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什么书
塑封中解放书籍,让新书不止是新书

Album
主播:
我是山猪、我是野兔
出版方:
最近买了什么书
订阅数:
2.67万
集数:
27
最近更新:
1年前
播客简介...
从塑封中解放书籍,让新书不止是新书。这是一档泛文化类播客节目——最近买了什么书。这档播客是一对夫妻之间的买书杂谈,两位主播——野兔和山猪是八年图书行业的从业者,还刚刚开了一家小书店——野山书店。在节目中,他们会从买书的动机出发,延伸出诸多漫谈话题,这里并非是书籍读后的专业分析评论,但作为图书行业的从业者,或许也能给出不少独特的阅读心得。 微信公众号:野山Bookstores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小红书:野兔与山猪 加入听友群,可添加微信:yeshanbook(备注“加听友群”)
最近买了什么书的创作者...
最近买了什么书的节目...

13 野兔山猪装修历险记:读了这几本书,也依然搞不定装修这件事

最近买了什么书

即便在装修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翻阅了几本家装知识的书籍,在APP上反复查看了许多装修案例,但当真正开始属于自己的装修故事时,野兔与山猪每天简直都像是在打怪升级。 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们从《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这本书聊起。许多人总喜欢从别人家的装修方案中来寻找参考,在确定装修风格和大致方案前,浏览别人家的案例似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太多缺乏想象力,还是因为太需要一些确信的经验来给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紧接着,我们按照《好好住家居指南:从零开始的装修攻略》的目录梳理了一遍我们的全屋设计以及装修施工的流程。在如何选择半包和全包、如何选择装修设计师、如何进行不同空间的功能设计、如何选择靠谱的装修公司和施工监理……这个部分,可以说凝结了我们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装修心得,干货十足。 最后,我们也用了一点时间,从《小家,越住越大》《小家,越住越大2》这两本书说起,聊了聊我们的全屋收纳系统,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里的储物容量需求只有我们才是最清楚了,千万不要丢给设计师设计就不管了,深入参与其中后期才会用得舒心。 在更新节目的这一天,我们家的橱柜、房门、卫浴都已经安装完毕了,如果不出意外,下个月应该就能全部完工。把这期节目送给大家,或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与参考。当然啦,后续的家具家电和软装布置,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多提意见噢。 【你将听到】 02:45 永远也分不清楚的“三联书店” 03:30 生活书店的“独立日”系列 05:45 为什么在装修中喜欢找别人家的案例参考 07:30 植物在居家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08:30 目前还能看到远处群山的小阳台 13:45 准备装修这件事情需要买书吗 15:00 装修类图书和装修类APP的区别 18:50 装修需不需要设计师 20:25 找装修公司还是直接找工人 22:25 为什么最好不要请亲戚朋友推荐的熟识工人 24:40 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装修公司的全包套餐 29:40 许多装修公司的设计师角色其实是销售 30:30 厨房墙面小白砖的假冒伪劣风波 34:25 理想中的装修设计师 35:18 改造厨房收获了一个5米长的台面 37:12 通过两个卫生间的功能划分实现干湿分区 39:40 小户型实现拥有三台洗烘设备的方案 40:59 特别实用是厨房高低台面设计 41:42 拥有整面书墙和投影幕布的可变客厅空间 43:32 影音阅读室和大床房双人房秒切换的次卧 48:08 全屋定制柜体叠加书房宜家经典毕利书架 51:00 宜家的线上购物体验 54:48 全屋三种不同的绿色乳胶漆搭配 56:29 施工过程中的烦心事 58:55 选择装修公司前可以去不同的在建工地看一看 61:00 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水电改造的失误和遗憾 63:35 为什么装修公司往往都极力推荐你做美缝 67:30 居住的新观念 70:27 做好全屋收纳让小家越住越大 【相关图书】 1.《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倪倪 著/ 霍城 摄,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好好住家居指南:从零开始的装修攻略》, 好好住 著,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小家,越住越大》《小家,越住越大2》,逯薇 著,中信出版集团。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在装修过程中的经验心得

