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台037 I「So it goes」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乒乓台】第三十七局单打选手 | 作家 / 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本局精彩回合: 冯内古特的幽默 科幻还是魔幻? 1972年版的翻拍如何? 什么书影能让你更了解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虞建华 出版: 读客文化|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7) 页数: 240 定价: 59.90元 《第五屠场 Slaughterhouse-Five (1972)》 导演: 乔治·罗伊·希尔 编剧: 库尔特·冯内古特 / 斯蒂芬·盖勒 主演: Michael Sacks / Ron Leibman / Eugene Roche 片长: 104 分钟 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 1951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自动钢琴》。1963年发表成名作《猫的摇篮》。1969年发表代表作《五号屠场》——根据他本人亲身经历写成的小说,描写1945年盟军对德国德累斯顿的大轰炸↓ 半个多世纪以来,德累斯顿在废墟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建,但有些建筑物(比如圣母大教堂)都会将新砖和旧砖混用,保持外立面上有当年大火焚烧的痕迹,触目惊心。这是我在2011年去德累斯顿时拍的众多旧照之一 ↓ 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得主希尔执导,得到1972年第2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并获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乔治·罗伊·希尔(George Roy Hill,1921-2002)美国导演,演员,编剧1974年凭借《骗中骗》获得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这部作品没有正面描绘战争的残酷,而是让战争的荒诞明晃晃地、反复地、变着法儿地烙印在你的头脑里,你的笑声里。 更让人期待的是新版翻拍,由查理·考夫曼编剧、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但已经拖两年了还没消息……如果冯内古特得知是因为疫情,本可纪念他诞辰百年的新版电影拖延了,他老人家一定会爆笑说,搞不好可以纪念去世二十周年呢…… 考夫曼一向有神作,从《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开始到《改编剧本》到《纽约提喻法》,令人很期待他的改编! 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1958- ) 如果说考夫曼的幽默感令人堪忧,导演德尔·托罗倒是可以让你稍微放心了,他驾驭奇幻、剧情、搞笑等场面已经很有经验了! 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 1964- )代表作品有《环太平洋》《魔鬼银爪》《刀锋战士Ⅱ》《潘神的迷宫》 但纪念冯内古特百年诞生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中信大方出版的冯内古特短篇全集《2081》 《2081》副标题: 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全2册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出版: 大方|楚尘文化| 中信出版集团(2019-4)译者: 唐建清/王宇光/小二/黄协安/陈东飚/姚向辉/俞冰夏/王青松/虞建华页数: 1448定价: 168.00元 再比如下面这部感人的纪录片——由Robert B. Weide耗费25年拍成的粉丝跟拍实录……不,是粉丝和偶像成为朋友的故事,真实记录了冯内古特的性格、人生和创作精神。Weide执导过我很喜欢的美剧高眉幽默喜剧《抑制激情 Curb Your Enthusiasm》(又译作“消消气”,吐槽:翻得不好),没想到他那些年里持续进行的项目竟是和冯内古特有关的。非常推荐! 库尔特·冯内古特:美国制造 Kurt Vonnegut: American Made (2021)导演: Robert B. Weide编剧: 罗伯特·B·维德主演: Kurt Vonnegut Jr. / Edie Vonnegut / Nanny Vonnegut类型: 纪录片 / 传记 / 历史 我们能好好看到冯内古特的画,应该能帮助我们理解《蓝胡子》 也会看到这一幕——老作家回到大萧条时代失去的童年家园,想起小时候自己就指着天空说出了那个星球的名字……这一幕才够魔幻!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蓝胡子》 作者: [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杨向荣 出版: 大方|楚尘文化| 中信出版集团(2022-1) 页数: 340 定价: 58

83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6 | 他听RAP写的剧本,让-5的我们变成-3

【乒乓台】第三十六局单打选手 作家 / 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坂元裕二是个怎样的人? 只有金句,撑得起好看的电视剧吗? 为什么要出版”剧本书“? 治愈力从何而来? 坂元裕二19岁时获得富士电视台青年剧本大赏后,从故乡奈良来到东京,就正式当了编剧,至今创作了超过40部影视剧,出版了小说。尽管从未经过任何科班训练,如今却在大学里教授年轻人们写剧本。 从1991年《东京爱情故事》开始,我们每隔几年都会看一部坂元裕二的作品,或许不会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那些都出自他的手笔,但事到如今,随着观众和作者的共同进化,随着作品谱系的逐渐延展,我们越来越能清晰地意识到坂元裕二的影视剧有明晰的内核,那是咀嚼了金句、看熟了演员班底、领会了冷幽默和温热情之后才能得到的共鸣。 这次借着《四重奏》《最完美的离婚》两本剧本书的精装上市,本台两位选手和译者韩静、编辑安素作客思南书局的诵读会,从不同面向聊了聊坂元裕二的三十年编剧人生。 《四重奏 カルテット (2017)》 导演: 土井裕泰、金子文纪、坪井敏雄 编剧: 坂元裕二 主演: 松隆子、满岛光、高桥一生、松田龙平、吉冈里帆…… 《四重奏》 作者: 坂元裕二 译者: 韩静 出版: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页数: 472 定价: 58 《最完美的离婚 最高の離婚 (2013)》 导演: 宫本理江子 / 并木道子 / 加藤裕将 / 宫胁亮 编剧: 坂元裕二 主演: 永山瑛太、尾野真千子、真木阳子、绫野刚、小野百合子…… 《最完美的离婚》 作者: 坂元裕二 译者: 李波 / 韩静 出版: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页数: 528 定价: 59 谁的记忆里没有赤名莉香?韩静老师首先帮我们梳理了坂元裕二在编剧实践上的三个阶段:偶像剧——社会派——喜剧性和剧情性越来越强的当下创作。 这个进化过程意味着一个编剧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并在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及市场的风格。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听从市场、人云亦云的创作者——而这恰恰是很多编剧所欠缺的定力。 地球人都知道,坂元裕二是写得出金句的金牌编剧。那么,有趣的对白来自哪里?作为工作启动机制的RAP有作用吗? 坂元裕二深谙「日常性」的重要,从当奶爸开始,文艺青年喝酒抽烟神侃的生活方式退居二线,日常柴米油盐进入他的视野。充分生活的作者才能写出活色生香的餐桌对白,才能写出朴素真理般的金句。 但他的幽默从来不是搞笑。如他所言:“怀着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趣的想法而进行创作,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而且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反而会让更多人感觉到无趣。” 另一方面,“日常过头了就不成为电视剧了”。他也很有意识地在日常性中融入「非日常」议题、大时代背景。因而能将地震、女性和生育压力、校园霸凌等沉重的话题融入波澜不惊的剧情中。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大豆田とわ子と三人の元夫 (2021)》 导演: 中江和仁 / 池田千寻 / 泷悠辅 编剧: 坂元裕二 主演: 松隆子、松田龙平、角田晃広、冈田将生、斋藤工…… 从《母亲》开始的家庭主题,到了《四重奏》《最完美的离婚》《大豆田和三名前夫》渐渐出现了一种探索「新式家庭关系」的倾向,人所需要的真情、关联并不总能在亲缘、婚姻中找到,相反,亲缘和婚姻总是带给我们过多的悲伤和无奈。当然,坂元裕二擅长的「四人组」人物设置方式也因此大放光彩。 我们顺便比较了一下他和是枝裕和在这一点上的异同~~~~ 人物关系有内在的深切羁绊,也特别适合设置「案件」。包括《四重奏》这样的作品在后半段就呈现出了案件对情节的反转力。他的最新剧作《初恋的恶魔》就索性设置在警探领域。 甚至他也写过《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这样的虐情案件戏。对于受害者、施害者的异同,坂元裕二坚持不用既定的眼光去定义,写出了直抵人性原点的故事。作为编剧,他显然是个有自己立场的创作者,哪怕这部戏的收视率不高。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 それでも、生きてゆく (2011)》 导演: 永山耕三 / 宫本理江子 / 并木道子 编剧: 坂元裕二 主演: 永山瑛太、满岛光、风间俊介、田中圭、佐藤江梨子…… 如他所说:“我会试着将每个人的观点都想一次。……身为编剧,我如果认为自己就是正义,便无法看见其他人的观点。” 三十年来,坂元裕二的创作触及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有些编剧只想讲好跌宕的故事,有些编剧会忍不住讨好观众或市场,有些编剧无法传达自己的观点,有些编剧习惯了团队作业……但他总是基于一个idea,独自编织人物的细节,深挖剧情的合理和异常的统一。 他总写些看起来笨拙、有点怪癖、内心却有力量的人物。比如《最完美的离婚》里的光生,《四重奏》里的别府司。他也很擅长描绘内心超级复杂的女性人物,比如《四重奏》里的卷真纪、小雀和有朱,比如《最完美的离婚》里的灯里。 我们都谈到了他对「小人物」的刻画鞭辟入里,我们都是有洞的甜甜圈,都是伟大的事物诞生过程中的多余产物,都曾是全员单恋中的一员……因而令无数观众感同身受。 创作《四重奏》时,坂元裕二对标的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一支只想要演奏,但不管到哪里都不被认可的乐队,为了演奏不断旅行,不得不克服恶劣天气、贫穷等生存困境。 如他所言,“鼓舞活力值只有10的人变成100的作品有很多,我想让那些是负值的人至少先达到零点,让-5的人变成-3,这是我的目标。” 但所有人物的重合度并不高,或者说,坂元裕二作为编剧的一大功力就在于擅长根据特定情节,描绘特定的人物。他并不只写一个型,甚至也不限定于一种风格的影视剧。 《花束般的恋爱 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 (2021)》 导演: 土井裕泰 编剧: 坂元裕二 主演: 菅田将晖、有村架纯、细田佳央太、清原果耶、小田切让…… 我们都谈到了今年初的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百分百契合的两个人,相爱也不能走到最后。显然,电影比电视剧更纯粹,敢于(甘于)单纯的日常剧情,更让人称道的是,今年的坂元裕二已不再是21岁,55岁的大叔能写出这样贴近当代年轻人生活的剧本,可见是真的用「观察者」的身份看人间,难怪三十年来,他一直走在日本人文情感创作的前沿,通杀各个年轻段的观众—— 所以,坂元裕二是个对「爱」很有研究的编剧榜样啊~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67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5 | 古典,永远在前方

