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少女
切开角色表皮,拷问叙事权力。

Album
主播:
一级能效
出版方:
Sin_i2T7
订阅数:
3,825
集数:
58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一出戏开场前,谁是主角?谁在说谎? 在这,视听是用来解剖的,戏剧是拿来拷问的,文学,是权力与欲望的战场。 故事之外是权力,我的分析之外,是持续的怀疑。
酒神少女的创作者...
酒神少女的节目...

爱情,只是人生估值的负资产《红与黑》万字解读④

酒神少女

相亲就是交换“商业计划书”吗? 你的完美简历,是不是一场“异化”? 为什么说《红与黑》的爱情,只是一场冷酷的资本运作? ——简介—— 本期节目将撕去《红与黑》的温情包装,用冷酷的财务分析师视角,将主角于连·索莱尔(Julien Sorel)重新定义为一位19世纪顶级的“人力资本操盘手”。 我们将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布尔迪厄的“资本形态”及霍克希尔德的“情感劳动”等理论,详细拆解于连如何评估其天崩开局的资产负债表,并将其文化资本(拉丁文)和身体资本(美貌)最大化变现。我们将他与德·瑞纳夫人的关系定性为一场高风险的A轮融资,而与玛蒂尔德的关系则是一场基于“模仿欲望”的B轮并购。 最终,我们将揭示那封告密信为何是一份摧毁其“象征资本”的做空报告,以及他为何选择“主动退市”。 ——时间戳—— 02:02 你不是在问“我快乐吗”,你是在问“我,值钱吗”? 15:38 于连的核心竞争力:影帝级别的“情感劳动” 38:01 A轮融资(德·瑞纳夫人):“使用价值”(庇护所)与“交换价值”(负资产)的冲突 52:52 B轮融资(玛蒂尔德):一场基于“模仿欲望”的符号战争 1:08:18 告密信:一份来自A轮投资人的精准做空报告 1:13:30 法庭宣战:一场拒绝被估值的“主动退市” ——知识拓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此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即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反过来成为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 "The Forms of Capital" (1986), 皮埃尔·布尔迪厄。布尔迪厄在这篇经典论文中系统定义了经济资本(金钱)、社会资本(关系网)和文化资本(学历、品味、谈吐)。 《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阿莉·霍克希尔德。本书提出了“情感劳动”概念,指员工为符合工作要求而管理乃至“表演”情绪的过程。 《欲望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勒内·基拉尔。本书的核心理论是“模仿欲望”,即人的欲望并非原创,而是通过模仿一个“中介者”对某个对象的欲望而产生的。 文稿中提及的关于柏拉图《会饮篇》和“洞穴理论”的深入解读,位于播客“敢知”。 ——BGM—— 【红白玫瑰|歌词排版】左耳红玫瑰右耳白玫瑰3D双声道环绕音|黑底+透明mov|陈奕迅 这个男人能嫁吗?-探长杰森

