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只是人生估值的负资产《红与黑》万字解读④

酒神少女

相亲就是交换“商业计划书”吗? 你的完美简历,是不是一场“异化”? 为什么说《红与黑》的爱情,只是一场冷酷的资本运作? ——简介—— 本期节目将撕去《红与黑》的温情包装,用冷酷的财务分析师视角,将主角于连·索莱尔(Julien Sorel)重新定义为一位19世纪顶级的“人力资本操盘手”。 我们将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布尔迪厄的“资本形态”及霍克希尔德的“情感劳动”等理论,详细拆解于连如何评估其天崩开局的资产负债表,并将其文化资本(拉丁文)和身体资本(美貌)最大化变现。我们将他与德·瑞纳夫人的关系定性为一场高风险的A轮融资,而与玛蒂尔德的关系则是一场基于“模仿欲望”的B轮并购。 最终,我们将揭示那封告密信为何是一份摧毁其“象征资本”的做空报告,以及他为何选择“主动退市”。 ——时间戳—— 02:02 你不是在问“我快乐吗”,你是在问“我,值钱吗”? 15:38 于连的核心竞争力:影帝级别的“情感劳动” 38:01 A轮融资(德·瑞纳夫人):“使用价值”(庇护所)与“交换价值”(负资产)的冲突 52:52 B轮融资(玛蒂尔德):一场基于“模仿欲望”的符号战争 1:08:18 告密信:一份来自A轮投资人的精准做空报告 1:13:30 法庭宣战:一场拒绝被估值的“主动退市” ——知识拓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在此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即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反过来成为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 "The Forms of Capital" (1986), 皮埃尔·布尔迪厄。布尔迪厄在这篇经典论文中系统定义了经济资本(金钱)、社会资本(关系网)和文化资本(学历、品味、谈吐)。 《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阿莉·霍克希尔德。本书提出了“情感劳动”概念,指员工为符合工作要求而管理乃至“表演”情绪的过程。 《欲望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勒内·基拉尔。本书的核心理论是“模仿欲望”,即人的欲望并非原创,而是通过模仿一个“中介者”对某个对象的欲望而产生的。 文稿中提及的关于柏拉图《会饮篇》和“洞穴理论”的深入解读,位于播客“敢知”。 ——BGM—— 【红白玫瑰|歌词排版】左耳红玫瑰右耳白玫瑰3D双声道环绕音|黑底+透明mov|陈奕迅 这个男人能嫁吗?-探长杰森

86分钟
99+
1周前

当你内心是鹰,却困在鸽笼《红与黑》万字解读③

酒神少女

当灵魂无处栖居,自毁是唯一的出路吗? 我们征服了无数空间,为何最终却“无家可归”? 你的人生是在攀爬阶梯,还是在一场醒不来的梦里“梦游”? ——简介—— 本期播客将彻底颠覆于连·索莱尔“野心家”的传统形象,从“空间诗学”与“地理批评”的全新视角,将他的一生重塑为一个灵魂找不到“家”的深刻流放故事。 我们将潜入于连的内心,探访定义了他灵魂底色的“鹰巢”与“地窖”,并戴上“声景分析”的耳机,去聆听塑造他命运的三种空间声音:锯木厂的“暴力噪音”、德·瑞纳家的“规训寂静”与巴黎的“匿名喧嚣”。 通过分析于连三次关键的“阈限”跨越——市长家的大门、神学院的门槛与玛蒂尔德的窗户,我们将揭示他并非一个清醒的攀爬者,而是一个始终活在拿破仑英雄梦里的“梦游者”。 最终,我们将论证,他那致命的一枪并非野心破灭的疯狂,而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国王”在梦醒时分,为捍卫灵魂最后的领土而发动的自我毁灭式战争。 ——时间戳—— 01:30 你不敢用一颗真正的钉子,钉在你租来的墙上。 07:15 灵魂的“地窖”:锯木厂的感官压迫与价值羞辱。 15:19 精神的“鹰巢”:山洞里那个关于安全与自由的绝对空间。 22:16 声景的监狱:从锯木厂的噪音到巴黎客厅的喧嚣。 38:24 他以为在攀爬,但他只是在坠落。 54:46 梯子的隐喻:每一次攀爬,都是一场通往毁灭的彩排。 1:07:14 何处是吾乡?没有栖居之地的梦游者。 1:13:14 梦醒时分:当他赖以通关的所有逻辑在一瞬间全部崩塌。 1:20:14 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她的面容。 ——知识拓展—— 《空间诗学》,[法] 加斯东·巴什拉。本书是现象学空间研究的奠基之作,系统探讨了家、角落、巢穴、贝壳等意象如何成为我们灵魂的“幸福空间”。 《世界的调音》,[加拿大] R. 默里·谢弗。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声景”(Soundscape)概念,主张声音并非被动的背景,而是塑造社群文化与个人体验的主动力量。 《过渡礼仪》,[法]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此书是人类学研究仪式行为的经典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阈限”(Liminality)理论,即个体在转换社会身份时所经历的脱离、过渡、融入三个阶段。 《地理批评:真实与虚构的空间》,[法] 贝特朗·韦斯特法尔。本书是“地理批评”(Geocriticism)理论的宣言式作品,主张文学空间并非单纯的背景,而是与现实空间、人物心理多重互动的文本。 ——BGM—— 【红白玫瑰|歌词排版】左耳红玫瑰右耳白玫瑰3D双声道环绕音|黑底+透明mov|陈奕迅