【乒乓台】第三十五局单打选手| 作家 / 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候麦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称其为“新浪潮之父”? 候麦的电影有什么共性? 最打动我们的故事和场景是什么? 候麦为什么能在21世纪的年轻人心中翻红? 戈达尔去世的消息让我们再次想起「新浪潮」,鉴于不久前刚讲过戈达尔的《蔑视》了,那就来说说另一位新浪潮之父——戈达尔的好朋友,埃里克·候麦——法国新浪潮运动中最知性的一位,也是电影之路走得最晚却最长久、探索类型最丰富却也最崇尚古典的一位。 本次对标的书影是《六个道德故事》及其六部电影!不过,我们几乎谈到了候麦的大部分作品!这肯定是本台有史以来对标最多的一期节目了!不容错过! 《六个道德故事》 作者:【法】埃里克·候麦 译者:胡小跃 出版: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5) 页数:256 六个道德故事分别是:《面包店的女孩》,《苏珊娜的故事》,《慕德家的一夜》,《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午后之爱》。 六张海报如下—— 这六个故事从短片到长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旁白到对白,逐渐确立了候麦的风格,也很容易联系到二十年后的「四季系列」:极富自然感的对白提供了让人深思的内涵,对画面、色彩和动线的构思细微缜密,制片手法崇尚节俭,很新浪潮了。 但在这两个系列之外,候麦也有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作品,比如以落魄流浪汉为亮点的《狮子星座》、以德国小说为蓝本的《O侯爵夫人》、舞台剧电影《帕西法尔》……以及一些用作科普的小短片。可以说,候麦是法国新浪潮中理论水平最高、实践最彻底、也最坚守自己初心的一位神奇的创作者。 《狮子星座 Le signe du lion (1962)》 导演: 埃里克·侯麦 编剧:保罗·热戈夫 / 埃里克·侯麦 主演: 杰斯·哈恩 / 米歇尔·希哈董 / 范都德…… 《O侯爵夫人 Die Marquise von O... 》(1976) 导演: 埃里克·侯麦 编剧:埃里克·侯麦 /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主演: 埃迪特·克莱韦 / 布鲁诺·冈茨 / 埃达赛裴尔 /…… 关于他的神奇,首先表现在「分裂」。 在此推荐《候麦传》,看完就能领略他一辈子持有两种身份、两种梦想的神奇之处,传记是个“去光环化”的过程,让我们知道一个梦想当作家的文艺青年在走向留名史册的大导演的一路上经历了多少波折。 《候麦传》 作者: 安托万·德·巴克 / [法] 诺尔·艾柏 译者:范加慧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6) 页数:660 在候麦的电影里,各种气质的女孩畅所欲言,自由自在地表达自我,她们彼此之间的友爱深刻又简单。女人心是被候麦拿捏住了……还有始终酷似候麦的男主,虽然常常无有建树,反复,纠结,却都是真实生活中那种人畜无害的欲望的写照。 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常常是在度假或闲暇时段,没有一个人物为了柴米油盐挣扎,而是几乎都陷在孤独、友情、爱情或索性是存在主义的思辨中。也许,这就是候麦能在21世纪的中国文艺青年心中翻红的原因? 最后来看看几位美好的侯女郎~~你最喜欢哪一个?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美丽之味》 作者: [法]埃里克·候麦 译者:胡小跃 出版: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22-4) 页数:288 《巴黎夜旅人 Les Passagers de la nuit (2022)》 导演: 米夏埃尔·艾斯 编剧:米夏埃尔·艾斯 / 莫德·阿美林 / 玛里埃特·黛塞尔 主演: 夏洛特·甘斯布 / 基多·雷昂-里希特 / 诺亚·阿比塔 / 梅根·诺瑟姆……

91分钟
2k+
2年前

番外008 | 幸运的自闭者,都有了不起的亲朋好友!

本局对打选手 | 嘉宾:静静 作家/翻译 于是 —————————————————————— 福利先报 本期将送出两本新书: 本台台长 于是 及好友林晓桦最新出品的 《有且仅有》 如何获得奖品,请仔细收听! —————————————————————— 《有且仅有》: 一个自闭谱系家庭的回忆与未来 作者: 于是 / 林晓桦 出版: 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7) 《有且仅有》是一本基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家庭的真实故事创作的小说,讲述了知识女性林珊如何应对儿童和成年的谱系障碍,不仅耐心、包容、坚强,还用知识的力量尽早干预。虚构的科幻部分并不是要说天才的未来有多么光明,恰恰相反,是想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畅想谱系内外人群该如何交往,关于“正常”和“怪异”的理念该如何改变? 出版之际,恰逢韩剧《非常律师禹英禑》热播,可爱的小鲸鱼在担任律师、尝试初恋的过程中展现了谱系障碍人士的诸多烦恼,以及可贵之处,令我们感动的尤其是家人和友人给予她的关爱。 《非常律师禹英禑 이상한 변호사 우영우 》 导演: 刘仁值 编剧: 文智媛 主演: 朴恩斌 / 姜泰伍 / 姜其永 / 全裴修 / 白智媛 …… 在影视剧领域,自闭症谱系障碍主题始终存在,也始终令人印象深刻。书中的林顿和内森会让我们想到谢尔顿…… 但高功能自闭症只是谱系中的一部分,即便有天才属性,也未必都能顺利地成长为能够自食其力、乃至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所以,天宝·格兰丁的故事永远是标杆,让我们相信谱系障碍者也有接受教育、冲破社会歧视的机会—— 《自闭历程 Temple Grandin (2010)》 导演: 米克·杰克逊 编剧: Merritt Johnson / Christopher Monger 主演: 克莱尔·丹妮丝 / 朱莉娅·奥蒙德 / 凯瑟琳·欧哈拉 / 大卫·斯特雷泽恩 …… 虽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研究只有几十年,但我们其实很早就接触到了这样的银幕人物,那就是《雨人》—— 《雨人 Rain Man (1988)》 导演: 巴瑞·莱文森 编剧: 罗纳德·巴斯 / 巴里·莫罗 主演: 达斯汀·霍夫曼 / 汤姆·克鲁斯 / 瓦莱丽亚·戈利诺 / 邦尼·亨特 / 贝丝·格兰特 ... 在中国香港,也有了相关题材的创作,看了格外扎心,因为《黄金花》讲述了低功能自闭症家庭的苦楚—— 《黄金花 (2017) 导演: 陈大利 编剧: 陈大利 主演: 毛舜筠 / 凌文龙 / 吕良伟 / 刘美君 / 冼色丽 / 更多...

