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收获大补的亲密关系,首先要遇见完整的自己

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父母,甚至无法决定将来孩子会遗传到什么基因。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父母、伴侣和子女,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伴侣。 思文在“思文 败类”播客里说到,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大补啊! 健康的亲密关系有助身心健康,是实现长寿、个人成长和持续拥有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糟糕的关系会让人陷入无尽的内耗。这期节目我们聊到如何遇见合适的伴侣, 滋养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如何在遇见真实的自己的同时,遇见合适的那个Ta。 【时间轴】: 2:20:找到好伴侣的前提之一:自己是心智比较健全的状态,不是去寻找伴侣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坑洞” 5:00 : 生命早期依恋模式对我们爱的能力和模式的影响 8:50:如果没有形成安全依恋模式,先“治”好自己,培养爱的能力 10:15:焦虑型依恋模式 14:10:“未来随机分布”:概率 15:00 : “尾部事件”:小概率大影响的事件 17:40 : 中西方文化里的不同恋爱顺序 19:00 : 如何知道对方是合适的伴侣? 22:20:爱情和面包可以兼得吗? 27:00:有了理想伴侣后,如何在个人独立和二人融合之间找到平衡? 31:35 : 不把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 33:55:亲密关系中自省能力的重要性 36:05:什么是亲密关系中独立状态? “我们每个人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坑洞,不要期待一个外在的伴侣填满它们。” “每个人先跳好自己的独舞,再去跳双人舞。” “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相信美好爱情的存在,才有可能真的收获爱情。” “先学会爱自己,拥有不依赖伴侣的自爱自信自我价值感。” “怎么判断是不是合适我的伴侣? — 可以自如地做自己,将来的孩子可以是Ta这样的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不要只看Ta现在的物质情况,而是他的能力、品格、上进心等这些会让我们以后的家庭生活丰盛的条件。” “反省的是自己的行动、沟通方式,而不是批判个人价值,攻击自己。” “独立指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对方,有足够的自信自爱自乐;融合在于愿意和ta有交集,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为对方放弃或牺牲什么。” 本期相关书籍: « 内在的探索 » 第二章 ,坑洞理论,作者阿玛斯 «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 »,安全环理论, 作者肯特·霍夫曼等人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 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 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外向型高敏感,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 多年的背包旅行者,15+年瑜伽练习者和健身习惯保持者。 目前育有一儿一女,家庭治疗师学习中。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40分钟
2k+
1年前

03. “那一刻,我杀死了体内的母亲”

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

在看《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本书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心理学现象叫“情绪闪回”。我意识到自己成年后很多次的情绪崩溃、极度焦虑、觉得自己很渺小、自我伤害、自我批判,一件小事就让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是因为我在经历情绪闪回。 犹记得今年五月《当下的力量》给我的震撼,我深深地认可“精神痛苦都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于是我决定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不再受过去未来影响。因为保持临在“presence”的警觉性,我在经历一次情绪闪回的时候,让一道光照了进来。 这期我要分享这道光照进来的经过,我如何度过几次情绪闪回,并通过对童年损失的充分哀悼,以及真正的自我关爱,治愈了C-PTSD(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我“杀死了体内的母亲”,对母亲产生了慈悲,也让世代原生家庭的伤害止于此。 “根据颇具影响力的英国儿科医生和儿童精神科医生唐纳德·温尼科特的说法,“还不错”的父母就足以培养出能自如适应环境的孩子了。 尽管如此,诗人菲利普·拉金还是用最犀利的句子写道: “就是你的父母,把你搞得一团糟。 或许并非本意,但他们也难辞其咎。” 询问关于别人父母的事,目的不是为了和他们一起埋怨、评判或指责他们的父母。事实上,关键完全不在他们的父母身上。这类询问只是为了理解幼年经历是如何影响他们长大成人的,这样他们才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同时也脱下与年龄不再相符的心理外衣。 无论最后结果是“优-”还是“差+”,大多数的父母在抚养子女上都已经尽了全力,只有极少数家长打心底里不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会对自己父母做得不够的地方(或是父母的态度和脾气)心存芥蒂。对此,人们需要搞清楚如何处理这种介怀。”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时间轴」 00:20《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个绝望的不允许自己幸福的母亲 10:00 被活埋的情绪再度被激发的时候,是极具杀伤力的 14:00 积压的情绪让我一直带着滤镜看妈妈 18:45 第一次释放情绪,对自己产生慈悲 26:45 时时刻刻在当下的警觉性,让我看到了光:可以不原谅,但你一定要释怀 30:00 为什么在这一刻对妈妈产生了慈悲? 32:00 身心疾病、亚健康和内耗,可能都跟原生家庭未处理的情绪有关 35:25 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关爱? 37:50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40:00 对妈妈有慈悲心之后的母女关系 43:07 活出真正的自己,生活不必过得那么“痛苦” 46:40 给父母写一封信,不一定寄出 很多时候情绪表达是非言语性,我们只有提高情绪认知,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 情绪来源于生存本能情绪,取决于过去经历,你以为你现在的情绪只针对当时当刻,其实大多数时候你都不自觉地把过去没有处理的情绪带到现在。 创伤修复三部曲: 1)获得安全感,在这个环境里,语言化这个经历,可以是倾诉或写下来。 2)回忆创伤的细节,为此哀悼,充分地感受那些回忆带来的情绪,这不是为了批判给自己带来创伤的人,也不是要去讨个公道,而是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东西在困住我,让这个创伤彻底过去,不再影响我们。 3)消解这些情绪后,你就重写了创伤情绪,这些情绪记忆重新存储到杏仁核里,杏仁核下次再遇到类似事件,就会做出更温和的反应。 出处:纵横四海《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本期标题“杀死体内的母亲”这句话出处:作家蒋方舟的小红书,关于文学作品里的母女关系。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 段艳苹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 10岁和8岁男孩的妈妈,10年的法语和中文老师,多年的中法翻译。 目前是身心疗愈咨询师。 🌞 Linmin 定居荷兰 ENFP 90年摩羯座外向型高敏感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 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 多年的背包旅行者,一直走着探索生命意义的路上。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49分钟
1k+
1年前

