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月亮和七个便士,我是佳音。 我们准备做一个新的系列,是关于女性的。女性主义在当下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话题,也有很多自媒体博主已经对此进行了各种讨论。作为动力学的咨询师,我们想尝试去理解在生活中普通女性的。当然没有女性的苦难更甚的意思,我们之后也会推出男性主义的系列节目也请大家可以期待。我们想说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存在于这个社会中,我们的困难都是的真实的,所体验到的困难都应被看到,因为七个便士中的女性更多,这是得我们更容易讲出这个部分,我们想看到和回应更多普通女性在生活中遇到或者将会到的不被理解不被回应的时刻。 主包在录制本期节目过程中,不断的在反思什么是“普通女性”“是不是说女性主义必须要提到男性”,稿子改了“N+1”版,想要获得更多女性的认可,又觉得不足够的看到更多女性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但这不就是女性在工作中困难的体现吗?我们总想去照顾到更多的人的感受,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肯定,在忙忙碌碌删删减减4天之后,最后还是接纳了自己只能很局限的去理解部分的困难,然后“凑合”出了12分钟的小片段,不过我会一直在路上
本期主播:詹颖 张岩 陈怡利 前言: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身体很累,但躺在床上却思绪万千;或是深夜突然惊醒,再也无法入睡;又或者睡了很久,醒来依然觉得疲惫不堪……睡眠,这个本该自然的生理过程有时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难题”。今天我们三位动力学的咨询师展开了一场关于睡眠的漫谈,欢迎收听! Timeline: 01:29 你睡得好吗? 02:59 这么才算睡得好? 04:55 睡眠的阶段 06:26 做梦 11:31 我们到底应该睡多久? 15:19 入睡困难 21:21 建立睡眠仪式,探索适合自己的睡眠节律 31:55 嗜睡 39:42 睡眠是关注自我的信号 BGM:《天黑黑》 孙燕姿
大家好,这是月亮和七个便士新一期的播客。 我们谈论了“主体性”这个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很火的词,欢迎收听。 本期主播:陈怡利、姜山、丽文、佳音( 关于我们的介绍) 00:08 引入 01:08 想到主体性,我们想到了什么:深层的需要……《哪吒》的爆火…… 03:16 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想要做什么……个体的我VS集体的我……“我”的定义和边界 04:11 主体性是如何与他人有关的 05:30 主体性的体现:这件衣服不适合我 VS 我不适合这件衣服 07:39 主体性的背后: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感,如何认识、看待自己 08:32 主体性,是不是就是一个人的自体感(sense of self)呢? 09:46 为什么有的人的主体性出不来? 11:13 “人类是爱过的人拼成的马赛克” 11:45 “我”的里面包含着生命中的他人 13:44 真自体 VS 假自体 (True Self VS False Self) 14:26 “我“是多面的、丰富的 17:03 如何提升主体性,内核其实是:认识你自己 18:12 一个察言观色、讨好的人,有主体性吗? 20:19 我的主体性 VS 他人的主体性:要妥协吗?妥协就意味着丧失主体性吗? 22:46 我的需要 VS 他人的需要:照顾别人的需要就意味着丧失主体性吗? 24:24 觉察、承认、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身边的人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26:18 有主体性的人,是自私的人吗?很自信、自我、强势的人,就是有主体性的吗? 31:51 过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感受,忘记照顾自己的需要,是主体性薄弱的表现 33:48 更细致地了解自己,也是在掌控自己,提升主体性 36:01 走出内心的回音壁,和真实的人接触、说话,打破自己内心的幻想 38:19 结语 片头曲:《Therefore I Am》——Billie Eilish
hi~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这是一期由姜山带来的“单口”播客,我想以自己近5年心理咨询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下其中的投入和收获。也许,有小伙伴会对心理咨询工作好奇,也许有人想要从事这份工作,你大可以放心听听这期播客,我不能保证你能有收获,但我能保证这些都是我的真实体验。 最后欢迎大家提出你的疑问和看法,希望能在评论区与大家继续交流和见面。 Timeline: 01:30 个人介绍 02:45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付出了什么 10:16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得到了什么? 19:58 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月亮和七个便士,我是张岩。 这期节目呢,可能有些特殊,但也是我们在做的一个新的尝试。 当前我、王丽文和詹颖,我们三个正在一个自体心理学共学的小组一起做一些讨论和学习,我们经常发现我们讨论的内容还挺有意思的,有些也是满靠近我们日常的,我们就觉得也很适合分享给大家。这种感受也在我们这酝酿一阵子了,所以这次我们就做了这个尝试,暂且希望以后可以做成一个系列吧,就叫心理咨询师闲扯谈系列。 那这期我们扯到了什么呢? 我先给大家一些小剧透,如果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你收听完我们这期有点乱七八糟的尝试。 * 从那些年我们买过的漂亮笔记本和做过的漂亮笔记谈起,那些对我们是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 我们小时候常常记笔记,现在生活发朋友圈、写游记,到底这些记录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背后的驱动力又有哪些可能性呢? * 那些好努力好努力的孩子,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 为什么动力学咨询不限定甚至不鼓励你特意为了咨询准备好一些内容? * 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扯到这里我们终于跟今天的小组学习结合上了,我们会讨论到一个材料里的案例,进一步讨论了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办法在现实里跟人建立很亲密、长久的关系。 播客中提到的复杂性创伤及累积创伤相关文章链接: 从外卖投诉看到消费者心理创伤 还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讨论的内容主要还是主播们的闲聊,肯定没有尽然想到所有的情况,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其特别的意义,我们只是探讨我们的猜测和尝试性的对一些行为的可能性的理解,那必然不是独指某一个人,即使你有类似的行为,也不代表就是内在原因就是我们所讨论的那样。所以大家随意听听,有类似的部分或者有启发的部分,能帮助你更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已经太好了。 最后还要跟大家说下抱歉,我最近感冒,嗓子是哑的,可能会影响一些听感,请多多包含。 ok 祝大家收听愉快。 timeline: 04:23 从那些年写出的漂亮笔记谈起 08:35 笔记有时候充当了过渡性客体 11:50 记录与分离焦虑 13:52 你跟自体在一起还是展示给自体客体 14:49 青春期孩子的自体特点 16:26 不赶紧记下来就错过了 17:35 每个人的学习路径不同 17:35 那些一直非常努力,成绩上不来的孩子怎么了? 22:59 精心准备的经过了加工、管理,而草稿上的有时更靠近自己 25:39 咨询的附加值,降低行动化 26:29 幻想与现实的平衡 27:57 什么样的人只能待在幻想里? 29:51 敬佩和感谢每位在成长之路上的来访 30:59 一个个案 bgm: 片头:夏宫——陈婧霏 片尾:窗里窗外——门尼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月亮和七个便士。本期节目的主题是运动。你对运动的感觉是如何呢?什么让你想动动不起来?欢迎来听听这期,里面有爱运动的怡利和姜山,也有P人随机运动的佳音,还有跑步困难户的金洁,有没有和你的感受撞上的? 主持人:金洁 参与者:陈怡利、姜山、徐佳音 01:45 每天的运动量 03:00 J人的规律运动 9:00如果跑500米就想停下来 9:10 累是一回事,能承受又是一回事 10:00 P人的随意运动 15:50 运动中的挫败感 19:44 运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运动的过程更重要而不是结果。 24:00 运动的外在和内在驱力 32:01 找一个搭档 33:01 你对运动的定义是什么?探索自己的身体
哈喽 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和七个便士,这一期节目仍然是一期心理行业起底性的科普,是干货满满的一期,诚挚邀请大家听完,甚至可以反复收听。 本期是第32期节目的后半部分,在32期,我们讨论了到底什么情况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到底适用于哪些人;心理咨询可以对什么情况有所帮助等内容。 详细内容请移步收听:E32 我这种情况,需要做心理咨询吗? 大众对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越来越关注,也越来越有所觉察,关于心理行业、精神卫生行业现状,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诚然信息拉近了我们与心理行业的距离,但也的确有些内容很混杂、良莠不齐,也会有很多是有失偏颇的。加之,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大众对于使用心理帮助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的普通人,可能对心理咨询有很多的疑问和顾虑。 所以我们想从专业的从业者——接受过长程、系统、严格受训的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给大家分享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希望大家对正规的心理咨询有多一些理解。 这一期,也将涉及两个部分: part1: 所谓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科大夫等等一些让人云雾迷蒙的各种称谓、角色到底都是什么区别?希望听完这期,你也更能确定自己或身边需要帮助的亲友的情况更适合去哪里、向谁、寻求怎样的帮助是更合适的。 part2 一个真实、正规的心理咨询到底长什么样?又一定不是什么样?希望你听完这期能给自己正在进行的咨询体个检,或者帮助你判断你将进入的咨询是否是合规的。 心理行业科普系列,相关节目; E12 如何选择靠谱咨询师 E32 我这种情况,需要做心理咨询吗? E37 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 以上,欢迎你来听。 本期主播:陈怡利、詹颖、王丽文、徐佳音 后期/剪辑:张岩 timeline: part 1 : 04:01 总把咨询师喊成心理医生,竟然是错的? 04:57 精神科医生的执业标准及范畴 05:51 区分心理咨询师 vs 精神科医生 08:43 区分心理咨询师vs 心理治疗师 09:57 去医院 vs 寻求心理咨询 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part 2 : 17:49 引入——真正的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样子? 18:47 心理咨询的基本设置:时间、空间、安全性 18:47 对轻易给建议、给指导的咨询师需谨慎 25:26 25:26 强行推荐套餐,尤其10次/20次包好的建议绕行 26:55 正规心理咨询的判断标准参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工作的伦理守则 BGM: bucket hat / SoulFa灵魂沙发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是我们节后复更的第一期节目,过年这几天大家休息的怎么样?玩的开心吗?有没有去看哪吒?春节期间,哪吒爆火,让我们先祝贺哪吒登顶全球动画片票房Top1,我在2刷之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本期包含大量剧透,谨慎收听 BGM 《就是哪吒》 唐汉霄