48分钟
99+
2年前

乒乓台034 | 牛仔气概消亡史(女性推动版)

【乒乓台】第三十四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坎皮恩的电影有何特质? 电影版《犬之力》该不该被贴上XXX的标签? 小说版《犬之力》有更多内容,但为何不红? 21世纪女性创作者的新西部叙事已有了某种定势吗? 《犬之力》问鼎今年奥斯卡之前,我们就想聊聊这部电影了,幸好,中译本赶在奥斯卡之后及时面世,能让我们从容地进行书影对照。 《犬之力 The Power of the Dog》 导演: 简·坎皮恩 编剧: 简·坎皮恩 / 托马斯·萨维奇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克斯汀·邓斯特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杰西·普莱蒙 / 托马辛·麦肯齐…… 上映日期: 2021-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21-11-17(美国) / 2021-12-01(美国网络) 片长: 127分钟 本片编剧、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1954-) 新西兰知名导演,于1975年在威灵顿的维克多莉娅大学获得人类学的学士学位,又在1979年获得悉尼大学艺术系的绘画学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电影拍摄。并进修于澳大利亚的电视电影学校,第一部短片《果皮》(1982)在198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她导演并参与编写剧本的第一部长片1989年的《甜妹妹》获得了美国独立影视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洛城电影节新时代奖等一系列奖项。根据珍妮特·福瑞姆的自传改编的影片《天使与我同桌》(1990)获得了199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且在当年的多伦多和柏林电影节上也都分别获奖。 1993年她自编自导的《钢琴课》再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也使得她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女性导演。2003年她编导了《裸体切割》,因大胆的性爱场面饱受争议。 这两年,因为《犬之力》,她的成绩单更像是大满贯,成为史上第三位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女导演。 2022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犬之力 第79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导演 犬之力 第7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奖 最佳导演 犬之力 第7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最佳电影导演 犬之力 第27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最佳导演 犬之力 2021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 银狮奖 最佳导演 犬之力 第6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Sebastiane Award 犬之力 第8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导演 犬之力 问题是:坎皮恩为何选择了一本默默无闻、出版于半个世纪前的小说? 《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 作者: [美] 托马斯•萨维奇 译者: 李逸鹏 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22-5) 页数: 280 定价: 59.00元 本书作者:托马斯·萨维奇 (Thomas Savage)1915年出生于犹他州盐湖城,成长于一个牧场主家庭,对西部牧场的人情风物观察入微,但始终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后进入蒙大拿州立大学学习写作,开启了文学生涯。写作之外,他还做过许多工作:牧马人、帮工、水管工助理、焊工、铁道司闸员、保险理赔专员、英语教师……萨维奇一生共出版13部小说,获得古根海姆奖、太平洋西北书商公会图书奖,并获福克纳文学奖提名。《犬之力》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这张照片来自O. Alan Weltzien为他写的传记《Savage West》的封面,这本传记,连同萨维奇的小说,都在简·坎皮恩的电影《犬之力》热映后得到了广泛关注。 萨维奇应该是把自己投射到了菲儿和彼得身上,他的太太也是作家:Elizabeth Savage,因为生了三个孩子,她忙于育儿,一度没有写什么大作,但后来发狠了,几乎每年都有长篇。至于她是否知道他是个深柜,我们可能需要看看传记?或者,这并不很重要? 答案要追溯到另一组电影和书:李安的《断背山》翻拍自美国作家安妮·普鲁的同名小说。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宋瑛堂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6 页数: 236 安妮·普鲁(Annie Proulx,1935-)1935年出生于康奈狄格州。自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创作了《心灵之歌及其他小说》(1988)、《明信片》(1922)、《般讯》(1933)、《手风琴罪行录(1996)、《近距离:怀俄明故事》(1999)、《老谋深算》(2002)等作品。文学界对普鲁给予了普遍的认可,使她获得了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 安妮·普鲁和托马斯·萨维奇一样写粗粝的荒野中的人性,也和萨维奇一样,因电影而翻红。但他们——连同坎皮恩的绝妙解读和呈现——已然改写了上世纪公认的“牛仔气概”。 安妮·普鲁为2001年再版的萨维奇的小说写过一篇后记。坎皮恩在写《犬之力》剧本、筹备拍摄的阶段特意拜访了普鲁,之后两人一直保持通信联系。 坎皮恩之前的影片《钢琴课》《圣烟》《裸体切割》都大胆地触及两性权力之争,这所谓的“权力”并不只在名利场或婚恋或性爱中,而是渗透到每一个角色的下意识的肢体语言、眼神、装束和反应中。在《犬之力》中,两性之争不仅发生在个体的两性(菲儿和露丝)之间、集体的两性之间,而是更激烈的、在个体内部发生——在菲儿、彼得的内心,甚至还有那位始终不曾露面的布朗科·亨利。 坎皮恩的改编保留了原著中最重要的人物关系:兄弟俩,及其各自的爱人。当然,还有影迷们称之为”猎人沦为猎物”的那对冤家关系。 乔治的戏份几乎只在前半段,后半段让渡给露丝,任她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压制女性独立和发展,菲儿所代表的厌女意识几乎直观地压迫她,令她甚至无法轻松自在地弹钢琴…… 原著的写法不疾不徐,萨维奇喜欢在每个章节开始时铺垫一些主要人物以外的内容,是那种进入很缓慢的小说。时代背影不可或缺,比如名为“大力”的火车在书中象征了新时代的逼近,呼应乔治喜欢的汽车,和骑在马背上的菲儿形成了重要的对比。 菲儿不仅怀缅年轻时的恋人,还怀缅上世纪初的那个西部世界,那时的牛仔意味着男子气概的天花板,他们征服大自然,也征服弱者。但那个年代、那个牛仔世界里无法声张菲儿的爱。这个悖论始终在他内心撕扯,并堂而皇之地掩埋在牛仔的外部形象中,鄙夷虚伪的文明。 书中这样写道:“有时,他看到自己在水中赤裸的倒影,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动” 当电影直白地“呈现”出溪水边小木屋里他们昔日的杂志,很多潜台词都无需出柜了。 事实上,菲儿从一开始就被彼得吸引了。他做的纸花,他旁若无人地走过嘲讽他的口哨声去看树上的鸟,他不费力气就看出了山上的“犬”,他愿意听从指教,学习骑马、编皮绳、捉兔子……这个人物决定了最后的惊人(但也很低调)反转,但假如你从头再看一遍,会发现所有线索都早早地埋伏好了。 原著花了不少力气来做这件事,用好几个章节写到彼得的父亲(露丝的亡夫)是怎样善良的医生,怎样遭到凌辱,怎样气馁,怎样自杀……极富逻辑地铺垫出彼得的意愿:无论如何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但我们会看到,坎皮恩完全抹去了这个人物,显然是为了将所有矛盾集中于菲儿和彼得这两个相爱相杀的主人公。坎皮恩的自信可见一斑。事实上,她之前的电影已经告诉我们了,她从来都不满足于平铺直叙的故事,她需要故事有转折,有耸动——看看《裸体切割》《圣烟》就知道了! 简·坎皮恩凭此片成为第一位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新西兰导演、第三位问鼎此项殊荣的女导演,从《钢琴课》到《犬之力》,我们不得不钦佩她火辣辣的眼光、精准的把握时代精神,并用沉稳、精彩的视听语言贯彻她作为编剧的思想性。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屠夫十字镇》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李广荣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7) 页数: 372 定价: 49.00元 《红河 Red River》 导演: 霍华德·霍克斯 / 阿瑟·罗森 编剧: 博登·蔡斯 / 查理斯·施内 主演: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 约翰·韦恩 / 沃尔特·布伦南 上映日期: 1948-08-26 片长: 133分钟 / 126分钟(公映版)