86分钟
99+
1周前

当你内心是鹰,却困在鸽笼《红与黑》万字解读③

酒神少女

当灵魂无处栖居,自毁是唯一的出路吗? 我们征服了无数空间,为何最终却“无家可归”? 你的人生是在攀爬阶梯,还是在一场醒不来的梦里“梦游”? ——简介—— 本期播客将彻底颠覆于连·索莱尔“野心家”的传统形象,从“空间诗学”与“地理批评”的全新视角,将他的一生重塑为一个灵魂找不到“家”的深刻流放故事。 我们将潜入于连的内心,探访定义了他灵魂底色的“鹰巢”与“地窖”,并戴上“声景分析”的耳机,去聆听塑造他命运的三种空间声音:锯木厂的“暴力噪音”、德·瑞纳家的“规训寂静”与巴黎的“匿名喧嚣”。 通过分析于连三次关键的“阈限”跨越——市长家的大门、神学院的门槛与玛蒂尔德的窗户,我们将揭示他并非一个清醒的攀爬者,而是一个始终活在拿破仑英雄梦里的“梦游者”。 最终,我们将论证,他那致命的一枪并非野心破灭的疯狂,而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国王”在梦醒时分,为捍卫灵魂最后的领土而发动的自我毁灭式战争。 ——时间戳—— 01:30 你不敢用一颗真正的钉子,钉在你租来的墙上。 07:15 灵魂的“地窖”:锯木厂的感官压迫与价值羞辱。 15:19 精神的“鹰巢”:山洞里那个关于安全与自由的绝对空间。 22:16 声景的监狱:从锯木厂的噪音到巴黎客厅的喧嚣。 38:24 他以为在攀爬,但他只是在坠落。 54:46 梯子的隐喻:每一次攀爬,都是一场通往毁灭的彩排。 1:07:14 何处是吾乡?没有栖居之地的梦游者。 1:13:14 梦醒时分:当他赖以通关的所有逻辑在一瞬间全部崩塌。 1:20:14 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 ——知识拓展—— 《空间诗学》,[法] 加斯东·巴什拉。本书是现象学空间研究的奠基之作,系统探讨了家、角落、巢穴、贝壳等意象如何成为我们灵魂的“幸福空间”。 《世界的调音》,[加拿大] R. 默里·谢弗。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声景”(Soundscape)概念,主张声音并非被动的背景,而是塑造社群文化与个人体验的主动力量。 《过渡礼仪》,[法]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此书是人类学研究仪式行为的经典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阈限”(Liminality)理论,即个体在转换社会身份时所经历的脱离、过渡、融入三个阶段。 《地理批评:真实与虚构的空间》,[法] 贝特朗·韦斯特法尔。本书是“地理批评”(Geocriticism)理论的宣言式作品,主张文学空间并非单纯的背景,而是与现实空间、人物心理多重互动的文本。 ——BGM—— 【红白玫瑰|歌词排版】左耳红玫瑰右耳白玫瑰3D双声道环绕音|黑底+透明mov|陈奕迅

89分钟
99+
2周前

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你需要知道的……

酒神少女

如何读懂拉斯洛逼疯人的长句子? 诺奖颁给“绝望大师”,是在肯定虚无还是重申希望? 为何说理解90年代下岗潮,是看懂这位匈牙利作家的“密钥”? ——简介—— 这是一份写给普通人的紧急入门指南,为你解读2025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自匈牙利的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面对他“当代启示录大师”的称号与令人生畏的长句子风格,本期节目将彻底抛开学术黑话,从他脚下沉重的历史土壤出发,探寻其作品中“末日般恐怖”的根源:那被苏联坦克碾碎的1956年革命,在“古拉什共产主义”下精神缓慢腐朽的卡达尔时代,以及东欧剧变后信仰真空的巨大幻灭。 我们将深入剖析他与导演贝拉·塔尔(《撒旦探戈》《都灵之马》)共创的绝望美学,并为你拆解其“反读者”长句背后的哲学意图。这不仅是一次文学导读,更是一次尝试,旨在证明他笔下那些关于骗子、疯子和等待者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时间戳—— 00:56 在末日般的恐怖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12:50 1956年的幽灵,始终盘旋在匈牙利的天空之上。 17:01 卡达尔时代,“古拉什共产主义”下的精神腐朽。 21:20 他笔下的世界,就像咱们九十年代一个破败的钢铁厂家属院。 26:24 拉斯洛的核心母题:“缓慢的腐朽” 32:01 他的“永恒长句”,就是文学世界里的终极长镜头。 44:52 行家们在谈什么?—— 两大核心争议,帮你听懂“圈内话” 1:00:20 入门建议:直接把你扔进最深的海里,从《撒旦探戈》开始。 ——知识拓展—— 《撒旦探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著,乔治·西尔泰斯 (George Szirtes) 英译。作家的代表作,也是其文学宇宙的核心。小说描绘了一个濒临解体的匈牙利集体农庄,在一位救世主般的骗子归来后,社群走向彻底毁灭的故事,是理解其“缓慢腐朽”母题的关键文本。 《十二日: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故事》,维克多·塞巴斯蒂安 (Victor Sebestyen)。关于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权威叙事史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这场从和平示威演变为反抗苏联控制的武装起义,以及最终被坦克血腥镇压的全过程,为了解拉斯洛作品中深刻的幻灭感源头提供了关键的历史背景。 《毁灭之环:贝拉·塔尔的电影》,安德拉什·巴林特·科瓦奇 (András Bálint Kovács)。对导演贝拉·塔尔电影美学的系统性研究。本书深入分析了塔尔与拉斯洛的长期合作,探讨了其标志性的长镜头、缓慢节奏和黑白影像如何将拉斯洛的文学哲学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雕刻时间的电影语言。 《失败的幻觉:莫斯科、华盛顿、布达佩斯和1956年匈牙利起义》,查尔斯·加蒂 (Charles Gati)。本书从国际政治关系的角度,深刻剖析了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败的内外原因,特别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博弈如何最终决定了匈牙利的悲剧性命运,有助于理解拉斯洛作品中那种被巨大外部力量支配的宿命感。 ——相关单集—— 杀马者未遂:你不够狠,是因为善良吗?《罪与罚》万字解读③ 历史终结后,献给后苏联时代的情书《极乐迪斯科》① 你可以回去,但这里已经没有人了《极乐迪斯科》②

