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02 停停停停!别“劝"孩子吃饭啦!

月亮和七个便士

这期又是我们的亲子播客系列,我们想要聊一聊的是:小孩儿吃饭那些事。 孩子吃饭,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大家养育过程中挺重要的事。 我们常会听到,周围的父母谈到孩子吃饭时感到很发愁,说孩子“不好好吃饭”。 什么是好好吃饭? 大人为孩子吃饭发愁,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的原因和动力? 除了发愁,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改善? 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本期主播:陈怡利、张岩、詹颖(点击链接,了解她们) 00:00 孩子吃饭,真是养育路上重要的事儿 01:42 关于“被劝吃”的不舒服的回忆 02:56 一个对吃没什么感觉的胖胖男孩儿 05:24 孩子体重超重,背后是和食物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07:00 吃,到底是谁的需要? 08:09 一个被劝着吃下太多的小女孩儿 10:20 为什么隔代养育中,更容易出现“劝吃”?喂养自己内心的空洞和匮乏……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有把孩子带好…… 11:46 喂养孩子,变成了证明“我是不是足够好”…… 12:44 拼命劝孩子吃,也许是在拼命照顾曾经没有被好好照顾的自己…… 13:16 当大人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喂养孩子时可能会带着怨气 14:35 大人更多时候要兜住自己的焦虑和其他情绪 16:32 祖父母辈劝孙辈吃,也许是为他们曾经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儿女感到内疚,而做出的补偿 17:40 有时候拼命对孩子“好”,也许是在防御心中的“恨” 18:58 给孩子带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爷,也很不容易啊 20:24 当大人很委屈、辛苦的时候,会很难承受孩子对食物的拒绝 21:04 “不吃”可能激活了人类基因中的恐惧 24:11 看起来是吃饭的问题,可能背后还是关系的问题,是感受的问题 相关文章 | 食物与爱:进食障碍的痛苦与挣扎 往期播客 | E34 eat or not to eat, 心理咨询师选择being eat 25:29 提供的食物被孩子拒绝,很挑战大人的心理弹性。但这就是孩子发展自主性、内在力量的过程。 26:47 绘本《我会好好吃饭》:让孩子适当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 28:07 在中国家庭中,一家人吃饭是很重要的事;吃饭的氛围也许比吃什么、吃多少更重要。 30:37 正念吃饭、正念养育 相关文章 | 第二次正念吃葡萄干 32:20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照见我们自己。观察别的家庭,彼此照见。 往期播客 | 再见爱人特辑01 杨子 往期播客 | 再见爱人特辑02 不做心的“哑女”,发出自己的声音! 往期播客 | “留几手”的虚张和脆弱 33:50 结尾 本期配乐:Banquet(丰盛晚餐)——Mader(李安电影《饮食男女》插曲)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期待与你相遇。

34分钟
99+
11个月前

再见爱人特辑 03 “留几手”的虚张和脆弱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姜山、詹颖、张岩 本期话题主角: “留几手” 你身上有他的影子吗?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你伴侣有类似特质吗? 我们一起来深度理解一下这类特质的人吧。 对《再见爱人》的讨论如火如荼,我想那是因为亲密关系或许是一生当中每个人都想要经历或者经历过的关系,并且是最贴近内心、最具体验深度的关系。 我们对这种关系的体验和各种关于关系的信念,起源于我们早年与照料者的互动经历,决定你将信任、亲密、依赖、安心或恐惧、疏离、冷漠、怀疑、不安、控制......等等不同的元素带入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一段关系里承载着两个人的课题,一段稳定长期的关系也能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也太需要学习如何在关系中实现它们。 学习的第一步,便是认识自己。在自己的关系中,在他人的关系中,照见我们自己。 来,借由他人关系的镜子,让我们持续去理解,持续去讨论,持续去锻造自己的爱的能力吧。 * 更多内容也欢迎查看我们的公众号文章: 从爱上(fall)一个人,到爱上(in love)一个人 为什么爱一个人很难? 剪这期配乐的时候,一下子就锁定了这首《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太喜欢这段歌词了,把它贴出来与你分享: “因为享受着它的灿烂, 因为忍受着它的腐烂, 你说别爱啊,又依依不舍, 所以生命啊,它苦涩如歌。 你会静默,手握着星火等在至暗时刻 你被击破,当熟悉呢喃又穿透耳朵 ...... 在这浩瀚星河你是什么 在她温柔眼眸的你是什么 闪着光坠落,又依依不舍 所以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福禄寿FloruitShow ——张岩说 timeline: 02:28 留几手的可爱之处 05:46 问题都门儿清,but ,我就是不动,why? 06:26 改变意味着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07:04 拧巴,内外极大不一致 08:06 无法动的软弱感,背后是对自己的不确定 09:40 不能被确定的自己 10:30 心目中永不可达的高峰 12:30 高度依赖外界反馈 15:43 顺畅的表达能力或许也是被好好关注过的证明 16:51 飘了又跌了,我是谁?我在哪?我到底行不行? 18:12 个人自我价值感在亲密关系中的影响 22:05 持续发声仍是在谱写关系,无回应之地已来到关系终章。 24:47 关系中的压力和错误如何面对 28:48 很多男性面对错误的方式与他们缺乏沟通能力和体验情感能力的匮乏有关 29:33 无法亲密vs缺少亲密关系互动范本 31:04 刘爽真的知道问题是什么吗? 36:32 本质上找伴侣,先是找妈,再找爸,最后才能找到伴侣 38:28 远了太孤独,近了太窒息 ,关系就是不断调试的过程 39:48 亲密关系照见自己 BGM:《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福禄寿FloruitShow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46分钟
99+
11个月前