即使是在2025年的中国,当听说周围的人去做心理咨询时,还是有人会说“这人太脆弱了,不够坚强”,或者心里腹诽“这人太矫情了”。 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吗? 来做心理咨询的人,是软弱的吗? 本期播客我们好好谈论了这个话题,从心理咨询谈到了男权文化、女性主义。 期待你的收听,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 本期主播:陈怡利、姜山、詹颖 00:41 生活中,你一定听人这么说过…… 01:36 我软弱又怎么样呢?寻求心理咨询只是一种应对方式。 02:53 什么叫软弱?走进心理咨询,面对自己,这反而是一件特别有勇气的事。 04:07 擅长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 05:23 每个人都一定体会过“弱”的感受,批评别人软弱,是在否认自己的“弱”的感受。 07:32 男权文化过分赞扬传统男性气质,例如坚强、有力量,忽视关心、照顾、帮助、合作等被赋予到女性身上的特质,也贬低抑郁、无力、脆弱等感受。 10:01 偏执-分裂心位的特点,把坏的东西分裂出去,放在别人身上。 12:11 批评去做咨询的人内心软弱,是把自己内心不能忍受的“软弱”的感觉放在别人身上。 12:55 男权社会对女性压迫,男性在其中也非常痛苦。按照“强-弱”这个单一的维度来要求,没有人幸福。 14:26 如果这个世界可以允许人不同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位置,世界将会变得丰富、多元而有弹性。 15:28 沟通分析(TA)中的PAC理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的灵活转换 16:24 女权中的女,可以理解为阴阳中的阴。 18:32 是女性主义,是人本主义。 18:57 来做咨询的人,也许是系统中最有希望的、最有意愿改变的人。 21:04 不止心理咨询,文学、艺术也在抚慰着人心。 22:44 做心理咨询的人增多,背后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痛苦终于有机会能被看到、被讨论了。 24:07 我们此刻录制现场,也呈现着男权社会对男性、女性的塑造和影响,呈现着“倡导坚强、否认脆弱”对人的伤害。 27:22 爹味男们,他们也是在被评判中长大的。评判是他们和别人连接的一种方式。 29:20 当一个人说“只有内心软弱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也许一方面ta的情感是被忽略的,ta的脆弱是不被接受的;另一方面,ta还要拼命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所以ta看不到别人,无法关心别人,还总是自我吹嘘。 31:24 每个人都有雄心的部分,女性可能也想成就自己,但囿于各种限制,最后只能呈现出照顾、谦让的品质。实在是太可惜了…… 32:39 心理咨询不是让人变强大、不再感受到痛苦,而是让一个人更全然地发展,更加圆满。 34:10 不同的时代,也许在呼唤不同的特质。现在这个时代,允许多元,也许会让国家更蓬勃地发展。 本期配乐:《feeling good》——Nina Simone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期待与你相遇。
本期是月亮圆桌的第三期,集齐了月亮和七个便士的所有成员。我们想在岁末和大家分享我们在自媒体这个赛道上,虽慢但努力的成果和感受。 欢迎收听本期博客 timeline: 03:46(金洁):向上的一种发展 04:41(姜山):我们还挺厉害 05:15(怡利):又开心又有点失落 07:24(佳音):越来越能够松弛 08:41(丽文):很大的一个挑战 10:41(张岩):跟大家有更多的交互 12:31(张岩):很多新的体验带到带给我自己 14:01(詹颖):更深入的连接,非常美妙的体验 15:34:你要先活下来 16:41:真正能让我们有很多体验,有很多成长,带给很多感受的是这个关系 19:15:我们还挺需要观众 23:24:对我们自己育儿这个过程都是很滋养,很有帮助的 24:48:我跟我自己内在婴儿的部分连上了 27:57:理解这个到底是背后发生什么 30:08:更有能力去到自己想去到的方向了 BGM: 《kiss the sky》Maren Morris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期待与你相遇。
“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 “送不到我的心趴上!” “没有他,我的生活品质会有质的飞跃!” ——《麦氏语录》 《再见爱人4》中开始最没有问题的一对,但随着节目的播出,逐渐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人对麦琳的言语吐槽、模仿,还编撰了《麦氏语录》。但是麦林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她的内在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一个“妈味”的人是否应该和一个“爹味”的人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心趴”吗? 希望借着本次播客的讨论,让我们来思考和反思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肯定会很辛苦,但一定也有意义! 本期主播:金洁、姜山(两个尽力追也没追上热点的咨询师) BGM:《River flows in you》
《再见爱人》里最“正常”的葛夕,似乎是很有主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干活利索,人际关系也处得好的飒姐。面对留几手的自恋,巨婴的表现,她也想得清楚,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离开呢?我们就来讨论讨论,对葛夕心理类型的一些理解。 主播:金洁、詹颖、姜山 00:50 对葛夕的印象 11:00 父亲缺席的影响 14:20 与母亲的绑定 20:20 施受虐的感受 23:00 为什么不离婚 34:10 被忽略的人,难以表达的脆弱 42:00 离或者不离,如何去选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