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台026 | 爱情,只对包法利夫人是神话

【乒乓台】第二十六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电影史教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为什么这不是一本关于女人的小说? “包法利式”的人生困境 福楼拜有超极编剧视角,为什么影视化的杰作很少? 史上包法利夫人的奇葩影视盘点~ 本期节目参加由小宇宙和看理想合作的话题 #时间的路口# 投稿,我们将在播客中回答:在过去的2021年中,最想对过去和未来说的话。 2021年,我们在《爱情神话》里看到了婚内婚外感情之难,她们都经历了婚姻,也曾因为“犯了男人都犯的错”而被离婚。她们在“玩”和动真情之间保有自主的愉悦,不再是悲情女主或圣母,不再背负道德或幻梦,虽然她们仍在追求爱情,但显然不再盲从爱情的神话。 回想一下,现代最有名、最精彩的女性出轨形象是谁? 会不会觉得,其实,这样的女性形象少得近乎失真? 源头之一,或称原型之一,当然就是1857年出版的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了! 本期节目,我们再读经典,盘点史上包法利夫人的影视版本,试着让我们从更广阔的社会维度去评判这类女性、事件及其寓意—— 164年过去了,女性最深层的渴望能得到满足吗? 甚至该问的是,人在追求理想状态的自我时,注定会失败吗? 《包法利夫人》 作者: [法] 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7) 丛书: 译文经典(精装本) 古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 法国文学家,著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杰作 福楼拜为包法利夫人设定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复辟时期取消了离婚,导致婚外情泛滥。同样被复辟的还有浪漫主义的余孽,导致和现实进展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剧烈矛盾。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不只是情爱和思想的悲剧,也是一次惨烈的理财悲剧——同样会导致家破人亡的贷款套路仍在我们的现实中发生着。 影视翻拍提供了很多视角,也拍出了不同面貌的包法利夫妇,在对影视作品的爬梳中,我们能一步一步比照出福楼拜笔力的强健——他对婚姻、经济、宗教、情爱的观察细致入微,毒舌不断,极尽讽刺。 我们也能从不同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处理中看到基于不同立场、不同年代的解读。 比如法国人对本国风俗、经典的认知和演绎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导演: 让·雷诺阿 编剧: 让·雷诺阿 主演: Max Dearly / Valentine Tessier / Pierre Renoir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33-12-28 片长:101分钟 尤其是夏布洛尔导演的这一版——我们会详细比对书影的不同,因为这是至今为止最忠于原著的一版电影。(不过,夏布洛尔和于佩尔合作的最佳之作是《冷酷祭典》)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编剧: 居斯塔夫·福楼拜 / 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 / 让-弗朗索瓦·巴尔梅 / 克里斯托弗·马拉沃伊 / 让·雅南 ……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91-04-03(法国) 片长: 143分钟 又比如美国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演绎, 导演明奈利展示了高超的歌舞剧拍摄功力,但当时的美国主流价值观决定了这一版的包法利夫人过于欢快,像是从绿野仙踪里跑出来的,而包法利先生也过于懂事了,甚而被保护到了最后……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 编剧: 罗伯特·阿特里 / 居斯塔夫·福楼拜 主演: 珍妮弗·琼斯 / 詹姆斯·梅森 / 凡·赫夫林 / 路易斯·乔丹 / 阿尔夫·切森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49-08-25(美国) 又比如英国人对这个人物的简化,英伦气息过于浓重…… 包法利夫人 (Madame Bovary ) 导演: 索菲·巴尔特 编剧: 费利佩·马里诺 / 索菲·巴尔特 / 居斯塔夫·福楼拜 主演: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瑞斯·伊凡斯 / 埃兹拉·米勒 / 罗根·马歇尔-格林 / 亨利·劳埃德-休斯……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比利时 /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拉丁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4-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5-06-12(美国) 片长: 118分钟 再比如这个奇葩合拍版,既有意大利人的率性表达,浓妆艳抹,整个片子沉浸在B级片的氛围里,又有德语对白……所以也不奇怪,只有这位包法利夫人没有死,而是选择了…… 包法利夫人 Die nackte Bovary 导演: Hans Schott-Schöbinger 编剧: Valeria Bonamano / Arnulf Mann / 居斯塔夫·福楼拜 主演: 艾德薇姬·芬妮齐 / Gerhard Riedmann / 多梅尼科·鄂拿博纳 / 彼得·卡斯滕 / 詹尼·德…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意大利 上映日期: 1969-10-10 片长: Germany: 91 分钟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了包法利夫人的情人越来越帅了,衣服越来越美了,但电影始终没能转述出福楼拜在写农业展览馆、写偷情中的马车那些片段中的文学的神韵。 我们特别说到了书中的跛子和瞎子,他们对福楼拜是重要的,但对很多影视观众来说却是不存在的了。 事到如今,李小姐已经“不吃这一套”了,格洛丽亚很方便就能在春宵之后转账了,她们都不用服毒自尽了。我们也许该把出轨的道德训诫先放一放,忘记性别,忘记一百多年的差别(或无差别),把《包法利夫人》解读为“包法利式”的人生困境。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面纱》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刘勇军 出版: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丛书: 三个圈经典文库 新包法利夫人 Gemma Bovery 导演: 安妮·芳婷 编剧: 帕斯卡尔·博尼策尔 / 安妮·芳婷 / Posy Simmonds 主演: 杰玛·阿特登 / 杰森·弗莱明 / 法布莱斯·鲁奇尼 / 艾尔莎·泽贝斯坦 / 尼尔斯·施内德 …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英国 上映日期: 2014-09-06(多伦多电影节) / 2014-09-10(法国) 片长: 99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时段+++++++++++++ 「乒乓台」在资深人文刊物《书城》上开启了文字版专栏! 欢迎关注、订阅、指教!

