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乒乓台】第二十二局单打选手

|

作家/翻译于是

电影学院老师/电影史研究者 竞菲

|


为什么要强调数据轨迹—隐私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因而值得捍卫?


纪录片的真实,允许多大程度的“编排”情节?

为什么网络时代的民主化值得警惕?


数据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值钱的资产。比石油还贵。

所以,你明白自己在网络世界里留下的数据轨迹、个人隐私会带来多大的利益吗?究竟给谁带去了利益?


《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

作者: [加]克里斯托弗·怀利(Christopher Wylie)

译者: 吴晓真

出版: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7)

页数: 339


2018年3月,脸书(Facebook)被曝出泄露数据丑闻,一家在2016年帮助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数据公司曾违规获取8700万脸书用户的信息。一周后,脸书股价暴跌18%,市值蒸发800亿美元,最终被处罚50亿美元。


《对不起,我操控了你的大脑》的作者怀利就是这则丑闻的“吹哨人”。他曾是身处这场风暴核心的心理战咨询公司“剑桥分析”的数据科学家。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加盟“剑桥分析”,参与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社交网络用户画像,并预测及引导其行为的研究,构建可用于宣传战的算法系统,继而卷入脸书、维基解密、特朗普竞选及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全过程。怀利在发现自己所效力的公司渐渐变成了一个操控民意,进而侵害社会、破坏民主的工具之后,站出来举报了一切,并联合新闻界向公众发出警示:人们的身份和行为已经成为数据交易中的商品。控制信息的那些当今世界的强大企业,正以过去无法想象的方式操控着大众的思想。任何人都很难逃脱算法的掌控。 怀利的举报引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数据犯罪调查。他的故事不仅揭露了由流量经济驱动的众多公司内在的冷漠,也暴露了民主制度的脆弱性。


纪录片《隐私大盗》就是这本书的延续,跟踪拍摄了调查记者卡罗尔、第二位吹哨人凯泽……以及剑桥分析公司的相关人士。


《隐私大盗 The Great Hack》

导演: 卡里姆·阿米尔 / 耶菡·妮珍儿

编剧: 卡里姆·阿米尔 / 埃林·巴内特 / 佩德罗·科斯

主演: 布列塔尼·凯撒 / 戴维·卡罗尔 / 朱利安·惠特兰 / 卡罗尔·卡德沃拉迪尔 / 保罗·希尔德……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13分钟

原著更像是怀利的自白,而非“揭密”或“控诉”,因为他在自发的道德反省后就主动离开了剑桥分析。


身为数据科学家、剑桥分析公司联合创始人,怀利详细描述了利用网民数据轨迹进行反民主操控的商业机制。他亲眼目睹了文化、信息和算法如何被军队、政府和公司武器化,用以破坏各地的选举后,于2018决定与《卫报》和《纽约时报》合作,向公众揭露社交媒体的数据是如何被利用来操纵2016年的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互联网公司可以做到把一个基于反独裁理由建立的网站变成某位政客的宣传渠道。


或许你听说过大数据操控网民、认知隔离,制造信息贫民窟、定向投放、心理干预……但书中提到的缅甸种族清洗是令人震惊的——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数据科技的力量大,还是大众的思想太容易操控了?


作者怀利(红发版)

作者怀利(绿发版)

离开剑桥分析后,他向听证会举荐当时在剑桥分析的凯泽女士纪录片完美捕捉到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从开场她参加火人的镜头开始,到她在泰国度假村泳池里的坦白,再到她目睹扎克伯格当众撒谎后的震惊……她渐渐成为电影的主角,经历了心理挣扎,人身安全也收到威胁,最终翻出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重要证人,揭露事实的二号吹哨人:凯撒 (Brittany Kaiser)


纪录片还花费了不少篇幅采访了英国记者、本案的主要调查者卡罗尔,是她最早联系了怀利,鼓励他说出真相也是她面对媒体、面对大众说出了振聋发聩的警言。


媒体人、调查者:卡罗尔 (Carole Cadwalladr)


纪录片还追踪了一位思路清晰的大学老师戴维,他起诉,并要求互联网公司把个人隐私数据“还给”他。这是原著中没有的人物,但作为事件的另一种参与者,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难道,我们不都是在滞后的法律中面对数据金融、数据殖民、数据操控毫无招架之力的普通网民吗?


是他说出了重点:数据权是人权!


