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调
丹拿出品官方播客

Album
主播:
不单调的Hans、monkey于
出版方:
不单调的主播
订阅数:
4,696
集数:
43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丹调」是一档丹拿之声出品的音乐文化主题播客,旨在为中文世界听众提供理解和欣赏声音艺术的多元视角。每期节目,我们会邀请一位艺术大咖、音乐挚友或声音从业者做客丹调会客厅,同听众分享旋律和声音背后的热门话题、艺术故事、行业思考和人生体验。
丹调的创作者...
丹调的节目...

对话许茹芸:从卡带到流媒体,我们共同的“听觉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丹调

本期播客中,许茹芸分享了 30 年音乐路的关键历程:从民歌餐厅被发掘出道,首张专辑《讨好》遇争议后,凭《泪海》爆火;“芸氏唱腔” 是自然形成的独特符号,随年龄和心境变化,唱歌时注重用身体传递律动。她也谈及音乐传承,认为经典旋律会循环回归,同时坦然接受流媒体时代的听歌习惯变化。 此外,许茹芸还聊到多元身份探索:演过《来我家吧》,创作诗集与保养书籍,灵感多来自生活与阅读;她享受人生每十年的转变,直言 “清楚目标时阻碍会减少”。目前她正进行《适合相爱的时辰》巡演,还推出出道 30 周年新歌《一首云的时间》,满满诚意值得细听。 时间轴 00:18 考试趣事,谈首张专辑《讨好》争议 03:04 许茹芸忆民歌餐厅起步,首张遇冷第二张爆火后赴纽约 08:48 许茹芸聊唱《泪海》现场泪奔,叹音乐唤起青春回忆 11:23 “芸氏唱腔” 自然形成,不同阶段有变化 16:06 谈音综翻唱体验,称爱把别人歌唱成自己的 19:28 接受流媒体时代,经典音乐旋律会循环传承 23:00 聊多元身份,爱写诗做音乐剧,觉歌手更自在 30:20 写日记习惯,谈出道 30 年每十年身份转变 35:00 演唱会主题 “适合相爱的时辰”,曝福州等行程 37:42 从业 30 年感悟,愿享受老去按节奏出新作 42:08 推荐新歌《一首云的时间》,获演唱会祝福

44分钟
2
6天前

对话“全能音乐人”小柯:从唱片时代到剧场时代,流行乐坛的30年骤变与思考

丹调

本期节目中,小柯分享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历程:考音乐学院失利后换种方式玩音乐,将创作当作记录生活的 “日记”,早期作品自然带着时代烙印,《北京欢迎你》则让他突破创作约束、建立文化自信;同时他聊到当下流行音乐的困境,认为行业受互联网和流媒体影响,话语权转移、作品更趋场景化,观众审美已超越部分创作者。 此外,小柯还谈及转型音乐剧的原因 —— 能更完整表达故事与情感,曾尝试 “先看戏后付钱” 模式;他开办免费戏剧训练营,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见证学员从怀疑到投入的转变;最后分享首次办演唱会的心态,称经音乐剧舞台历练后克服恐惧,计划演唱观众熟悉的歌并设计惊喜环节,满满干货值得一听。 时间轴 00:20 小柯:写歌就像记日记,记下不同时代的生活 02:53 考音乐学院差 1 名落榜?小柯换种方式写改编曲 05:40 语文老师夸我文章好!我写小说投稿还发表了 09:16 没特意写时代感!我过普通人生活,歌里自然有 11:44 《最熟悉的陌生人》:改完歌词,大家更有共鸣 13:35 写《北京欢迎你》:突破束缚,用民族风找自信 18:16 现在流行乐:太看重场景,歌词没以前有文学感 22:25 互联网让谁都能发歌!观众审美比创作者还高 26:18 48 岁发专辑!后来玩音乐剧,比写流行歌有意思 30:26 写好歌、做音乐剧:都得真诚!首演我也紧张 31:36 先看戏后付钱!票房涨了,但遇恶意订票难推行 34:45 开免费训练营:用赔钱的钱请老师,留住好人才 37:47 学员太拼!老师被打动,第一周没淘汰还自费排练 41:43 和泰安学院合作:用淘汰制,从学生里挑好苗子 45:37 以前怕开演唱会!现在音乐剧练出来,敢尝试了 48:30 演唱会选歌:就唱大家会的!还藏了惊喜环节 52:10 学杨过学武!我试遍风格,终于找到自己的路