68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3 | 天才,并不会躺赢

【乒乓台】第三十三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松本大洋为什么是天才漫画家? 松本大洋塑造了哪几种天才的形象? 天才的路就一定比我们走得很顺畅吗? ——————————————————— 福利先报 本期将送出两套 三册精装: 后浪出版公司|广东旅游出版社赠送的 《乒乓》 敬请收听节目,掌握获奖通道!! ——————————————————— 松本大洋1995年出版的经典漫画《乒乓》,大概是乒乓台的本命命题吧! 在上官宣图前,先给大家看一本泛黄的老古董……那是N年前竞菲老师省吃俭用在法国留学时一见钟情而购于二手书摊的一册法语版《乒乓》! 价格10欧元,穷留学生当天就没有吃午饭,啃的是这本书…… 时过境迁,《乒乓》迎来了华丽丽的、复刻原版的精装简中版↓ 《乒乓》 作者: [日] 松本大洋 出版: 后浪|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2-3) 译者: 刘雨轩 页数: 1032 定价: 258.00(全三册) 松本大洋(1967-) 大二退学漫画家出道,已有十数部长篇作品出版,如《乒乓》《竹光侍》《恶童》《星之子》《ZERO》等,风格独特,被多次改编成真人电影、动画,并获得世界重量级大奖。 让松本大洋走上漫画道路的是大友克洋。他本来很想成为足球运动员,也画了三次运动竞技主题的漫画:处女作《STRAIGHT》是讲棒球的,《ZERO》是讲拳击的。但《乒乓》是他树立自我风格、奠定独特艺术语言的里程碑式作品。 回顾创作原点,松本先生看了几百场比赛,做足了功课,最终选择了松下浩二作为漫画主角的原型——在漫画中,笑匠正是以独特的“削球”技法而几近称霸乒乓球高中联赛。 松下浩二(1967-)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右手横握球拍,削球打法 《乒乓》2014年被翻拍成动漫,2015年即获得东京动漫年度最佳动漫奖。 《乒乓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 导演: 汤浅政明 / 荒川真嗣 / 伊藤秀树 / 伊藤良太 / 上野史博 / 久保田雄大 / 宇都宫正记 编剧: 松本大洋 / 汤浅政明 主演: 片山福十郎 / 内山昂辉 / 咲野俊介 / 木村昴 / 文晔星 … 官方网站: www.pingpong-anime.tv 首播: 2014-04-10(日本) 集数: 11(单集片长 23分钟) 汤浅政明(1965-) 日本动画制作人、监督。最早在《樱桃小丸子》TV动画里负责原画,又在《蜡笔小新》中担任作画监督·设定·原画等。STUDIO 4℃制作的动画电影《MINDGAME》是他作为监督的电影版处女作。初次但当监督的TV动画作品是「ケモノヅメ」。 主创导演汤浅政明也是一个天才型选手,但他一开始并不想翻拍《乒乓》…… 但天才和天才的碰撞终究是不会翻车的,他抓到机会还是很能显示自己的特色:配色夸张,视觉冲击力极强。 主人公:月本诚(笑匠smiley)↑ 他总是止步于保护自己,却从没有想过战胜自己,也不在意战胜别人 他的名言包括“打球就和背单词一样,不过是死之前打发时间的事” “把整个人生赌在乒乓球上实在太可笑了”……听起来都很丧 作为天才,他的苦恼在于人人都寄希望于他 主人公:星野裕(阿扁peko)↑ 他恃才傲物,狂妄得可爱,其实是输不起的那种人 他曾一度中断打球,怒胖十斤,最终却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人 作为天才,他的苦恼在于打球总是有输有赢,不加努力和流汗,天赋就将荒废 [图片] 次要人物:小恶魔(右一)↑ 他知道自己没有天赋,所以异常刻苦,也一度杀入最强的球队 他是第一个真正放下——而非放弃——的选手 他是很多庸才的缩影,也是庸才的榜样 松本大洋的这部漫画,画得粗糙(主要是人脸)又精致(主要是动作),分镜一流,视角离奇,旨在刻划时速170的乒乓球速、天才球手的刁钻落点、非人的节奏……这种大胆的画法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主流漫画的样貌,却特别燃! 这不是升级打怪式的联赛故事,也没有棋魂那种神仙阵容,甚至搞笑部分也很含蓄,没有足球篮球漫画里那些夸张的场面。所以,《乒乓》很纯粹,有时你甚至觉得比赛根本不是这几位主人公“最”在意的事,而是打乒乓这件事,仅仅是打乒乓。 进入这部漫画的入口是燃情乒乓,出口却是漫长人生,松本大洋告诉我们,挥汗青春之后,总会步入中老,但像这两位教练的后半生也不坏,因为他们始终没有远离最让自己心动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孔爷、龙一等等令人百感交集的人物,本期节目讲不完…… 除此之外,还有真人电影版,本期节目也讲不完……有兴趣的听众朋友可以去细品李灿森在电影里的表现!anyway,我们在这组作品上是绝对的原著党啦! 《乒乓 ピンポン》) 导演: 曾利文彦 编剧: 宫藤官九郎 主演: 洼冢洋介 / 井浦新 / 中村狮童 / 竹中直人 / 李灿森 上映日期: 2002-07-20(日本) 片长: 114分钟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点球成金 Moneyball》 导演: 贝尼特·米勒 编剧: 斯蒂文·泽里安 / 艾伦·索金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乔纳·希尔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罗宾·怀特 / 克里斯·帕拉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1-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1-09-23(美国) 片长: 133分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2009) 页数: 198 定价: 精装25.00 ——————————————————————————