89分钟
99+
2周前

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你需要知道的……

酒神少女

如何读懂拉斯洛逼疯人的长句子? 诺奖颁给“绝望大师”,是在肯定虚无还是重申希望? 为何说理解90年代下岗潮,是看懂这位匈牙利作家的“密钥”? ——简介—— 这是一份写给普通人的紧急入门指南,为你解读2025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自匈牙利的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面对他“当代启示录大师”的称号与令人生畏的长句子风格,本期节目将彻底抛开学术黑话,从他脚下沉重的历史土壤出发,探寻其作品中“末日般恐怖”的根源:那被苏联坦克碾碎的1956年革命,在“古拉什共产主义”下精神缓慢腐朽的卡达尔时代,以及东欧剧变后信仰真空的巨大幻灭。 我们将深入剖析他与导演贝拉·塔尔(《撒旦探戈》《都灵之马》)共创的绝望美学,并为你拆解其“反读者”长句背后的哲学意图。这不仅是一次文学导读,更是一次尝试,旨在证明他笔下那些关于骗子、疯子和等待者的故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时间戳—— 00:56 在末日般的恐怖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12:50 1956年的幽灵,始终盘旋在匈牙利的天空之上。 17:01 卡达尔时代,“古拉什共产主义”下的精神腐朽。 21:20 他笔下的世界,就像咱们九十年代一个破败的钢铁厂家属院。 26:24 拉斯洛的核心母题:“缓慢的腐朽” 32:01 他的“永恒长句”,就是文学世界里的终极长镜头。 44:52 行家们在谈什么?—— 两大核心争议,帮你听懂“圈内话” 1:00:20 入门建议:直接把你扔进最深的海里,从《撒旦探戈》开始。 ——知识拓展—— 《撒旦探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著,乔治·西尔泰斯 (George Szirtes) 英译。作家的代表作,也是其文学宇宙的核心。小说描绘了一个濒临解体的匈牙利集体农庄,在一位救世主般的骗子归来后,社群走向彻底毁灭的故事,是理解其“缓慢腐朽”母题的关键文本。 《十二日: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故事》,维克多·塞巴斯蒂安 (Victor Sebestyen)。关于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的权威叙事史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这场从和平示威演变为反抗苏联控制的武装起义,以及最终被坦克血腥镇压的全过程,为了解拉斯洛作品中深刻的幻灭感源头提供了关键的历史背景。 《毁灭之环:贝拉·塔尔的电影》,安德拉什·巴林特·科瓦奇 (András Bálint Kovács)。对导演贝拉·塔尔电影美学的系统性研究。本书深入分析了塔尔与拉斯洛的长期合作,探讨了其标志性的长镜头、缓慢节奏和黑白影像如何将拉斯洛的文学哲学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雕刻时间的电影语言。 《失败的幻觉:莫斯科、华盛顿、布达佩斯和1956年匈牙利起义》,查尔斯·加蒂 (Charles Gati)。本书从国际政治关系的角度,深刻剖析了1956年匈牙利革命失败的内外原因,特别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博弈如何最终决定了匈牙利的悲剧性命运,有助于理解拉斯洛作品中那种被巨大外部力量支配的宿命感。 ——相关单集—— 杀马者未遂:你不够狠,是因为善良吗?《罪与罚》万字解读③ 历史终结后,献给后苏联时代的情书《极乐迪斯科》① 你可以回去,但这里已经没有人了《极乐迪斯科》②

