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台014 | 姜文的邪,北海的侠

Original 乒乓书影 乒乓书影 Today 【乒乓台】第十四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为什么情节改得那么厉害,仍是一次精彩的改编? 创作者的个人气质对作品具有决定性作用 姜文电影的现代性之一:剧烈的自我消解缔造黑色的幽默 姜文电影的特色之二:善于制造奇观 本局主题属于原创系列,聚焦我们都很喜欢的中国导演:姜文! 姜文导演的电影大多都有文学原著,但经由导演和编剧的妙笔生花,总能出现和原著迥然的气质,这是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文学是电影的源头,也可以成为注脚,让我们反观电影天才是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姜文(1963-)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1984年毕业于中戏,同年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主演了《家庭大事》等优秀剧目,以及《芙蓉镇》《春桃》《红高粱》等电影,继而担当导演,代表作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步之遥》等作品。 《邪不压正 (Hidden Man)》 导演: 姜文 编剧: 姜文 / 何冀平 / 李非 / 孙悦 / 张北海 主演: 彭于晏 / 廖凡 / 姜文 / 周韵 / 许晴 ...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8-07-13(中国大陆) 片长: 137分钟 在姜文电影的谱系里,"民国三部曲”是重磅之作,。我们选择了最后一部《邪不压正》来聊,并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这部电影太难懂,而是因为原著也极有特色: 《侠隐》 作者: 张北海 出版: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7)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 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 《侠隐》的作者张北海先生是著名影人张艾嘉的叔叔,本身也是个传奇人物!70年代,他在联合国就职,当时,他的家成了初抵纽约的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阿城、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罗大佑、李宗盛、陈升等人都是从他的客厅里认识纽约的。1990年代,张先生从联合国退休后,先写了《一瓢纽约》,集结多年纽约生活心得,再写了长篇小说《侠隐》,写尽出生地老北京的无限风情。2018年,导演姜文把《侠隐》搬上大银幕,成为其“北洋三部曲”的终结篇。 谈到1936年的北京,姜文说那就是“间谍之城”,《邪不压正》就像是“李小龙进了卡萨布兰卡”。媒体人许知远在采访姜文时,姜文说他小时候住在内务部街11号,所以他把李天然回北京后住的地方也安排在那里。那个宅子是以前的六公主府,曹雪芹写《红楼梦》也在那里——在电影里,你将反复听到这句话。 2015年,《三联生活周刊》曾对张北海有过一次采访,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碰电影,张北海答道:“我认识很多搞电影的朋友,我的侄女也是,所以我知道电影是非常非常复杂的,要靠巨大的投资才能变成一个艺术形式。它不像我写东西,就算在我的书架上摆上50年,等我死后有人发现了还是可以发表。可电影不是,只有在银幕上放映了它才存在,否则不存在,光是一个剧本,不算是完整的创作类别。拍电影,这里面就要涉及演员、摄影等等,是很麻烦的事,再加上现在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大强,非常难搞。” 所以,姜文导演对《侠隐》做了哪些大刀阔斧的改动?添加了多少“姜文化”的场景?我们将一一道来。 正如竞菲老师所指出的:电影终究是视觉艺术,制造奇观是电影天才最强基因的体现;而姜文导演近年来的解构能力也在此片中达到巅峰,这种自我消解带来的黑色幽默有丰厚的潜台词,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影障碍。 女性人物的再造,也是本次改编的亮点 《侠隐》的情绪是感怀的,文字是舒缓的,人物走在老北平的风物里,人物关系在现实层面推进。而《邪不压正》的节奏是昆汀式的,对白密度大、潜台词多,人物关系在天空和地面两个层次进行了各种冲撞,没有丝毫舒缓和怀旧的余地。 从书到影,两位天才创作者将足够的情怀转换成了足够的戏谑——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紫禁城的黄昏》 作者: [英]庄士敦 译者: 富强 出版: 译林出版社 (2014-12) 《鬼子来了 (Devils on the Doorstep)》 导演: 姜文 编剧: 姜文 / 史建全 / 述平 / 尤凤伟 主演: 姜文 / 香川照之 / 袁丁 / 姜宏波 / 丛志军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0-05-12(戛纳电影节) / 2002-04-27(日本) 片长: 139分钟 / 162分钟(戛纳电影节) 小宇宙APP订阅 喜马拉雅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65分钟
2k+
3年前