78分钟
3k+
3年前

乒乓台025 | 这个楼盘,请慎重购买

【乒乓台】第二十五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电影史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没有科技元素,算不算科幻小说? 科幻史上的新浪潮主义代表人物——巴拉德的「都市灾难三部曲」蕴含怎样的核心观点? 拿到一手好牌的导演,会搞砸吗? J.G. 巴拉德,《太阳帝国》的作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科幻新浪潮主义的代表人物,贡献了「都市灾难三部曲」。 时隔四十年,其一《摩天楼》才终于被拍成了电影,卡司强大,制作精良…… 《摩天楼》 作者: [英] J.G.巴拉德 出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6) 译者: 陈醉 / 顾君 / 王卉 页数: 272 定价: 45.00元 《摩天大楼 High-Rise》 导演: 本·维特利 编剧: J·G·巴拉德 / 艾米·强姆 主演: 汤姆·希德勒斯顿 / 杰瑞米·艾恩斯 / 西耶娜·米勒 / 伊丽莎白·莫斯 / 卢克·伊万斯……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爱尔兰 / 比利时 上映日期: 2015-09-13(多伦多电影节) / 2016-03-18(英国) 片长: 119分钟 巴拉德,被苏珊·桑塔格誉为“当代小说中最具智慧的声音”,1930年出生在上海苏州河边的公济医院(今天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家住番禺路508号,1942-1945年被日军羁押在龙华集中营(今天的上海中学)。他在上海生活了16年,1946年和父母返回英国,在剑桥修读医学两年,接着做过广告拟稿员和搬运工人,后来参加英国皇家空军。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J. G. Ballard 1930-2009) 自传体小说《太阳帝国》是他写作生涯中唯一一部他认可的现实主义作品,曾入围英国克奖评选,获得卫报小说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由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一九八七年搬上银幕。 巴拉德五十年代参与科学杂志编辑,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62年出版了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淹没的世界》(The Drowned World),开启了精彩的科幻写作生涯,代表作包括《撞车》,由加拿大导演大卫·克罗伯格拍成电影,赢得一九九六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致力于翻拍巴拉德的科幻的幕后推手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电影人:被誉为“超极制片人”的英国电影人、制片大神汤玛斯,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电影人,他靠制片拿奖拿到手软,代表作包括《末代皇帝》《无限住人》《御法度》《裸体午餐》《撞车》《唯爱永生》……而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继《撞车》后把三部曲都拍完! 杰瑞米·汤玛斯 (Jeremy Thomas,1949-) 我们都在等《混凝土岛》拍完,要不是疫情,可能今年就能出片了! 为了翻拍《摩天楼》,几十年来换了好几拨编剧、导演,最终的机会落在了这位手里——确切的说是他们家,因为编剧Amy Jumps就是维特利的夫人。 本·维特利 (Ben Wheatley,1972-) 英国导演、编剧、演员。2007年开始担任导演,拍摄了电视系列剧《Comedy: Shuffle》,主要作品有:《罪恶之家》(2009)《杀戮名单》(2011)《26种死法》…… 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最初在1950年代的芝加哥提出了Mile-High Illinois的概念:“垂直一英里的伊利诺伊州。”这句话对于巴拉德的《摩天楼》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电影制作团队为了这部电影设计了野蛮主义风格的摩天楼 电影一开场,你们的抖森是这样的…… 扮演摩天楼设计师的是著名的英国老戏骨:杰瑞米·艾瑞斯 海报上的女一号是好莱坞女明星:西耶娜·米勒 男二号是演过德古拉元年的卢克·伊万斯 这栋楼,在1975年显得很未来,2021年看几近写实。 我们不妨回头去想想科幻新浪潮的背景:巴拉德从1960年代开始反思科幻的内涵和形式,那时,科幻作品已经有了很多杰作,《时间机器》《回到未来》都已经出现了,而巴拉德意识到之前的科幻作家关注的更多是外部空间,比如人类如何借助高科技向外太空进发,人类在外星际、和外星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大家都明白,那些太空殖民故事都是地球历史的翻版而已。 巴拉德认识到,在探索的轴线上还有另外的方向,人类应该在高科技、消费主义的环境当中向内化,想想自己的内部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科幻应该探索人类的精神空间。 《撞车》探索了在那个年代尚未被定义的精神特质:人机相融的性感和快感。可谓是赛博格的鼻祖之一。日本的《铁男》,今年戛纳金棕榈得主《钛》也可被视为巴拉德的精神继承人之一。 《摩天楼》探索了高科技建筑体内的人类精神嬗变:人和楼,都是阶级暴动、野性爆发的受害者。楼像有机体一样,每个器官都不好用了,负责血压部分的电泵、水泵都失效了。 看四十层楼的住户分布,就能看到中产阶级的全谱系:下层住的是技术工人,生活质量一般,中间是优渥的中产阶层,最富有的人住在最上层。 故事追踪的是整栋楼的崩坏,以及所有人冲破固有阶级壁垒后的本性展现。 明明位于都市之中,发生了坠楼、死亡事件,楼里很多暴行,但没有人报警,大家好像发自内心有一种默契,要维持野生的状态:因为只有在野生、狂躁、狂暴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找到一点点在都市中没有的自由。 虽然情节中没有高科技的描写,但这无疑就是人工化末日的故事,悬测类型,巴拉德让我们去设想:假如现代社会、现代功能丧失的话,人性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他写作的意义所在,而不止于写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但电影在后半程也几乎崩坏了,对于小说中主要刻划的三个男性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力显然不够,设计师没有解释设计乌托邦的思路,医生没有展现个性魅力,制片人沦为鲁莽的暴民。 电影似乎刻意提升了女性的存在感,这些原本依附于中产男性的女性们成了暴动的牺牲者。但她们似乎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只能是男性的妻子、情人、母亲和女儿……哪怕楼里改朝换代,哪怕她们互相扶持,这一本质并没有改变。 编剧和导演还在结尾加了一出戏,我们将在节目中直陈看法……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太阳帝国》 作者: J·G·巴拉德 译者: 董乐山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0) 页数: 369 定价: 25.00元 《妙想天开 Brazil》 导演: 特瑞·吉列姆 编剧: 特瑞·吉列姆 / 汤姆·斯托帕德 / 查尔斯·麦肯恩 / 查尔斯·阿尔弗森 主演: 乔纳森·普雷斯 / 罗伯特·德尼罗 / 凯瑟琳·海蒙德 / 伊安·霍姆……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上映日期: 1985-02-22(英国) 片长: 132分钟 / 94分钟(美国剪辑版) / 142分钟(导演剪辑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 「乒乓台」在资深人文刊物《书城》上开启了文字版专栏! 欢迎关注、订阅、指教!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51分钟
99+
3年前

乒乓台023 | 终于等到了野蛮人!