77分钟
3k+
3天前

14 在这个春天,收获与自然相遇的一万种方式

最近买了什么书

前些天,视频“沙尘暴里的奥特曼”刷屏朋友圈,横空而来的外星人军团,加上颇具科幻感的音乐,真是震撼极了,野兔同学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沙尘暴过去,野兔去北京出差,特地拜访了自己一直非常敬佩的商务印书馆编辑余节弘老师,并邀请他录制了这一期播客,聊了聊他的阅读故事,以及他策划的自然文库系列、自然感悟系列、自然观察系列等图书。 在这期节目中,余老师先同我们分享了他最近阅读《罗马人的故事7》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这两本书的动机与感受。前者是日本学者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全15册)之一,余老师讲到,阅读这些历史类图书,有助于形成大的视野和格局。后者则是源自余老师对人类早期航海历程的兴趣,我们讲到美洲原住民与欧洲人的接触,讲到由于原住民人口锐减而造成的生态失衡。 紧接着,我们聊到余老师策划的自然文库系列丛书,这个系列从2014年出版第一批作品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0种图书,余老师也因这个系列获得了2014年首届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致敬编辑称号。在过去的这些年间,从《看不见的森林》《鲜花帝国》《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种子的故事》,到新近的《树木之歌》《绝境》《流浪猫战争》,从最开始关注植物,到关注更大视野下的自然,余老师和他的团队努力想要为读者提供“与自然相遇的一万种方式”。 余老师说,“自然文库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发思考”,思考,让我们变得不一样。而且,这个系列不只是给植物爱好者、观鸟爱好者们的一份大礼,普通读者也可以在书里发现充足的乐趣,这也许会是你走进博物世界的入口。在节目中,余老师还分享了商务印书馆自然感悟系列的一本新书《北方有棵树》,这本全彩印刷、内文纸张选用富士樱花的沉甸甸的书,可以说是不惜成本的一部作品了。我们也希望,大家读了这些书后,会有收获,来和我们聊聊你们的想法。 城市中的自然是容易被忽略的,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大家每天早出晚归,走进又走出一座座大楼,常常没有什么心情和精力关心身边真实的树木花草。可它们却真真实实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参与着地球的生态。真希望我们都能时不时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自然朋友,也许从一个好用的APP开始,从一本薄薄的小书开始,认识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关心它们,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慰藉,和我们因为看见而生出的喜悦。 【你将听到】 05:46 阅读是编辑必备的素质 11:10 历史书写者盐野七生 12:18 大部头《罗马史》 13:35 翻译品质会影响阅读感受吗 15:23 编辑只做自己看得懂原文的书 17:03 编辑保持对书的敬畏,但也会犯错 18:45 一个实用的英语词典工具 19:50 对麦哲伦环球航海的新发现 21:55 前哥伦布时代美洲与欧洲的接触 25:40 原住民传统知识积累vs西方数理科学 28:50 各类小史的书写和出版 31:10 自然文库丛书简史 32:57 商务印书馆迈入自然领域的第一本书《发现之旅》 33:30 博物学的复兴 36:30 关于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38:00 哈斯凯尔的《树木之歌》 44:53 自然文库的目的是引发思考 45:10 《流浪猫战争》引发的争议 49:00 自然文库的装帧设计 50:40 重新找到面对猛兽的恐惧感 51:40 获得与自然相遇的一万种方式 52:20 从豆瓣缘起的《北方有棵树》 60:30 编辑需要知行合一吗 62:10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62:59 北京春季植物寻访攻略 【相关图书】 《罗马人的故事》(全15册),中信出版社 《希腊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 《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491: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启示录》,中信出版社 《树木之歌》,商务印书馆 《流浪猫战争:萌宠杀手的生态影响》,商务印书馆 《发现之旅》,商务印书馆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商务印书馆 《北方有棵树》,商务印书馆 【相关植物及代表性地点】 吉贝、菜棕、槭树、梧桐(南京)、洋槐(北京)、加拿大杨(北京)、毛白杨(北京)、柳树、银杏、玉兰(北京长安街)、山桃(北京)、白头翁(鹫峰)、獐牙菜、紫荆属(香山)、报春花科、点地梅(北京奥森北园)、垫状点地梅(西南地区)、迎红杜鹃(北京云蒙山)、照山白(北京)、小药八旦子 【认识植物APP】 形色、花伴侣、微软识花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分享一下你对于身边植物的观察吧