73分钟
99+
3周前

大鹏的荔枝,李善德才是反派《长安的荔枝》

酒神少女

你“认真敬业”的样子,为什么反而是一种更可怕的恶? 在荒诞系统里,当高效“砍树人”,还是笨拙“种树人”? ——简介—— 本期播客将颠覆你对电影《长安的荔枝》的全部认知,提出一个核心观点:我们为之揪心的主人公李善德,恰恰是这出悲剧里真正的“反派”。 这并非一部简单的“小人物对抗大体制”的古装爽剧,而是一出现代寓言。我们将借助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铁笼”理论,剖析一个天真的愿望,是如何在一个追求极致“工具理性”而悬置“价值理性”的系统中,被放大为一场人间灾难。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个体最大的悲剧并非来自系统的压迫,而是源于将“高效完成任务”奉为圭臬的“认真之恶”。 本期节目将带你重新审视李善德从“最完美的工具”到“觉醒的人”的全过程,探讨在今天的职场与社会中,我们该如何警惕自己的“专业”沦为系统之恶的助推器。 ——时间戳—— 04:33 坏的不是人,而是逼好人“同流合污”的系统。 17:18 当李善德最像“人”时,百姓最像“狗”。 26:50 比“平庸之恶”更可怕的,是“认真的恶”。 31:13 花在谁的手里,谁,就是那个醒着的人。 38:25 一个“工具人”向一个大写的“人”的转变。 44:19 我爱长安,可谁爱我啊? 47:48 真正的专业,是敢于拷问任务本身的正当性。 ——知识拓展—— 《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韦伯的社会学巨著,书中系统阐述了其关于“官僚制”(Bureaucracy)的经典理论,并详细区分了“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ität)与“价值理性”(Wertrationalität)两种行动类型。这是理解《长安的荔枝》背后系统悲剧根源的最核心理论工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韦伯另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著名的“铁笼”(The Iron Cage)隐喻正是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提出,用以描述现代社会在理性化驱使下,个体精神被物质与规则所禁锢的困境。 《基层官僚》,迈克尔·李普斯基 (Michael Lipsky)。本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开创性地研究了那些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基层公务人员(Street-Level Bureaucrats)的行为模式,并提出了“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ary Power)的关键概念,深刻解释了为何上层政策在执行层面会千变万化。 《弱者的武器》,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著名人类学家、政治学家斯科特的代表作,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村的田野调查,系统论述了底层民众如何通过“磨洋工”、装糊涂、背后议论等日常形式进行非正式抵抗,这些行为被他概括为“弱者的武器”。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阿伦特通过观察纳粹高官艾希曼的审判,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概念。她认为,巨大的恶行并非都源于深刻的恶意,也可能源于普通人放弃思考、仅仅是“尽职尽责”地执行命令。 ——BGM—— 【长安的荔枝】片尾曲《庙堂之外》-陈楚生

57分钟
99+
3周前

拿破仑之后,再无野心《红与黑》万字解读②

酒神少女

你的“一分耕耘”,为何换不来“一分收获”? 你的人生,是否也在扮演一个过时的剧本? ——简介—— 本期播客深度解读司汤达的经典之作《红与黑》,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为何“野心”这个曾被拿破仑拔高至神圣地位的词语,在其身后却迅速沦为压垮于连·索莱尔这一代年轻人的诅咒? 我们将穿越历史,回到风暴的中心,剖析拿破仑如何通过军事、行政和教育改革,亲手构建了一套“英雄不问出处”的优绩主义系统,将整个法兰西变成一个巨大的竞技场。同时,我们也将揭示波旁复辟王朝如何系统性地颠覆这套规则,用巴黎贵族“客厅”的潜规则与“圣会”等秘密宗教网络的阴影,将公开的实力比拼替换为一场关于伪善与表演的残酷游戏。 这不仅是对一部文学经典的重读,更是对我们这个时代“优绩主义焦虑”与“冒名顶替综合症”根源的一次深刻反思。 ——时间戳—— 14:44 一个亲历者,在讲一个只看过攻略的新玩家的故事。 26:33 每个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一根元帅的权杖。 41:16 《圣赫勒拿回忆录》在一个没有拿破仑的时代,如何扮演拿破仑。 56:33 “客厅”的战争,与“圣会”的阴影。 1:11:52 拿破仑的“金色传说”与“黑色传说”如何撕裂一代人。 1:23:28 优绩 = 成功 = 人生全部价值,这是拿破仑最致命的诅咒。 1:34:32 我们都在模仿一个早已死去的“野心的幽灵”吗? ——知识拓展—— 《拿破仑:神话的缔造者》,让·图拉尔 (Jean Tulard)。法国当代最权威的拿破仑研究专家之一,本书系统阐述了拿破仑如何有意识地运用宣传、艺术和制度构建其个人神话,并深入分析了其死后“金色传说”与“黑色传说”的形成与对抗,是理解拿破仑文化影响的必读之作。 《波旁复辟》,[法] 纪尧姆·德·贝尔捷·德·索维尼 (Guillaume de Bertier de Sauvigny)。英语世界研究法国波旁复辟时期(1814-1830)的里程碑式著作。书中详细描述了复辟王朝的政治、社会与宗教生活,对“圣会”(La Congrégation)这类极端保王党秘密社团的组织结构与社会渗透有深入的考证与分析。 《圣赫勒拿回忆录》,[法] 拉斯·卡斯伯爵 (Emmanuel de Las Cases)。拿破仑流放圣赫勒拿岛期间的口述回忆录,由其追随者拉斯·卡斯记录整理。此书是拿破仑“金色传说”最重要的源头文本,成功地将拿破仑塑造为大革命的捍卫者与欧洲封建君主的牺牲品,对于连·索莱尔这一代人产生了决定性的精神影响。 《法国大革命中的军队:从公民士兵到权力工具》,让-保罗·贝尔托 (Jean-Paul Bertaud)。该书详细研究了法国大革命至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军队的社会构成、晋升机制和意识形态的演变,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军队在打破旧制度阶级壁垒、创造全新上升通道方面的关键作用。 ——BGM—— 荣耀向我俯首-La Gloire à Mes Genoux 红与黑音乐剧