60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2 | 帕特森的帕特森

【乒乓台】第三十二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由诗而发的电影,有诗歌出现的电影,就是诗歌电影吗? 两部同名《帕特森》作品有何异同之处? 贾木许的个人风格?《帕特森》在其作品谱系中的独特之处? 威廉斯的《帕特森》究竟妙在何处? —————————————————————— 【福利先报】 本期将送出三本精装新书: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出品的 《帕特森》 敬请收听节目,掌握获奖通道!! —————————————————————— 乒乓台第三十二局 | 帕特森的帕特森 任何有价值的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全部生活 呈现了关于”诗人是什么”的一种视野 电影《帕特森》曾让我们深受感动。讲述了一个热爱写诗的巴士司机的平凡一周,他和伴侣彼此深爱,日常分享文艺带来的愉悦,她鼓动他把诗印册出版,他推诿,之后同意,写满诗歌的笔记本却在计划打印的那一天被他们的小狗马文咬成碎片。 ——生活在帕特森城里的名叫帕特森的诗人,由Driver演绎的driver——有意无意间,编剧和导演贾木许用电影中的多重对位指涉了具体的诗歌,以及普遍的创作。 《帕特森 Paterson》 编剧、导演: 吉姆·贾木许 主演: 亚当·德赖弗 / 格什菲·法拉哈尼 / 内利 / 里兹万·曼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5-16(戛纳电影节) / 2016-12-28(美国) 片长: 118分钟 2022年4月,诗集《帕特森》中译文首度面世,引发我们的好奇,免不了挖一下这两部同名作品的深层联系——帕特森是谁?来自何处?诗的作者(威廉斯)如何影响了读者(贾木许)?身为业余诗人的读者又如何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品? 电影《帕特森》不是诗作《帕特森》的翻版,也不是诗人威廉斯的自传。 诗作《帕特森》不好懂,连贾木许都说,太抽象,太神秘了,读不懂!但这不影响他接收到这部现代史诗级长诗带来丰富的冲击力。 《帕特森》 副标题: 威廉斯的诗 作者: [美国]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译者: 连晗生 出版: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2-4) 页数: 416 定价: 75.00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 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代表诗集有《地狱里的科拉琴》、《红色手推车》等 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第一届诗歌奖,博林根奖,普利策奖 威廉斯是庞德的同学,但出名比同时代人晚了将近半个世纪。63岁才出版了第一卷《帕特森》,引发诗坛震动,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第一届诗歌奖。在此之前,他一直是纽约派里一个普通的诗人,正职是医生,一辈子接生了几千个婴孩,写诗都是在通勤途中、就诊间歇完成的,这和当时纽约派的很多诗人也是很像的。那是一个美国文艺青年奔赴欧洲、追索艺术源头的时代,威廉斯没有跟风,扎根在美国,并致力于探索“美国性”,积攒了三四十年的资料,完成了这部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帕特森》。 威廉斯选择帕特森是有明确意图的。帕特森在卢瑟福(威廉斯的居住地)附近,靠近纽约,是个二线城市, 帕塞克河流经它,形成了类似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瀑布。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可追溯到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期间的诸多事件,汉密尔顿看到了瀑布的能源潜力,把这里塑造成一个工业城市,催生了随后的纺织业和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但环境因此遭到破坏,种种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后来在此地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劳工斗争,移民后代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也始终存在。威廉斯的传记中有所解释,”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形象来体现我周遭的整个可知世界。当我在自己的地方,在我生活的细节中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意识到这些孤立的观察和经验需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取深度。“ 诗集由五卷组成。威廉斯1963年去世前留下未完成的第六卷残章。事实上,主题如此宏大、视角如此细节的作品本来就是开放式的,并无终章可言。通读五卷后,我们真的能在电影《帕特森》中读取很多细节——贾木许开创了帕特森这个角色,直观地完成了诗作”对本地的挖掘“,对一座城的”人格化“;另一方面也逼真地表现了诗人的本真状态:擅长感知日常,咀嚼情感。 贾木许一直是纽约派诗歌的拥趸,多年前读完这部长诗,欣然前往帕特森:有着大瀑布的重工业城市,那儿曾是华盛顿、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看好的宝地。身为创作者,贾木许从诗集第一卷的“巨人”意象中得到含糊的启示,潦草写下构思后,束之高阁,一放就是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贾木许从稚嫩的摇滚文艺青年成长为……资深、走运的摇滚文艺中年。他拍了电影,玩了乐队,和大师合作,还制作过电影音乐。 可以负责任地说,《帕特森》是他拍过的最清新、最具文字魅力的电影,没那么多冷幽默的恶搞,没那么多直白的朋克音乐元素,没那么多饶舌的台词,没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但他骨子里的东西没变,文字内在的节奏感也具音乐性,如同威廉斯在诗作中用语词组合出的爵士感。 吉姆·贾木许 (Jim Jarmusch ,1953-),美国导演、编剧、摄影、作曲、演员 2005年以《破碎之花》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1993年以《咖啡与香烟》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 1989年以《神秘列车》获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 最佳艺术贡献 1984年以《天堂陌影》获得第37届戛纳电影节 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 我们稍微捋了一下贾木许的成绩单,先让大家感受一下他是个怎样的创作者…… Bill Murray、Adam Driver、Tilda Swinton、Iggy Pop、Tom Waits都是他钟爱的演员,他说Adam Driver是反应型的演员,不是分析型的,所以他们很搭。他还说,Tilda应该就是全宇宙的神……他把这群大神凑在一起,拍了个恶搞的僵尸片↓ 之前找女神和抖森拍的吸血鬼片《唯爱永生》也华丽丽的惹人喜爱↓ 僵尸也好,吸血鬼也好,贾木许总会在适度的冷幽默内加进足够多的梗,让你明白,他是在针砭时下,调侃当代社会在文明和进步外表下的颓废和堕落。 虽然贾木许总说自己小众、业余,一脸不鸟主流商业的愤青模样,当年还请德普演了一部嗨到茫的《DEAD MAN》↓,但时过境迁,他和德普都成了大咖(一言难尽) 要说和《帕特森》最接近的,大概就是《破碎之花》了:一位大叔追溯多年情史的泛公路片↓ Bill Murray也有帕特森那种略呆萌、略恍惚、略幽默的性格。 铺垫过长…… 贾木许可以让吸血鬼担纲莎士比亚、莫扎特和摇滚乐的经典之作,但在《帕特森》里是老老实实给帕特森布置了一个地下室书房,威廉斯的诗作正面登场,还念了一首威廉斯的诗。 事实上,电影中的诗歌都是贾木许邀请好朋友,新纽约诗派诗人Ron Padget,为电影新写的,除了一首是贾木许自己写的——小女孩读的那首《Water Falls》↓ 这无疑对应了贯穿《帕特森》诗作的重大意象:瀑布—— 贾木许用视觉语言再现了诗人的形象,包括写诗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自我和他人、需要孤独和互动的生命过程。 威廉斯最终找到了一种现代艺术的拼贴方式,将两种文体,诗歌段落和散文片段拼贴在一起。散文片段来自真实的文献,书信,地质勘查,旧报纸报道,历史、地理、经济、风俗;诗歌段落出自一个抒情声音,是一个人物在行动时的观看与感受的声音也是帕特森这座城市在讲述或被描述的声音,同时也是诗歌中隐含的洞察一切的一个沉思声音。 贾木许显然尽力了,想在诗歌和电影之间达成平衡的饱和感,叠合画面、文字、独白和音乐。 在谈及把主人公设定为巴士司机的时候,贾木许说:routine allows him to drift ~~ 挺妙的,从卡夫卡到弗兰克·奥哈拉……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乏味的规律的职业生活激发出的思绪内部激荡。 帕特森的routine很可爱,女朋友laura的存在功不可没 她也是个沉浸在日常创作愉悦中的文艺青年。 这让无甚情节的电影贯穿了另一个主题:爱。 爱是接受,欣赏,分享,而非强占,苛责乃至改变对方 爱拆家的小坏蛋,马文,本片顺位第三的主要演员 ↓ 它把帕特森的诗集咬烂,究竟是福是祸? ——诗人没有了实体的诗集,没有出版物,没有被外人所知,那么,他还是诗人吗? ——创作者如果面临创作的意义、对象、优劣等问题,创作还能继续下去吗? 这些言外之意是我们解读的,而非导演强加给我们的,也说不准是不是影射了一心要与庞德、艾略特比试高低的威廉斯……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星际探索 Ad Astra 》 导演: 詹姆斯·格雷 编剧: 詹姆斯·格雷 / 伊桑·格罗斯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汤米·李·琼斯 / 丽芙·泰勒 / 鲁丝·内伽 / 唐纳德·萨瑟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巴西 /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9-12-05(中国大陆) / 2019-08-29(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24分钟 《流放者归来》 副标题: 1920年代的文学浪游史 作者: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译者: 姜向明 出版社: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3) 页数: 480 定价: 78.00元 ——————————————————————————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76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1 | 进步,退步,都在路上