乒乓台013 | 著名虚拟人物的谢幕

【乒乓台】第十三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接手库布里克《闪灵》的续集导演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长眠医生》及其电影《睡梦医生》的详细对比 向经典致敬的复刻版真的有必要吗? 从这组书影能看到哪些类型创作的特点? 《睡梦医生》 导演: 迈克·弗拉纳根 编剧: 斯蒂芬·金 / 迈克·弗拉纳根 主演: 伊万·麦克格雷格 / 丽贝卡·弗格森 / 凯丽·卡伦 / 雅各布·特伦布莱 / 卡雷尔·斯特鲁基…… 类型: 剧情 / 惊悚 / 恐怖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上映日期: 2019-10-30(法国) / 2019-10-31(英国) / 2019-11-08(美国) 片长: 151分钟 / 180分钟(导演剪辑版) 《长眠医生》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于是 出版社: 99读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6) 竞菲老师用杰克抱住出浴美女的场景向我们解释了“恐怖”和“惊悚”的区别……↓ 而在于是的心中,下面这台终日击打不休的打字机才是最让她觉得恐怖的……↓ 因《闪灵》而让大家牢记的人物除了海报上杰克·尼科尔森扮演的可怕又可怜的父亲,还有常常骑着小自行车在酒店里玩耍……玩着玩着就和鬼灵玩起来的小男孩丹尼,他有名为“闪灵”的超能力。 小丹尼由丹尼·劳埃德 (Danny Lloyd)扮演(↓是1980年电影中的小丹尼,以及现实中如今的丹尼)。嗯,续集没有找他演,我们也别问为什么了…… 电影中的小丹尼太让人难忘了,后来常有人问金大师:“丹尼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丹尼的爸爸从来没试过匿名戒酒会?”,所以,斯蒂芬·金开始琢磨写续集时就想到:“现在丹尼20岁了,要么25岁了……他会像他父亲一样酗酒吗?”有其父必有其子? 但真正触动金大师动笔的,其实是一只猫……(详情请听节目) 扮演反派女BOSS的是大美女丽贝卡,大家应该都记得她在《碟中谍》中的这个镜头—— 至于续集如何向库布里克致敬、如何唤起影迷的怀旧感,我们会来详细谈谈—— 电影对小说做了大幅度的改动,但最大的改动莫过于:让大家念念不忘四十年的丹尼在续集中完美谢幕,把闪灵的大棒正式交托给了新一代! 那么,闪灵的故事还会继续吗?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异能研究所》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姚向辉 出版社: 博集天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2) 《闪灵》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 / 黛安·约翰逊 / 斯蒂芬·金 主演: 杰克·尼科尔森 / 谢莉·杜瓦尔 / 丹尼·劳埃德 / 斯加特曼·克罗索斯 / 巴瑞·尼尔森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恐怖 上映日期: 1980-05-23(美国) 片长: 119分钟(欧洲版) / 142分钟(DVD) / 144分钟(北美版) / 146分钟(初始版) ——————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72分钟
1k+
3年前

乒乓台012 | 未来的伤,会好吗?