105分钟
99+
4周前

内卷,名为“怨恨”的有毒空气《红与黑》万字解读①

酒神少女

你的每一次社交,都是一场精密的自我审查吗? 为什么越是内卷的时代,越是平庸者当道? 一场追求自由的革命,如何为我们建造了一座无形的监狱? ——简介—— 本期节目深入司汤达的经典《红与黑》,探讨为何我们当下的精神困境,早在两百年前的法国就已埋下伏笔。 我们将一同回到法国大革命那片动荡的精神废墟,剖析“旧制度”崩溃后,整个社会如何陷入涂尔干所说的“失范”状态。 借助尼采的“怨恨”(Ressentiment)理论,我们将解剖流亡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与底层平民于连·索莱尔之间复杂的嫉妒与猜忌链,揭示一场伟大的解放运动,是如何吊诡地催生了“多数人的暴政”,并最终建成一座由“他人目光”构筑的、绞杀一切卓越的现代监狱。 ——时间戳—— 09:32 “地基没了”:当革命砸碎确定性,自由为何带来失重感? 18:06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缘起与血腥的“雅各宾专政” 37:52 两种怨恨的样本:市长德·瑞纳与新贵瓦勒诺的零和博弈。 52:10 “优秀是原罪”:当嫉妒披上“政治正确”的外衣。 1:10:25 解放的悖论:砸碎了有形的旧监狱,却建成了由“他人目光”构筑的新监狱。 1:23:34 我们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们只是获得了互相审查的自由。 ——知识拓展—— 《论美国的民主》,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本书是理解“多数人的暴政”这一概念最重要、最经典的思想源头。托克维尔深刻地预见了在平等的民主社会中,社会舆论如何可能成为一种比君主专制更强大的、无形的统治力量,从而压制个人的精神自由。 《旧制度与大革命》,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理解法国大革命为何爆发以及它复杂遗产的必读之作。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大革命并非一次彻底的断裂,而是旧制度下中央集权趋势的延续和强化,这为理解革命后法国社会陷入的困境提供了关键视角。 《道德的谱系》,弗里德里希·尼采。本书是尼采对西方道德观念的颠覆性批判,其中第一章详细阐述了“怨恨”(Ressentiment)这一核心概念。尼采认为,弱者由于无力反抗强者,便在精神上进行复仇,将强者的品质定义为“恶”,将自身的软弱定义为“善”,从而完成了“价值的重估”。 《社会分工论》,埃米尔·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奠基之作,书中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失范”(Anomie)概念。涂尔干指出,在社会结构急剧变迁、旧有规范瓦解而新规范尚未建立时,个体会因失去行为参照而陷入迷失、混乱甚至痛苦的状态,这精准地描述了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心理。 ——BGM—— 荣耀向我俯首-La Gloire à Mes Genoux 红与黑音乐剧