56分钟
1k+
2周前

办学校、做公益,小提琴家柴亮聊音乐教育:别逼孩子当独奏家

丹调

本期丹调中,柴亮老师分享了音乐之帆音乐公益项目:2009 年受交响乐团演出启发启动,20 万善款助力起步,后借鉴委内瑞拉理念升级 2.0,以 “先感受音乐再碰乐器” 破解琴童弃琴难题,孩子仅学两月便能登台,志愿者的长期坚守也成项目特色;同时他剖析中美音乐教育差异,国内重基本功却缺创新,国外强协作却弱基础,为此他创办学校尝试融合二者。 柴亮还谈及音乐本质,认为音乐是情感纽带、无高低之分,推出《重逢有日》专辑降低古典音乐门槛;他透露音乐之帆 2.0 将在北上港新增合作学校,未来乐团面向音乐爱好者开放,还推荐了古尔德演奏的贝多芬经典乐章。 时间轴 00:20 柴亮谈音乐之帆起源:乐团演出点燃初心 05:04 音乐之帆 2.0:学委内瑞拉 “先乐后器”​ 09:08 音乐之帆志愿者:顺义到大兴每周义工 10:38 音乐教育:看孩子舞台发光很感动 14:10 柴亮:受人启发改进的音乐教学法 15:29 音乐之帆 2.0:北上港将设新乐团 19:05 柴亮办学:融合中美音乐教育 21:42 林耀基:难得的 “懂放手” 教育家 22:55 中美教育:别逼孩子当独奏家 27:41 独奏家当乐手难,学维也纳配合 29:03 音乐的意义:连接孤独的人 32:53 小提琴家:上台总有遗憾 33:53 转指挥是因为小提琴单调想扩充自己 35:29 教学助独奏,指挥看全局 36:23 柴亮《重逢有日》:降古典音乐门槛 38:58 柴亮荐碟:古尔德贝多芬《锤子》奏鸣曲第二乐章

40分钟
99+
1个月前

对话86版《西游记》作曲许镜清:刻在国人DNA中的“diu diu diu”

丹调

当电子合成器的奇幻音效冲破五声音阶的束缚,当农业科教片配乐师意外执笔西游记天庭仙乐——许镜清以一场"音乐大闹天宫"改写了86版《西游记》的听觉基因。节目中,他揭秘如何用雅马哈DX7合成器编织《云宫迅音》的星际幻境,如何顶住领导压力将电子乐推入央视荧屏。那些为孙悟空量身定制的腾空鼓点、为猪八戒谱写的诙谐旋律,背后是一位匠人"从不考虑传播,只忠于内心"的创作哲学。 从被迫接受网友二次创作的无奈,到退休后无人问津的旋律终将带入坟墓的遗憾,许镜清坦言"民族风格是千年根基,但敢走新路才是活水"。本期节目不仅重现了四十年前中国影视配乐的破壁时刻,更在电子鼓的余震中叩问:当传统遇见电子,当匠人遇见流量时代,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留下的声音? 时间轴: 00:35 从农业科教片到《西游记》:许镜清的作曲逆袭之路 01:46 DX7合成器邂逅记:一场阴差阳错的电子音乐启蒙 05:16 半小时写出猴王BGM:试音现场的"神来之笔" 07:32 电子鼓惊魂事件:录音棚里敲出的那个坑 12:01 五声音阶破壁人:当年那些被领导反对的电子音效 17:25 2分40秒的星际穿越:〈云宫迅音〉诞生记 21:07 音符塑造人物:猪八戒为什么自带搞笑BGM? 26:53 从未想过会成名:许镜清的"纯粹创作哲学" 31:16 改编≠乱编!老爷子对二次创作的底线 33:58 民族基因+电子灵魂:中国配乐的出路在哪里? 39:56 晚年创作上的无奈:脑子里那些美的旋律只能带进坟墓了

41分钟
2k+
1个月前
丹调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