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
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Album
主播:
三联中读
出版方:
三联中读
订阅数:
5.67万
集数:
14
最近更新:
3天前
播客简介...
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概念,已经成为标签式的流行概念,而陌生人是“附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看见身边的陌生人,是重新看见附近的过程,也是看见自己、看见社会的过程。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第一季节目中,邀请到艺术家刘小东、「没药花园」主理人何袜皮、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规划师刘悦来,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进行深度对谈。 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本系列播客为对谈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内容,第一季已完更,了解更多内容,欢迎下载《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三联中读”留言互动。 “悬浮时代,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 制作团队 | 出品丨三联人文城市 监制丨贾冬婷 制作人丨天健 音频编辑丨张译丹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的创作者...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的节目...

12 吴琪×项飙(下):为什么社会成了年轻人“跨不过的大山”?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

主持人: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嘉宾: 项飙: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大家好,欢迎回到《你好,陌生人》第二季,上一期,吴琪老师和项飙老师深聊了“吴谢宇案”里的 “雄辩压抑”,这一期我们将跟着两位拉屎,继续深挖年轻人的精神困境 —— 当社会变成抽象的 “第三方大山”,当家庭期待变成沉重的 “债”,我们该如何突围? 很多年轻人会把社会想象成无所不能的第三方,它像一座山压在头顶,身边的人都成了面目模糊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可以交流的 “水”,这种无力感,其实从童年就开始积累:父母的高期待、成绩至上的标准,让很多孩子把父母的牺牲当成 “一辈子还不清的债”,甚至因愧疚而自我压抑。 但改变并非无解。就像有位纪录片创作者,用摄像头架起与父亲的沟通桥梁 —— 摄像头让她抽离 “孩子” 的身份,以记录者的视角倾听,反而解锁了真实对话。这背后是关键:学会拆解情绪,给彼此一点观察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拒绝把过往当 “负资产”。农村孩子的生活质感、父母的打拼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经验,不是 “生错家庭” 的遗憾。民主从来不是宏大概念,而是在生活里尊重不同的生命轨迹,欣赏彼此的不一样。 如果你也有过相似的困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00:01:04 社会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无法超越的山? 00:04:39 休学的孩子:暂时的退出是好还是坏? 00:11:07 父母和孩子:“对一个人很残忍的做法,就是告诉她你欠我一辈子都还不了的东西” 00:16:48 如何跟父母对话?“摄像头视角” 00:25:39 表达的民主,即使是痛苦的,但至少被看到了 00:29:02 当雄辩成为绝对的意义,一个人的真实品格去哪了? 00:35:55 作为研究者,宣告一个事情是“恶”,是没有意义的 00:42:18 年轻人应该从哪些地方吸收力量? 00:43:31 今天的年轻人还有城乡差异吗? 00:50:12 小镇做题家的“自我厌恶” 00:55:57 民主让生命变成不一个共同存在的过程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 “你好,陌生人”节目继续发起征集活动: 刚毕业的年轻人从合租到拼床,我们和陌生人相处的边界在哪里? 为什么非要社交,社恐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能从网络中获得安慰? 同事可以做朋友吗? 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样的,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年轻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重新养自己? 你当下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真实的经历与故事收集起来。我们希望你提供的故事不仅是情绪性的抒发,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故事,包括: - 场景:在哪里发生 - 缘由:为什么会发生 - 过程:这中间你与他者产生了什么样的链接,行为或语言 - 结果:你的思考,你们共同完成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会筛选最真实,最具体,最有打动人的分享,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59分钟
99+
3天前

【预告】人类学家项飙的系列对谈节目,来了!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

大家好,我是项飙。 1994年我22岁的时候,去广东东莞调查农民工。当时一件事情令我很惊讶,他们跳槽的频率非常高,很少在一个工厂工作一年以上。而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跟宿舍室友之间的矛盾。 30多年以后,这种身边的人是陌生人的现象,似乎变得更加广泛,更加严重了。农民工的宿舍状况没有改变。 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怎么会变成陌生人?陌生人成为陌生人背后,其实是一个陌生化的过程。陌生化是指,其实你是在刻意地做一种努力,不去彼此认识。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很大一部分是大家在努力地彼此保持陌生关系。当我们进入把对方陌生化的生活当中去,我们也就是把自己给陌生化了。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和三联人文城市一起发起对谈节目“你好,陌生人”。我将和5位来自不同业界的朋友一起探讨,我们怎么去看陌生人,发现陌生人,我们在陌生人身上又看到了什么。 五位嘉宾分别是画家刘小东,人类学家何袜皮,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规划师刘悦来和动物园园长沈志军。我希望这些对谈能够激起大家对身边陌生人的兴趣。 认识陌生人会让我们看到什么?自我陌生化又会带来什么结果?……欢迎关注“你好,陌生人”节目。本系列播客为“你好,陌生人”对谈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内容,2月20日起,每周一在三联中读app、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同步上线。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6分钟
13k+
3天前

