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目录: 01:53 亲密关系第一步:邂逅理想的伴侣 07:20 亲密关系第二步:投身成熟的爱情 09:58 亲密关系第三步:成就共同成长的爱 15:54 亲密关系第四步:成为有效能的父母 美好的爱情、温暖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是很多人发自心底的渴望。一位作家曾写下:“实际上,也许婚姻不是幸福的关键,关系本身的质量才是。”是的,亲密关系是每个人幸福感的根本来源。 但在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有这些困惑与难题:在当下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还能在亲密关系中收获到幸福吗?收获长久、稳定、优质的亲密关系的秘诀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让孩子幸福成长的父母呢?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冲突与分歧……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一起打开的这本书叫《亲密关系:从婚姻到家庭》,作者有三位,分别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名誉教授卡尔·M·瓦尔斯特伦、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硕士布莱恩·K.威廉姆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导师斯泰西·C.索耶。 这本书带我们直面恋爱、结婚、生子、沟通、育儿等关键的人生议题,通过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数据为你展现亲密关系的真相,帮你更深刻地领悟亲密关系的真相。最重要的是,书中直接了为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让爱不被辜负,让幸福不再遥不可及。
收听目录: 02:12 自我洞察: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05:50 人心洞察:听到他人表达背后的潜台词 09:14 全局洞察:从复杂局面中找到最优解 为什么你觉得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却遭到嫌弃?为什么你的工作很出色,却每次升职加薪都轮不到你?为什么你很真诚地帮助他人,却被人怀疑你另有所图?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你以为”或者“你的同道中人以为”。 如果你明明稳操胜券,却遭遇大失所望的结局。可以抱怨,可以愤怒,但在发泄完情绪后,你需要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思考,甚至开启逆向思考,洞察失败背后的真实原因,难道真的只是遭遇了所谓的“不公平”待遇吗?如果你不想重复此种经历,提升洞察力,就是你当下的刚需。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打开的这本书叫《10种洞察:探索理所当然之外的世界》,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王可越教授。 何谓洞察力?书里说:“洞察是在观察之后做出的敏锐判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本书告诉我们,拥有洞察力的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通过学习10种洞察方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发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书中的10种洞察方法,涵盖了自我、他人和世界三个维度的洞察,非常全面。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发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书中还提供了相关建议和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收听目录: 01:46 法则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07:40 怎么给别人讲道理? 12:34 作者的十二条法则 各位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打开的这本书叫《人生十二法则:现代人应对混乱生活的一剂良药》,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 书里告诉我们,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在书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人生法则,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一种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作者的写作结合了科学和常识,极具说服力,把一些非常复杂深刻的难题剖了出来,让人生的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管你是否具有哲学或者心理学背景,这本书读起来都不会晦涩。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一剂良药。 贯穿这本书的一个主题就是人生并没有那么绝望,个人的改变是可能的,生活有希望变得更好。毫无疑问,从小事做起,你可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生活的本质是一个悲剧,这个世界也并不那么友好,但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像祥林嫂一样,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或者像一个巨婴,拒绝成长。
收听目录: 02:08 改变的内涵 04:09 改变的阻力 06:26 改变的方法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停的变化。对于追求心智成长、心理成熟的你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重要的不是今天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想要什么,在朝什么方向发展。自我是一个工具,是展现我们心理能力和各项专业能力的载体。终其一生,我们是在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命。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打开的这本书叫《了不起的我: 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作者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陈海贤。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今天我们重点聊一聊改变,从“改变的内涵、改变的阻力、改变的方法”几个维度探讨改变,希望它能帮助身处迷茫的我们摆脱生活为我们设下的怪圈,摆脱迷茫和无力感,从而成就自己的了不起。
