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对我来说,是那遥远的年轻时代的回忆,而对晶晶来说,新西兰是她过去十一年里的日日夜夜。 本期嘉宾晶晶,是我在新西兰打工度假时认识的朋友,她和我一样,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背着比自己体重还要重的背包来到南半球间隔年。时隔十一年,我们又一次谈到那梦幻一般的旅程,我们几乎是全程欢欣喜悦地聊了对新西兰的初印象,做过的最享受的工作,和度过的不那么享受的日子。我们也聊了晶晶之后的新西兰定居之路,从WHVer到留学生,从新移民到永久居民。这一路,是独立、选择、努力、梦想、勇气和某一刻感觉到的归属感。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身心健康工作室】播客祝大家过年好,龙年快乐!听友群:jaymina(备注小宇宙) 「本期嘉宾」 「本期主播」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非标东亚人,二十几岁穷游世界,三十几岁沉浸生活。 「异乡·新西兰 x 晶晶」 【缘起】 01:20 晶晶为什么去了新西兰:可不能浪费考好的雅思 5:20 去新西兰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新西兰打工度假】 8:10 我们对南半球和新西兰的初印象 11:10 奥克兰初印象:空气很好但没有人 13:00 在一个完全没有华人的地方“逼着”自己精进英语 17:50 初到新西兰WHV最难忘的事:这个世界上美好的善良的人 19:50 新西兰看病记:急诊室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 22:40 从未有过的体验:樱桃工-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26:00 遇人就送中国结:中国文化乱输出 28:15 一些不那么享受的时刻 【新西兰工作签证】 31:14 拿到雇主担保签证和第一年WHV生活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33:50 最初在新西兰完全没有异乡孤独感:工作、学习、练英语,还出了本书 37:45 人生变故,在无数个崩溃的夜晚痛不欲生,好友相助走出低谷 【留学-学生签证】 41:20 从WHVer变成留学生的心路历程 留学最大的挑战:上课听不懂 44:00 留学的每一天都好精彩啊! 【新西兰永居】 47:00 有一种移民叫来都来了:多一种选择 49:35 永居后的异乡归属感,是否更加需要去追寻? 52:11 你对自己选择的总结:感激相遇、感恩家人的爱和温暖、感激自己勇敢的选择 58:00 小总结 【相关信息】 • 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 Working Holiday 指到异地或异国去打工,可以去农场、工厂、旅店、边打工赚取旅费边游玩,给人生增加丰富的阅历和回忆,是如今比较流行的年轻人间隔年的方式。目前对中国开放打工旅行签证的国家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奥克兰:新西兰北岛最大城市 基督城: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 冷知识:新西兰首都是惠灵顿 • 换宿网站: 全球性比较大的农场换宿网站主要有: Wwoof(http://www.wwoof.net/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HelpX(http://www.helpx.net/)Help Exchange Wwoof和HelpX不一样的地方应该可以从名称中看出来,Wwoof的范围较小,针对的是有机农场或者倡导有机生活方式的农场主、家庭等,但也因为这样的针对性,想体验有机农场生活的,在Wwoof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HelpX的受众可以是农场(分为有机农场和非有机农场)、果园、家庭换宿、青年旅社、B&B、酒庄等。
这期我们要聊一聊愤怒。 现今社会好像大家都特别追寻“情绪稳定”这个状态,如果你发脾气或者表达出愤怒,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表现,是应该被遏制的。 从来不发脾气、不表达愤怒的人真的就没有“愤怒”了吗? “善解人意”代表永远能理解他人,这就是高情商了吗? 通过这期节目,我们试图探讨什么是愤怒,如何识别愤怒这个情绪,怎样接纳自己的愤怒,以及如何更好地表达愤怒,才不至于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我们也聊到如何释放小时候或者之前积压的愤怒,在(可能是激烈的)愤怒表达后如何进行关系修复。 感谢听友Niki、眼睛、Xiaolan、Jessey和Helen参与本期共创。「加听友群」微信jaymina或duanyanping-zixun(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关键词: 愤怒的识别和接受、表达愤怒、释放积压的愤怒、关系维护 【愤怒是什么?】 2:01 愤怒是什么?情绪是一套动作指令、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 6:00 情绪导致行动,这在动物或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7:50 孩子通过及时的愤怒表达,让愤怒自然疏解 10:17 为什么会有愤怒这个情绪? 【对愤怒的误解】 12:48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边界探测 16:01 为什么我不再是孩子后,越来越无法表达愤怒? 19:12 不表达愤怒不代表愤怒不存在,表达愤怒不等于关系破裂 22:44 表达愤怒的人可能处于被负面评价的劣势中 25:49 善解人意不代表我的感受不重要 【如何释放积压的愤怒?】 