【乒乓台】第三十一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为什么现在尤其要谈谈这部两年前的作品? 把《美国夫人》对照《格洛丽亚在路上》观看有何裨益? 平权运动领头人是如何自我炼成的? 不同人物传记电影的不同特点 乒乓台第三十一局 | 进步,退步,都在路上 2022年5月初,美国众多媒体刊出了一份被泄露的多数意见草案,表明法院已经投票推翻了1973年的“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1969年,德克萨斯州的一位母亲孕育了自己第三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私人理由,她想要堕胎。但是德州的法律明令禁止堕胎,除非处于挽救母亲生命的情况下。这名母亲化名Jane Roe,对德州检察官Henry Wade提起诉讼,指控德州的堕胎法违宪。1973 年 1 月,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提供了“隐私权”,保护孕妇选择是否要继续怀孕的权利。然而,这项已经诞生了将近50年的法案,很可能在今年保守党上台的情形下被彻底推翻。 这让我们想起太多小说和电影里的故事,但真正挠心挠肺的是——不管女性主义推出了第几波,女性最基本的隐私权、生育权依然岌岌可危,且不说获得自由,连自保的选择都越来越少了。 此时回想当年,不由得发自肺腑地感慨六七十年代的平权运动如火如荼,振奋人心。因此,我们决定搬出真人故事,讲讲那时候的斗士…… 《格洛丽亚在路上 The Glorias (2020)》 导演: 朱丽·泰莫 编剧: 朱丽·泰莫 /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 Sarah Ruhl 主演: 朱丽安·摩尔 / 艾丽西亚·维坎德 / 加奈儿·梦奈 / 贝特·米德勒……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0-01-26(圣丹斯电影节) / 2020-09-30(美国) 片长: 139分钟 《在路上》 副标题: 我生活的故事 作者: [美]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译者: 黄昉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 页数: 400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 1934-)本人 ↑ 历史上首位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加奥斯卡影后 朱利安·摩尔(Julianne Moore 1960-)扮演的格洛丽亚 ↓ 本片导演朱丽·泰莫(Julie Taymor 1952-)↑ 著名的美国女导演、编剧,她是史上第一位得到托尼奖肯定的百老汇音乐剧女导演,02年凭借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弗里达》获得了6项奥斯卡提名。 泰莫亲自操刀改编格洛丽亚的自传,并请到她本人出镜。片名Glorias代表了片中由四位不同年龄段的Gloria,事实上,在最后一个镜头里,包括Gloria真身和导演本人都坐在这辆灰狗大巴上。按照原计划,为了宣传新片上映,这一群Gloria和主创人员本该在2020年驱车巡回全美,但可惜因疫情而取消了。 除了朱利安·摩尔是影后,扮演20-40岁Gloria的坎妹(Alicia Vikander 1988-) ↓也是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她在《机械姬》《丹麦女孩》等片中的表演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次虽没什么亮点,无功无过,但参与这种题材本身就代表了女演员们的立场。 泰莫在创意这部传记片时,从头到尾坚持一个核心画面——四个Gloria坐在一辆永不停歇、跨越时空的巴士里,她们互相提问,各自观赏窗外和心中的风景……她们并不是线性的叠现,而是同时存在的个体,这象征了Gloria的复杂和真实。 泰莫也在影片中增加了不少超现实的桥段,充分表现出Gloria在不同境遇中的内心世界:40岁的强悍斗士内心还有一个害怕的小女孩,20岁的女孩不确定未来……还有诸如红色龙卷风的画面,搞笑又犀利,分明是要将厌女症男性患者的凝视贬斥到了九霄云外…… 传记片根据传主的生平、导演的风格和意趣,会呈现出非常不同的样貌,我们也不妨参考《黑潮》这样的传记片,感受一下,同样是六七十年代的icon人物,泰莫在塑格洛丽亚时有何不同? 《黑潮 Malcolm X (1992)》 导演: 斯派克·李 编剧: 阿诺德·珀尔 / 斯派克·李 主演: 丹泽尔·华盛顿 / 安吉拉·贝塞特 / 阿尔伯特·海尔 / 小阿尔·弗里曼 / 斯派克·李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日本 上映日期: 1992-11-18(美国) 片长: 202 分钟 格洛丽亚是如何成为美国六七十年代平权运动的领头人的? 她的自传写得天马行空,散文体,更像是记忆高光结集,但从电影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她的成长历程:在特别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去印度游学,六十年代成为记者,因写就花花公子兔女郎的故事一炮而红,参加街头女权运动,创立《女士(Ms.)》杂志,和女性主义、性少数权益呼吁者、争取生育权……等各方各面的先进群体联合起来,推动了平权法案(ERA)艰难地普及全美。包括她的形象、婚恋、文章都是那个时代的美国人非常熟悉的,但在我们这边,她的知名度不高,哪怕我们会在《麦瑟尔夫人》《欲望都市》《傲骨贤妻》等众多影视剧中听到她的名字。 在泰莫的电影上映的同一年,我们还惊喜地看到一部美剧《美国夫人》↓ 我们还将在节目中讨论Gloria本人对这部剧的看法…… 《美国夫人 Mrs. America (2020)》 导演: 安娜·波顿 / 瑞安·弗雷克 / 阿马·阿桑特 / 劳瑞·德·克莱蒙特-托奈尔 / 加妮克扎·布拉沃 编剧: 达维·沃勒 / 约书亚·艾伦·格里菲斯 / 米迦·施拉夫 / 塔尼娅·巴菲尔德 / 莎伦·霍夫曼 / 布·基勒布鲁 / 艾普·谢 主演: 凯特·布兰切特 / 罗丝·伯恩 / 莎拉·保罗森 / 玛格·马丁戴尔 / 乌佐·阿杜巴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首播: 2020-04-15(美国) 集数: 9 单集片长: 46分钟 由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 1969)↓ 扮演当年最反对ERA的施拉夫利夫人(Phyllis Schlafly 1924-2016),她智慧,强硬,相夫教子,善于学习,却成为平权运动中最难拔掉的一颗钉子。这个人物之丰富、之矛盾都被大魔王演绎得淋漓尽致。 将这两部作品对照来看是非常有意义的。 该剧中,扮演格洛丽亚的是罗丝·伯恩(Rose Byrne 1979-)↓ 这次,格洛丽亚并非主角,但在《格洛丽亚在路上》中出现过的一众斗士在该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戴帽子的女律师Bella Abzug有精明的政治头脑,享受女权先驱著作带来的威望的Betty Friedan……她们之间时有龃龉,但目标一致。她们共同推动了全美妇女大会上一波又一波振奋人心的进步。这组群像也令人感慨——对照时下中西方在平权、生育权等各方面的倒退,我们不得不为当年的那些女人们叫好。 施拉夫利和格洛丽亚,有点异质同构,她们都是杰出的女性,都把伟大的事业视为己任,以此实现自我。但偏偏她们成了劲敌。 施拉夫利更独裁,更毒舌,更狡诈,本质上难以自洽; 格洛丽亚更温和,更自我,更善于聆听、博采众长; 施拉夫利强调的是“夫人Mrs”身份。而格洛丽亚和她的伙伴们创办了《Ms.》杂志,刊名表明了对父权夫权社会的反抗,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削弱婚姻对女性身份的束缚。首刊封面上的形象取自印度女神,八只手操控十八般武艺,这就是千百年来女性的写照。 让我们继续关注美国的法案,以及各个国家对女性权益持续性的进一步、退两步……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2018)》 导演: 朱莉·科昂 / 贝齐·韦斯特 主演: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 比尔·克林顿 / 奥林·G·哈奇 / 拉什·林博…… 类型: 纪录片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8-01-21(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她们 The group》 作者: 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 译者: 尚晓蕾 出版社: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10) 页数: 408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73分钟
1k+
2年前

乒乓台030 | 封控时期,聊聊预言,聊聊贪欲

【乒乓台】第三十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用哪几个场景就足以搬演《麦克白》? 科恩版、黑泽明版、奥逊版、波兰斯基版的《麦克白》各有何特点? 几个版本中的麦克白夫人有何不同? 对《麦克白》的解读还能有什么新意? 2022年奥斯卡颁奖那天,我们都在隔离中,几乎忘了还有那样的年度盛典。 乔尔·科恩的《麦克白》是今年年初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作品,果然,得到了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的三项提名,确实如此,摄影无可挑剔,艺术效果颇具当代戏剧观念,是介于话剧电影、艺术电影之间的一部制作精良之作。 《麦克白的悲剧 The Tragedy of Macbeth (2021)》 导演: 乔尔·科恩 编剧: 乔尔·科恩 /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 丹泽尔·华盛顿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阿历克斯·哈赛尔……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1-09-24(纽约电影节) / 2021-12-25(美国) / 2022-01-14(美国网络) 片长: 105分钟 《麦克白》创作1606年,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剧,取材于贺林谢德的《编年史》。原书中的麦克白是11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名将,由于受到野心的驱使和女巫预言的煽动,将国王邓肯谋杀。篡位之后,麦克白受到内心极度恐惧和疑虑的折磨,但为保住王位他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成为疯狂残忍的暴君,最后被邓肯之子马尔康率领的讨伐之军消灭。 《麦克白》 原作名: The Tragedy of Macbeth 作者: 【英】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出版: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6) 页数: 149 定价: 32.00 丛书: 最美莎翁经典剧作集 几年前,很多人去玩过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虽有各种炫酷的手法,却照样保留了《麦克白》中的几个经典场景——女巫的预言,行走的森林,洗不干净的手,被杀死的睡眠……多年来,无论在戏剧舞台上还是大荧幕上,这些都是标志性的麦克白设定。 场景一:女巫 科恩版的女巫扮演者是Kathryn Hunter,贡献了史上最妖异女巫的表演,她肢体扭曲,近乎现代舞者能运用到的极限表达,并在光影出色的高清镜头里了无痕迹地化作乌鸦。 女巫传达的是命运吗?在莎士比亚的原著中,她们恶毒惩罚船夫的缘由无非是泄愤,但她们和女巫之王赫卡忒在一起做法的时候,究竟是示现命运,还是扭曲命运?无人能解。但预言证明了语言是有魔法的,一旦被说出,语言所指代的一切无论发生与否都会在当事人的意识中留下烙印,暗示你的未来?或许就是在扭曲你的本性。 黑泽明版《蜘蛛巢城》中的女巫形象被完美改编成符合日式物语的山妖: 场景二:麦克白的匕首 莎士比亚在描写麦克白昧着良心刺杀邓肯国王的时候,用幻觉中抓不住的匕首刻划了麦克白在“杀人的恶念”中灵魂难安。这把匕首,也是每一版改编都要着力刻画的场景。科恩版的场景设计本身就很绝妙,让幻视中的匕首闪耀在走廊尽头……等到麦克白走近,自然而然化作木门上的把手,天衣无缝! 场景三:麦克白夫人的坚定与崩溃 麦克白夫人出镜不多,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她从读信得知夫君有心篡位后就当即显露出狠毒的心智——思路缜密,意志坚决,分明是比麦克白更适合当领袖的人才。但她很快因为良心的折磨,比麦克白更快地成为悲剧人物,在愧疚中夜难成寐,在梦游中不断清洗自己沾血的双手。 科恩嫂的表演当然是精彩的,画面极美。而且,这位夫人的梦游和癔症似乎总有那么一瞬间是让你分不清她究竟在不在幻觉中,她在楼梯上向医生、女仆投去的那一眼就让人胆战心惊,同样在这个楼梯上,她最终坠亡的真相也模棱两可,似有阴谋,也可以理解为自杀。换言之,这一版的麦克白夫人有很多留白,允许观众做各种解读。 相比而言,奥逊版的《麦克白》中的夫人形象更英武 《麦克白 Macbeth (1948)》 导演: 奥逊·威尔斯 编剧: 奥逊·威尔斯 /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 奥逊·威尔斯 / 珍妮特·诺兰 / 丹·奥赫里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48-10-01 片长: 89 分钟(cut version) / Germany: 92 分钟 / USA: 107 分钟(premiere version) / USA: 107 分钟(restored video version) 黑泽明版中的日本夫人更有谋略,洗手的那场戏在无水的盆中完成,更有梦游感。 《蜘蛛巢城 (1957)》 导演: 黑泽明 编剧: 小国英雄 / 桥本忍 / 菊岛隆三 / 黑泽明 主演: 三船敏郎 / 山田五十铃 / 志村乔 / 久保明 / 太刀川宽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57-01-15(日本) 片长: 110分钟 《麦克白 The Tragedy of Macbeth (1971)》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编剧: 罗曼·波兰斯基 / 肯尼思·泰南 主演: 乔·芬奇 / 弗兰西丝卡·安妮丝 / 马丁·肖 / 特伦斯·贝勒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71-10-13 片长: 140 分钟 波兰斯基版《麦克白》出人意料的扎实,不仅在兵戎、刺杀时的搏斗、最后的斩首等动作戏上下足了功夫,还给麦克白夫人添加了一些动作,令其更丰满。这对麦克白夫妇不仅年轻,而且颇有默契。但最让人震惊的可能是波兰斯基对女巫群戏的处理了…… 库泽尔版中由玛丽昂饰演的夫人更柔弱,更悲伤,尤其是在梦游中向死去的孩子倾诉心声的那一段非常催泪,可以说是史上最让人心疼的麦克白夫人了。 《麦克白 Macbeth (2015)》 导演: 贾斯汀·库泽尔 编剧: 托德·路易斯 / 雅各布·科斯考夫 / 迈克尔·莱斯利 / 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 迈克尔·法斯宾德 / 玛丽昂·歌迪亚 / 帕迪·康斯戴恩 / 西恩·哈里斯 ……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法国 / 美国 上映日期: 2015-05-23(戛纳电影节) / 2015-10-02(英国) / 2015-11-18(法国) / 2015-12-04(美国) 片长: 113分钟 作为一部大片,这版《麦克白》非常注重壮阔苏格兰实景的气氛烘托,这与科恩版形成了鲜明对比。 顺便再提一个2010年的改编版本(本想找瓦伊达的……阴差阳错看到了这版) 没想到还挺好看!护士版的女巫一上场,就让莎翁经典跳进了现代恐怖电影的套路里了。这一版的麦克白夫人穿着高跟鞋,半袒双乳,是货真价实的恶毒形象。 《麦克白 Great Performances: Macbeth (2010)》 导演: 鲁伯特·古尔德 主演: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 凯特·弗利特伍德……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0-10-06(美国) / 2010-12-12(英国) 场景四:行走的森林 这一幕仍旧是科恩版拍得最让人信服,回想法鲨演麦克白的时候,只在特效里淋到了一点山火飞来的灰…… 场景五: 麦克白的灭亡 这一幕不在于多么血腥,多么解恨,科恩版保持了全片洁净、隐忍、隐喻式的画面,没有在这一幕上多做渲染。 波兰斯基版的妙处并不仅仅在于斩首镜头干净利落,纯写实,落地的头颅似乎还就地一滚,看到了周围兴奋的嘲笑者。妙处更在于,麦克德夫直接把滚落的王冠捡起来,马尔康当场登基。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读了读剧本中从未被影视改编作品着重渲染的一段:马尔康坦承自己贪欲的那段(第四幕第三场)——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且听且读,祝大家更懂莎士比亚!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王子复仇记 Hamlet (1948)》 导演: 劳伦斯·奥利弗 编剧: 威廉·莎士比亚 / 劳伦斯·奥利弗 主演: 劳伦斯·奥利弗 / 巴兹尔·悉尼 / 艾琳·赫利 / 诺曼·伍德兰 ……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1948-05-06(英国) 片长: 155分钟 《文化就是身体》 作者: [日] 铃木忠志 译者: 李集庆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5) 页数: 260 定价: 45 ——————————————————————————