收听目录: 01:52 未成年犯罪者的共同特征 02:40 认知功能低下:凭借所见所闻进而推想的能力薄弱 03:47情绪控制力差:容易发怒 04:49不会变通: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擅长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05:39 不适当的自我评价:不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过度自信或缺乏自信 06:41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人际关系差 07:15 笨手笨脚:不会控制力道,动作不协调 08:00 这是一群被遗忘的人 10:38 该如何改变 我们都知道“认知障碍”这个词,指的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这个定义其实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提出来的。如今,智商介于70—84之间属于是“边缘智力”。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边缘智力”及以下的人群占到人口总数的16%。 “边缘智力”在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在大众中的比例。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不断通过“问题行为”发出“求救信号”。然而,我们看见了吗?又或者当作一回事了吗?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打开的这本书叫《少年与恶的距离》,作者是儿童精神科医生、立命馆大学教授宫口幸治,他曾作为儿童心理医生在精神科医院和医疗少年犯管教所工作。 这本书探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真正机制,在日本引发了全民讨论热潮。 作者通过和这些孩子深入交流,他猝然得知这些孩子惊人的共通点,就是缺乏基本的“认知功能”,亟需介入支持或接受特殊教育。 除此之外,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多年总结的经过验证的简单方法,可以切实帮助“边缘智力”的孩子学会反省,减少未成年犯罪的概率,对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收听目录: 01:3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信 02:52 价值观 04:42 应对恐惧 08:48 如何避免恐惧影响行动 08:58 解离 11:02 正念呼吸 13:21 有效行动 你是否因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自我怀疑,错过了生活中的很多机会?无论是公开演讲、担任领导,还是邀请某人约会,你是否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一起打开的这本书叫《自信的陷阱: 如何通过有效行动建立持久自信》,作者是压力管理专家路斯·哈里斯博士。 在本书中,作者解释了之所以那些广为流传的自信技巧都不管用,是因为它们都建立在错误的规则之上:人们错误地以为,只有自己有了自信,才能自信地去做重要的事情。对这一错误规则的坚守,导致许多人深深陷入了"自信的陷阱"。事实上,自信的行动要先于自信的感觉。 这本书将会彻底改变你对自信的看法,并一步一步指导你通过清晰、简单的练习,来管理恐惧、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帮助你跳出自信的陷阱,建立真正持久的自信。
收听目录: 01:46 无意识是什么? 05:20 什么是致病性压抑? 08:00 人如何被治愈? 14:30 如何学习和实现自我疗愈 16:51 被治愈的标志 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焦虑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学的价值。无论是个人成长、儿童教育,还是家庭关系、职业发展,心理学都能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指引和帮助。人们期望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 作为心理学各流派知识之基础,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则成为引领我们寻求精神层面自由的最佳“向导”。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才是真正的心灵,它是冰山在水面以下无法看见的更大的一部分。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一起打开的这本书叫《这是我在你内心深处找到的东西:精神分析师与无意识的精彩对话》,作者是巴黎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简-大卫·纳索博士。 他在书中告诉读者,无意识是由生命中的关键事件衔接而成的过去,而它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作者将自己50多年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清晰、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你了解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同时思考如何去独自面对和处理心理困惑。
收听目录: 01:50 《如何理解老婆的脑回路》 03:08 旧事重提,无非是想寻求认可和共鸣 04:09 用商业分析的方法和妻子交流 05:51 丈夫袒护妻子能够大幅缓和婆媳关系 07:37 将消极变成积极的脑科学技术 10:26 《如何理解老公的脑回路》 11:12 女性大脑陷阱 12:41 男性大脑回路 13:50 琴瑟和鸣的妙招 前段时间电影《消失的她》热度大增,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痛心地承认: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电影的原型其实来自于泰国孕妇坠崖案。为了获得高额赔偿及妻子的家业,不惜将怀有4个月身孕的妻子推下悬崖!心狠之极,令人发指! 或许你会说这个男人本身腹黑,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还有很多婚前浓情蜜意,你侬我侬的情侣,婚后变成了怨偶,甚至对对方大开杀戒。 不信去看下最近发生在山东的杀妻案。6月27日下午,惊现一则惨无人道的视频:画面里,一辆红色的电动车倒在不远处,它的女主人正在被一辆黑色的轿车反复碾压,然后血肉模糊。而这辆黑色轿车的司机正是该女子的丈夫。原来最亲近的人,却成了送她上黄泉路的人。由爱到恨的过程,累积了很多的不理解和由此而产生的不理解。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要打开两本书,而且这两本书必须结合在一起看才会效果更佳,第一本叫《如何理解老婆的脑回路》,第二本叫《如何理解老公的脑回路》,作者是日本脑科学家黑川伊保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收听目录: 02:36 形成自我:2岁的叛逆期 04:32 成为自我:青春期 07:10 装满自我:三十而立 08:17 打破自我:中年危机 10:28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一体化自我的消长 12:54 植入文化的作用 庄子说我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科学技术之前,我们大多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能靠自己去悟。 然而,细胞学揭开了我们生命的秘密:我们之所以活着,都是仰赖细胞无时不刻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明白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是对我们生命存在的揭示。 但是,对于何为自我,我们还是不太明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所指。而佛对于这一指示有一个很明确的补充,即“即生即灭”。虽然这句话可以几乎等同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但“即生即灭”却可以更形象地表示我们的意识。 何为自我,正是我们意识的构建过程。