【乒乓台】第十二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AF克拉拉和石黑一雄之前写过的克隆人、乃至英国管家有何相似之处? 《莫失莫忘》及其电影《别让我走》的详细对比 电影改编极致浓缩却不失原味,为什么能反证原著的细腻和完整? 如果把《克拉拉与太阳》拍成电影,会是怎样的? 乒乓台第十二局| 未来的伤,会好吗?来自乒乓书影00:0001:12:31 《克拉拉与太阳》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宋佥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3) 最近,最热门的小说当属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201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新长篇《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这次,石黑一雄设计出一个近未来的平行世界,大背景是全球污染、基因编辑、AI代替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故事聚焦于一个人工智能产物:克拉拉。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首先是高科技的产物,其次是被消费的商品,再次是不完备的仿人类。 石黑一雄:当今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家之一,曾四次入围布克奖,并在1989年凭藉作品《长日将尽》获得布克奖。2017荣获贝尔文学奖。包括《长日留痕》《莫失莫忘》都被改编成了电影。 《克拉拉与太阳》是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第一部长篇作品, 在此之前的七部长篇小说、短篇集《小夜曲》都有中文版。 AF的情绪、想象和洞察都以第一人称铺陈,人类的世界反而不那么明白——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重点:人,何以为人?人,是否独一无二? 这不是石黑一雄第一次涉足悬测科幻领域,2005年他就写过一个让人心碎的克隆人故事《莫失莫忘》:在英式乡村校园中,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被很好地养育,但他们注定是被收割的克隆人,世人只需要他们提供器官。但他们却是在友爱、知识和艺术氛围中长大的,他们何以能接受自身的命运? 《莫失莫忘》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张坤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6) 根据《莫失莫忘》改变的电影《别让我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让无数没有看过小说的人领略到了这个故事的残酷和挚情,凯西最后在夕阳中的发问令人深省。而那轮太阳,似乎也可以是《克拉拉与太阳》中的那一轮被膜拜的对象? 克拉拉、克隆人的故事令人哀伤,阅读的过程里,我们几乎遗忘了现实的可能性,而深信这样的“非人类”是可能存在的,因而去想,人类和非人类的关系究竟该怎样? 石黑一雄的小说细腻到何种程度?换言之,他是如何用最朴实的语言“编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克隆人成长故事:三角关系并不只是青春期男女的庸常戏码,而是作为一个有效的装置,让各种细节得以依附。 只有在足够的铺垫后,面对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作家的创作意图才能真正达成,石黑一雄始终在关心人类的未来,因为未来是过去和现在的直接结果。这样的虚设故事,固然没有直指当下,却更能“提前”让我们思索——人类该如何面临科技带来的后果? 电影版《别让我走》( Never Let Me Go) 导演: 马克·罗曼尼克 编剧: 石黑一雄 / 亚历克斯·加兰 主演: 凯瑞·穆里根 / 安德鲁·加菲尔德 / 伊兹·米克尔-斯莫 / 凯拉·奈特莉 /... 上映日期: 2010-09-03(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0-09(美国) / 2011-02(英国) 还有一个日剧版,我们没有时间细说,但在这里哀叹一声,唉,连三浦春马都…… 那就补一张绫濑遥和石黑一雄的合影吧! 日剧版《别让我走》(わたしを離さないで) 导演: 吉田健 / 山本剛義 / 平川雄一朗 编剧: 石黑一雄 / 森下佳子 主演: 绫濑遥 / 三浦春马 / 水川麻美 / 铃木梨央 / 中川翼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首播: 2016-01-15(日本) 石黑一雄的小说每一本都在突破,但也都在重复作家本人的意趣和风格,以及道德观。他的小说人物都像是历史中的配角,但都在石黑一雄的文学中变成了主角,他们都不曾在各自的命运中做出大叛逆,更不能左右历史的方向,但他们也是有反思、有感受能力的主体。文学给这样的主体提供了舞台——他们把人生最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一宗宗悲剧。 当我们谈及AI、AF、克隆人和人类的相似之处时,实在不得不想到石黑一雄笔下的另一个经典人物——《长日留痕》中的史蒂文斯。竞菲老师语出惊人:他简直就像人类中的AI啊~~~~没错,这一类人物都服从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几乎没有自我。