02. 育儿即育己: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妈妈?

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

为什么要生孩子? 生孩子是很个人的选择,生可以找出是出于自私的理由,不生也可以说是出于自私。但一旦孩子出生,这个生命就不只是属于个人了。 如果选择了生孩子,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很多挑战,但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女性学习成长的一个契机。我们可以不焦虑地养育孩子,并且内心变得越发强大。 本期内容: 「时间轴」: 00:45: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12:40:怀孕生产的过程和影响 21:00:生孩子带来的一些转变 25:00 : 中西方带孩子的差异以及女性主义的影响 33:00 : 中西方女性主义相似点: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 40:45 :独立思考不盲从,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育儿生活 50:00: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妈妈? “我什么时候失去了自己? - 不是全身心养育孩子,而忘记好好照顾自己,而是不甘心做全职妈妈,用尽全力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 “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任何权威或社会舆论压力。” “养育孩子所需要的能力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底层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等等。” “要知道什么是你不做会死的事情,我不旅行会死,所以各种挑战(高速吸奶、喂奶换尿布、孩子的嘶吼),还是会迎难而上带着孩子去旅行。 有些人不工作会死,那就最好不要做全职妈妈。” “在生育压力面前,做自己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知道对你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既是自己,又是妈妈。保持学习和成长、享受当下。”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66分钟
1k+
1年前

01. 唯一的创伤疗愈之道:情绪流动,摆脱过去的枷锁

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

如果我们是树,创伤就像别人刻在树上的一道疤,你不要假装它不存在,不然你不知道的情绪就会一直被累积,像雪球一样堆积成“痛苦之身”,之后可能一件小事的牵引都可以让它爆发。它长成一道树疤,被我们看见和安抚过,它一直在那里,但它不会再影响我们。 「时间轴」: 00:35 : 我没有特别的心理创伤,还需要心理治疗吗? 4‘00:怎样才能少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9’50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留下不同的痕迹,有不同的影响 12’37 为什么创伤会对我造成影响?内在批判者犹如暴君在奴役我们 13’27 你是怎么引导来访者去进入过去的创伤事件,让情绪流动起来? 19’50 介绍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流派 28’40 有些人说我天生不容易被催眠,是不是治疗效果就会不好? 30’08 总是活在头脑中的人是不是就要以谈话为主,不要进行“类催眠”形式的治疗? 31’50 你的疗法是怎么起到作用?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 39’50 经过创伤修复之后,创伤就永远、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了吗? “创伤处理是从现在到过去,而不是一一分析过去的创伤经历。” “没有流动的情绪才会造成创伤。” “尊重自己的感觉,把它们当作一个信号,一个学习认识自己的机会。” “我只是陪伴引导来访者,不会强迫来访者向咨询者觉得正确的方向前进…一切感悟都是来访者自己体悟到的,也肯定是他可以接受的。” “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咨询师的状态和临在比流派和技巧更为重要。” “不断的融合各种咨询方法和工具,让这些技巧越来越精确,也越来越不留痕迹。” “催眠就是把注意力一步步从外向内看。” “完整的一个压力体验: 压力来源 - 身体反应- 找到解决办法 (战斗,逃避,僵住,讨好) - 排除紧张- 回到正常状态。 如果压力源长时期存在,或者压力源很强大,或者身体清晰排除的时候受到批判、阻碍等等,大脑就始终处于警戒状态,身体也就始终储存着这些紧张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创伤。” 我们是谁 who are we :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48分钟
2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