E33 你恐高吗?心理咨询师解读恐高的意义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詹颖(苏州)、金洁(北京)、陈怡利(北京)、张岩(大理) 前言: 恐高是一种独特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当我们站在高处俯瞰脚下的深渊或者广阔的空间时,那种心跳加速、双腿发软、头晕目眩的感觉,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恐高,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更是一个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人类进化历程的复杂议题。 从高耸的山峰到摩天大楼的边缘,从透明的玻璃栈道到飞机的舷窗,不同的场景都可能触发恐高的反应。有人仅仅是站在二楼的阳台就会感到不安,而有人却能在高空跳伞中享受刺激与挑战。那么,恐高究竟从何而来?是先天的遗传因素,还是后天的经历所致?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是仅仅带来一些不便,还是可能发展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心理障碍? 让我们一同探讨恐高这一现象,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原因,探寻应对恐高的方法,以及思考如何在这个充满高度挑战的现代世界中与恐高和谐共处。 Timeline: 00:49 我们在高处的体验 01:40 视崖实验 11:41 ​为什么小时候不恐高长大却恐高了呢? 17:55 DSM-Ⅴ 特定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21:39 对坠落的恐惧 26:48 对失控的恐惧 40:14 对未知,不确定的恐惧 44:42 ​是否有人在感觉有变化吗? 47:57 对权威的恐惧 49:03 应对恐高的措施 BGM:《恐高的鸟》 大鹏

58分钟
99+
1年前

E32 【问答】“我这种情况,需要做心理咨询吗?”

月亮和七个便士

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可能对心理咨询有很多疑问和顾虑。 因为心理咨询的保密性,我们很难知道真实的心理咨询过程是怎样的,大家对这个神秘的过程可能也充满了好奇。 所以我们想从专业的从业者——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给大家分享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希望大家对心理咨询能够多一些了解。 也许有时你会在心里嘀咕:“我这种情况需要心理咨询吗?”又或者“心理咨询对XXX有用吗?” * 到底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到底适用于哪些人? * 心理咨询可以对什么情况有帮助呢? 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本期主播:陈怡利、詹颖、王丽文、徐佳音 timeline: 00:00 引入 01:34 常见问题1:我这种情况,适合做心理咨询吗? 01:57 心理烦恼、身体病痛、对自己内心好奇 04:15 不能理解的一些情绪变化、行为模式 05:51 情绪低落、食欲不佳、精力不济、很想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却无法改变 07:37 B站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10:23 当你想到“我要不要做心理咨询啊”,你就可以去做心理咨询。 10:40 重视你自己的感受,坚决抵制“矫情、事儿”之类的贬低 12:01 你可以在咨询中去讨论:我要做什么、我未来的志向、我的职业和人生 14:01 我们文化中对心理、心理咨询的贬低、污名化和病耻感 16:10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的是:看见和理解 17:47 小结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期待与你相遇。