至于何为自我,在我们的一生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通过不同的现实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我们不断定义自己的机会。 因此,我们对人生的不同意义和自我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总是沿着一条“即生即灭”的路线行走。但是,在人生的长河中,这些意识时而叠加时而疏散,与生命的发展历程相结合,构成不同时期的演化――停滞阶段。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一起打开的这本书叫《发展的自我: 自我成长中的过程与问题》,作者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凯根。 书里从意识层面,外显地向我们阐释庄子“方生方死,方生方死”的古老命题,让我们从意识层面更明白我们何为自己,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具体的认识来觉察、优化我们的人生,并有意识地引导、教育我们的的孩子。 这本书一经问世,就畅销全球40年,成为“建构――发展”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使无数人突破自我认知的防线,成为终身成长者,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收听目录: 01:56 如何应对不成熟的父母 03:10 不成熟父母的四种类型 04:49 遇到这四种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办 11:06 学习自我成长的技能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 如果你有这样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成年之后,你可能会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影响;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轻视你的个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你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个处处受限、没有自我的人生呢? 各位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本书叫《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 如何建立边界感,重获情感独立》,,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博士,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 作者曾经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作《不成熟的父母》,而这本书是写给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们的。如果我们遇到了一对不成熟的父母,我们就很容易成为“被父母控制的人生”的主人公。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收听目录: 01:09 精神控制,只需3步 03:22 第一个阶段:不自信 04:43 第二个阶段:辩解 05:53 第三个阶段:压抑 06:43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你是心甘情愿被操控的 09:50 如何逃脱被操控 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隐形的精神控制,在操纵者的驱使下,我们会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怀疑自己所坚持的一切,最后乖乖地听命于人。 这种精神控制,是各类型精神虐待和情感操控的鼻祖。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本书叫《煤气灯效应: 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作者是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罗宾·斯特恩。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发现,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一步步把人拉向深渊。身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有毒的亲密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
收听目录: 02:35 帮助受伤的内在小孩 06:04 抚慰被宠坏的内在小孩 08:26 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 11:46 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13:40 我们为什么会犯相同的错误? 14:29 怎样才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我们常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些年,“原生家庭”成了众多网友频繁关注的话题。有关该话题的影视剧也层出不穷,比如:《都挺好》的苏明玉,《安家》里的房四井都是原生家庭中的受害者。 他们都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公平待遇,使得内心脆弱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她们甚至不敢享受别人对她们的好,认为别人的好是累赘,因此害怕与他人进入亲密关系。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流水线式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承担了“教书”的职能,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则承担起了“育人”的主要责任。人是环境的产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脚本就被父母所书写。因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几乎是决定性的。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本书叫《0次与10000次: 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作者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吉塔·雅各布。 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点金石;而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足以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让他们的生命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枷锁,有的因此变得怯懦,不自信,有的暴躁,歇斯底里,有的甚至抑郁自杀,走向绝境。 他们在本应如花绽放的年华,蜷缩在厚重的保护壳中,却始终与梦想无缘。 那么深受其害的我们,就只能躲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独自舔舐伤口,与梦想失之交臂吗? 在《0次与10000次》中,作者给予了我们全新的指导,让我们的坏体验只发生0次,好经历发生10000次,以此来改写我们的人生脚本,从黑暗走向阳光,并实现人生的逆袭。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