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生活中的心理学

Album
主播:
来野很幸运、任意_REX7、Jenny姐、亦扬炖错
出版方:
来野_
订阅数:
2.58万
集数:
49
最近更新:
5天前
播客简介...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PS:同名小红书、微博和豆瓣已开通,欢迎大家关注~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的创作者...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的节目...

35.当亲密关系被贴上价签:金钱究竟在丈量什么?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亲戚遇到困难,开口问自己借钱,该不该借? 媳妇儿没有安全感,让我上交工资,要不要交? 男朋友没有工作,还总嫌我给他花钱少,说我不在乎他怎么办? 为什么无论借与不借,感情都会受到伤害?人跟人的关系在金钱面前这么不堪一击吗? 本期节目,我们来听一听三位朋友关于钱的故事,聊一聊钱在亲密关系里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0:55 第一个故事:男朋友嫌我给他花钱少,说我不在乎他。 06:37 金钱如何影响关系中的权力。 (1)社会心理学的“资源理论” 在亲密关系中,经济资源(收入、资产)往往转化为“权力资源”,进而影响到关系里的决策权、话语权甚至情感主导权。 (2)自卑感与防御机制 经济弱势方在自卑羞耻时通常会使用两种防御方式:被动退缩(撤退)以及主动攻击(贬低对方,争夺心理高位)。 (3)控制欲的投射 经济优势方可能会通过给对方花钱之类的付出“换取”忠诚或顺从;经济弱势方则可能会通过“情感勒索”来获取更多资源。 12:40 金钱与情感补偿、公平感 金钱上的付出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爱意,也可能是一种情感补偿:希望通过物质上的给予来弥补关系中其他方面的不足(如对方的不稳定或冷漠)。 17:28 应对建议 健康的关系需要双向投入,而非单方面“透支”。当你忍不住为Ta无私付出时,不妨先问自己:我是在表达爱,还是在填补不安?” 20:24 第二个故事:老舅跟我借钱之后生活困窘,还不起钱。 23:23 亲情与金钱的边界混淆 (1)亲戚间一旦开始借钱,就很容易出现情绪绑架,把经济责任转化为情感债务。 (2)家庭系统理论中的“三角关系” 负债者陷入债务危机时,可能通过借贷、或情感绑架等方式,把拯救者、指责者卷入进来(如子女、配偶或父母)。 (3)“金钱-面子”的交换逻辑 别人跟你借钱时,你觉得“难得张一次嘴”,你想让对方还钱的时候又害怕破坏关系,这种文化脚本让我们的经济行为承载了过多的情感重量。 27:30 如何拒绝亲友的借钱请求? (1)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 (2)探听清楚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原因给出一个不借的相似理由。 这个诀窍的巧妙之处在于:当对方以某种原因为理由向你借钱时,对方一定会觉得这个理由本身很有说服力,他人无法拒绝,而用同样的理由来拒绝对方时,他也同样没办法再接着纠缠,或否定你的理由不重要。 (3)做好心理建设,借钱从来都不是义务,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30:39 第三个故事:贫穷的原生家庭塑造了我的人生 37:06 贫穷创伤的内化 寄人篱下的隐忍、爸爸用酒瓶砸头的愤怒、金钱羞耻感代际传递......都是经年累月的贫穷带给我们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辈子,让我们形成诸多扭曲的认知。 42:14 边界模糊的代际捆绑 (1)母女金钱共生:母亲指责女儿旅行消费,实质是把她对自身贫穷的无能感投射给女儿; (2)劝说母亲不管“吸血鬼亲戚”失败后的无奈,本质是女儿被迫承担母亲无法建立人际 45:36 应对建议 (1)分离“金钱”与“道德”的捆绑 (2)重建安全型依恋 (3)允许“健康自私” (4)阻断代际创伤 当“什么东西有价值”的问题,越来越被“值多少钱”的问题所取代时,现代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能力被计算性和工具性所取代,这造成感觉上的萎缩,最终丧失了生命体验的能力。 通过金钱,我们发问的始终是那些重要的问题,关于我们是谁,我们的价值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充分体验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以及推荐书籍】 《货币哲学》视域下现代人际关系的异化 黄祯辉 论西美尔货币哲学的四个维度 赵文力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A Humble Lemon - Why aren't the Fireflies sleeping_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1分钟
7k+
3天前