72分钟
2k+
3天前

15 大数据和算法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从《活着》为何常年畅销说起

最近买了什么书

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版的新书中,余华的《文城》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本,光是50万册的首印量和10万册的首次加印量都能看出,余华的新作依然延续了《活着》的高关注度。 在过去的这些年间,余华的作品常年保持畅销,尤其是其最经典的代表作《活着》一直占据了各大畅销排行榜前列的位置,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就以《活着》为何常年畅销说起,和大家聊了聊畅销书乃至长销书的必备要素。 这期节目的录制地点是沈阳的离河书店,大家喜爱的高老师和小迪姐在这期节目中也返场和大家见面了。去年我们去到沈阳的当晚,书店举行一场读书会,我们作为嘉宾参与其中,从《活着》出发,一同聊了聊畅销书背后的故事——除了作品本身足够好,故事易读,容易产生共情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让你能够足够多地看到这本书? 新书上榜,榜单就会成为更多人购书的参考和依据,书店也会更倾向于采购这些被市场认可的图书,于是,这些图书会继续被更多的人看到,进而获得更多地销售机会,继续上榜……这样的循环让新书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但当我们被图书排行榜和销售数据裹挟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否其实已经受到了干扰? 当然,余华的《活着》是一部毋容置疑的佳作,也许《文城》也是。但如果是另外一本书,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甚至是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营造出了畅销的假象,使得这本书进入到了你的视野中时,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判断呢? 作为出版行业从业者的我们深知,还有许许多多小众好书,甚至没有太多的机会被读者注意到——也许不是你不需要,也不是你不感兴趣,而是这本书甚至没有通道和机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的面前已经被各种营销机器和通道、被各种大数据和算法占据的时候。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活着》聊到了大数据和算法对我们当下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甚至不止是影响,而是对我们生活彻底的改变,我们提到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更是将这样一个现实困境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我们已经不可能对此一再视而不见。 也许高老师和小迪姐的言语中自带幽默的笑点,但安静下来细听其中的言语,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获得一些能引起你思考的小片段。警惕信息茧房的产生,反思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保持思考,独立判断,或许,这就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并把这些内容剪辑成一期节目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你将听到】 01:05 余华新作《文城》的出版 04:12 为什么要聊《活着》 06:12 高老师说《活着》畅销的原因 10:00 余华和苏童的对比 15:28 为什么畅销书越来越难出现 19:28 只有经典才能从畅销变成长销 22:30 图书销售排行榜所制造的困境 25:00 如何抛开数据的干扰发现更多好书 26:00 从《监视资本主义》说起 30:42大数据和算法是如何让人上瘾的 35:00 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持清醒 37:50 线下沟通与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图书】 《活着》,余华,新经典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文城》,余华,新经典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相关纪录片】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导演: 杰夫·奥洛威斯基;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汽水儿 / 皮艇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播客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 微信公众号 野兔与山猪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等平台的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大数据和算法对我们的影响