96分钟
99+
1个月前

三国BE美学天花板,纯恨CP的生死博弈《曹操与杨修》

酒神少女

曹操为何必须杀死他最欣赏的杨修? “致命CP”,不过是一场精心算计的权力交易? 如何分辨一部作品是真的“话里有话”,还是观众在“过度解读”? ——简介—— 本期节目从京剧《曹操与杨修》出发,探讨为何“饺子与醋”的隐喻式创作经久不衰。 我们拒绝将杨修之死简单归结为“性格悲剧”,而是将其置于一场“致命CP”的情感框架下,运用阿尔都塞的“询唤”理论、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以及福柯的“话语”权力分析,层层剥开包裹在“灵魂知己”外衣下的权力真相。 最终,节目将引入弗里德里希·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为你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文本细读”工具,用以判断一坛文艺作品中的“醋”,究竟是创作者精心酿造的传世佳酿,还是评论者一厢情愿的过度阐释。 ——时间戳—— 10:10 当“一见钟情”的滤镜,撞上冰冷的权力交易。 20:21 权力的“询唤”:你如何心甘情愿地戴上为你定制的枷锁? 30:01 “赘阉遗丑”与“四世三公” 39:15 主奴辩证法:当镜子开始审判主人,就必须被打碎。 43:13 从“鸡肋”事件看一场终极默契的致命翻车。 53:27 权力是如何运作的?话语权的争夺。 56:35 屈原、李尔王、Wework创始人:跨越时空的权力悲剧原型。 1:18:58 为何,杨修必须死? 1:11:34 政治无意识:如何判断一坛“醋”是真的好,还是过度解读? ——知识拓展—— 《曹操与杨修》,陈亚先。剧本原作,是理解本次讨论的起点。该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深刻探讨了知识分子在权力结构中的悲剧性宿命,是新时期历史剧的里程碑式作品。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路易·阿尔都塞。本文是阿尔都塞的核心文本,详细阐述了“询唤”(Interpellation)理论,即意识形态如何通过呼唤,将个人“塑造”为特定社会结构中的“主体”。 《精神现象学》,G.W.F.黑格尔。西方哲学史上的不朽巨著,其中的“主奴辩证法”章节深刻揭示了自我意识的形成必须通过他者的“承认”,以及权力关系中主人与奴隶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否定的辩证关系。 《政治的神学》,卡尔·施密特。20世纪极具争议的政治思想家施密特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他最著名的论断:“主权者就是决断例外状态的人”,深刻影响了后世对主权、法律与政治决断关系的理解。 《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弗里德里希·詹姆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集大成之作。詹姆逊在书中提出“政治无意识”理论,认为一切文学文本都是社会矛盾的象征性解决方案,并提供了一套阐释该“无意识”的批评框架。 【一席】吕效平:我们真正的悲剧性就在于那一切都是假的 【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 (言兴朋 尚长荣)2018年

100分钟
99+
1个月前

你可以回去,但这里已经没有人了《极乐迪斯科》②

酒神少女

游戏里的“灰域”,正在吞噬我们的现实世界? 我们迷恋的“中式梦核”,是对一个从未实现的“未来”的集体哀悼? 为什么在物质匮乏的童年,我们反而对未来更有希望? ——简介—— 本期节目从游戏《极乐迪斯科》中神秘的末日现象“灰域”(The Pale)出发,探讨其背后深刻的哲学与文化内涵。 我们将“灰域”这一科幻设定,与德里达的“幽灵学”(Hauntology)理论进行对勘,揭示一个“历史终结后”,过去如何像幽灵一样纠缠着现在。 节目将进一步引入马克·费雪关于“未来被缓慢取消”的论断,以及詹明信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深度消失”的剖析,最终将这些看似宏大的理论,落脚于“中式梦核”这一集体文化症候与极其私人的九十年代成长记忆。 这是一场关于失落、怀旧与希望的旅程,试图回答我们为何对“千禧年梦核”“经济上行期”如此着迷。 ——时间戳—— 02:35 世界的尽头,是一个2毫米的孔洞。 13:36 我们害怕的不是“无”,而是被“全部”吞噬。 30:47 历史终结了,但幽灵怎么办? 37:01 “幽灵学”,一门研究“本该死去却仍在”之物的学问。 46:43 当未来被取消,文化开始“闹鬼”。 59:43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深度的全面消失。 1:09:38 中式梦核:我们对一个“失败的未来”的集体乡愁。 1:13:47你可以回去,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 ——知识拓展—— 《马克思的幽灵》,雅克·德里达。本书是德里达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回应,首次提出了“幽灵学”(Hauntology)概念,探讨了共产主义理想在被宣告“死亡”后,如何像幽灵一样持续萦绕在当代世界,并对“在场”与“缺席”的二元对立发起了挑战。 《Ghosts of My Life》,马克·费雪Mark Fisher。本书是“幽灵学”理论在文化批评领域的关键实践文本。费雪用该理论分析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并提出了“未来被缓慢取消”的核心论断,深刻诊断了我们这个时代在文化上停滞不前、不断“招魂”过去的症状。 《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弗雷德里克·詹明信。詹明信在这本巨著中系统性地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将其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上层建筑。他提出的“深度消失”、“情感减弱”、“历史感消失”和“戏仿”等概念,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分析框架。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弗朗西斯·福山。本书在冷战结束的时代背景下写就,提出了随着共产主义的失败,人类历史的发展已抵达终点,即自由民主制和市场经济。这一论断是德里达提出“幽灵学”的直接对话靶子。 欢迎订阅 敢知 ——BGM—— Whirling-In-Rags, 8 AM - Sea Power 《悲哀藏在现实中》华北浪革 — 38部国产文艺片混剪第三弹