36.对谈性治疗师许涵清:越禁忌越沉迷,关于性心理我们都该知道更多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来野 【嘉宾】Haylie 许涵清:临床性学博士;AASECT认证性治疗师;美国马里兰州持证咨询师;美国国家注册咨询师。目前在北京独立执业,工作聚焦于临床性学领域,性少数群体友好(包括LGBTQ+、特殊性实践/性偏好人士、特殊亲密关系结构实践者)。 许老师的公众号:海狸博士的心理小站,主要发布以性学为中心的科普与杂文。 【内容概览】 性,本应是最坦诚的对话,却成了最沉默的禁区。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性治疗师、性学博士许涵清,带我们撕开社会对性话题的集体缄默——当亲密关系课堂缺失了“性”这门必修课,那些被误解的欲望、被压抑的好奇、被污名化的困惑,却让无数人陷入孤独的自我怀疑。我们不做猎奇的窥探,不玩暧昧的擦边,而是试图用科学视角解析性心理。谈性不是禁忌,而是通向亲密与自洽的第一课!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2:35 其中一方没有性冲动,或者性冷淡怎么办? 07:27 逐渐对另一半不太有性趣,性生活频率降低到几个星期一次,该怎么制造机会让另一半提起性趣? 13:18 之前大部分是男方主动,后来不积极了,说了就是“你又不提......”。所以想问,性需求的减少是否也意味着爱的减少?女性如何的更好的提出性需求? 27:50 害怕另一半失望,索性杜绝性生活的心理怎么克服? 36:58 人到中年,对性生活越来越力不从心且失去兴趣,这个年纪出现这个情况,会不会是雌激素降低之类的病态现象?需不需要吃药调节?另外,这种情况会不会对另一半有精神上的影响? 43:50 欲望太强烈怎么办? 46:41 自己喜欢的癖好,老婆不喜欢怎么办?比如说口。 49:39 多久一次算正常?一次多久算正常?怎么才算和谐?Zw和do的健康频率是一样的吗? 50:38 女性比男性难达到性高潮,甚至有很大比例的女性一生体会不到性高潮。这和心理因素有关吗? 58:20 我们这一代女性,已到中年如何更好的与性相处,才会让自己不再拧巴。 01:13:01 如何克服对于自己DIY很羞耻的心理,去主动迈出第一步? 01:17:07 倘若自己身材不够好,被对方以开玩笑的形式说出,我会很受伤。以及作为女性,倘若自己过于主动的那种负罪感,怕被冠上骚浪贱的名。 01:19:10 恋肥癖正常吗?恋足癖?为什么有各种性癖好?xp有健康不健康一说吗? 01:22:34 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正常温柔的方式。却喜欢强制别人或者被强制,但是只是身体上的,不喜欢精神上的羞辱。我好像只能接受bdsm。 01:28:40 不管是在性行为时还是男性之间的正常的开玩笑,男性总喜欢让别人叫他爸爸?是因为对于这种角色的崇拜吗?为什么会喜欢别人叫他爸?? 01:31:00 关于一些18+电影是否对发育期男女的两性世界观有一定影响。如果有影响,那么是正面偏多还是负面偏多。如果是负面,除去此类途径,有合适的引导方法嘛? 01:35:35 关于儿童的教育,我买了一些书,但多数是科普层面的,比如:我从哪里来、她来了请准备。想要让孩子以后不过于在意其他人(舆论)对性的态度,能够正视自己的性需求,家长能给予什么帮助吗? 【推荐书籍】 《亲密陷阱》Esther Perel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制作:来野 音乐:Monogem - Wild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100分钟
9k+
3天前

37.越追逐越心慌?拆解慕强后,不再执迷于强者神话!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Jenny, 萱怡 【内容概览】 慕强心理是指个体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产生钦佩、崇拜和模仿的心理状态,其核心是对强者、成功者或权威的崇拜与追随。这种心理既可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动力,也可能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甚至自卑情绪蔓延。 本期动点心思,将从觉察自己的慕强心理,探寻慕强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同时代下慕强心理折射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转化使用慕强心理,这四个部分,来深入聊聊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30 对领导的慕强,让我无法为痛经女性辩护 04:53 智性恋慕强 08:10 “强”是变化的,解构“慕强” 14:12 生存本能让我们依附强者 15:30 社会认同与自我缺失,推动慕强 18:18 女性的慕强不是天生的 21:50 女人重生存,男人爱竞争,慕强需求各不同 28:02 自我贬低、安全感崩塌,都是慕强惹的祸 34:20 理想化慕强,是每个人的需要 37:10 用CBT,觉察、领悟和转化慕强 【参考文献】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2), 224–253. 王天夫《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自体的三种需要,《壹心理》 【幕后小组】 剪辑:Jenny 音乐:歌手Colbie Caillat ,曲目Try ,专辑Gypsy Heart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或咨询: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53分钟
22k+
3天前