68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28 | 就算能爆笑,还是很痛啊!

乒乓台】第二十八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 为什么“弃业“医生的故事会受到追捧? 为什么爆笑后会流泪? 原著作者亲手改编影视剧,为什么比书里多出了巴基斯坦裔年轻女医生的悲剧? 医疗影视剧初级盘点,以及,妇产科故事必定是关于女性生育的吗? 《疼痛难免 This Is Going to Hurt》 导演: 露西·福布斯 / 汤姆·金斯利 编剧: 亚当·凯 主演: 本·卫肖/ 安比卡·茂德/ 阿历克斯·杰宁斯/ 罗里·弗莱克-拜恩…… 首播: 2022-02-08(英国) 集数: 7 单集片长: 47分钟 原著就是畅销书,并于2019年引进中国图书市场,估计这次随着电视剧热播会加印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名经过了某种调整,书和剧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并不是直白地翻拍。事实上,电视剧就是作者本人操刀改编的——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原作名: This Is Going to Hurt: Secret Diaries of a Junior Doctor 作者: [英] 亚当·凯 译者: 胡逍扬 出版: 二厂|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4-1) 页数: 320 定价: 56.00元 作者/编剧本人确实在妇产科从业六年,从一名实习医生一步步做到副主任医生。但在2011年弃业,原因写在书里了,令人唏嘘……后来他转行做了独立情景喜剧演员,活跃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纬度音乐节和纳姆文学节,在哈里王子的30岁生日派对上也能看到他的表演! 2017年,他将曾经奋斗过6年的妇产科医生经历公开于世。该书在英国出版后引起极大轰动,甚至惊动了英国卫生部。书中大胆揭露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发表《致卫生部长的一封公开信》,对2015年为反抗政府颁布的新合同法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罢工的英国初级医生们进行声援,得到了普遍支持。 这本日志书里充斥了匪夷所思的真实案例!以及苦逼的医生日常节奏!亚当医生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博人一笑,而是为了控诉体制的不公正,也确实让老百姓们体悟一线医生的辛苦。 坦白说,书的内容更丰富,但剧的主旨更分明。 亚当 • 凯(Adam Kay,1980— ) 电视剧由我们很熟悉的本·为肖主演,当年《香水》中的杀人狂经过了007系列的淬炼,今天成为了让我们爆笑又落泪的亚当医生—— 我们有位好朋友的观后感如下: 有趣的是,日剧世界里也有一位鸿鸟医生,由绫野刚扮演,两部电视剧的医疗剧情差不多,尤其是应对各种生产难题时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刻画、对妇产科医疗知识的普及都大同小异,但!观影感受截然不同——人设、调性都充分反映出【英式毒舌】和【日式偶像剧】的天壤之别,我们将在节目中吐槽(划掉)细说一番。 《产科医鸿鸟 コウノドリ 》 导演: 土井裕泰 / 金子文纪 编剧: 山本睦美 主演: 绫野刚 / 松冈茉优 / 吉田羊…… 《疼痛难免》终究是将主题锁定在医疗体制问题上了,虽然背景设在妇产科,但并没有花大力气表现女性生育的种种困境,比如说疼痛,这不是亚当医生关注或讨论的对象,因为疼痛都被医生”医疗化“了。又比如,信奉自然生产的女性在亚当医生眼里是挺荒唐的,尽给医生们添麻烦,但他不会去讨论”孕产妇是否该医疗化“这类社会学问题。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女人的碎片》也提到了信奉自然生产、且遭遇悲剧的独立女性,但这部电影显然是从女性主观感受出发,聚焦于生理和心理的创伤。 女人的碎片 Pieces of a Woman (2020) 导演: 凯内尔·穆德卢佐 编剧: 卡塔·韦伯 主演: 凡妮莎·柯比 / 希亚·拉博夫 / 艾伦·伯斯汀 ... 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作者操刀亲自改编后,在剧中加了一位重要人物:巴基斯坦裔的女实习生shuti,她像是作者的另一个分身,更极端地展现了作者要批判的社会现实对个体的折磨。 shuti令人扼腕叹息,延展了“疼痛”的深意和广度。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初为人母》 原作名: FROM HERE TO MATERNITY 作者: [英] 安·奥克利 译者: 王瀛晨 出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1) 页数: 476 定价: 78.00元 《白色巨塔》 导演: 西谷弘 / 河野圭太 / 村上正典 / 岩田和行 编剧: 井上由美子 / 山崎丰子 主演: 唐泽寿明 / 江口洋介 / 黑木瞳 / 矢田亚希子 / 及川光博 / 更多... 语言: 日语 首播: 2003-10-09(日本) 集数: 21