【乒乓台】第二十三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和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亲自操刀的改编…为何扑街? 能驾驭亚马逊土著题材的导演……为何在架空的殖民地表现平平? 论少数裔女演员的存在感。 这是我们「诺贝尔」系列的第二弹: —— 评述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力作改编的电影,这次我们说说库切,以及西罗。 《等待野蛮人》 作者: [南非] J.M.库切 译者: 文敏 出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8) 页数: 220 定价: 52.00 J.M. 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生于南非 1987年耶路撒冷奖得主,三度获得南非最重要的文学奖——中央通讯社文学奖以及法国费米娜外国小说奖、以色列耶路撒冷奖与《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等文学奖,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80 年创作的《等待野蛮人》是库切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库切最成功的作品,曾经获得南非最高文学奖——中央新闻机构奖。学界认为“库切作为流散身份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帝国和殖民话语的思考”,尤其是《等待野蛮人》“体现了作者对后殖民社会深入骨髓的理解”。 《等待野蛮人》 导演: 西罗·格拉 编剧: J·M·库切 主演: 马克·里朗斯/ 约翰尼·德普/ 罗伯特·帕丁森/ 嘎娜·巴亚尔赛汗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9-06(威尼斯电影节) / 2020-08-07(美国) 片长: 112分钟 西罗·格拉 Ciro Guerra(1981-):哥伦比亚导演\编剧\演员 西罗执导的《The Wind Journeys》入选200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2015年执导的《蛇之拥抱》赢得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艺术院线奖,并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蛇之拥抱》这部精彩绝伦的黑白剧情片,源自西罗的原创剧本,在亚马逊雨林中拍摄,将四十年里的两条故事线编织而成,刻划了原住民的神秘主义信仰,也描绘了西方文明对雨林传统的种种侵蚀。画面超美,尤其是最后一段突然进入迷幻的色彩,极有冲击力。 所以,当2016年西罗官宣执导库切本人改编的《等待野蛮人》、2018年德普官宣入组后,很多人是翘首以盼的啊! 当然,真正的男主角扮演者是里姆斯——他曾在《狼厅》中出色演绎了克伦威尔。 故事的主角是在边陲小镇担任了几十年行政治安官的老男人,平素痴爱搜集土著人的文明残骸,研究木简上的古文,收藏废墟中的童鞋…… 他迎来了帝国的审讯专家,目睹了原住民所受到的残酷且不公的虐待,被打断脚骨、灼瞎双眼的女孩让他怜惜,他将她带入自己的卧室,带着复杂的心情,和她发展出亲密但又隔阂的关系。春天来临前,他决意把她送回自己的部落,为此经历了艰难的跋涉。等他回来,却被帝国的审判官无端判定为通敌卖国,陷入囹圄。帝国决定发动对野蛮人的战争,却好像连野蛮人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军队匆忙撤离后,边境小镇又听从了他的治理,在不安中等待野蛮人的来临…… 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1960-),英国演员 哥伦布留下了前后矛盾的笔记,前半段中的土著人热情好客、强健聪敏,后半段却成了可怕的食人族。这或许是因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为了帝国寻找财富的源头,但他最终明白了,金子穿戴在土著人的身上,只有杀死他们,帝国才能得到财富。对土著的妖魔化,就是这样在掠夺中发生的。 在《等待野蛮人》中,库切也如此描绘出了帝国处心积虑地编造出自己的假想敌:野蛮人。他者化主要是通过话语建构和酷刑的实行来实现的——德普饰演的上校、帕丁森饰演的军官担任了这项职责。 这个故事设置在架空的时空,年代地点都不明确,但无疑隐喻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非秘密警察的暴力行为。小说细致描绘了野蛮人和行政官遭受的暴行,文学性地刻划了受虐者身体上的痛苦,推测刑讯室内发生的事情,召唤读者对恐怖和痛苦的想象。 库切对当下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正如诺贝尔基金会对此作的评价是:“如同康拉德《黑暗的心》,本书讲述了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如何打开了通往恐怖的大门。” 库切亲自操刀剧本,却似乎刻意削弱了行政官和土著盲女的关系——复杂而细腻的内心戏在漂亮的光影、动人的画面中成为潜台词,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不太友好。 扮演盲女的是蒙古族模特、演员嘎娜,她和我们从书本中得到的印象或许不一样,但这么重要的配角连上海报的资格都没有,未免太…… 她在老行政官的梦中,幻化成了理想化的形象(但遭到了竞菲老师的差评) “在关键时刻,库切的人物都是站在他们自己背后,一动不动,仿佛是没有办法参与他们自己的行动。”瑞典学院是如此评价库切的文学造诣的,“但是这种消极状态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造成,这也是一个人对压迫的最后反抗,在不参与的消极状态中进行抵抗。” 库切在七十岁那年(2010)动笔创作“耶稣三部曲”,起初并没有想过这个故事会写多长——他之前的小说大部分都不到300页,语言和结构都简洁紧凑,然而这个系列目前为止加起来已经超过了750页。在八十岁那年,他完成了耶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耶稣之死》。 所以,无论电影是否让人失望,能在库切完成人生最后的超长篇力作之后,我们能借着电影——第一部翻拍自库切名作的同名电影——重新回顾他当年的成名作,也算一种不错的体验吧! 祝愿库切的下一部电影能更出色~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猴杯》 作者: 张贵兴 出版: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7) 页数: 312 定价: 48.00元 《蛇之拥抱》 导演: 西罗·格拉 编剧: 西罗·格拉 / 雅克·图莱蒙德·维达尔 / 西奥多·科赫·戈伯格 / 理查德·伊万斯·舒尔兹 主演: 扬·贝弗特 / 博昂内·戴维斯 / 路易吉·莎玛娜 / 尼比欧·托雷斯 / 安东尼奥·玻利瓦尔 制片国家/地区: 哥伦比亚 / 委内瑞拉 / 阿根廷 语言: 西班牙语 / 德语 / 葡萄牙语 / 加泰罗尼亚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15-05-15(戛纳电影节) / 2015-05-25(哥伦比亚) 片长: 125分钟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56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22 | 大数据可以用我们的隐私去干什么?