38.当亲密关系遭遇“信任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主播】任意、萱怡、Sissi、来野 【内容概览】 当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被击碎,我们如何重建?从无端猜疑到出轨背叛,从回避沟通到权力失衡,信任的崩塌往往带来关系的地震。本期播客通过真实案例、心理学模型和实操策略,带你直面信任危机的本质,学习从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可信赖性三个维度重建亲密关系的信任基石。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一、信任崩塌的致命时刻 01:25 “被小三”后陷入焦虑模式 02:50 衣柜中的化妆包亲密关系崩塌的导火索 05:45 闺女对爸爸的“无端猜疑”恶作剧 07:30 伴侣过度讨好而回避自我需求的令人窒息的关系 11:37 表面甜蜜的接送,实为过度控制的关系 13:19 异地恋的孤独困境:闺蜜因长期缺席支持而陷入“依恋伤害” 14:25 细数信任崩塌的致命时刻,我们的感受和反应模式是什么? 二、信任从哪儿里来? 17:49 信任的重要性 18:30 信任从他人的行为、回应中获得 19:40 信任通过自己获得,从自己的自信和强大中来 20:40 伴侣的接纳让我们更能接纳自己 22:12 信任从双方的交互体验中获得 24:40 通过信任三维度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可信赖性觉察自己和伴侣的信任分值 三、建立信任感的实用工具 29:10 自我觉察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并且避免反复陷入痛苦关系 31:52 从情感上为伴侣提供情绪价值,伴侣间的“支持性技术”提高可依靠性 32:56 行为上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结:记住生日、分享日常、—用细节累积安全感和提高可依靠性 36:10 认知上意识到双方在关系中的责任提高可依靠性 37:00 从情绪调节、报备行踪、共同规划未来来提高双方的可预测性 45:20 真诚一致在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可以提高双方的可信赖程度 49:30 增加投入和自我表露让我们更相信对方 51:24 多抱抱--接触安慰让你们更信赖彼此 53:10 认知上澄清双方对于亲密和空间的边界,包括与异性的边界 四、当信任无法重建:如何体面告别? 56:50 结束好过被伤害,科学应对关系结束的丧失感 59:10 伴侣咨询的EFT疗法:8-20次咨询改善90%伴侣关系的实证案例 【参考资料以及推荐书籍】 《亲密关系》第8版 罗兰·米勒 《爱的博弈》约翰·戈特曼 《爱的7种对话》苏·约翰逊 Rempel, J. K., Holmes, J. G., & Zanna, M. P. (1985).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1), 95-112. 【信任量表】 该量表由Rempel和Holmes于1986年编制,专门用于测量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包含18个项目,涵盖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信赖三个维度。其理论框架强调信任的核心是伴侣行为的连贯性(如一贯可靠或不可靠)。被广泛引用,但由于时间比较早,以及本土化情况我们并未验证和求证,仅供大家参考~ 1. 我能预见伴侣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可预测性)。 2. 当我身处困境时,可以指望伴侣会帮助我(可依靠性)。 3. 我相信伴侣会一直关心我的幸福(信赖)。 4. 我能准确预料伴侣对新情况的反应(可预测性)。 5. 在做重要决定时,我可以依靠伴侣(可依靠性)。 6. 我对伴侣会一直站在我这一边深信不疑(信赖)。 7. 我能说出在未来的一周里伴侣会做什么(可预测性)。 8. 我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伴侣求助(可依靠性)。 9. 我相信伴侣会始终如一地支持我(信赖)。 10. 我能预测伴侣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可预测性)。 11. 我知道可以依靠伴侣来完成他/她承诺的事(可依靠性)。 12. 我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伴侣都不会伤害我(信赖)。 13. 我通常能知道伴侣接下来要做什么(可预测性)。 14. 当我需要时,伴侣总会在我身边(可依靠性)。 15. 我相信伴侣会永远把我的利益放在心上(信赖)。 16. 我能猜出伴侣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可预测性)。 17. 我知道伴侣是可以信赖的,会尽他/她的责任(可依靠性)。 18. 我对伴侣的信任是无条件的(信赖)。 【幕后小组】 剪辑:任意、来野 制作:任意 音乐:Doug Paisley - No one but you The Silent League-Breath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email protected]。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

61分钟
5k+
3天前
喜欢听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