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Album
主播:
木一01、Zero酱-
出版方:
Mu-Yi
订阅数:
796
集数:
15
最近更新:
6天前
播客简介...
生活不会提前发参考答案,但我们决定把解题过程录成声音日记。 我们是木一和Zero,两个正在和努力好好生活的普通人: 在毕业的十字路口摸索方向,在职场新手村磕绊升级, 在人际关系中学习划出温柔的边界。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两个女孩真实滚烫的试错记录—— 我们会分享面对焦虑时的笨拙应对,讨论如何守护自己的能量电池, 也会为每个微小进步欢呼,像野草庆祝一场雨那样认真。 如果你也在: • 为「成为大人」这件事手忙脚乱 • 想保持真诚又不被生活磨损 • 需要有人对你说“慢点走也没关系” 欢迎加入这场「可持续成长」实验, 让我们把迷茫敲碎成铺路石,用生命力给彼此充电。
-生生不息-的创作者...
-生生不息-的节目...

Vol.15 大胆谈钱:我们为何对金钱感到羞耻?

-生生不息-

从不敢争取合理薪资,到害怕讨价还价;从面对同事聚餐邀约的压力,到在友情中难以启齿的AA制……“谈钱伤感情”的观念似乎深植于我们心中。在本期「生生不息」中,木一和Zero勇敢地敞开心扉,聊了聊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金钱羞耻”。从行为表现到深层原因,从个人配得感到社会评价体系,我们一起探寻为何会对这生活必需品感到难以启齿,并尝试找到与金钱和解、更自洽的生活方式。 本期内容简介 行为层面的羞耻:不敢争取合理薪资、不敢讨价还价、难以拒绝高消费社交 职场中的金钱困境:如何面对同事频繁的聚餐邀约与“请客文化”? 成长中的转变:我们如何在金钱问题上变得比过去更勇敢? 友谊与金钱的边界:当朋友误会“请客”时该如何处理? 我们各自的消费观:钱究竟应该花在哪儿? 深入剖析:为何会产生“金钱羞耻”?(个人配得感、社会评价、面子问题…) 如何破除金钱羞耻?承认钱很重要,坦然展示自己的消费观 Timeline 01:36 为自己的“金钱羞耻”程度打分 02:06 职场潜规则:为什么大家不愿谈论薪资? 04:52 行为上的羞耻:不敢争取合理薪资 06:32 对恶性竞争与“内卷”文化的反思 11:05 金钱羞耻与自我认知、配得感的关系 11:34 消费习惯:我们记账吗?如何规划开支? 16:33 现实困境:如何拒绝同事昂贵的聚餐邀约? 17:53 Zero的权衡:因经济考量放弃黄山之旅 21:30 我们会讨价还价吗?木一分享妈妈的“砍价哲学” 26:06 深层探讨:为什么会对金钱感到羞耻? 27:36 社会对钱的矛盾评价:既要大方,又不能贪财 29:19 金钱作为“成功”的象征与“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 30:57 花钱不砍价:一种维护自尊心的方式? 32:28 我们的成长:现在比过去更能坦然谈钱了吗? 33:43 Zero的尴尬经历:当朋友误会你要“请客”时 35:47 如何看待“抢着买单”的社交文化? 37:17 木一的应对策略:用请客回礼划清职场人情边界 40:01 核心观点:不要避讳展示自己的消费观 43:45 我们的消费偏好:钱愿意花在哪儿,不愿意花在哪儿? 49:52 木一的消费哲学:长期主义、体验与知识付费 51:46 Zero的消费观:物尽其用,为开心买单 52:57 总结:如何破除金钱羞耻?承认钱很重要,尊重不同的金钱观

54分钟
80
6天前

Vol.13 误解无处不在:我们为何误解他人,又如何面对被误解?

-生生不息-

在这一期「生生不息」中,木一和Zero聊了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误解”。我们常常误解他人,也常常被他人误解。当误解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是急于自证,还是坦然接受?在分享各自被误解与误解他人的故事的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刻板印象、人际边界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自处与前行。 本期内容简介 木一因转发播客内容被母亲误解的故事 关于纹身、染发、抽烟等行为的刻板印象与外界误解 反思自身的 “误解他人” 时刻:对艺术生、体育生的群体偏见,因固有印象误读同学的善意表达 如何破除误解?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建立自我内核,减少他人评价的干扰 分析误解产生的核心原因:认知差异、刻板印象(外貌、地域、群体标签)、缺乏沟通 打破刻板印象,以更包容的视角看人看事 延伸思考:人际相处中的 “距离感”、自我保护与包容他人的平衡、真诚在化解误解中的作用 Timeline 00:31 话题引入:生活中的误解 00:37 木一的经历:朋友圈内容被母亲误解、因手毛被驾校教练贴上“凶”的标签 06:03 由外貌延伸的讨论:对纹身、染发、抽烟等行为的刻板印象 09:35 对群体的刻板印象:艺术生与体育生 11:21 木一的经历:因自身偏见误解同学并将其拉黑 15:00 Zero的经历:因疏远一位朋友而被长期误解为“搞小团体” 30:20 如何面对与化解误解? 30:57 接受“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31:56 建立稳定的自我内核,减少内耗 37:26 打破刻板印象,放下有色眼镜(以对河南人、温州人的印象为例) 44:31 是否要解释误解?视人和情况而定 48:55 核心态度:在保护自我的前提下,保持真诚、善良与包容 希望这期关于误解的讨论,能让你在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时,多一份坦然,多一份理解,也多一份保护自我的力量。

52分钟
99+
1个月前

Vol. 12 在自我中心时代,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主体性

-生生不息-

在这一期「生生不息」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在"爱自己"成为流行口号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的主体性。从定义辨析到个人成长经历,从心理困境到实践方法,我们分享了关于建立有温度的主体性的真实感悟。通过坦诚的自我剖析与成长故事,我们想告诉你:真正的主体性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依然保有爱他人的能力。 本期内容简介 概念辨析:主体性 vs 内核稳定 vs 有主见 成长困境:从讨好型人格到建立自我的挣扎历程 心理突破:抑郁经历、敏感特质与情绪管理的真实分享 实践方法:课题分离、外在表达、边界建立的具体操作 深度价值: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维系有温度的亲密关系 真实案例:染发背后的心理动机、职场个性表达、朋友关系中的让渡与坚持 特别观点:为什么说"有温度的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Timeline 00:00 开场:“爱自己”怎么就流行起来了? 02:16 主体性到底是什么? 04:43 有主体性,不等于自私 11:12 抑郁那段时间,我是怎么重新找到自己的 17:42 从“围着别人转”到建立自我认知 24:01 性格敏感、太在意别人看法,怎么办? 31:04 实用的方法:课题分离 34:52 在家庭关系中,如何守住自己的边界? 40:50 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是一种成长 45:10 一个改变:我为什么决定去染头发 51:22 感觉自己总在“重塑自我”,这正常吗? 56:45 共情能力强的人,如何平衡感受与边界? 1:05:52 深入聊聊:太强调自我,会不会变得冷漠? 1:12:11 关键问题:你付出,是希望对方开心,还是怕对方不开心? 1:15:01 真诚付出 vs 讨好,根本区别在哪? 1:16:30 最终目标:建立一种“有温度的主体性”

78分钟
99+
1个月前
-生生不息-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