28:44 听友提问:如何释放小时候积压的愤怒 【 如何表达愤怒、如何平复愤怒?】 33:14 带着理解去疏解和表达愤怒 * “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41:35 开始尊重自己感受后,几乎是有点“悲壮“地表达愤怒:就算关系破裂,我也不能再积压情绪了 43:45 看到自己和对方情绪背后的需求 【愤怒后,关系的修复】 45:45 听友问:在(可能是激烈的)愤怒表达后如何进行关系修复? 【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愤怒、发火】 48:57 深呼吸、真诚沟通、明确边界:如果自己“有错”,允许对方发泄愤怒 🔆本期主播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非标东亚人,二十几岁穷游世界,三十几岁沉浸生活。 相关书籍和播客节目: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瑞恩·马丁(Ryan Martin) 纵横四海《你经历了什么》 纵横四海《情商》 《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人生既是旷野,也是轨道。 这期节目是我和播客【噢!妈妈】的串台。我从小宇宙首页推荐看到Simona的节目,听了她和主播十二月的串台,我几乎是丝毫没有犹豫,给她写邮件报名录制【人生是旷野】主题系列节目。我在想,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磁铁,有时候可以让人一秒钟也无需犹豫地去链接对方,就像是真的被吸在一起一样。通过Simona,我又认识了其他主播,也开启了我们正式的播客篇章。 节目里,我聊到自己二十几岁的旅行、留学、在全世界蹦跶,也聊了我如今的生活状态:看似被孩子束缚,内心却无比自由。 我们谈到: 或许是我在二十来岁足够野,足够跟随内心的召唤,用各种极致的方式体验了这个世界,所以当我settle down在过细水长流的日子时,似乎可以更加心甘情愿和享受其中。人生是旷野,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自由,不管是以何种形式。 今天我34岁啦!新的一年,继续做个好中年!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串台主播: Simona - 小红书@ 穿堂风_simona - 个人网站:[simona.life] - 播客: [噢!妈妈] 本期主播: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非标东亚人,二十几岁穷游世界,三十几岁沉浸生活。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Jaymina(备注:小宇宙) 🕰本期内容 |时间轴| 1:50 Linmin穷游方式大赏:搭车旅行、沙发客、背包客、Au Pair、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 10:30 为什么我没办法在轨道上读书毕业找工作,一定要去旷野间隔年? 15:30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之荷兰篇:荷兰生育福利 21:30 两人独立带大两个小宝宝:高敏感睡渣宝宝有多难带 27:14 决定成为全职妈妈, 在一次生病体验后 33:50 自己探险体验和对世界的探索不够多,就好像无法心甘情愿安定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代 37:00 带着成长性思维,我们可以不将代际创伤传给下一代 39:15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养育自己 41:00 无法活在当下,是因为“情绪闪回” 45:00 判断你是否“活在当下”:此时此刻是否感到喜悦 47:45 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v.s.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50:30 自我尊重和任何尊重一样,也需要去赢得,自己努力赢得的自尊同样别人也拿不走 55:10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妈妈,也是自己,这就是我的旷野 📖 拓展阅读 The Power of Now 《当下的力量》艾克哈特·托勒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 洛莉·戈特利布 《不原谅也没关系》[美] 皮特-沃克
本期节目是段老师和【另辟蹊径】主播丁丁的对谈。 我们之所以对心理咨询科普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的选择判断、效果评估、疗愈的必要性和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而本来就属于身心脆弱的潜在来访者,在寻求帮助的时候很容易再次受到伤害。 本期节目是心理咨询话题的下半部分,主要聚焦在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哪些因素会影响咨询效果,是否可以自己处理创伤,怎么整合各种疗愈资源等等。这次对谈,我从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角度,丁丁从来访者的角度,一起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收获身心健康。 🎈本期嘉宾 丁丁,另辟蹊径主播,艺术背景&文化研究硕士,经历深度身心疗愈并向心理行业转型中。 播客:另辟蹊径 🔆本期主播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时间线| 【心理咨询的目标与期待】 01:10 处于什么身心状态下需要选择心理咨询? 07:01 咨询过程中原生家庭的议题是必须要涉及的吗? 