96分钟
99+
1个月前

历史终结后,献给后苏联时代的情书《极乐迪斯科》①

酒神少女

“休克疗法”是如何扼杀了国家的灵魂? 当所有信仰都已破产,犬儒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吗? 历史终结之后,我们得到的究竟是自由,还是一个更精致的牢笼? ——简介—— 本期节目以游戏《极乐迪斯科》为文本,深入剖析其背后庞大的政治与历史寓言。 我们将跟随一位失忆警探的脚步,探索瑞瓦肖这座“后苏联时代”的精神废墟,从被谋杀的“神”德洛莉丝·德,到失败的共产主义幽灵克拉斯·马佐夫,再到“历史终结”后以“道德主义”形态登场的国际联盟。 我们将解读游戏如何通过“休克疗法”、“寡头政治”和“犬儒主义”等核心概念,描绘一个所有宏大叙事均已破产的世界,并探讨在理想主义的灰烬之上,个体如何寻找幸存的爱与意义。 ——时间戳—— 00:00 从圣家堂的光之森林,到马丁内斯信仰的尸体。 09:12 德洛莉丝·德:一个被刺穿胸膛的“神”。 19:35 一个“失败的未来”,远比“死去的过去”更让人痛苦。 32:13 “不管部”:一个被宣布了“例外状态”的地方。 37:41 历史终结了,但留下的是精神上的活死人状态,带着人们走向“第三条道路”。 44:41 休克疗法:一场由精英设计、由无辜者承担代价的社会灾难。 56:11 资本的幽灵:文明与野蛮的高度统一。 1:11:58 工会的怪物:一个顶着左翼名头的黑社会化公司。 1:25:10 RCM:一只被拔掉了牙齿的年迈看门狗。 1:37:15 坤诺:诞生于“绝望致死”废墟上的野草。 1:48:36 书店诅咒:当知识本身成为一种创伤。 1:52:47 后现代:在所有宏大叙事破产后,我们开始解构一切。 1:58:41卡拉洁:一个在黑暗森林里,只为自己而战的后现代幽灵。 2:08:22 逃兵:一个被历史遗忘在孤岛上的最后信徒。 2:15:00 一颗四十年前射失的子弹,在一个爱情故事里找到了靶心。 2:23:14 巨大的竹节虫:超越所有失败与谎言的沉默证明。 2:28:21 “总有一天我会回到你的身边。” ——关键词与核心概念—— 异化 (Entfremdung): 个体与自己的劳动成果、生产过程、群体乃至自身相分离、相对立的状态,是马克思理论中对资本主义下工人处境的核心批判。 白人的负担 (The White Man's Burden): 一种源自殖民时代的种族主义观点,认为白人有义务去“开化”和管理非白人的“落后”民族。 去殖民化 (Decolonization): 殖民地摆脱宗主国统治,获得独立主权的过程,也指摆脱殖民主义在文化、思想和精神上影响的过程。 辩证法 (Dialectics): 一种哲学思想方法,认为事物在“正题、反题、合题”的矛盾运动中螺旋式发展前进。 历史的终结 (The End of History): 一种政治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演进已抵达终点,即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与市场经济。 第三条道路 (The Third Way): 一种试图融合右翼经济效率与左翼社会公平的中间派政治理念,常被批评为用左派词汇包装右派政策。 休克疗法 (Shock Therapy): 一种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主张通过价格放开、大规模私有化和财政紧缩,快速将计划经济体转型为市场经济,常引发剧烈的社会阵痛。 寡头 (Oligarchs): 指在国家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非正常手段攫取巨额财富并对国家权力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一小撮富豪。 极端自由主义 (Ultraliberalism): 强调最小政府干预、推崇绝对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经济思想。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一种对现代主义宏大叙事、普遍真理和客观实在性持怀疑和批判态度的哲学与文化思潮。 解构 (Déconstruction): 一种哲学分析方法,旨在揭示文本、概念和结构背后隐藏的内在矛盾与权力关系,挑战其看似不证自明的稳定性。 宏大叙事 (Grand Récit / Metanarrative): 指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合法性基础的、包罗万象的理论或历史解释框架,如启蒙、解放、共产主义等。 绝望致死 (Deaths of Despair): 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因失业、社会地位丧失和前景黯淡等导致的自杀、药物滥用及酒精性肝病死亡率的上升现象。 《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阿瑟·克拉克: 小说描绘了外星“超主”为地球带来乌托邦式的和平,但也导致人类文明停滞和丧失主体性的故事。 《全世界受苦的人》(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弗朗茨·法农: 本书深入分析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者精神的摧残,并提出了“暴力”作为精神“去殖民化”手段的争议性观点。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弗朗西斯·福山: 该书在冷战结束后提出,人类历史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 《二手时间》(Secondhand Time)—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通过大量口述访谈,记录了苏联解体后,普通俄罗斯人所经历的巨大社会动荡和精神创伤。 ——BGM—— Instrument of Surrender - Sea Power Whirling-In-Rags, 8 AM - Sea Power

