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台006 | 以诗词为筏,渡己,渡人

人生的坎坷没有实时纪录,那么,纪录片该如何展现经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的精神史? 文学之美、文人之德,有如水中月千年,衣上百花香,作为观众,我们只有领略更多,才能领受更多。世事纷乱,唯诗词、影像、雕像……能以艺术的名义留存千古。 在追热点、贴标签、挣流量的年代里,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会让心静下来,想想过去的百年,文人的弱德,时代的变迁……一直追溯到千年前的诗词。 陈传兴,1952年出生于台北。学者、导演,长期耕耘美学、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有学者、作家、摄影者、艺术评论者与电影创作者等多重角色,在他身上隐然看得到法国重要哲学和知识传统的影响与特有风范。其出版著作包括《银盐热》、《木与夜孰长》、《忧郁文件》、《摄影美学七问》、《道德不能罢免》等。影像和技术哲学思辨的论文如《屏幕》、《镜夜》等,其特出观点及论述每每引起学者热烈回响。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受勋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版社创办人。摄影大师、大学教授、语言学博士、艺术评论家,2012年,继张艺谋、贝聿铭、侯孝贤、金庸、莫言之后,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象征文艺界最高荣誉的“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 陈传兴导演是《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一辑的总监制,并亲自执导诗人三部曲:《化城再来人》《如雾起时》《掬水月在手》。作为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讲述叶嘉莹诗词人生的纪录片温婉,含蓄,隐忍,强调了传承的意义,但不像《化成再来人》那样坦诚的日常细节,也没有《如雾起时》充满历史节点的叙事和节奏感。陈传兴导演在面对不同传主的时候,都试图展现他们生命和时代的跨度,诗人和世人的丰富面向。 叶嘉莹女士,号迦陵,1924年生于燕京古都,21岁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24岁结婚,随外子迁居南京、台湾,育有两女。叶先生50年代在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台湾)两所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女士的一生颠沛却自持,在诗词的世界里解读、创作、吟咏、传播……志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在人生中最低落、最难熬的时候,只有诗词能给她力量:品诗意味着品读岁月,品读人性,自身的悲苦就有了可以安住的彼岸;写诗意味着自我的梳理,自我的升华,自身的悲欢就有了沉淀的底蕴。 就算诗词离你很远,这样一位高洁的诗人的人生态度也会让你有所感悟,想一想,自己该用如何的筏渡过坎坷,乃至渡人。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岸萤》 作者: 陈传兴 出版: 中信出版集团 (2020-9) 页数: 精装380 《帕特森 (Paterson)》 导演: 吉姆·贾木许 编剧: 吉姆·贾木许 主演: 亚当·德赖弗,格什菲·法拉哈尼,内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 德国 上映日期: 2016

60分钟
1k+
4年前

乒乓台005 | 光选择最短的路,你呢?