14:30 不要为了处理过去而处理过去, 设置生命中的GPS 22:30 咨询进行多久后会有效果?影响咨询效果的关键是什么? 【依据个人情况,有效整合疗愈资源】 32:48 是否可以自己处理创伤?心理咨询和朋友聊天有什么区别? 40:00 条件有限时,如何自主进行疗愈? 41:15 运动对疗愈的重要性,也要寻求支持系统 45:50 个人疗愈不同方法的总结 49:04 咨询师试错成本高,失去继续做咨询的动力怎么办? 60:05 心理学相关书籍&影视推荐 |相关资料| 《精神健康讲记》李辛 《被讨厌的勇气》[日]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非暴力沟通》[美] 马歇尔·卢森堡 《不原谅也没关系: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美] 皮特·沃克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美] 彼得·莱文/安·弗雷德里克 What My Bones Know: A Memoir of Healing from Complex Trauma by Stephanie Foo(《我的骨頭知曉一切》台译版) 《沙发上的心理学:心理咨询师、来访者和他们的43次面谈》[英] 菲利帕·佩里 著 [英]弗洛·佩里 绘 邻家心理医生 The Shrink Next Door(2021)
本期节目是段老师和【另辟蹊径】主播丁丁的对谈。 作为都经历过深度身心疗愈的人,以及心理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想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出发,聊聊围绕心理咨询的几个主要筛选标准,以及在身心脆弱的状态下,怎样为自己整合资源,依据自身情况做出有效的疗愈选择。 本期节目分上下期,本期内容主要聚焦如何为自己筛选到一位合格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咨询互动中有哪些red flag需要特别留意?以及面对各种咨询流派和咨询方式,我们可以如何做出合适的选择。 💕串台主播 丁丁,另辟蹊径主播,艺术背景&文化研究硕士,经历深度身心疗愈并向心理行业转型中。 播客:另辟蹊径 🔆主播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加听友群、预约个案|请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心理咨询师的筛选】 02:30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的各种流派? 08:30 咨询师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09:50 咨询师自己还有一些问题,怎么能够帮助到我? 18:00如何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适合我? 20:35 咨询互动中的red flag 26:50 为什么咨访关系容易出问题,来访者反而受到二次伤害? 29:00 如何判断一个咨询师的真实价值观? 【咨询的边界与基本伦理】 33:03 咨询为什么需要收费? 37:57 咨询以外是否可以和咨询师联系?如何看待咨询时长设置? 【咨询方式的筛选】 48:20 心理咨询师和人生教练有哪些异同? 51:40 身心灵疗愈鱼龙混杂,尝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4:41 为什么“好”的咨询师似乎不是那么多? |相关资料|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美] 洛莉·戈特利布 《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美] 布鲁斯·D. 佩里/迈亚·塞拉维茨 (The Boy Who Was Raised as a Dog: And Other Stories from a Child Psychiatrist's Notebook)
在往期节目里,我们聊了如何遇到合适的伴侣,以及亲密关系里十分重要的性,这期节目我们要聊聊,日常生活中的爱情保鲜。 和我们一起聊亲密关系相处之道的嘉宾,是我的一位多年好友。我和夏忆结识于我在厦门的一场旅行分享会,当我得知她是电台主播后,我时常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收听她的节目,那句“我是夏忆,夏天的夏,回忆的忆”,到现在都一直是我熟悉而温暖的电台回忆。 今年夏忆也成为了一个妈妈,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节目里我们聊到和伴侣的日常相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哪些挑战,爱情如何保鲜,也聊到史上最微妙的关系— 婆媳关系如何处理。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Jaymina 或duanyanping-zixun 【本期嘉宾】 🔆 夏忆,独立主播,自由撰稿人,新晋宝妈 公众号:夏忆姑娘 封面图:夏忆- 旅行日记 【时间轴】 【与伴侣的日常相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14 伴侣日常相处之道:沟通、尊重和包容 5:50 理解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对方如果为自己做出习惯的改变,其实应该表示感激 【亲密关系有哪些挑战?】 10:50 日常细节沟通: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希望改变对方 12:25 自身模式(自我批判、完美主义等)投射到伴侣身上 14:05 切忌比较:没有人是完美的,“累”这个感受是无法比较的 17:00 《中年之路》:面对个人成长功课 【方法论:爱情如何保鲜?】 