【乒乓台】第二十二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为什么要强调数据轨迹—隐私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因而值得捍卫? 纪录片的真实,允许多大程度的“编排”情节? 为什么网络时代的民主化值得警惕? 数据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值钱的资产。比石油还贵。 所以,你明白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留下的数据轨迹、个人隐私会带来多大的利益吗?究竟给谁带去了利益? 《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 作者: [加]克里斯托弗·怀利(Christopher Wylie) 译者: 吴晓真 出版: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7) 页数: 339 2018年3月,脸书(Facebook)被曝出泄露数据丑闻,一家在2016年帮助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数据公司曾违规获取8700万脸书用户的信息。一周后,脸书股价暴跌18%,市值蒸发800亿美元,最终被处罚50亿美元。 《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的作者怀利就是这则丑闻的“吹哨人”。他曾是身处这场风暴核心的心理战咨询公司“剑桥分析”的数据科学家。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加盟“剑桥分析”,参与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社交网络用户画像,并预测及引导其行为的研究,构建可用于宣传战的算法系统,继而卷入脸书、维基解密、特朗普竞选及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全过程。怀利在发现自己所效力的公司渐渐变成了一个操控民意,进而侵害社会、破坏民主的工具之后,站出来举报了一切,并联合新闻界向公众发出警示:人们的身份和行为已经成为数据交易中的商品。控制信息的那些当今世界的强大企业,正以过去无法想象的方式操控着大众的思想。任何人都很难逃脱算法的掌控。 怀利的举报引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犯罪调查。他的故事不仅揭露了由流量经济驱动的众多公司内在的冷漠,也暴露了民主制度的脆弱性。 纪录片《隐私大盗》就是这本书的延续,跟踪拍摄了调查记者卡罗尔、第二位吹哨人凯泽……以及剑桥分析公司的相关人士。 《隐私大盗 The Great Hack》 导演: 卡里姆·阿米尔 / 耶菡·妮珍儿 编剧: 卡里姆·阿米尔 / 埃林·巴内特 / 佩德罗·科斯 主演: 布列塔尼·凯撒 / 戴维·卡罗尔 / 朱利安·惠特兰 / 卡罗尔·卡德沃拉迪尔 / 保罗·希尔德……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13分钟 原著更像是怀利的自白,而非“揭密”或“控诉”,因为他在自发的道德反省后就主动离开了剑桥分析。 身为数据科学家、剑桥分析公司联合创始人,怀利详细描述了利用网民数据轨迹进行反民主操控的商业机制。他亲眼目睹了文化、信息和算法如何被军队、政府和公司武器化,用以破坏各地的选举后,于2018决定与《卫报》和《纽约时报》合作,向公众揭露社交媒体的数据是如何被利用来操纵2016年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互联网公司可以做到把一个基于反独裁理由建立的网站变成某位政客的宣传渠道。 或许你听说过大数据操控网民、认知隔离,制造信息贫民窟、定向投放、心理干预……但书中提到的缅甸种族清洗是令人震惊的——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数据科技的力量大,还是大众的思想太容易操控了? 作者怀利(红发版) 作者怀利(绿发版) 离开剑桥分析后,他向听证会举荐当时在剑桥分析的凯泽女士。纪录片完美捕捉到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从开场她参加火人节的镜头开始,到她在泰国度假村泳池里的坦白,再到她目睹扎克伯格当众撒谎后的震惊……她渐渐成为电影的主角,经历了心理挣扎,人身安全也收到威胁,最终翻出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重要证人,揭露事实的二号吹哨人:凯撒 (Brittany Kaiser) 纪录片还花费了不少篇幅采访了英国记者、本案的主要调查者卡罗尔,是她最早联系了怀利,鼓励他说出真相;也是她面对媒体、面对大众说出了振聋发聩的警言。 媒体人、调查者:卡罗尔 (Carole Cadwalladr) 纪录片还追踪了一位思路清晰的大学老师戴维,他起诉,并要求互联网公司把个人隐私数据“还给”他。这是原著中没有的人物,但作为事件的另一种参与者,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难道,我们不都是在滞后的法律中面对数据金融、数据殖民、数据操控毫无招架之力的普通网民吗? 是他说出了重点:数据权是人权! 戴维·卡罗尔 David Carroll 数据正在全面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将其抽象为可供资本借用的标准商品形式。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微小个体迎战歌利亚巨人的战斗中,第一批站出来的吹哨人、调查者都是被边缘化的弱势小众(女性知识分子,LGBTQ),怀利在书中特别指出了这一点。 我们已不再有凡尔纳时代的科技浪漫主义,我们没法再乐观,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得非常透彻的商品化阶段。 在美国,五家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都是垄断性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它们只存在了一两代的时间,却用比传统媒体企业更少的时间实现了垄断,并促使社会不平等现象显著增加。腐败、监控、侵犯隐私、新闻商业模式的崩塌……凡此种种,正在变成更大范围的政治议题,比传统媒体时代的问题更为复杂。 哈贝马斯认为,互联网的碎片效应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角色,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在新媒体的离心作用和原子效应起效之前,公众关注力的商业化已经触发了公域的解体过程。如今的新型通信手段有着更为狡猾的商业模式,其目的并不在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是对用户私人信息的经济开发,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此来更好地操纵消费者,有时候甚至有着不正当的政治目的。“但是使我感到恼火的一点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其首要目标是为经济服务而非为文化服务的新媒体革命。” 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能够联网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自动拥有了民主所要求的有效且彼此尊重的合作、协商与发言。或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学会用文明的方式处理社交网络,学会辨别真伪,学会真正的信息自由。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从经典到前沿——欧美传播学大师访谈录》 作者: 常江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8-31) 页数: 368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Who Am I - Kein System ist sicher》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编剧: 巴伦·博·欧达尔 / 扬特耶·弗里泽 主演: 汤姆·希林 /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 沃坦·维尔克·默林 / 汉娜·赫茨施普龙 / 崔娜·蒂虹……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2014-09-25(德国) 片长: 102分钟 ——————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48分钟
11k+
3年前

