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坎坷没有实时纪录,那么,纪录片该如何展现经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的精神史?
文学之美、文人之德,有如水中月千年,衣上百花香,作为观众,我们只有领略更多,才能领受更多。世事纷乱,唯诗词、影像、雕像……能以艺术的名义留存千古。
在追热点、贴标签、挣流量的年代里,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会让心静下来,想想过去的百年,文人的弱德,时代的变迁……一直追溯到千年前的诗词。
陈传兴,1952年出生于台北。学者、导演,长期耕耘美学、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有学者、作家、摄影者、艺术评论者与电影创作者等多重角色,在他身上隐然看得到法国重要哲学和知识传统的影响与特有风范。其出版著作包括《银盐热》、《木与夜孰长》、《忧郁文件》、《摄影美学七问》、《道德不能罢免》等。影像和技术哲学思辨的论文如《屏幕》、《镜夜》等,其特出观点及论述每每引起学者热烈回响。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受勋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版社创办人。摄影大师、大学教授、语言学博士、艺术评论家,2012年,继张艺谋、贝聿铭、侯孝贤、金庸、莫言之后,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象征文艺界最高荣誉的“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
陈传兴导演是《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一辑的总监制,并亲自执导诗人三部曲:《化城再来人》《如雾起时》《掬水月在手》。作为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讲述叶嘉莹诗词人生的纪录片温婉,含蓄,隐忍,强调了传承的意义,但不像《化成再来人》那样坦诚的日常细节,也没有《如雾起时》充满历史节点的叙事和节奏感。陈传兴导演在面对不同传主的时候,都试图展现他们生命和时代的跨度,诗人和世人的丰富面向。
叶嘉莹女士,号迦陵,1924年生于燕京古都,21岁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24岁结婚,随外子迁居南京、台湾,育有两女。叶先生50年代在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台湾)两所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女士的一生颠沛却自持,在诗词的世界里解读、创作、吟咏、传播……志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在人生中最低落、最难熬的时候,只有诗词能给她力量:品诗意味着品读岁月,品读人性,自身的悲苦就有了可以安住的彼岸;写诗意味着自我的梳理,自我的升华,自身的悲欢就有了沉淀的底蕴。
就算诗词离你很远,这样一位高洁的诗人的人生态度也会让你有所感悟,想一想,自己该用如何的筏渡过坎坷,乃至渡人。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岸萤》
作者: 陈传兴
出版: 中信出版集团 (2020-9)
页数: 精装380
《帕特森 (Paterson)》
导演: 吉姆·贾木许
编剧: 吉姆·贾木许
主演: 亚当·德赖弗,格什菲·法拉哈尼,内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 德国
上映日期: 2016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