21:20 刻意制造陌生情境体验、分离体验 23:00 爱情保鲜的底层逻辑是“自我保鲜” 26:00 面对伴侣的喜好,保持开放学习态度,创造与伴侣的交集 【发生冲突怎么处理?】 28:00 发生冲突后,要看到双方的需求:既不压抑自己,也不破坏关系 31:30 毒性伴侣: NPD 【婆媳关系处理之道】 33:00 月子期间微妙的婆媳关系 35:50 如何与法国婆婆相处 38:00 必须和公婆同住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44:55 小总结 相关书籍: 《非暴力沟通》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 联系我们: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欧洲过节的日子里,我总是会想起Peter和Diny,想起和他们在新西兰度过的圣诞节,十年了,这些回忆一直在给我力量。 希望这期节目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温暖,尤其是受过伤害的你,希望你能继续相信爱、善良和真诚。 本期节目是我的单口,我聊到了我生命中遇到的精神父母。跟朋友提起这个主题,她惊诧地问: 谁是精神父母?我只知道精神小伙儿。我看到当即噗嗤一笑,觉得需要多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我们说的精神父母,指的是性格、认知、素养、看待世界的方式,符合我们的期待。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生你的人,同时是一个你尊敬的、喜欢的、崇拜的人,是一件极小概率的事。更多时候,生理父母不具备精神父母的特质。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或者成人之后,我们的生命中或许会遇上一些长辈,他们身上有我们对“精神父母”的期待,同时,他们又真的在某个时期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我们,这就是我今天要聊的关于“精神父母”的定义。 节目里我聊到我生命中的三对精神父母,他们在不同时期给了我父母般的关爱和温暖;我聊到圣诞节当天离开新西兰的时候,Peter告诉我,你今天坐飞机会在天上看到圣诞老人噢;在我生下第一个孩子,最需要女性长辈的协助时,我遇到了孩子的“番外外婆”,帮我完成“真正成为母亲身份”的转变。 他们都给了我“无条件的爱”,填补了我内心的坑洞,让我成为一个几乎完整的人,也让我有满满的爱可以付出。 你生命中也遇到过“精神父母”吗?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生理父母vs 精神父母】 2:50 为什么要录制这个主题? 【在新西兰的精神父母】 6:50 遇见Peter和Diny 13:30 精神父母给了我随时可以找他们寻求帮助的安全感 16:20 此生都忘不了的被当作女儿宠爱的瞬间 23:30 圣诞节坐飞机,有机会在天上看到圣诞老人噢 25:00 精神父母教我的事: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与深爱的人告别 35:00 爱的传递: 你帮助了我,我会把这些爱传递下去 【帮助我完成母亲身份转变的女性长辈】 37:35 第二位精神父母: 我的荷兰语奶奶 39:30 第三位精神父母:孩子的“番外外婆” 【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吸引相似的人到身边】 42:30 “大漠招待所”熊猛击:为什么一跟我出门就能遇上有趣的人? 45:30 讨好型人格 vs 真的希望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47:20 “哇塞女孩”VoL06: 心想事成的秘密,吸引力法则 47:50 小总结:面对“不够好的生理父母”,别忘了你永远有选择。Give的人永远比Take的人更幸福。 【补充信息】 “生理父母”、“精神父母”概念出处:《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作者:晓雅 【相关播客】 大漠招待所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74026353a5e5ea145429a2 哇塞女孩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71a0e354f87fe00fc68aae 【特别鸣谢】夏忆的背景乐支持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中法翻译。 🔆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 非标东亚人,二十岁穷游世界,三十岁沉浸生活。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想聊这个话题,和前段时间一个悲痛的消息— “最美周芷若”演员周海媚生病离世有关。她因为红斑狼疮不治离世,引起了大家对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讨论。 朵丽娅也曾经得过三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段老师部分见证了她从疾病中走出来的过程,十分佩服她的勇气和不断探索学习的精神。这期节目,她们聊到朵丽娅得病的原因,她如何经过治疗和持续的自救最终摆脱疾病,聊到这些慢性病彻底被治愈的可能性,疾病与情绪、精神状态的关系,也聊到人类宏大而又简单的话题: 我们如何活得开心。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加听友群: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备注小宇宙)】 【本期嘉宾】 Doria 朵丽娅 法国人,前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NPD幸存者。舞蹈出身,物理学、心理学和美食国际管理三个学位。