159分钟
99+
1个月前

进化道路上,你我皆共犯《百年孤独》万字解读⑦

酒神少女

文明的进步,必须靠杀戮铺路吗? 你的善意,会不会是别人的地狱? 审判席崩塌后,你我皆是共犯? ——简介—— 本期节目将撕开文明与野蛮的虚伪边界,从玛雅的活人献祭,到西班牙的十字架与剑,再到联合果品的商业殖民,我们将追踪一条贯穿拉丁美洲历史的、残酷的“文明迭代”链条。 当“为你好”成为最致命的武器,当审判席崩塌后你我皆是共犯,我们该如何自处? 本期将深入探讨马尔克斯的伦理黑洞,重新定义“魔幻现实主义”为历史的创伤疤痕,并最终直面那个终极问题: 在这片废墟之上,我们是该选择清醒的冷酷,还是天真的孤独? ——时间戳—— 00:00 生命的迭代,以另一个生命的终结为燃料。 11:23 西班牙人的到来,是一次无法拒绝的系统更新。 28:57 把一艘三百吨的船,拖过一座山。 34:31 儿子杀死了父亲,然后变成了父亲的样子。 38:45 看不见血的暴力,都写在合同里。 41:32 他们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恶龙”。 49:58 你发现,你们都是被告,也都是共犯。 57:33 马尔克斯家不也是侵略者后代,有什么道理说美国呢? 1:00:57 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想象,是历史的疤痕。 ——关键词与核心概念—— 献祭 (Sacrifice): 一种宗教或社会仪式,通过献出生命或贵重物品以求维持宇宙秩序、与神沟通或换取群体的存续与发展。在广义上,指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如文明迭代)而牺牲个体或某个群体的行为。 克里奥尔人 (Criollo): 指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出生的纯血或绝大部分为西班牙血统的白人。他们在殖民地社会结构中地位较高,但通常被排斥在最高统治权之外,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告谕》(El Requerimiento): 1513年由西班牙法学家撰写的法律文告。西班牙征服者在与美洲原住民接触时,会向其宣读此文告,要求他们皈依天主教并臣服于西班牙国王。原住民若不服从,征服者便以此为法理依据发动“正义的战争”。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 Realism): 一种文学与艺术流派,将现实主义的叙事技巧与超自然的、梦幻般的元素无缝结合。在这种叙事中,奇迹与怪诞被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平静地讲述,从而模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联合果品公司 (United Fruit Company): 曾是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叶控制了拉丁美洲大量的土地和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和港口),对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众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香蕉共和国”一词的起源。

66分钟
99+
1个月前

"我只想要个答案,可答案不该是死"《我的团长我的团》

酒神少女

这是我的34岁,也是龙文章的34岁。 如果“老的要去杀幼的”是一个无法破解的死局,我们为何还要挣扎? ——简介—— 这不是一期关于战争的解析,这是一次关于“债”的追寻。 从龙文章的第一次“死亡”开始,沉入他那笔越滚越大的“真心之债”。跟随他,去感受一个造物主在祭旗坡上的狂喜与恐惧;去体味一个清醒的算计者,在历史的重量和一个老人的心碎面前,如何彻底失算;去聆听他在授勋台上的最后陈词,那不是一次演讲,而是一场盛大、悲凉、且蓄谋已久的自毁。 最终,我们将一同凝视那颗他为自己准备的子弹,那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的算计,也是他对这个荒谬世界,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回答。 ——时间戳—— 00:00 开端:一场昏厥,一个骗子背上一笔还不清的真心债 10:32 公堂:用北平的爆肚涮肉,为三千亡魂画一张回家的地图 26:34 祭旗坡:一个造物主的狂喜,和一个负债者的恐惧 39:55 失控:两个无法被算计的变量,一场理想主义和少年中国的拷问 1:08:25 失算(上):当真实“松山战役”的四千亡魂,压垮沙盘上的推演 1:33:13 失算(下)我算得出枪炮,却算不出一个老人会真的伤心而死 1:43:35 清算:用一颗塞满人间烟火的子弹,偿还所有 2:00:29 终局:我掀了棋盘,答案是什么? ——关键词与核心概念—— 酒神精神 (Dionysian Spirit): 源于尼采哲学的概念,代表混乱、沉醉、激情和非理性的人性层面,与代表秩序的阿波罗精神相对。 西西弗斯 (Sisyphus): 希腊神话中被惩罚永无止境地推巨石上山的人物。在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诠释下,他象征着人类在荒诞世界中无尽劳作的处境。 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一种强调个体自由、责任和在无意义世界中追寻意义的哲学思想。它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通过自身行动来定义自己的本质。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由经历恐怖事件引发的一种精神健康状况,其症状可能包括闪回、噩梦、严重焦虑以及对事件无法控制的回想。 集体无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概念,指人类心灵中继承而来的、非个人经验所塑造的无意识层面,其中包含了全人类共通的原始意象和思想,即“原型”。 ——片尾BGM—— 那些振聋发聩的台词——《我的团长我的团》