但石黑一雄写给我们看:他们各有各的喜怒哀乐,各有各的祈愿和反省。对于命运,每个人都不会仅仅是服从。 《长日留痕》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冒国安 出版: 译林出版社(2011-12) 《告别有情天》(The Remains of the Day (1993)) 导演: 詹姆斯·伊沃里 编剧: 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 / 石黑一雄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玛·汤普森 / 詹姆斯·福克斯 / 克里斯托弗·里夫 / 休·格兰特... 上映日期: 1993-11-12(英国) / 1993-11-19(美国) 竞菲老师特别指出,詹姆斯·伊沃里是位特别有文学性的导演,他的作品列表上还有《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莫里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等,都是文学经典改编的。于是老师也很喜欢他作为编剧的电影版《阿斯彭文稿》,有机会也可以说说…… 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1928-),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剪辑。 生于加州柏克莱,奥勒冈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进修于南加州大学电影硕士。许多年来,他常在印度拍片,1969年迈克尔.约克与丽泰杜辛涵主演的《师傅》。1977年他导演了《玫瑰园》,参加演出的有唐德纳.塔尔、裘拉汀.卓别林等。此后在英国拍片,一批改编自英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珍.奥斯汀等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影片让他享誉国际影坛。1987年的《莫里斯》为他捧回威尼斯影展银狮奖;曾以1986年的窗外有蓝天》、1992年的《霍华德庄园》以及1993年的《去日留痕》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回到石黑一雄。总之,他笔下的这些普通人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石黑一雄也在很多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探讨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历史的伤痛。于是老师特别推荐《被掩埋的巨人》,这是石黑一雄作品中很特别的一本小说:用亚瑟王的高文骑士、衰老的巨龙和一对老夫妻跋涉的故事,写出了超脱于具体年代的寓言感,但又明显指向了二十世纪后半段至今的世界格局。 在遗忘和记忆的天秤中,人类无法选择公正的取舍。而这注定将成为未来的伤。 《被掩埋的巨人》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周小进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1) 分析完石黑一雄的两部小说的电影改编后,我们会发现,石黑系的书影质量都很高,这显然得益于原作者充分、坚定地完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 《克拉拉与太阳》的版权已售出,将由伊丽莎白·盖勒和大卫·海曼(《哈利·波特》《地心引力》的制片人)担任制片人。 而竞菲老师给出了另一种设想的方向,因为《克拉拉与太阳》的结尾让她想到了下面的两幅画面……敬请收听!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记忆记忆》 作者: [俄]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 李春雨 出版: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20-11)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导演: 詹姆斯·伊沃里 编剧: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 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 主演: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海伦娜·伯翰·卡特 / 约瑟夫·班尼特 / 艾玛·汤普森 / 普鲁内拉·斯凯尔斯…… 上映日期: 1992-03-13(美国)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A Room with a View ) 导演: 詹姆斯·伊沃里 编剧: 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 /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主演: 玛吉·史密斯 / 海伦娜·伯翰·卡特 / 丹霍姆·艾略特 / 朱利安·山德斯 / 西蒙·卡洛 / 更多... 上映日期: 1985-12-13(皇家电影专场) / 1986-03-07(美国) / 1986-04-11(英国) ——————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72分钟
1k+
4年前