乒乓台】第五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特约外援:译林出版社编辑 吴莹莹 从《银翼杀手2049》到《降临》到《沙丘》,浅谈丹尼斯·维伦纽瓦 为什么《你一生的故事》是很难改编成电影的科幻小说? 《降临》的好莱坞式画蛇添足 这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自由意志? 欣赏科幻作品的意义何在? 特德·姜(1967-)是当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华裔美籍移民二代。1989年毕业于位于罗得岛州的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2002年定居西雅图,在软件公司技术文档写作。《你一生的故事》是他1999的作品,2000年就拿了星云奖。在二十八年里他只写了十七篇短故事和小说,却得遍星云、雨果等世界科幻大奖。他的作品超出了太空飞船、机器人大战等人们对于科幻的固有期待,以独特的视角和别样的法则构建世界、讲述故事,充满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价值观的拷问,科学和文学的魅力都在故事里流光溢彩。 根据《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降临》在视觉语言、表演等方面无可挑剔,维伦纽瓦的功力保持在线。但在后半段改变中脱离原著情节,有明显的商业电影俗套痕迹,是好莱坞娱乐的轻浮所致吧。so,我们真的不是要diss维伦纽瓦先生本人啦…… 原著在结构上就是呈现出闭环式的双线回忆:一条线是母女深情,充满生活气息,不乏轻松幽默,第二条线是父母相遇时研究外星人“七文”的故事,纯人文,丝毫扯不到国际政治关系。这种叙述结构本身就呼应了非线性的时间概念,把未来、过去和现在打通在叙述的当下。 特德·姜的叙事不仅以奇思的情节设定著称,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冷峻的思想火花。男主和女主共事时的大段对话围绕变分定理、述行语言……这类知识点,不是掉书袋,而是和情节切实相关的。 比如——光,总是选择最短的路径。这说明了什么? 可惜,这种有趣的对话和思考过程在改编成电影时只能(几乎)全部删减掉,保留下(降维成)普世皆懂的基础语言学。 但有一点是电影也无法抹煞的:七肢桶带来的语言能让女主从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但她既不能也不想改变既定的未来,想起未来的时候,她坦然接受现在,眼看着悲欢离合成为过去。这也成为电影极力渲染的情感张力,艾米·亚当斯的表演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个人的选择,一家人的相遇和分离,两种文明间的沟通,乃至人类内部的误解和纷争。这个故事短小,人物寥寥,却是回味无穷的。所以,这个故事会引发更多、更深、更无解的疑问……请听某主播老师发自灵魂的追问。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会问:假如命运是既定的,那生命的意义何在?人还有自由意志吗?挣扎或放弃的区别何在?事实上,特德·姜早就想过了,他曾在访谈中表示,他持有的观点是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提出的相容论——相容论者认为决定论和自由意志是有可能共存的。为此,另一位主播老师搬出了海德格尔和谢林所说的“自由并非人类的属性”,还煞有介事地提到了量子力学……最终因cue七肢桶无果而放弃解说。 无论如何,这部短篇小说及其影视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幻的人文价值,既非大众娱乐时代的消遣,也非传统文学类型的改头换面。特德·姜说过:“我最希望的是电影会改变人们对科幻小说的想法。对于那些不常看科幻小说,或是不热爱科幻的人来说,好莱坞带给他们有关科幻的印象全部都是特效、大爆炸、以及正义与邪恶大战,英雄人物激战大反派之类的。而科幻小说的核心,并不是这些东西。”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时间的秩序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出版社: 企鹅图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6) 页数: 183 地球最后的夜晚 (2018) 导演: 毕赣 编剧: 毕赣 主演: 汤唯 / 黄觉 / 张艾嘉 / 李鸿其 / 陈永忠 ……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57分钟
1k+
4年前

乒乓台003 | 不正常才是正常的!

「乒乓台」是聚焦文学及影视化作品的播客节目 爱尔兰九零后作家萨莉·鲁尼何以被称为“千禧一代”代言人? 剧中的床戏怎么会拍得那么好看? 和平年代,如何在爱情故事里嵌入宏大主题? 群岛图书出版人彭伦对剧情的倾心解读 到底!怎样才算“正常人”? 本期书影聚焦于《正常人》。原著作者是生于1991年的爱尔兰女作家莎莉•鲁尼,中译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今年春夏隆重推出,同名剧集也在今年四月完播,对中国读者来说,书影同步,特别好! 其实呢,穷小子和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已有太多套路了,但《正常人》没有重复《无名的裘德》《泰坦尼克号》乃至《红与黑》的俗套,这恰恰映照了时代特点。相比而言,《正常人》的故事特别简单,年轻的心思也并不复杂,但翻拍成电视剧就是很好看!低戏剧性的情节在充沛的视觉享受中得到沉淀的机会,观众可以在慢节奏的影像中细细品味。 影视化发挥了自身最大的魅力,每一集都洒够狗粮,日系的光影拍出了爱尔兰的另一面景致……被感动的竞菲老师甚至两度落下“苍老的”热泪。 本次节目特别请到本书的出版人彭伦老师,也分享了让他动容的片段!(本来想问他,为什么会慧眼识珠挑中这本书引进国内的,但,我们的注意力显然都被剧中的画面夺走了……) 这是很有趣的一本书、一部剧,书里有剧中无法深挖的思想内涵,剧里有书中无法呈现的感官之美。假如把这本书当作青春读物,未免就像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作者鲁尼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在书中人物的对话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位千禧一代作家的世界观——通常,我们关注一部很红的文艺作品时会强调其可读性、获奖次数、流量数据、翻拍次数,然而,作家提供的世界观、及其观察世界的方式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啊!! 关于正常,正常人已设定了太多条条框框。但年轻人谁不想与众不同呢?玛丽安自以为的“不正常”恰恰是最正常的青春体验。反倒是他们身边那个看起来很正常、很主流的社会总让人觉得哪儿哪儿不对劲! 好的作品能让我们看到并思考正常中的不正常,也能在看似不正常的人物行动中看到人性共有的特质。

60分钟
2k+
4年前

乒乓台002 | 摩天大楼:罕见病症集中地?