46分钟
16k+
3天前

16 国内青年编辑群像:做书是传递热情的一份事业

最近买了什么书

【本期节目由《最近买了什么书》与“北京开卷”联合制作播出】 这期节目是我们四月读书月的两期特别节目之一。节目缘起于北京订货会期间北京开卷主办的“阅读X”论坛,今年论坛的主角是“行业新势力”们——85后、90后的编辑、书店人、书评人等图书圈子里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的同行,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做着与书有关的事,让千千万万的书和千千万万的人相遇。我们想,不妨用播客把他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于是,在北京开卷的支持与协助下,我们邀请两位嘉宾录制了两期播客。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磨铁文治主编于北。可能大家对以下这些书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弃猫》……这些书就是由于北和他的同事们策划出版的。除了做自己所在出版品牌的书,他还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了全国青年编辑社群,为近千位同行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和于北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出版这件事的热爱,和他想要做好出版这件事的决心。而这,也可能是行业新势力——青年编辑们最让人感动的样貌。 于北讲了一个很甜的比喻,他把北京订货会这样的编辑线下大型见面会比喻成给编辑们发的一颗糖。脱开日常的案头忙碌,走到同行们中间,感受做书这件事中最最火热的部分。最近这些年,每到图书订货会,做書的小院里都会聚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编辑,大家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分享资讯,对年轻编辑来说,这也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当然,要能够汲取能量可能会需要一些时间,很多年轻编辑满心期待又羞涩不安,编辑这个群体的可爱属性在这个时刻显露无遗。 线下的见面机会很宝贵,但对于社恐患者来说,也许线上的交流会更自在吧。在于北搭建的两个青年编辑微信群中,编辑们常常聊新书,聊行业动向,聊文化事件,更年轻的编辑们聊的话题也更加广泛。于北认为,这样的社群可以促进行业交流,让大家能够彼此感受对做书这件事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这也许都帮助大家变得更好。 在出版行业中,只有交流,才会产生更多的内容和创意。行业的增长一定是多元交流和正向反馈的结果,而不是闭门造车与过多地输出负能量。 就“热情”这个话题,于北谈到了很多。在《我信仰阅读》中,作者罗伯特·戈特利布写道:“出版就是把你自己对一本书、一位作者真诚的热情传递给全世界的事业。”对于北来说,进入出版行业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小保持阅读习惯,大学进入中文系,毕业首先选择就职文化行业。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热爱与工作刚好达成一致,甚至人们会说,当热爱变成工作,热爱就不再是热爱了。 这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但不管怎样,能很好地处理二者关系的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幸福的和更容易有所成就的,因为他们工作时也是在追寻自己的价值。 热情和成果一定是相互驱动的,我们聊到,编辑要遇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一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或者说自己的代表作,有的编辑已然找到,还有更多的编辑正在寻找的路上。如果在听这期播客的你也是一位编辑,那么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和你的那本书相遇。 最后,于北聊了聊自己最近买的书,有因工作需要和研究兴趣而购买的《俄国文学史》《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日本文学史》,也有畅销新书,比如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果麦文化出版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听完这期节目,不知道你对于图书编辑这个职业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是否会留意到一本书背后的做书人?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说说你眼中的“编辑”职业。 【你将听到】 04:42 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经历 07:48 做書的酒局与社恐的编辑们 13:55 青年编辑出版群的缘起与作用 23:40 加入青年编辑群的方法 27:48 热爱是这些青年编辑们所共有的特质 29:20 相互交流对于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1:05 对做书的热爱的形成 37:05 做书是编辑传递自己热情的一份事业 38:25 一本书能卖好的三个变量 46:00 编辑需要遇见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53:20 体面的收入与体面的生活 60:20 买书、藏书与读书 62:11 于北最近的购书清单 68:40 对于自己未来编辑工作的期待 【相关图书】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弃猫》 《我信仰阅读》 【嘉宾购书单】 《俄国文学史》 《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 《日本文学史》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找到我们】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Apple Podcast QQ音乐 / 汽水儿 / 皮艇 / 网易云音乐 / 荔枝播客 搜索“最近买了什么书”即可订阅收听 社交平台 微博@最近买了什么书 欢迎关注 【话题互动】 欢迎大家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与我们留言互动 说说你对于编辑这项职业的印象

80分钟
3k+
3天前
喜欢听最近买了什么书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最近买了什么书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