戴维·卡罗尔 David Carroll

数据正在全面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将其抽象为可供资本借用的标准商品形式。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微小个体迎战歌利亚巨人的战斗中,第一批站出来的吹哨人、调查者都是被边缘化的弱势小众(女性知识分子,LGBTQ),怀利在书中特别指出了这一点。


我们已不再有凡尔纳时代的科技浪漫主义,我们没法再乐观,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得非常透彻的商品化阶段。


在美国,五家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都是垄断性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它们只存在了一两代的时间,却用比传统媒体企业更少的时间实现了垄断,并促使社会不平等现象显著增加。腐败、监控、侵犯隐私、新闻商业模式的崩塌……凡此种种,正在变成更大范围的政治议题,比传统媒体时代的问题更为复杂。


哈贝马斯认为,互联网的碎片效应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角色,特别是在青年一代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在新媒体的离心作用和原子效应起效之前,公众关注力的商业化已经触发了公域的解体过程。如今的新型通信手段有着更为狡猾的商业模式,其目的并不在于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是对用户私人信息的经济开发,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此来更好地操纵消费者,有时候甚至有着不正当的政治目的。“但是使我感到恼火的一点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其首要目标是为经济服务而非为文化服务的新媒体革命。


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和能够联网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自动拥有了民主所要求的有效且彼此尊重的合作、协商与发言。或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学会用文明的方式处理社交网络,学会辨别真伪,学会真正的信息自由。


***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从经典到前沿——欧美传播学大师访谈录》

作者: 常江

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8-31)

页数: 368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Who Am I - Kein System ist sicher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编剧: 巴伦·博·欧达尔 / 扬特耶·弗里泽

主演: 汤姆·希林 /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 沃坦·维尔克·默林 / 汉娜·赫茨施普龙 / 崔娜·蒂虹……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2014-09-25(德国)

片长: 102分钟

——————

书:于是

影:竞菲

特别感谢 | 剪辑助理:Nico
特别感谢 | 录音:Ray Zhao



主播...
Jingfei
YUSHI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VictoriaTan
3年前
1
互相有点抢话呀听的有点累 内容很棒!
MC43
3年前
1
这里边很多问题已经被传媒学者讨论太多了,而不是主播说的没有人关注。比如推荐的常江的这本书里,不管是威敏的Fuchs,还是LSE的Couldry,都是从政治经济学讨论,还有其他的角度。当然,社交媒体爆发瞬息万变,讨论也应该是流动的。
木木_Timbertree
3年前
1
听完想去看看相关的影片深入了解。发现即使是个人难以撼动的问题,也必须要正视它,不能逃避它。
酵母排泄物
3年前
1
这一期很有趣!
一只骄傲的狗
3年前
1
真好,可以引发很多思考👍
HD926509d
3年前
1
《我是谁》这部主要从社会工程学角度讲系统安全,跟数据化的角度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核心也是技术是中性的,会出错的永远是人…
郭大小眼
3年前
1
毕业论文准备写这方面的东西,好棒!
未语丶有声
3年前
2
抢话,是因为互相激发,脑子转得快
要有趣哦
3年前
2
20:31 也有可能是编排。
你看到我了
3年前
2
好喜欢这个系列!!
HD265935t
3年前
2
很受教了,之前都没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问题
什么贝
3年前
2
做了两页笔记~长知识啦
HD444193c
3年前
3
声音我真的不行
findtea
3年前
4
37:06 太喜欢这一期了!好多思考都很有启发。关于技术进步论那个浪漫的想象,我很同意前半句,就是网络发言的戾气可能确实是由于人们没有和真实的彼此相遇,但是我相信的是改善这个问题,人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在物理空间里和真实的人去相处。用他们所说的,在互联网上制造一个「真实」或者「完整」的人,只会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人作为一个整体,远高于所有部分的加总,意识、情绪这些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不可能被完整地复制粘贴进虚拟世界的(连克隆都做不到复制),那么挑选个体的哪一部分进入虚拟世界的个体,不挑选哪一部分,这是由谁来决定的?恐怕资本将会有更直接的形塑人的存在的能力,这非常可怕,我也很担心以此带来的更大的伦理问题。
YipZi
3年前
5
首页看到,内容很丰富,两点小建议:个人感觉有点过度剪辑了,对话之间接得太紧密,没有空缺,让听众(我)有点跟不上节奏。建议一个人说长一点,另一位再接话,否则有些碎片化。
Sant_bKjm
3年前
6
于是 很干练啊
Cathy_MTi6
3年前
8
有点相互抢话 希望可以改进
泓E
3年前
13
35:28 技术浪漫主义,让我想到了当年读书时很多法律学者的制度浪漫主义。 其实都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花恋流年
3年前
18
主要是普通民众没有有效的对抗办法
不宜哭叻
3年前
35
经过互联网上大量的情绪浓烈但浅薄的讨论之后,很多人对于数据隐私已经躺平了。这期节目让我重新想要深入这个议题,把节目提到的作品列入周末待看清单。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