番外003 | 本届奥斯卡·音效奖·大预测!

特别感谢 嘉宾 录音 剪辑:Ray Zhao 这期番外是意外所得。完全没有规划,没有脚本,没有做功课。就我们仨,在录音室的工余时间里,聊到兴头,竞菲老师把自己的麦给了RAY老师——这位始终在幕后帮我们录音、做混音的成员终于露了真声(他本该去说相声的,结果无声无息走到了幕后)。只是很可惜,竞菲老师在一旁插嘴的内容就没有录下来。请大家自行猜想…… 电影的录音、混音到底是怎么做的?我们从这里聊起来。RAY老师的比喻极其形象,保证你一听就懂。 然后,我们说到了这部电影—— 《曼克 Mank》 (2020) 导演: 大卫·芬奇 编剧: 杰克·芬奇 主演: 加里·奥德曼 / 阿曼达·塞弗里德 / 莉莉·柯林斯 / 查尔斯·丹斯 / 艾利斯·霍华德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德语 / 拉丁语 上映日期: 2020-11-13(美国) / 2020-12-04(美国网络) 片长: 131分钟 《曼克》是芬奇导演去年出品的传记故事片,主角是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公民凯恩》的编剧赫尔曼·J·曼凯维奇,背景是30年代的好莱坞。 说起这部黑白电影,首先会谈到的是导演和编剧:芬奇父子。"他是那些为我们指明方向的声音之一,"大卫·芬奇说,正是他为了将《曼克》拍成电影而劳作了近30年。"我希望人们会很开心地观看一个上代人中的智者,他在某些方面被遗忘了,从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 (1962-) 代表作包括《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社交网络》《龙纹身的女孩》《十二宫》《心灵猎人》…… 也很容易谈及这部电影人传记中所涉及的海量典故:好莱坞左翼人士和保守派巨头在政治上对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电影产业内部的合作者。《公民凯恩》的原型就是威廉·兰道夫·赫斯特(查尔斯·丹斯饰演),戴维斯(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是赫斯特的情妇。赫尔曼和戴维斯在露天片场聊天,也在深夜的赫斯特豪宅里散步聊天(就是有动物园、运河和贡多拉小船的那座宫殿式豪宅),最后,赫尔曼在化妆晚宴上触怒了赫斯特,写出《公民凯恩》的剧本后,戴维斯还曾试图让他放弃拍摄这部电影……这还不包括当时的政坛、文坛、媒体圈里的名人名事。所以,这部电影的门槛很高,不容易懂。 但有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假装都能懂——大卫·芬奇用数码相机拍摄,但他和团队要的是完美的做旧效果,比如用数码划痕让画面看起来像胶片质感。 阿曼达在片中也是美艳不可方物,特别吸睛。 就是这时,RAY老师向我们指出一点——很少有人会提醒我们从音效的角度去赏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故意做成的单轨音效。这不仅仅是指老电影中常见的噼啪声,还包括大动干戈的混音过程。 看这个班组就多少有个概念啦。Ren Klyce, Jeremy Molod, David Parker, Nathan Nance, Drew Kunin已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奖提名。像Ren Klyce是从《搏击俱乐部》开始就和芬奇合作愉快,像Drew Kunin是从《卧虎藏龙》开始就成为知名的终混师了…… 似乎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音响剪辑师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本期番外由RAY老师亲自操刀,结果就是……无情保留了我们疯癫的笑声…… —————— 小宇宙APP订阅

36分钟
99+
4年前

乒乓台011 | 好作家,也会是好编剧吗?