番外008| 恋人失败,恋物永存

疫情年代的旅行是内卷的,是精神的。我们决定在精神上持续出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所以再次邀请到了游遍世界的旅行达人、资深媒体人:陆洋。 这一程的时空定位:伊斯坦布尔,半个世纪前 这一程的导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 这一程的攻略:《纯真物件》《纯真博物馆》 《纯真物件》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邓金明 出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7) 页数: 266 定价: 179.00元 《纯真博物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陈竹冰 出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 页数: 567 定价: 36.00元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1952-) 土耳其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代表作包括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 在写作小说《纯真博物馆》时,帕慕克也在为修建一座真正的纯真博物馆做准备。《纯真物件》是帕慕克为现实中这座无与伦比的博物馆创作的一份藏品目录,它以《纯真博物馆》的情节为纲,按照与小说章节相对应的展盒顺序介绍了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物品、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的风情和传统。 《纯真博物馆》小说于2008年在土耳其出版,纯真博物馆的收藏工作也同步完成,于2012年4月正式开放,所有展品都是帕慕克收集来的,所有展盒也都是帕慕克亲自设计、装饰的。 一书一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行为艺术就是这么地道! 博物馆外景“我想在博物馆里收集一些有关一个虚构故事的真实物品,并以这些物品为基础写一部小说。”一书一馆,一起再现了1970年到21世纪初期伊斯坦布尔上流社会的生活。小说讲述了富家子凯末尔追求远房表妹、贫家少女芙颂,终以遗恨告终。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样展品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每一样展品都是小说主角们用过、穿过、听过、看过、收藏过的东西。 书中、馆中的重头戏:芙颂的4213个烟头 馆藏陈列配合了电影剧照式的摄影装置 书,不仅仅是个绵延九年的情爱故事,也密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土耳其中上流社会的婚恋观念、社会变革、政治风云、经济生活、潮流指向、甚至用现在的眼光才能看清的性别不对等、甚至选美和整容……仅用“纯真”来概括这部小说,未免太纯真了~~ 馆,也不仅仅是小说的复刻版。 珍珠耳坠、木梨刨子、收音机上的小狗摆件、1970年代明信片……这些小东西里藏着消逝的爱情和时光。但是,这不单纯是恋物癖,而是帕慕克的“呼愁”的实体化,正如他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等作品中反复描摹的,他缅怀那个永不复现的伊斯坦布尔…… 恋一个人,几乎总是失败的,结局注定是孤独。 恋一个年代的所有物件,结局注定是丰盛的。 “人们对物品的精神依恋是人生最大的安慰之一。” 呼愁源自忧愁,抵达激情。 在此推荐帕慕克极力推崇的土耳其摄影师阿拉·古勒的摄影集: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作者: [土耳其] 阿拉·古勒 摄影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序 译者: 邓金明 出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11) 页数: 188 定价: 149.00元 值得一提的是,纯真博物馆还展现了作家帕慕克的前卫观念,荣获「2014年欧洲年度博物馆」大奖! 帕慕克提出了自己的「博物馆宣言」:反对诸如卢浮宫或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那样的“大型国家博物馆”,而提倡“小型的,个人化的,开支较低的博物馆,以个人的故事代替宏伟的历史。他在书中这样写到:“博物馆应尽己所能,从个人的身上挖掘人性”。 陆洋还和我们分享了另一座充分体现这一宗旨的小型博物馆,而且,创意也是因失去爱情而生发的! 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失恋博物馆

44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21 | 工作细胞:社畜体内还有社畜!

【乒乓台】第二十一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科普的拟人化:全员日漫化! 剧集、电影、BLACK特辑详细比较 如何解读这部科普动漫的深意——工作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主体意志体现在哪里?身体、疾病得到了怎样的隐喻? 本期福利:送一套书! 如何赢得:请听节目! 《工作细胞》(1-5册) 作者: 清水茜 译者: 《工作细胞》翻译小组 出版: 磨铁有狐|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1-4) 页数: 880 《工作细胞 はたらく細胞》剧集版 导演: 铃木健一 / 大脊户聪 / 青柳宏宜 / 朝木幸彦 / 清丸悟 / 江副仁美 / 佐佐木纯人 / 吉川志我津 编剧: 柿原优子 / 清水茜 / 铃木健一 主演: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 小野大辅 / 井上喜久子 / 长绳麻理亚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动画 / 奇幻 官方网站: hataraku-saibou.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2018-07-07(日本) 集数: 13 (单集片长: 24分钟) 原作者:清水茜 《工作细胞BLACK》 特辑 导演: 山本秀世 编剧: 原田重光 / 森迅史 主演: 榎木淳弥 / 大桥贤一郎 / 日笠阳子 / Lynn / 内山夕实 / 更多... 官方网站: https://saibou-black.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2021-01-09(日本) 集数: 13 (单集片长: 24分钟) 《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电影版 はたらく細胞!! 最強の敵、再び。体の中は“腸”大騒ぎ! 导演: 小仓宏文 编剧: 柿原优子 / 清水茜 主演: 花泽香菜 / 前野智昭 / 小野大辅 / 井上喜久子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画 官方网站: https://hataraku-saibou.com/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21-04-09(中国大陆) / 2020-09-05(日本) 片长: 112分钟 / 111分钟(中国大陆) 这套作品的缘由很简单:因为妹妹要考生物,学漫画的姐姐就把知识点画成了漫画,她们一起商讨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很多菌类的形象,史无前例,把身体中的细胞全员拟人化!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传神的人物设定: 红细胞妹妹:天生迷糊,每天迷路 职务描述:快递氧气,回收一氧化碳 白细胞哥哥:天生战士,整日厮杀 职务描述:找寻细菌,当场干掉 还有一系列擅长格斗的人物:装扮都符合宅男口味(遭到了竞菲老师的一通恶评) 在胃的地狱里忍受煎熬的是大叔,在肝和肾里辛勤工作的是忍辱负重的姑娘,在精囊里孕育精子的是充满爱心的姐姐,在毛囊里工作的色素是老者……但最受人欢迎的是萌萌的血小板! 这是科普,也是一部身体的隐喻史诗。哪怕你生物学0分,现在也能大致明白各个器官的作用、各种细胞的特性。在身体发生不适症状的时候,你甚至也会脑补出所有细胞力缆狂澜、合力杀戮外来细菌的画面! 在此推荐BLACK系列,我们还在节目中试想了更BLACK的状况…… 更深刻的问题诸如:细胞有自我意识和意志吗? 当我们用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来解读癌细胞,算过度解读吗? 更深刻的问题诸如:细胞有自我意识和意志吗?当我们用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来解读癌细胞,算过度解读吗?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五堂极简生物课》 作者: [英] 保罗•纳斯 译者: 于是 出版: 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8-12) 页数: 176 定价: 56 《传染病 Contagion》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 斯科特·Z·本恩斯 主演: 玛丽昂·歌迪亚 / 马特·达蒙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裘德·洛 / 格温妮斯·帕特洛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惊悚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阿联酋 上映日期: 2011-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1-09-09(美国)