01 项飙×刘小东:看人不是看相,看的是内在的生活感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

本期为“你好,陌生人”系列视频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再制作内容,音质略有受损,介意的听众也可登录“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回看视频内容。 欢迎来到《项飙:你好,陌生人》系列对谈节目的第1期。 谈到陌生人,你的第一印象会想到什么?作为整个系列的首期内容,在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的主持下,项飙老师首先回答了他对于“陌生人”的理解以及为何会发起这样一个对谈系列。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的解释,“这些外来的陌生人,今天来了,明天不走,变成你的生活里面固定的一部分,但是不融入你的生活,只跟你建立经济交往意义上的功能性关系,没有建立一个实质性的、精神上的、社会性的联系”,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多。 在项飙和刘小东的对话中,人类学家和艺术家对于陌生人群差异化的视角观察,贯穿其中,比如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他是如何观看陌生人的?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社会分层是最流行的话题,他又如何对人群进行归类?人类学家被要求必须交谈,但画家却回避交谈……这种观点的碰撞使“陌生人”的概念有了更多重的探究价值。 “分类的目的……在于丰富你对个人的理解,而不是把整个社会变成一览无余的地图”,他们还谈到了“生活感”“青春的焦虑化”“诚恳和方便的关系”……节目的最后,有关“年轻人生活同时面临着意义过剩和意义缺失,如何在重复里看到好奇?”的疑问,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讨论。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贾冬婷,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 嘉宾 | 刘小东,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时间轴】 05:12 项飙:生活议题为什么重要? 12:00为什么要聊“你好,陌生人”的话题? 16:03 刘小东:“化解和陌生人的冲突,就是以心交心” 20:22 在绘画中观察陌生人:个体与群体及具体的关系 25:16 人的痛苦来自过于悠闲? 29:28 我们谈的陌生人,是泛义的陌生人 33:28 对“诚恳化”的深入讨论 40:13 “你的朋友”:作为个体,我们要与人为善 42:07 人类学对人群的分类:“分类本身不应该是一个目的” 51:30 画家画人时,脑中会琢磨吗? 59:32 “酷”是有见识,是一种决断 1:08:49 “退货主义”影响下的年轻人 01:11:06 项飙×刘小东:如何“打开自己,建立和陌生人的联系”? 01:18:01 如何在重复中看到有趣的东西? 【问题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79分钟
75k+
3天前

02 项飙×何袜皮:我们因何恐惧,亲密关系还是陌生人?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

近几年,从“重庆姐弟坠亡案”到“唐山烧烤摊打人事件”,多起恶性事件的发生激起了人们对于犯罪的关注,也让人们对安全产生了一种焦虑,从依赖亲密关系变成了恐惧,戒备和拒绝陌生人,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亲密关系成了一种纠缠,可以很好,也可能不经意间失控”。 公众号「没药花园」主理人何袜皮关注空间安全、都市犯罪等议题,她提到亲密关系中存在一种“寄居蟹人格”,这是表面上你需要我,实际上我需要你的人际状态。她曾研究的中国“保安群体”,却是另外一类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 为什么让熟悉的陌生人为我们提供安全,但是我们却将这类陌生人排在边界之外,以此获得安全感?我们到底又在恐惧、戒备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却向远在天边的人倾诉自己的内心? 项飙老师在本期节目里提到了一个“盲盒式生活”的概念,“过盲盒式的生活,意味着人完全放弃了对生活主动地理解,用一种随机的想象取代了一种比较理性的、基于时间感的、基于经验的预期”。 如果生活真的成了开盲盒,那我们被重塑的世界又该如何开始? 【本期嘉宾】 主播 |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播 | 段志鹏,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博士生,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嘉宾 | 何袜皮:公众号「没药花园」主理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博士 【时间轴】 04:36 什么样的案例容易激起公众的关注? 09:31 安全是现代社会一直存在的一种焦虑 13:51 为什么我们戒备陌生人,恐惧亲密关系? 20:01 “群租现象”:为了维持陌生而消耗精力 24:26 中国社会里,亲密关系不是人和人的关系 30:36 何袜皮:什么是“寄居蟹”人格? 33:56 “保安群体”:典型的“熟悉的陌生人” 37:23 “危险是一种污染” 57:49 科技让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满足,不拘泥于距离 01:05:17 何袜皮“保安调查”的幕后故事 01:13:48 为什么说“恐惧成为了一种会员制”? 01:19:22 “盲盒式生活”,好还是不好? 【问题征集】 “你好,陌生人”节目同时发起征集活动,欢迎各位提出自己对于“附近”和“陌生人”的问题和困惑。故事和问题将有机会出现在推送和节目中,被项飙和各位嘉宾分享和解答。 【参与方式】 1. 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 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 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看见身边的陌生人 # #项飙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各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88分钟
97k+
3天前
喜欢听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你好,陌生人 HelloStranger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