需要我们去付出时间行动努力去实践 同时希望我们能明白 “ 1.真正的自尊与生俱来、不可否定,独立于任何人的主观想法之外。 2.强大的自尊取决于两件事。第一件是本书的主要关注对象:学会以健康的方式看待自己。第二件是实践的能力,认清自己的所需,然后勇往直前,创造自己的生活。 3.目前,你可能觉得理解、接受和宽恕他人比理解、接受和宽恕自己容易。或者,你可能觉得同情自己相对容易,对别人的过失却仍愤愤不平。任何一种不平衡状态都会打击你的自尊。 ”
上周我们读了乔尼丝·韦布的《被忽视的孩子》,书中讲述了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和已经遭遇情感忽视长大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看到自己困惑的来源,收获很多,于是找到了她的第二本书来读。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提出的改变措施多是针对于自己的改变。 她的第二本《走出情感忽视》一书则在第一本书的基础上,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与他人沟通。 很多时候不与人沟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是不想有亲密关系,而是恐惧亲密关系。 父母、伴侣、朋友、孩子都是生活中重要的存在,有时与他们相处,却会有莫名的空虚感,产生一种相处不如不相处的感觉。 而在与人社交的时候也总有一种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这些情况发生,不是因为我们是内向的人,不是因为我们讨厌人,相反,我们喜欢人,甚至在讨好他人,这导致在相处的过程中,内心情感被压抑,情绪被忽视,再加上缺少沟通的技巧,相处便成为负担。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是不会被人喜欢与讨厌,而是我们想要主动获得什么关系。 如果想要亲密关系,咬紧牙关也要选择迈出去,主动与人沟通。 世界眷顾勇敢者~
“你觉得父母爱你吗?” “当然爱啊!” “那你能感受到这份爱吗?” “能吧。” “那你曾怀疑过这份爱吗?” “我……怀疑过。” 有时我们会怀疑父母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我们,但最终会变成指责自己太无情,用美好掩盖裂痕,终究有一天会疼痛难忍。 这本书唤起了我们很多童年的回忆,生气委屈淹没了快乐幸福。在播客中,我们分享了很多记忆中父母对我们情绪的忽视,生气、委屈无法避免,但我们并不是怨恨,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也爱他们。正是这份爱,所以我们努力去改变,包容他们治愈我们,双方能够感受到这份爱。 希望听完后,大家都能与记忆中的痛苦和解,重拾动力努力改变,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自卑与超越》是心理学家阿德勒后期的一本总结性的心理学书籍。 书中提出了自卑感这个概念,指出自卑是人类追求优越的动力。 但同时,存在家庭以及教育的问题,导致人们错误地面对自卑,从而产生逃避,畏难等心理,无法面对正常的社会生活,在职业与婚姻中面临着相比于正常成长的人来说更大的困难。 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早期记忆出发,寻找现在行为模式的源头。 重新确立与社会兴趣相关联的目标。 学会将注意力从自我身上转移到他人身上,学会合作。 进而超越自卑。
你是谁? 真理是什么? 认知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为什么却无法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呢? 我们所熟知学会的事情是真的学会还是被我们大脑所欺骗呢? 我们在做选择时到底是在探究正确的答案还是在为自己所相信的事情选择继续相信的理由? 希望读完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人在什么时候会更快乐,更感觉到幸福呢? 通常人们会回答在闲暇的时候,无所事事的时候。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但是很多时候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如我们所愿。 休息的时候,反而会陷入到无事可做,或者事情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混乱状况。 从而变得懒惰,无力与焦虑。 作者米哈里指出只有当我们设立明确的目标,全神贯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叫做“心流”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让我们获得乐趣与幸福感,提升生活体验。 想要真正投入生活,就是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在我们选择的任何事情上都尽可能地达到心流的状态。
在一个神秘星球上生活着三兄弟,大哥本能脑勤勤恳恳守着家园,埋头苦干不问前路。二哥追求愉悦之上,喜欢一切给自己带来情绪价值的事情,大家都叫他情绪脑。三弟理智脑热衷于探寻万物本源,富有远见,善于权衡,但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记了前进。 他们慢慢长大成为星球的领导者。老大一切按规矩,老二一切看心情,老三总是因年龄被忽略。从此无聊和狂欢成为星球上的常态,无力,迷茫充斥着整个星球。 理智脑从未放弃建立美好世界的愿望,他放弃强争,选择智取,证明其活动的安全性和愉悦感,获得认同,得以实行,幸福欢乐再次环绕整个星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