热爱中国,热爱生活。现居中国,老公为中国人,做自媒体、节目主持人等,传播中法文化,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她的微信视频号和抖音:法国媳妇小蹦蹦 【时间轴】 【认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3:10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4:50这个疾病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女性居多? 7:30家庭环境的影响 9:15 孩子在生命早期就可以被家庭影响 11:00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12:30 发病和发现病症的经历 【如何治疗】 15:05 医生的意见 17:20 自救方法之一:饮食调理原理和操作方法 21:30 食品补充剂 23:50去接收疾病带来的信息 27:30 西医的建议 【疾病引发的思考和探索】 28:10 为什么想活着 ? 是不是真的开心? 31:10 真正的开心是什么?和别人没有比较,不在乎社会的评价 33:10 学习尊重的感觉 36:50 医生的意见到底代表什么? 38:50 停止攻击的过程:觉察 41:10 : 和周围拉开距离 42:50更深刻的治愈:和自己和好。 47:50 最根本的是去感受自己,看到自己 50:25爱自己是什么? 【解离状态 vs 治愈状态】 52:20 因为创伤,所以解离,所以没有感受 53:40 走出解离状态 54:50 疼痛问题 55:50痊愈的阶段 56:50 治愈是可能的 58:05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基因的关系 【本期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医疗专家的意见】 漫画作者:闲聆野鹅 (小红书同名账号) 【补充信息】 本期书籍: The Brain's Way of Healing: Stories of Remarkable Recoveries and Discoveries, by Norman Doidge L'alimentation ou la troisième médecine (饮食或者第三类医疗),作者 Jean Seignalet,此书目前未翻译成中文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身体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而引发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体内的外来物质,比如细菌、病毒等,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然而,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身体的组织和细胞视为外来物质,导致过度的免疫反应。 这些疾病可以影响几乎任何器官或组织,包括关节、皮肤、肌肉、血管、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等。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炎症性肠病等。 红斑狼疮/类风湿/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外向型高敏感,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多年的背包旅行者,15+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目前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 联系我们: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再见NPD,再见PUA, 别忘了我们永远有选择。 特别嘉宾来啦:住在中国的,中文极其流利的法国人、前心理咨询师— Doria 朵丽娅。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症),为什么会出现这类人格障碍,如何分辨NPD,什么人容易被PUA,如何走出NPD的控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醒、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知识。 朵丽娅曾经也是NPD的受害者,在这期节目里,她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用十几年不断的观察和学习,终于走出NPD的控制,也收获了梦寐以求的身心健康。 你将听到: * 什么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 为什么会有NPD? * 如何发现NPD? * 如何走出NPD的控制? “如果不去觉知,去注意哪些东西出了问题,那你就只会成为原生家庭的成品,像被输入被灌输思想的机器人。” 希望这期节目对大家有启发,能给深陷NPD控制的人一些经验和方法,给大家走出NPD控制的勇气,重获自由。 【本期嘉宾】 Doria 朵丽娅 法国人,前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NPD幸存者。舞蹈出身,物理学、心理学和美食国际管理三个学位。热爱中国,热爱生活。 现居中国,老公为中国人,做自媒体、节目主持人等,传播中法文化,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微信视频号和抖音:法国媳妇小蹦蹦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02:45 什么是自恋,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10:00 被PUA的故事:前同事和母亲, 阳性NPD vs 阴性NPD 13:10 为什么比起身体暴力,冷暴力对我们的伤害更大? 