141分钟
99+
1个月前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百年孤独》万字解读⑥

酒神少女

CIA如何用电信诈骗,扒光一位总统? 一家卖水果的公司,凭什么能“谋杀”一个国家? 如果历史可以被彻底抹除,我们如何相信眼前的现实? ——简介—— 本期节目将深入挖掘“联合果品公司”如何将一个主权国家变为“香蕉共和国”的真实历史。 我们借用“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的暴力美学框架,为您逐层解剖这场堪称“国家级谋杀案”的商业与政治阴谋:从创始人迈纳·基斯的“屠龙少年”黑化史,到哥伦比亚血腥的“香蕉大屠杀”,再到“公关之父”爱德华·伯奈斯与CIA联手,用一场精心策划的“国家级电信诈骗”,颠覆危地马拉民选总统阿本斯的惊心动魄的全过程。 这不仅是《百年孤独》中最残酷现实的来源,更是一面映照当今“算法统治”与“现实扭曲力场”的镜子。 ——时间戳—— 00:00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立场” 08:03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15:48 一份堪称“卖国条约”的铁路合同 19:55 “章鱼”:一个国中之国的诞生 30:44 血腥的“立威”:香蕉大屠杀与被抹除的三千人 37:39 “在洪都拉斯,买议员比买骡子还便宜” 41:43 杜勒斯兄弟的“旋转门”:当CIA局长曾是公司的律师 46:58 佛洛伊德的外甥:公关之父伯奈斯的“舆论手术” 56:16 代号“PBSuccess”:一场国家级的“电信诈骗” 1:01:50 总统的“裸体搜身”:一个国家的尊严如何被剥夺 1:06:43 我们都是孤独的“记忆幸存者” ——关键词与核心概念—— 联合果品公司 (United Fruit Company): 1899年由迈纳·C·基斯等人的公司合并而成,是20世纪初至中叶控制了中美洲广大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美国跨国公司,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香蕉共和国 (Banana Republic): 一个政治经济学术语,特指那些政治不稳定、经济上高度依赖于单一产品(如香蕉)出口,且受外国资本和政府强力控制的国家,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分层和腐败。 现实扭曲力场 (Reality Distortion Field): 源于苹果公司内部形容乔布斯个人魅力的术语,现泛指通过强大的意志、语言和气场,使他人相信某种主观构想并为之奋斗的现象。 垂直整合 (Vertical Integration): 一种商业策略,指公司通过收购或控制其供应链上的不同生产阶段(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以降低成本、控制质量并增强市场力量。 飞地经济 (Enclave Economy): 一种经济模式,指由外国资本控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区,其生产活动与所在国的本土经济几乎没有关联,利润也大多流向国外,无法有效带动本国发展。 旋转门 (Revolving Door): 一个政治学概念,描述个人在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通常是游说团体或受监管行业)之间来回转换角色的现象,可能引发利益冲突和政策俘获。 PBSuccess行动 (Operation PBSuccess): 1954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策划和执行的秘密行动代号,通过心理战、宣传和军事支持,成功推翻了危地马拉民选总统哈科沃·阿本斯的政府。 煤气灯操纵 (Gaslighting): 一种心理操控手段,指操纵者通过系统性地扭曲信息、否认事实,使受害者逐渐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和理智,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杰夫·奥洛威斯基 (Jeff Orlowski): 一部探讨大型科技公司如何通过其商业模式(依赖用户数据和算法推荐)深刻影响人类心理、社会结构和政治稳定的纪录片。 从零到一 (Zero to One)—彼得·蒂尔 (Peter Thiel): 一本探讨创业与创新的商业书籍,核心观点是成功的企业应致力于创造垄断性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从0到1),而非在现有市场中进行复制竞争(从1到n)。

74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