73分钟
99+
3周前

大鹏的荔枝,李善德才是反派《长安的荔枝》

酒神少女

你“认真敬业”的样子,为什么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恶? 在荒诞系统里,当高效“砍树人”,还是笨拙“种树人”? ——简介—— 本期播客将颠覆你对电影《长安的荔枝》的全部认知,提出一个核心观点:我们为之揪心的主人公李善德,恰恰是这出悲剧里真正的“反派”。 这并非一部简单的“小人物对抗大体制”的古装爽剧,而是一出现代寓言。我们将借助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铁笼”理论,剖析一个天真的愿望,是如何在一个追求极致“工具理性”而悬置“价值理性”的系统中,被放大为一场人间灾难。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个体最大的悲剧并非来自系统的压迫,而是源于将“高效完成任务”奉为圭臬的“认真之恶”。 本期节目将带你重新审视李善德从“最完美的工具”到“觉醒的人”的全过程,探讨在今天的职场与社会中,我们该如何警惕自己的“专业”沦为系统之恶的助推器。 ——时间戳—— 04:33 坏的不是人,而是逼好人“同流合污”的系统。 17:18 当李善德最像“人”时,百姓最像“狗”。 26:50 比“平庸之恶”更可怕的,是“认真的恶”。 31:13 花在谁的手里,谁,就是那个醒着的人。 38:25 一个“工具人”向一个大写的“人”的转变。 44:19 我爱长安,可谁爱我啊? 47:48 真正的专业,是敢于拷问任务本身的正当性。 ——知识拓展—— 《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韦伯的社会学巨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其关于“官僚制”(Bureaucracy)的经典理论,并详细区分了“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ität)与“价值理性”(Wertrationalität)两种行动类型。这是理解《长安的荔枝》背后系统悲剧根源的最核心理论工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韦伯另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著名的“铁笼”(The Iron Cage)隐喻正是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提出,用以描述现代社会在理性化驱使下,个体精神被物质与规则所禁锢的困境。 《基层官僚》,迈克尔·李普斯基 (Michael Lipsky)。本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开创性地研究了那些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基层公务人员(Street-Level Bureaucrats)的行为模式,并提出了“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ary Power)的关键概念,深刻解释了为何上层政策在执行层面会千变万化。 《弱者的武器》,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著名人类学家、政治学家斯科特的代表作,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村的田野调查,系统论述了底层民众如何通过“磨洋工”、装糊涂、背后议论等日常形式进行非正式抵抗,这些行为被他概括为“弱者的武器”。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阿伦特通过观察纳粹高官艾希曼的审判,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概念。她认为,巨大的恶行并非都源于深刻的恶意,也可能源于普通人放弃思考、仅仅是“尽职尽责”地执行命令。 ——BGM—— 【长安的荔枝】片尾曲《庙堂之外》-陈楚生

57分钟
99+
3周前
酒神少女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