15:10 走出NPD(阴性、阳性)的控制:我用了十几年 17:45 走出NPD的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看到并抓住身体、精神状态发出的信号 21:00 为什么被NPD母亲养育长大的人容易陷入其他NPD的陷阱? 24:35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走出NPD的控制? 30:20 面对NPD控制,如何自我拯救? 32:00 这类人最容易被PUA:幻想拯救世界的人 35:10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大多是因为自己受过极大的伤害,PUA别人是自我保护机制 39:52 不管你曾经经历过什么,不要忘记你永远有选择 42:40 打破“半醒半睡”状态,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补充信息】 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自恋型人格障碍症属于B群人格障碍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开始于成年期早期并持续至今,表现常有以下特点: * 夸大自我重要性,例如夸大自己的才华,并期待被人看重; * 永远专注于成功、权力、美貌或理想爱情等幻想中; * 认为自己独特,仅能被其他特殊人物或高位者所认可并与之相关联; * 需要过度称赞; * 不合理的认为自己有特殊权力或获得他人无条件顺从; * 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自私,好以占便宜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 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认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 常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嫉妒他; * 常有傲慢行为或态度,显得自高自大。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外向型高敏感,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多年的背包旅行者,15+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目前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 联系我们: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什么是真正的瑜伽? 作为一个多年瑜伽练习者,我接触过很多瑜伽老师,他们可能都有和媛媛老师相似的一个特点:声音特别好听。而媛媛老师是我第一次知道的,学历背景是北大哲学硕士的瑜伽老师,我不禁会疑惑: 哲学和瑜伽,存在何种联系? 本期节目是段老师和媛媛老师的对话,她们说到: “瑜伽的冰山之下,它的底层是怎样看待生命,如何可以在世间更好地生活,而远不仅是体式上的突破。 YOGA这个词是连接的意思,如果没有那份纯净的觉知,瑜伽只是在摆pose。意识的纯净度就像一面镜子,你可以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 瑜伽不是越努力、越用力练,就能练好。 身材变好,体态改善,只是瑜伽练习的自然结果。 每个人就好像是大自然的植物一样,都有不一样的成长历程和节奏。不要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包容更多的情况,就是真正的柔软,心的柔软。” 听完这期节目,你会打开认识瑜伽的大门,真正理解瑜伽,它不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整合,一种对内在的觉知。正确练习瑜伽,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与他人的关系更和谐,获得从内而外的身心健康,从而在世间更顺畅、舒服地生活。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本期嘉宾】 李媛媛,北大哲学系硕士,2010年起从事瑜伽教学工作,瑜伽教培5年,主要教授瑜伽哲学、瑜伽文化、呼吸冥想等相关课程。 【时间轴】 02:25 北大哲学系硕士,因为印度哲学结缘了瑜伽 06:35 真正入门瑜伽的状态:安宁和内在平静 09:20 对瑜伽的理解:调控意识的波动、动态的冥想 16:30 怎么判断自己是走在练习瑜伽“对”的路上? 23:10 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瑜伽老师: 当你准备好了,老师就自然出现了 26:00 练习瑜伽的瓶颈和突破点 29:00 原来瑜伽哲学这门课也很受欢迎 30:00 瑜伽适合所有人吗?如何选择合适自己入门的瑜伽流派? 34:20 身材变好,只是练习瑜伽的自然结果 36:00 看看新生儿,呼吸是不需要教的 38:00 瑜伽和太极的相似点 41:26 可以跟着视频练习瑜伽吗? 43:00 和自己的身体失联的人,非常需要练习瑜伽 46:09 为什么阴瑜伽练习可以触动情绪反应?