60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20 | 未来学大会: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

【乒乓台】第二十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莱姆的科幻有何特点? 和谨遵原著的《索拉里斯星》的改编相比,《未来学大会》的电影为何如此大胆? 福尔曼让我们看到了动画片的哪些潜能? 《未来学大会》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许东华 出版: 译林出版社(2021-8) 页数: 143 定价: 42.00元 作者: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 莱姆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收录了六部小说代表作,包括第一次面世的《未来学大会》中文版——在2013年看过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之后,终于能了解原著的真相了! 莱姆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最著名的《索拉里斯》在1968年被俄罗斯导演鲍里斯·尼伦堡拍成电影,1972年再被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拍成电影——并于1972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2002年又被史蒂芬·索德伯格拍成美国大片。 在莱姆的科幻宇宙中,《未来学大会》可能是最像菲利普·迪克的一本了:致幻药剂的泛滥使用让这个故事天马行空,还可能是最幽默、最具讽刺力的一本莱姆小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由导演福尔曼亲自操刀改编的电影也很天马行空,故事主轴是完全崭新的自由发挥,主人公从原著中的未来学科学家变成了——电影明星! 这是一次相当精彩的改编! 《未来学大会 The Congress》导演: 阿里·福尔曼编剧: 阿里·福尔曼主演: 罗宾·怀特 / 哈威·凯特尔 / 乔恩·哈姆 / 保罗·吉亚玛提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更多...制片国家/地区: 以色列 / 德国 / 波兰 / 卢森堡 / 比利时 / 法国 / 美国上映日期: 2013-05-16(戛纳电影节)片长: 122分钟 阿里·福尔曼(Ari Folman,1962-)以色列著名导演,2013年凭借《未来学大会》荣获第26届欧洲电影奖 最佳动画片奖。 福尔曼著名的作品:《和巴谢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以独特的风格还原了1982年的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2008年在国际范围内引起轰动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今年还值得期待的新作是《安妮日记》: 莱姆的科幻创作有两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1.人类认知有限,可能无法与地外生命达成理解和沟通。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索拉里斯星》中的那片海洋,还有《无敌》中的机械昆虫、《惨败》结尾中出场的外星生物……总之,他描述的都是失败的“第一次接触”。 2.人类认知有限,可能连自我、连人类社会都无法认识透彻。莱姆的故事里充斥了人类的缺点。莱姆是资本主义的批评者,也是任何一种极权主义的批判者。时至今日,各行业的资本化,网络时代的人性数据化都映照出他半个多世纪前的预言。 在原著《未来学大会》中,两位科学家在幻觉中进行了未来的语言学辩论,那无疑是适合文本的、属于莱姆的思辨记录,而改编成电影后,福尔曼将认知的工具——语言和文字——扩展到各种感官体验,将“认知不能”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电影的主人公是我们特别熟悉的罗宾·怀特。 她饰演一位过气的女明星,被制片公司要求上传人体信息,从此真身隐匿,制片公司从此买断她的虚拟形象。 这时,真变成虚。 一纸合约到期时,罗宾要去沙漠中的二次元空间续签,就此接续原著中的设定,进入了“大会”的现场…… 配角人物的设定也很有意思,爱慕罗宾的这位男士二十年来日日夜夜处理她的虚拟形象,他的爱是不是真的呢? 无论如何,他最终都会拒绝返回真实。 在此不得不提到这次改编的另一个神来之笔—— 莱姆是犹太人,但因为出身优渥,直到纳粹立法,才让他第一次产生了“我是犹太人”的认知。 编导福尔曼则一向擅长处理大屠杀、集体创伤和暴力的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有不少指涉二战的镜头——它们都隐藏在斑斓疯狂的动画背景里——似乎在暗示,这个以未来为标签的故事,实则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反思上的。 比如竞菲老师提到的集中营幸存者、小说家莱维的面孔(抱歉没找到截屏) 再比如制片公司所象征的资本霸权对个体的态度。 又比如,罗宾被迫以代言人的身份参加了“大会”,会上发布了匪夷所思的”freewill”致幻剂。而这个礼堂就是按照希特勒和斯佩尔当年设计的“人民大厅”绘制的——斯佩尔“日耳曼尼亚”计划中的核心建筑——人民大厅(Volkshalle)由希特勒本人亲自设计,可以同时容纳至少15万人。 巨大的穹顶将让整栋建筑物高达290米,几乎和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17倍。建筑前方的水池长1200米,宽400米,可以将这座巨大的建筑倒映其中。不过,人民大厅只存在于希特勒的想象和规划中,并未付诸现实。但我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它残暴的铁灰色。 罗宾在一层又一层幻觉中审视虚拟的欢乐——背后只有资本、科技在垄断人的意识。她决定反抗…… 幻觉当然迷人,主动选择LSD能让菲利普·迪克、嚎叫和垮掉的一代癫狂地活在荒漠里,但如果这种看似“自由意志”的幻觉选择实质上是被操控的屈服,性质可就不一样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的soma不也是极权政府用来控制民众的利器吗? 无论原著还是电影,看似无所不能的致幻药剂都是权力的末端,渗入人类无能、顺从、乃至被迫顺从的认知领域。 罗宾惦记自己的儿子,在被冷冻又苏醒之后,毅然决定回归真实世界。 毋宁说,从二次元的天堂,跌到了荒芜的实在界 原著的结尾戛然而止,让我们顿悟一切都仍在幻觉中,但电影的结尾近乎悲壮,母亲决意去寻找儿子,儿子却在等待母亲十五年后决定遁入二次元幻觉……罗宾的选择再次显现出抗争者的勇气——而这恰恰是莱姆当年没有给我们的一丝丝希望。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众妙之门》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译者: 陈苍多出版社: 天下智慧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4)页数: 184定价: 45.00元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导演: 索菲亚·菲尼斯 编剧: 斯拉沃热·齐泽克 主演: 斯拉沃热·齐泽克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爱尔兰 上映日期: 2013-10-04(英国) 片长: 136分钟