【乒乓台】第十一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本局精彩回合: 麦克尤恩的创作经历及特色 麦克尤恩写作这部小说的来龙去脉——如何巧妙改编真实事件,如何在少年人物中完成自我投射。 两位主播是如何解读这个故事的? 通俗化,会让一个关注社会伦理的故事走样到什么程度? 以下平台皆可订阅 收听「乒乓台」: 喜马拉雅 小宇宙 网易云 Apple播客Podcast 《儿童法案》 作者: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郭国良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3) 页数: 240 定价: 39 《儿童法案》 (2017) 导演: 理查德·艾尔 编剧: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菲恩·怀特海德 / 艾玛·汤普森 / 斯坦利·图齐 / 妮基·阿姆卡-伯德 ...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上映日期: 2017-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8-08-24(英国) 片长: 105分钟 《儿童法案》的导演:Sir Richard Eyre 下图是他导演的《丑闻笔记》的海报,讲述了一个不伦恋的故事: 伊恩•麦克尤恩(1948—),被誉为“国民作家”的英国作家。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一九七五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纪录,他的创作主题也越来越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主人公也越来越有专业精英化的倾向,譬如《星期六》中的神经外科医生,《追日》中的理论物理学家,《甜牙》中的军情五处特工,《阿姆斯特丹》中的作曲家。他的最新作品是以AI为主人公的《我这样的机器》。 《儿童法案》的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Sir Ian McEwan) 《儿童法案》是麦克尤恩出版于2014年的小型杰作。 主人公菲奥娜•迈耶是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但是,成功的职业生涯无法掩盖家庭问题:没有孩子,丈夫意欲出轨。 就在这时,她要判决一个特殊的案子: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她的判决、她和少年的交往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电影《儿童法案》是由原著作者麦克尤恩亲自担纲编剧的。他近年来参与了不少电影制作,他的数部作品也都翻拍成了电影,比如下面几部: 《在切瑟尔海滩上 On Chesil Beach》 (2017) 导演: 多米尼克·库克 编剧: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西尔莎·罗南 / 艾米丽·沃森 / 安-玛莉·杜芙 / 萨缪尔·韦斯特 / 比利·豪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赎罪 Atonement》 (2007) 导演: 乔·赖特 编剧: 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詹姆斯·麦卡沃伊 / 西尔莎·罗南 / 凯拉·奈特莉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布兰达·布莱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悬疑 / 战争 《水泥花园 The Cement Garden》 (1993) 导演: 安德鲁·伯金 编剧: 安德鲁·伯金 / 伊恩·麦克尤恩 主演: 安德鲁·罗伯森 / 夏洛特·甘斯布 / Alice Coulthard / 奈德·伯金 / 西妮德·库萨克 / 更多... 类型: 剧情 事实上,这期节目算是我们难得的吐槽时段——从表面情节看,电影对小说的改编不大,但细节处的改动、加戏、删减社会议题都对原著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该说的都不说,真是急死人。 因为改编就是作者本人,导演也在《丑闻笔记》及其它古典题材作品中展现除了处理深邃人性、复杂议题的能力,这部电影的不温不火、不轻不重就很令人困惑,作为大众娱乐,电影必须把有解读空间的小说“通俗化”吗? 在原著中,作者处心积虑地挑选、积累了诸多案件故事,都能引发读者对当代家庭伦理问题、当代医学和宗教对法律公正性的冲击、乃至英伦社会根深蒂固阶级性的深思,但是,在电影中,这些优点都被一笔勾销,或是含糊且无效地带过去,全部隐入了高阶职业女性的婚姻状况、与少年间的暧昧情愫……最终也伤及亚当的形象和深意,这个又迷人又令人心疼的绝症少年最终决意去死,但只看电影的观众能理解他在生命终结前的心理波折吗? 当然,这可能注定是麦克尤恩的小说影视化的风险所在,文学可以谨慎、紧密地处理复杂的素材,更能游刃有余地动用古典乐、诗歌等艺术作品,但搬到电影上就会显得不自然、不流畅、不紧凑。当然,这部电影依然能唤起观众深层的思考: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究竟在服从什么命令?裁决自由、幸福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能为他人的福祉做什么? 第一次判决,菲奥娜要在理性上以他人福祉为最高准则,但让她最终义不容辞判决的是感性。 事实上还有第二次判决,菲奥娜已不再有裁决的权力,亚当自己裁决了生死,但依然无人能定论存在的意义——让菲奥娜痛哭的应该是这个事实吧。从电影的角度去设想,如果能拍出亚当去世前的心理的动荡,那该多好啊,但是,也许,编剧恰恰选择了隐而不谈。 这部电影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角,可以说只有一个大女主,故事讲述的是她自洽自立自足的完美人生中的一道裂缝。也许,亚当还不足以让裂缝变成瓦解,正如同菲奥娜还不足以让亚当走出绝境。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哈洛与慕德 Harold and Maude》 (1971) 导演: 哈尔·阿什贝 编剧: 科林·希金斯 主演: 鲁思·戈登 / 巴德·库特 / 维维安·皮克尔斯 / 艾伦·戈尔 / 查尔斯·泰纳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诉讼笔录》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许钧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 页数: 286 定价: 28.00元 ———————————————————————————————————————— 小宇宙APP订阅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小宇宙APP订阅 喜马拉雅APP订阅 Apple播客Podcast:搜索「乒乓台」或「乒乓书影」即可订阅

61分钟
2k+
4年前

番外002 | 以父之名,立于人生的折返点

疫情一整年,生老病死的主题,从似乎很遥远的地方闯来,闯进每个人的心里。但事实上,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发生,发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我们想不出有什么时节更适合讨论生老病死的话题,但恰好有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 [图片] 这期番外由乒乓台的好朋友——大力——主讲。 大力和于是,两个在中年之前失去父亲的朋友,会从《弃猫》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老病死,其实,最应该是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从很强大的老人那里,获取达观的精神。 番外002:以父之名,立于人生的折返点.mp3来自乒乓书影00:0036:15 本次选用音乐背景:内田裕也(树木希林的丈夫) 大力推荐了树木希林的《一切随缘》、日野原重明的《活好》。前者是特立独行的演员,婚姻观、育儿观、生死观都与众不同。后者是105岁的医生,对生命有着透彻的感悟。他们告诉我们,怎样面对死,就是怎样面对生。 于是推荐了《父后七日》,当然,也可以有《查无此人》(嗯,她夹带私货了)。前者讲述了现代年轻人在传统祭奠过程中反观生死和生活的心路历程。后者讲述了现代儿女在追忆父辈经历时的无可奈何。她们告诉我们,陪伴父辈的最后一程,收获将比失去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片] 小宇宙APP订阅 [图片] 喜马拉雅APP订阅 特别感谢|配乐:竞菲