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外向型高敏感,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多年的背包旅行者,15+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目前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 联系我们: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titive Person)是这个世界上少数拥有高敏感特质的群体(占人群的15%-20%),跟任何其他特质一样,这个特质给高敏感人士同时带来优势和劣势,不了解这个特质的高敏感人,在大众群体中很容易处于被动的劣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和照顾自己,认识高敏感特质,是为了更全面地拥有一个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这期节目终于有嘉宾啦!我和Kelly因为高敏感和小宇宙结识,很早就定了“播客之约”,这次终于完成了兑现。 我们聊了在认识自己是高敏感人群之前各自的困惑,我们如何慢慢学会与高敏感特质共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懂得保护自己的能量;我们也探讨了怎样一点点撕掉高敏感标签,而只是去看到真正的自己,做一个高能量的真实的自己!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本期嘉宾】 🔆 Kelly 定居美国,在职工程师,未来的人生教练 「时间轴」: 01:30 Kelly来啦:芯片工程师,人生教练在学,内向高敏感人士 03:10 认识高敏感特质之前各自的困境和苦恼 09:15 被彻底接纳过的高敏感孩子,同样拥有天然自信 13:50 高敏感特质的共性:更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15:50 30%的外向高敏感:不同成长环境发展出来的生存策略 18:56 高敏感人士更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2:15 和高敏感特质共处:降低精神内耗,了解完整的自己,彻底自我接纳,拥有放松的能力 27:35 接纳高敏感特质之后:能更辩证地看待高敏感的优势 32:50 高敏感人士更注重工作的意义感、链接感,很难放弃精神需求和社会妥协 34:55 正确认识高敏感人士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36:20 原来有能量的状态,不是只能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38:35 如何走出低能量状态,保持高能量的方法 41:00 高效休息法、饮食、运动、睡眠、人际关系、环境转换 47:35 小总结 1.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 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中法翻译。 🔆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 非标东亚人,二十岁穷游世界,三十岁沉浸生活。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话剧《柔软》里有句台词: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xing,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当我们谈到xing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xing是亲密关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可能与爱、与了解都无法分开。这期节目里,我们坦诚认真地探讨了xing关系的本质,怎样在xing关系中向内看,怎样从过去的创伤中走出来,让xing真正和放松、喜悦联系在一起,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听完这期节目,你可能会对无xing婚姻有不一样的看法。对于那些还未进入亲密关系的朋友,我们相信你也可以从节目中获益,你会知道:与自己身体的链接,对我们整个生命质量和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轴」: 4:00 xing是什么?是比较肤浅的东西吗? 5:10 关于one night stand 8:55 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生活,xing只能变得越来越无趣无感吗? 16:00 没有放松的二人安静生活,怎么保证xing生活的质量? 19:20 是不是女性的需求更少一些?好像男性伴侣的要求更多,而我似乎没法满足 25:00 中西方文化对xing的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卡点 29:30 经历过性侵、性骚扰、强暴等创伤的人,是否更难和自己的身体链接,享受xing生活? 34:30 xing创伤的处理 36:00 其他创伤也有可能影响xing生活 40:00 链接身体小练习 44:00 练习反馈:身体这些感觉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要可以做些什么? 本期节目中所提的书为法语版,目前未在国内翻译出版,法语书名《l’intelligence intime》, 作者:Margot FRIED-FILLIOZAR 漫画作者:闲聆野鹅 (小红书同名账号)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 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 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外向型高敏感,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 多年的背包旅行者,15+年瑜伽练习者和健身习惯保持者。 目前育有一儿一女,家庭治疗师学习中。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