61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19 | 为什么总有肆无忌惮的性侵?

【乒乓台】第十九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从社会新闻出发的小说和电影,是否证明了——文艺作品能够改变现实? 电影煽情又扁平化,但为什么电影更能打动人? 类型化的套路对社会议题的作品有何利弊之处? 小说的文学魅力体现在哪些地方? 最近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不啰嗦。 “性侵”这个词汇能进入公众讨论领域,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不管受害者的年龄几何,不管施害者是个人还是团体,罪行的背后都潜藏着千百年来的男权意识。 这期节目其实是一个月前录制的,没想到,似乎,放在哪个月都显得有时效性,这,无疑又是一种悲哀。因为,似乎,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努力地教育,性侵总会存在。 《熔炉》不是新电影,孔枝泳成为母亲后也进入了新的写作阶段,但由书到影所推动的社会变革依然延续着力量。我们选择这组作品,并不是想对标当下发生的某个具体事件,而是想重申一个事实——文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 《熔炉 도가니》 导演: 黄东赫 编剧: 黄东赫 / 孔枝泳 主演: 孔刘 / 郑有美 / 金贤秀 / 郑仁絮 / 白承焕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1-09-22(韩国) 《熔炉》 作者: [韩] 孔枝泳 译者: 张琪惠 出版: 磨铁·大鱼读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6) 孔枝泳 공지영 (1963-) 被誉为“能代表韩国的作家第一名”,“韩国文学的自尊心”和“韩国文化之星”。自创作以来,孔枝泳的作品销量超过九百万本,荣膺二十一世纪文学奖、吴永寿文学奖、李箱文学奖等几乎所有韩国文学奖项。更被国际特赦组织授予媒体特别大奖! 推动文明发展的不可能只是个体,甚或个体的利益,甚或不同个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进步终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认同,并付诸实际。 原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赔偿,但这组作品推动了现实的改变。 值得一说的是,推动这件事的人也是一位男明星…… 孔刘服役时读到小说《熔炉》, 被书中情节深深震撼,希望将其搬上银幕。退伍后仍竭而不舍,极力奔走, 与经纪公司倾力筹集足够资金,终于令电影在2011年上映。上映后数百万人连署签名要求重启对光州仁和学校性暴力事件的调查。一个月后韩国国会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熔炉》中的受害者是残障儿童,将其视为“失声”的弱势群体的缩影亦无不可。 《熔炉》中的施害者是掌权者,是男性与女性共同构成的霸权集团,事实上,真正的罪行与性别无关。甚至不仅仅是性侵,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暴力——包含着阶级间的蔑视、傲慢,乃至无视他人人权。 《熔炉》中,声张正义的是维权人士,是正义的旁观者,是世界上不肯沦为乌合之众的善良的人的缩影。他们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协助受害者讨回公道,要做出很大的自我牺牲。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嘉年华》 导演: 文晏 编剧: 文晏 主演: 文淇 / 周美君 / 史可 / 耿乐 / 刘威葳 / 彭静 / 王栎鑫 / 李梦男 / 蒋欣悦 / 陈竹昇 上映日期: 2017-11-24(中国大陆) / 2017-09-07(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07分钟 《知晓我姓名》 作者: [美]香奈儿·米勒 译者: 陈毓飞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8) 页数: 392 定价: 59.00元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64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18 | 被鄙视的人,又在鄙视谁?

