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Presence
心理师漫谈中的轻疗愈

Album
主播:
没精神的薛老师
出版方:
没精神的薛老师
订阅数:
11007
集数:
67
最近更新:
6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心理师漫谈中的轻疗愈。 【在场Presence】是一档泛心理学主题的对话节目,旨在分享心理学与咨询师视角下的种种生活况味。“在场(presence)”相信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潜能、拥抱别样的体验。愿我们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主播丁汝楠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硕士(公众号:喃喃自语,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主播薛凌峰是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学博士生(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 联络请来邮:[email protected] 。另有公众号【氤人而愈】。 如果你希望加入【在场Presence】讨论空间与我们共同交流,请参考链接中的问卷(https://wj.qq.com/s2/12090906/9d0b)。我们会在听取所有成员的意见后向你发出邀请。
在场Presence的创作者...
没精神的薛老师
在场Presence的音频...

No.66 谈及旅行:他乡路上的冷暖、感动与认同

本期节目录制于丁老师的暑假之后,我们谈及旅行。主播分享了自己在夏天的旅行见闻和个中体验,回顾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经历。旅行不仅有邂逅目的地的新奇,更有与陌生人结伴的美好。丁老师还讲述了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不愉快,并分享了在旅途中遭遇坎坷的心境沉浮。 常说旅行是探索自我的过程。主播在最后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阐释了新鲜的环境与满怀期待的体验如何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某些部分的自己如影随形符合期待,另外的部分要在踏上异域的途中亲自丈量。 02:05丁老师的土耳其、格鲁吉亚之旅:去年夏天未了的梦 12:57 薛博士的米兰见闻:生活比媒体更加戏剧化 16:51 路上相识的旅行伙伴:素昧平生的温暖与感动 21:01 与美好的相遇只是因为身为游客吗?探索美的因与果 24:59 旅途中的不愉快:插曲也奇妙 37:55 在旅行中寻找身份认同:环境映衬出的生活轨迹 43:55 旅行中的新发现:熟悉的自己或许在意料之外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49分钟
99+
6个月前

No.65 谈及拒绝:很少拒绝,就能拥有更好的关系吗?

本期节目,我们谈及对他人的拒绝态度。主播分享了自己与拒绝有关的经历,并透过“为什么”窥探拒绝与被拒绝背后的心理动力。这也引发了对于关系中和谐与亲密的讨论:很少拒绝就能拥有更好的关系吗?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区分“对事”和“对人”?最后,主播分享了自己对于表达与接收拒绝的心得,并总结拒绝时的几条通用原则。 拒绝他人看似是关系中不和谐的信号,却也是建立个人边界的重要方式。拒绝不仅是自我的体现,更能彰显对待关系时的信心与艺术。 01:19生活中与拒绝有关的情景 07:37 面对拒绝时为何总是心生难意?避免冲突的本能 11:44 回避冲突的动力学之二:对和谐的追求 14:22 不同文化下的“和谐”替代:情感投射与坚定的内在 21:56 很少拒绝的人能够拥有更好的关系吗?和谐与亲密的相关性讨论 29:16 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区分“拒绝一件事”和拒绝一个人“? 40:00 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拒绝? 46:57 想让拒绝变得轻松,不意味着它真的会轻松 48:56 拒绝中的内疚:如何阻止向内归因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53分钟
2k+
1年前

No.64 谈及躺平:抗衡倦怠的休憩与重新出发的思考

本期节目,我们接着上期热词“内卷”来谈谈“躺平”。躺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应对态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自嘲的口吻来表达无奈、也用身体力行地选择来实践躺平的低欲望、低消费生活。在《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里,作者写道,“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究竟什么是“躺平”?“躺平”会在生活的哪些时刻出现?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形式?集体的社会环境与个体的生活环境如何影响“躺平”?“躺平”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会有种怎样的影响?主播们从自己生活的经历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我们还各自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躺平”时刻。 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诗意地栖居的时刻,也能在忙碌的产出中感受创造的快乐。 01:35 躺平从何而来?躺平是内卷的一种应对方式 05:02 间歇式的躺平,是一种调节 07:16 生活中有哪些想要躺平的时刻? 09:56 被动地躺平:习得性无助与消极完美主义 13:42 主动地躺平:一种休息的主动调节、向内的关注 15:50 维持内在动机的动力 ,需要适时地躺平 17:08 “躺平”的另一个视角:长期目标vs 短期目标;躺和卷的领域不同 23:26 资源视角的躺平:我们还拥有选择的空间,在英国遇见的“流浪者” 27:24 内卷与躺平:边际效益递减情况下的一种自我反思 33:21 韩炳哲《倦怠社会》:功绩社会带来的变化 37:45 动力学视角的躺平和内卷 39:05 优雅地“躺平”:睡觉、citywalk、旅行 42:58 恢复适度活力的“躺平”:正念、CBT练习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50分钟
3k+
1年前

No.63 谈及内卷:或许是时候停下来思考「千般努力是为何」了

本期节目,我们谈及近些年来逐渐流行的社会热点词“内卷”,以及它背后的个人发展思考。内卷由何而来、有何特点?内卷与一般的良性竞争区别在何处?群体的“内卷感”如何席卷个人?内卷是否会带来“为什么儿活着”的终极疑问?哪些方式可以减轻内卷带给个人的负面影响? 内卷本身从不具备单一的积极或消极属性,其引发的对于个人多元化目标的追求与完善的社会支持网建立,或许更具备探究的深层意义。 01:32内卷的含义及特点:局限于内部、低水平重复与边际效应递减 09:29 内卷与良性竞争的区别在哪里?从行为模式理论说起 16:49 竞技体育中的“更高更快更强”,是一种内卷吗? 25:57 内卷的“剧场效应”:群体压力造成个人倦怠感的放大 30:13 剧场效应的反例:提示员工按时下班的领导 33:01 内卷带来的“生存性怀疑“ 36:48 FOMO:内卷背后被落下与遗忘的隐忧 40:03 如何减轻内卷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与人际角度 51:36 内卷带来的再反思机会与终身学习的意义 如果你有想对我们说的,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节目后评论留言。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薛凌峰(即刻/知乎/bilibili:@没精神的薛老师)、丁汝楠(即刻:小太阳的巴哈姆特;公众号【喃喃自语】)。合作或问询请致函:[email protected];另有合创公众号【氤人而愈】。

56分钟
2k+
1年前
在场Presence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