「乒乓台」是聚焦文学及影视化作品的播客节目 第二局单打选手—— 作家/翻译家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本局不可错过的精彩回合: 十五分钟读解原著《摩天大楼》。 剧集进行的是“重生式”改写,还是“选角式”保留? 剧中形象饱满的钟美宝,在书中其实是个“空心人”? 零八卦,《摩天大楼》真正的寓意是什么? 女人一定要美才能获得爱? 2015年,台湾作家陈雪打磨多年的长篇小说《摩天大楼》问世,故事围绕摩天大楼里的美女命案,引出21世纪城乡结合部巨大生活空间的灵魂百态:每一条线索都牵引出平凡人的辛酸苦辣。 陈雪出生于1970年,199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恶女书》,至今已经出版《恶女书》《蝴蝶》《桥上的孩子》《陈春天》《附魔者》《恋爱课》《迷宫中的恋人》等作品。曾获《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2009)、台北书展大奖小说类年度之书、金鼎奖等。 这部小说对于居住在台北和新北的读者来说,会有相当强烈、细密的代入感,地缘生态本身即为小说主角之一,充满了寓意深厚的物化符号,作家对于大都会小社区的人际关系、社会构成等作出了人类学级别的描摹,与此相比,“人见人爱的美女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谜题的答案并不重要,甚至很快就被大楼住户淡忘了…… 2020年,同名剧集《摩天大楼》热播(导演:陈正道、许肇任、吴中天,编剧:殳俏、沈洋、任鹏、易帅婕),引发热议。相比于原著具有“强虚构展现文学的当代性”,此番改编加入了“姐妹情谊”“弱者守望相帮”等主题,三观正,接地气,追求戏剧性反转,缔造出原著所没有的悬疑感,成就了一次很有趣的文学影视化过程。 更有趣的是,两位选手在这局单打中联想出界,偶有放飞,从《公民凯恩》到鲍德里亚,从抖森版的《摩天大楼》到黑色电影里的蛇蝎美人……很能扯!最后也一如既地向大家推荐由话题延展开的书影清单,以飨听众。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57分钟
1k+
4年前

乒乓台001 | 使女的证言

《乒乓台》是聚焦文学及其影视化作品的播客节目。 由作家/翻译家:于是 和 电影学院老师/艺术和电影史研究者:竞菲各执一方主持单打,或邀请书影领域的专家组队PK双打。 第1期:书影单打——使女的证言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1984年写出了《使女的故事》,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曾经被改编为电影、戏剧、歌剧甚至芭蕾舞。尤其是2017年火爆开播的电视剧横扫艾美奖、金球奖和(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的)评论家选择奖,剧中使女的一身红袍白帽已成为当下美国反右翼女权运动示威游行中的标志性符号。2019年续作《证言》问世,勇夺布克奖,更令人对其影视化产生了极高的期待。 虽然使女系列的主角都是女性,围绕的是生育问题。但其所阐述的本质矛盾并非简单的两性争斗,而是人性之恶,如何迫使男女两性都成了贪欲和霸权的牺牲品。 这部旷世杰作描绘了跨越时空,讲述三代女性自我认知的改变、自觉的改造、自发反抗不公正的现实。阿特伍德创造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小宇宙,而非仅仅是女性的独角戏,因为女性的问题势必折射出男性的问题,全人类的问题。 不可错过的精彩回合: 流媒体时代的观众是罗马斗兽场观众吗? 细论1984的书,1990的影,和2017的剧之演进与异同。 从施隆多夫的“男性凝视”到阿特伍德的女权自觉。 反二元论:基列是邪恶的,基列的反面就是完美的吗?

52分钟
2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