【乒乓台】第十八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特邀嘉宾 | 读客文化《鄙视》的编辑 文彦 | 本局精彩回合: 男人为妻子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反被女人鄙视 ? 新浪潮导演戈达尔为什么拍《鄙视》? 作家和导演的「现代性」分别体现在哪里? 男女间微妙的情爱关系、权力关系在戈达尔的电影中如何被消解的? 《鄙视》 作者: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出版: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7) 页数: 272 定价: 62.00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Alberto Moravia (1907—1990) 他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鄙视》是以男性第一视角陈述的婚姻危机,剖析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究其根本,是金钱至上的时代里的精神症候。这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也是一份无解的自白。 看这本写于半个世纪前的经典作品,再次确证了——爱的配方里永远有鄙视+猜忌,忠诚+背叛,调和出的男女关系永远不是甜蜜的。 作者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获得15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获得过斯特雷加奖、马佐托奖、蒙戴洛文学奖等。 莫拉维亚对现代生活的本质颇有洞见:“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再是他自己的目的了。” 他也是个名导的宠儿,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戈达尔翻拍《鄙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语言、电影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选择的是戈达尔翻拍的电影,探讨一下: 颇有左翼倾向的戈达尔第一次执导大制作长片时,为何选择了莫拉维亚的原著? 艳星和名导的出演,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什么? 戈达尔的重新演绎,和莫拉维亚的文笔、内涵是否一致? 《蔑视 Le mépris》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 让-吕克·戈达尔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主演: 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科利 / 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上映日期: 1963-10-29 片长: 103分钟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法国和瑞士藉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 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 有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戈达尔并不关心细腻的男女心理,一如既往的对“电影如何生成”这个元命题更感兴趣,请听竞菲老师剖析第一幕、第二幕如何可见鲜明的戈达尔风格。 另外,本期八卦很多,比如关于艳星的…… 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1934-) 著名法国女演员 本片中有一场34分钟的著名的室内吵架戏,充分反映了戈达尔的电影风格,但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原著中的夫妻间的龃龉核心。在分析这种难以言明的关系时,本台播客(又双叒叕)站在了女性主义立场,特别指出此处的男性自认智识至上,实际上,他对爱人、乃至对爱情的真相都有很大的误解…… 原著中三个创作者对《奥德赛》的解读分析煞是好看,但在影片中无法赘述,基本只保留了主人公对于“奥德修斯和珀涅罗珀并不相爱“这一观点的强烈抵触,因为他自我代入,无法接受妻子出轨的事实,无法理解妻子为什么鄙视自己? 「有时候,人们可以非常忠诚,但并不爱, 在某种情况下,忠诚是对爱情本身的一种报复、讹诈和惩罚的形式…… 忠诚并不是爱情。」 戈达尔的《蔑视》改动了莫拉维亚的《鄙视》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关注54分钟开始的详细解说。 影片中的德国导演是由著名影人弗里茨·朗扮演的,他在1927年导演的《大都会》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在此片中,朗大师完全只是名为”大师“的工具人,无法演绎原著中那位德国导演咄咄逼人的弗洛依德式强辩、以及对二战后的文明的反思…… 弗里茨·朗(Fritz Lang,1890-1976) 德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总之,《鄙视》是莫拉维亚本人特别满意的作品,不可不读。戈达尔的电影也备受好评,作为新浪潮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改编尽显其本色,也不容错过。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黑暗中的笑声》 作者: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龚文痒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6) 页数: 236 定价: 48.00元 《敬畏 Le Redoutable》 导演: 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编剧: 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 /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主演: 路易·加瑞尔 / 斯塔西·马汀 / 贝热尼丝·贝乔 / 米沙·莱斯科特 / 格莱高利·嘉德波瓦…… 上映日期: 2017-05-21(戛纳电影节) / 2017-09-13(法国) 片长: 107分钟 小宇宙APP订阅 喜马拉雅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63分钟
2k+
3年前

乒乓台017 | 毕业季:你的青春里有他吗?

【乒乓台】第十七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从社会新闻出发的小说,如何体现作家对时代的认知? 这个故事里的「闪前」手法怎么会如此出色? 青春的故事,如何让人爆笑又爆哭? 毕业季,我们想起了这部电影——主人公在大学一年级时从小渔村到了大东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互相改变,多年后,他成了所有回忆中既普通、又非常特别的那个青春时代的老朋友。 《横道世之介》 导演: 冲田修一 编剧: 冲田修一 / 前田司郎 / 吉田修一 主演: 高良健吾 / 吉高由里子 / 池松壮亮 / 伊藤步 / 绫野刚 / 更多... 上映日期: 2013-02-23(日本) 电影基本完整呈现了小说原著的面貌—— 《横道世之介》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译者: 林雅惠 出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6) 导演和作家,这两位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是同时代的创作者,带来了书影两厢的默契互补,观感都很令人愉悦。 冲田修一(1977-) 日本导演,生于琦玉县,200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2009年凭《南极料理人》获得了新藤兼人金奖,2012年的《啄木鸟和雨》在迪拜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三项大奖。之后的几部作品如《横道世之 吉田修一(1968-) 日本作家,生于长崎,毕业于法政大学经营系。1997年以《最后的儿子》获文学界新人奖。2002年以《同栖生活》获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并以《公园生活》获第127届芥川奖,彰显其跨界大众小说和纯文学的才气。2007年在《朝日新闻》连载《恶人》,获第61届每日出版文化奖,第34届大佛次郎奖。2010年,《横道世之介》获第23届柴田炼三郎奖。 介》《莫西干回到故乡》《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都收到了很高的赞誉。 吉田修一(1968-) 日本作家,生于长崎,毕业于法政大学经营系。1997年以《最后的儿子》获文学界新人奖。2002年以《同栖生活》获第15届山本周五郎奖,并以《公园生活》获第127届芥川奖,彰显其跨界大众小说和纯文学的才气。2007年在《朝日新闻》连载《恶人》,获第61届每日出版文化奖,第34届大佛次郎奖。2010年,《横道世之介》获第23届柴田炼三郎奖。 横道的青春里没有大事件——横道的青春本身,就是大事件! 第一个与他交谈的邻居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生命里的事物会一个一个地增加。” 第一个在东京交到的朋友让他明白了生命诞生的奇迹。 第一个在东京看到的交际花女郎让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第一次进入了富人圈,但依然保持穷小子的悠然自得…… 第一次经历的葬礼就在十九岁生日前。 第一次因为跳桑巴舞而中暑。 第一次发现自己只会逃跑……竟是在看似天真、不管不顾的富家女友面前。 神秘的隔壁邻居竟然就是他此生的贵人……让他“发现”了相机里的世界,开心地去捕捉世间的存在。 怎样的人,才会让身边的人多年后回想起来时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 年轻时没遇到过世之介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想到这一点, 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3)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导演: 山崎贵 编剧: 山崎贵 / 古泽良太 主演: 吉冈秀隆 / 堤真一 / 药师丸博子 / 小雪 / 堀北真希 / 更多... 上映日期: 2005-11-05(日本) 片长: 133 分钟

62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