19分钟
99+
1年前

播客亲子01 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个不被爱的孩子

月亮和七个便士

为人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除了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教他们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它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保护。作为父母我们是如何与规则相处的,又该如何教孩子与规则相处,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话题。 欢迎各位与我们三位咨询师一起漫谈管教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几种重要角色。 本期主播: 张岩 陈怡利 詹颖 Timeline: 00:29 从母婴系列到亲子系列 00:55 本期主题“管教” 01:03 每个人对“管教”的感受各不相同 02:42 养育者内心的摆荡 03:31 ”管“和”教“也许带给养育者不同的感受 05:18 孩子需要了解规则,适应规则 06:04 管教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的礼物 07:20 管教是个长期的任务,放眼孩子的一生 09:39 对孩子来说只有快乐是远远不够的 11:03 家庭中的管教,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规则建立关系 12:19 管教在孩子成长/成就中扮演的几个重要角色。 12:50 自控-识别自己的冲动-是什么触发了自己的脾气,冲动会如何伤害他人,以及学习如何不将之付诸行动。 13:39 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温柔而坚定的回应,不断练习,帮助孩子内化规则。 19:14 养育者觉察:此时此刻我为什么要给你立规矩? 21:42 孩子如何回应也反映着平时亲子互动的方式 23:51 发展”公平“观念,以及能够实践”公平“行为的动力。 31:17 想象他人的感受,理解它们背后的成因,在乎他人的感受,并且意识到自己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 34:50 考虑他人的感受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38:28 识别自己的情绪及意识到其成因,命名它们,表达它们,或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克制它们。 41:40 养育者的挑战:面对孩子强烈的情绪表达 43:07 教育者的自我觉察及自我照料 46:10 利他主义——发现给予的乐趣,即使是为了别人牺牲。 53:01 管教不会让父母收到来自孩子的感激,直到孩子们经历了自己为人父母时的酸甜苦辣! 配乐:《时光》—《养个孩子不容易》片尾曲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58分钟
99+
1年前

咨询师谈“时间”--来一起“挥霍”一段时光吧

月亮和七个便士

大家好!这是新一期的“月亮和七个便士”播客节目。 我是本期播客主持人姜山。 时间是一个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但又不易被深思的概念。今天我邀请了我的咨询师朋友金洁、张岩来谈谈在心理咨询和生活中的时间引发的各个话题。 “我们要如何感知时间,要在自己的时间中生活还是在他人的时间中生活呢?” “你可以挥霍时间吗?” “无所事事,不做准备,也许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请大家跟我们一起享受这段时光吧! Time List: 00:33 这期播客的起因 01:53 咨询师为什么对时间这么在意? 05:59 金:我们如何感知时间? 在大众的时间和“我”的时间中间,我们要如何自处? 09:04 催婚与被催婚:两种时间感 11:31 心流的体验:沉浸在自我的时间中 14:50 金金:我们为什么会在刷视频上花那么多时间 岩岩:这是主动的选择吗? 山:与自己失联了吗? 岩岩:抓眼球的设计就是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山:大脑是倾向简单的;刷视频是人休息的方式 21:59 夫妻在养育孩子中的时间斗争(两位要打起来了吗) 26:52 金:时间的稀缺感之你敢于挥霍时间吗? 32:27 岩:做咨询和发呆 34:10 金:为什么人不能无所事事? 36:42 岩岩:你敢和自己呆在一起吗?(不敢吗,咨询师来帮你) 38:57 金:不进则退的恐惧

42分钟
72
1年前

母婴 13 聊聊婴幼儿的性

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节目主播:陈怡利、詹颖、张岩 这一期我们聊到了在婴幼儿时期,与性相关的话题。 我们不仅一次说,虽然,我们在谈孩子的养育,但每个对孩子的理解,对与孩子互动中的现象的对照了解和观察,都不仅仅是为了养育一个更好的孩子而已,我们也在不断的重新理解和发现自己。 养育的过程,实际是双重的,甚至是多重的,是跨几代的理解、代谢和反思,你的内在在被又一次的照见,你的成长过程被又一次隐秘的呈现,你的家族传承,那些好的及那些伤痛都同样再次在一个孩子的生命中上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这期我们讲到孩子的“性”在家庭中被如何回应和处理,将一定程度影响他未来的亲密、两性关系建立,同性或异性父母对自身性别的认同、父母间的关系,他们分别回应孩子的方式,都影响他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亲密关系的核心体验。性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生殖方面的知识的教育,而更广泛的包含了一个人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及性别角色,也能承担自己性别角色应承担的任务,有能力投入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等内容。 我们谈到比如,我们谈到孩子触摸生殖器该怎么办?异性父母在孩子多大时就该注意保留身体边界了?如何回答孩子“我是怎么来的?”,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处理...... 欢迎你来听。 Timeline: 00:40 缘起 01:33 孩子带着父母独特的性别期待和态度降临 性别差异包含文化属性和现实差异 07:49 女孩儿就该乖? 08:50 鼓励性别角色的另一面也同样影响性别角色的建立 11:15 期待不可避免,反思给到孩子更多空间 13:58 3岁前会有探索阶段 16:14 探索自己的身体、探索不同性别的差异 16:56 当孩子摸生殖器,如何回应 23:47 异性父母什么时候不能跟孩子一起洗澡了? 29:04 性教育原则是看孩子的发展阶段和他的认知情况 29:50 你的孩子会如何表现出对“我是怎么来的”的好奇的呢? 29:50 再谈父母与孩子的边界, 38:46 异性父母的过度暴露、接触是对孩子的过度刺激。 47:45 如何从对爸爸妈妈的爱恋当中退出,并发展出未来拥抱自己关系的能力? BGM:三千遍我爱你 withdraw(cover陈壹千)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同在养育之路的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53分钟
85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