36分钟
1k+
4年前

乒乓台009 | 单身男子,及其同类:美国时尚大佬vs.英国小说家

【乒乓台】第九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本局精彩回合: 时尚大佬汤姆·福特的电影处女作到底好在哪里? 原著《单身男子》的作者到底是谁?伊舍伍德有怎样强大的朋友圈? 对原著的改编,重点何在? 单身男子 A Single Man (2009) 导演: 汤姆·福特 编剧: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 汤姆·福特 主演: 科林·费尔斯 / 朱丽安·摩尔 / 尼古拉斯·霍尔特 / 马修·古迪 / 洪·科塔哈雷纳…… 上映日期: 2009-09-11(威尼斯电影节) / 2010-02-05(美国) 《单身男子》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译者: 禹磊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10) 页数: 171 《单身男子》导演、编剧:汤姆·福特(Tom Ford,1961-) 美国著名时尚设计师。1986年毕业于帕尔森设计学校。起初以建筑学为专业,1990年被时尚品牌GUCCI的创意总监道恩·麦罗招至麾下,担任女性成衣的设计师。汤姆·福特的时尚眼光和艺术天赋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快被提升为GUCCI首席执行官。2004年离开Gucci后,他专心经营TomFord品牌。然后,拍了《单身男子》《夜行动物》两部电影,反响非常好,得到多次提名。 《单身男子》作者: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Christopher William Bradshaw-Isherwood,1904—1986),曾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希望”,是“最好的英语散文作家”,也被毛姆盛赞“手里掌握着英国小说的未来”。 伊舍伍德出生于英国柴郡高里村,父亲是英国陆军中校。伊舍伍德幼时因父亲需时常随任务搬家,在父亲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后随母亲定居于伦敦及Wyberslegh。母亲的娘家是Greene King家族,有酿酒厂、娱乐场所、银行、房地产,所以他和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21次提名)格雷厄姆·格林Henry Graham Greene是表亲。 伊舍伍德与奥登 活跃于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伊舍伍德有一个超级厉害的朋友圈——奥登,卡波特,赫胥黎,伍尔夫,霍克尼……当然,故事要从他叛逆地离开剑桥说起,1925年和诗人奥登相识后成为密友,又通过他认识了斯彭德。政治上,他与奥登一代的诗人一样主张反法西斯,积极支持左翼活动;艺术创作上,他也与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和追求:关心整个社会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在表现这种变化时,追求清新鲜明的风格。伊舍伍德1929年第一次去柏林就是去找奥登。在柏林的四年经历成为他三十年代作品的题材,包括《诺里斯先生换火车》(1935)《再见吧,柏林》(1939)《克里斯托弗及其同类》,一般被合称为柏林小说系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一切都是从自传开始的”。 2010年《克里夫托夫及其同类》被BBC翻拍成电视电影,由Matt Smith主演 1932年的传记《回忆录》被伍尔夫夫妇的霍加斯出版社出版。那段时间,他先在英国写剧本《小朋友》,还和奥登合作了三部诗剧,两人更曾于1938年结伴同游中国,写下《战地行纪》。之后决定移民美国。1945年出版的传记小说《再见柏林》在1951年在美国纽约搬上舞台《I am a camera》,1966年再度创作成为百老汇歌舞剧Cabaret,1972年又改编成电影《歌厅》。 1964年出版的《单身男人》本来是伊舍伍德1952年就想写的剧本,叫“一天中的旅行”,小说留有明显的剧本痕迹,是以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为楷模的一次创作。 伊舍伍德与奥登、斯彭德的海滩旧照会让你想到电影《单身男子》中的黑白回忆镜头吗?当时文坛没有过描写同性恋一天的情感和细节、真实生活的作品,包括情感无处宣告的隐身状态。所以有评论家指出,伊舍伍德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是个社会观察家。 电影《单身男子》剧照 汤姆·福特的电影尽数保留了小说中着力描写的少数群体的孤独,失去挚爱的悲伤,并发挥了电影在视觉、音效上的强项,竞菲老师将着重分析影像色彩的特点。 电影《单身男子》剧照 这部电影自问世以来总被大家从时尚角度去解读,但我们选择了从文学原著的角度切入。当然,电影也对小说做出了必要的删改,添加了至关重要的线索。请听竞菲老师对以下数个桥段的精彩解读!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伊夫圣罗兰传 Yves Saint Laurent (2014) 导演: 加里·勒斯培(Jalil Lespert) 编剧: Marie-Pierre Huster / 加里·勒斯培 / 雅克·菲耶斯基 / Laurence Benaïm / 耶利米·古埃兹 / Yann Apperry 主演: 皮埃尔·尼内 / 圭洛姆·加里尼 / 夏洛特·勒·邦 / 劳拉·斯梅特 / Marie de Villepin... 上映日期: 2014-01-08(法国) 《达洛卫夫人》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孙梁 / 苏美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 页数: 236 —————— 欢迎留言、批评、叫板或赞美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录音:Ray Zhao