76分钟
1k+
3年前

番外009 | 法罗岛≠伯格曼岛

本局对打选手 | 嘉宾&法罗岛照片:陆洋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电影史教师 竞菲 —————————————————————— 福利先报 本期将送出三本精装新书:雅众文化出品的《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特供喜马拉雅平台听众! 如何获得奖品,请仔细收听提问! —————————————————————— 《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作者: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译者: 王凯梅 出版社: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2-3) 页数: 精装416页 定价: 69.00 前阵子有两部新片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北欧的一座小岛—— 电影讲述了一对美国电影人克里斯(维克·克里普斯饰)和托尼(蒂姆·罗斯饰)来到传说中的法罗岛——伯格曼居住和拍摄他最著名作品的一座小岛,进行自己的电影创作。伯格曼大师的痕迹给克里斯带去了很多灵感,她笔下的初恋情人重逢的故事成为“电影中的电影”,嵌套在对当代夫妻感情和伯格曼式的人生感悟中。 虽然是一部看似朝圣大师的作品,米娅·汉森-洛夫却展示出当代女性视角,不失为对已成神话的伯格曼宇宙的一次重审和再造。 被昵称为“伯格曼岛”的小岛本名法罗岛,长这样—— 我们再次邀请到了游遍世界的旅行达人、资深媒体人:陆洋 她在法罗及周边海岛上的故事并不是由伯格曼而起,却最终不可避免地聚焦于这位电影大师,如同《伯格曼岛》中的电影人夫妻,她将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伯格曼的世界—— 伯格曼是在为拍摄《犹在镜中》勘景时迷上法罗岛的,后来索性卖掉他在斯德哥尔摩的房子,搬到岛上,期待隐居。 犹在镜中 Såsom i en spegel (1961)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哈里特·安德森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拉尔斯·帕斯高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语言: 瑞典语 上映日期: 1961-10-16(瑞典) 然而,包括李安在内的诸多电影人都不允许他隐居,教堂外的草坪被慕名而来的人踏出了一条小径,岛上和电影有关的地点都成了tour的景点,乃至一棵树,一堆石墙都成了打卡点,也是有点讽刺了。 如《伯格曼岛》里的夫妻所示,岛上有一家伯格曼中心,附设一个小电影院,每天都放映伯格曼的电影—— 前阵子另一部引人瞩目的美剧《婚姻生活》就是翻拍自伯格曼的同名作品,那是伯格曼刚刚迷上电视媒体、首次尝试电视剧时的一部力作,片中夫妻的卧室就设置在法罗岛上——就是《伯格曼岛》中男主躺在床上看书、女主边刷牙边笑的那间卧室。 婚姻生活 Scenes from a Marriage (2021) 导演: 海加·李维 编剧: 海加·李维 / 艾米·赫尔佐格 /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杰西卡·查斯坦 / 奥斯卡·伊萨克 / 妮可·贝哈瑞 / 寇瑞·斯托尔 / 托芙·菲尔德舒...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21-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21-09-12(美国) 集数: 5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丽芙·乌曼 / 厄兰·约瑟夫森 / 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 毕比·安德松 ……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语言: 瑞典语 上映日期: 1973-04-11(瑞典) / 1974-09-21(美国) 片长: 169分钟(电影版) / 299分钟(TV版) 作为普通游客,可能没机会住进这间卧室,但法罗岛上很多场景都曾出现在伯格曼的电影中,比如满是粗粝生硬的岩石的海滩就曾是伯格曼最风格化的作品《假面》中的主要背景—— 《假面》剧照 ↑↓ 有趣的是,我们也反向思索了一下:法罗岛给伯格曼带去无穷的灵感、经典的画面,那么,他为这座岛带去了哪些改变呢?在伯格曼宇宙中,还有两部纪录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答案——朴实的镜头为波罗的海的风景注入了人文气息,描述了岛民的生活,宰猪,捕鱼,伐木……而陆洋在岛上听当地人说的小故事也特别有趣!媒体的力量显然能改变一个老渔民的日常生活! 最后吐个槽:本期节目是在我们等待核算测试的过程中坚持录制的,那一夜,我们对伯格曼又爱又恨………… 特别感谢半夜给我们送了外卖的某热心听友,羊肉串很香!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71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27 | 为什么说她是最擅用女性视角的当代导演?

【乒乓台】第二十七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电影史教师 竞菲 | 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2021年第一名得主是谁? 《某种女人》对《贝丝·特维斯》的改编和原创扩写 性转版的意义何在? 从《第一头牛》和《某种女人》分析凯利·莱卡特的女性视角 今天的主题不只是一对儿书影,而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导演:凯利·莱卡特(之前广泛流传的叫法是“雷查德”) Kelly Reichardt(1964-) 三个月前,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公布了2021年度十佳影片,令人惊喜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2019年问世、2020年7月在北美等地正式公映的《第一头牛》,至今已斩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美国国家评论家协会奖年度佳片等大奖。我们一直想讲讲她,在《无依之地》那期中还cue到了她的《温迪与露西》,无奈《第一头牛》的原著小说 The Half-Life始终没有中文版…… 莱卡特是一位美国导演和制片人,生于佛罗里达,父母都是警察,她小时候常用父亲用来拍摄犯罪现场的相机到处拍摄。至今,她的作品包括《旧梦》《温蒂和露茜》《米克的近路》《夜色行动》《某种女人》等。 幸好,《某种女人》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是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梅洛的短篇小说集《两全其美》中的第一篇《贝丝·特维斯》,让我们得以遵守自订的游戏规则,专门来打一局! 《某种女人 Certain Women》 导演: 凯莉·雷查德 编剧: 梅尔·梅洛伊 / 凯莉·莱卡特 主演: 劳拉·邓恩 / 米歇尔·威廉姆斯 / 莉莉·格莱斯顿 / 杰瑞德·哈里斯 / 詹姆斯·勒格罗…… 上映日期: 2016-01-24(圣丹斯电影节) / 2016-10-14(美国) 片长: 107分钟 《两全其美》 作者: [美]梅尔·梅洛 译者: 李思璟 出版: 宝琴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9) 页数: 192 要不是有这部电影,梅洛的小说未必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中国读者的关注,哪怕她在美国文坛已小有名气。梅洛出生于蒙大拿州,1994年获得哈佛学院学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巴黎评论》阿加汗小说奖;2003年以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Half in Love》获得笔会/马拉穆德奖;并在2004年获得古根海姆奖金。2019年还是Netflix剧集《奇异镇(The Society)》的编剧之一。 Maile Meloy(1972年1月1日-) 《某种女人》的前两个故事各有一位女主角,两个都是活得很有主张的当代职业女性,各有各的强悍,却也各有各的寂寞无助——而这,正是导演莱卡特最善于捕捉和描绘的主题。 每个人物都有在车里的镜头……车外总是西部荒芜的景致 第三个故事几乎照搬了梅洛的小说——除了一个重大的改写:将男女主改成了双女主(由小K和莉莉扮演),这引发了我们的讨论——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又会带来怎样的潜在解读? 她们的高光时刻不是在车里 而是在夜晚,骑马兜风 直到莉莉扮演的“女版切特”也独自驾驶卡车,通宵达旦,为了见一见贝丝……这一夜,导演总是将她置于有阻隔的取景框内 《某种女人》是四个女人的故事,但我们必须强调——并不是关注女性题材才让莱卡特成为最具有女性意识的当代导演之一,她的剧情不叫嚣,不煽情,反高潮,镜头语言朴实,细腻,对准了女性在职业、家庭和情感层面的不同困境,此外,她对西部景观的塑造也截然不同于好莱坞传统。 她挖掘女性的困境,但不设立扁平化的男女对峙,在最后推荐的《第一头牛》中,我们将看到双男主是如何传达莱卡特的女性世界观的——被隐身在历史中的弱势群体不仅是女性或少数族群,还有被贴上女性化标签的男性。 莱卡特把弱势群体的故事拍成了克制的悲喜剧,既非教化,也不会强行搭上政治正确的快车。在这两部电影里,同性间的友爱或许比性驱动的爱情更深重……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当鸟儿带来太阳》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张陟 出版: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12) 《第一头牛 First Cow》 导演: 凯莉·莱卡特 编剧: 乔纳森·雷蒙德 / 凯莉·莱卡特 主演: 约翰·马加罗 / 奥赖恩·李 / 勒内·奥贝尔若努瓦 / 托比·琼斯 / 艾文·布莱纳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20-07-10(美国) 片长: 122分钟 +++++++++++广告时段+++++++++++++ 「乒乓台」在资深人文刊物《书城》上开启了文字版专栏! 欢迎关注、订阅、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68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