59分钟
5k+
4年前

乒乓台008 | 美是看不见的, 爱更是

【乒乓台】第八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 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喜马拉雅/网易云APP关注 乒乓台 Radio 苹果播客/小宇宙订阅 乒乓台 Radio 这是我们第一次郑重地推荐中文原创小说经典作品,及其经典的电影翻拍。 2020年秋天,我们莫名其妙说干就干地做起了【乒乓台】播客,其实一直都记得要做这件事。翻译文学很重要,评论外国影视也很自如,但,中文世界里的精彩也很多啊!2020冬天,我们把这份第一次献给《推拿》,也是我们特别满意的一次对谈。 为了感谢大家几个月来的关注,本次节目继续赠送小礼物(感谢译文出版社赞助!),并小小预告一下:2021年第一期节目将解读译文出版社的一本好书~~ 读完小说,最强烈的感受是诗意,风格化的语言和毕飞宇老师之前的作品有些质感上的不同。也非常现实,综观全世界盲人题材的作品,我们确实可以负责任地说,毕飞宇老师对盲人群体的刻划真实且富有多样化,不落俗套,在正常的生活实景中缔造出内向的戏剧高潮。更感人的是,《推拿》最终写出的是超越盲人群体的人性之根本、之共性,盲人和非盲人共同存在于一个世界,盲人看到的,健康人未必看得到。 电影表现的内容也更多。娄烨导演及其团队为这个特别的题材改变了通常处理演员、运镜、声音和摄影的方式,但又非常神奇地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镜头的迷离感带动了肢体和意识的流动。竞菲本次拉片式的解说非常精彩,敬请细品。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生活在自己的盲区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局限中。我从盲人的局限确认了我们这些健全人的局限,就像我们通过眼睛交流,我们凝视的目光有的时候是桥梁,有的时候是高墙和阻隔。作为一个健全人,我借助于盲人,以《推拿》描述了一个错位的世界,在他们的命运和经历里,我看到和我们同样的遭遇。说到底,我想通过这个小说写人类之盲。”——毕飞宇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强强联手,无论先看书再观影,还是先观影再补读,感受都会是双重加倍的感动。距离小说问世十多年了,距离电影在金马奖上横扫六项大奖也六年了,但至今仍觉得,还可以再看一遍——要知道,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兴趣,回头去看是精彩,应该才配得上精彩二字。 于是梳理了多年来看书观影的经验,梳理了几部以盲人为主人公的经典作品,相形之下,盲,常常是极端戏剧性的载体,而非《推拿》中如日常般的存在:从容,风趣,自尊,自强,欲望丰盛,拒绝多愁善感自怨自艾弱势姿态。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录音:Ray Zhao

72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