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时间
用多样化视角拆解科技,对热议话题思考更深一层。

Album
主播:
明月odette、游识猷
出版方:
明月odette
订阅数:
5.11万
集数:
55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果壳时间的创作者...
果壳时间的节目...

“几百元体检不可能查出所有病”?到底该怎么做体检?

果壳时间

年年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为何一发现就是晚期癌症? 最近一则“连续10年体检正常却查出肾癌晚期”的新闻,让无数人对手中的体检报告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们每年花钱做的体检,到底是在“体检”还是在“体检安慰”? 本期《果壳时间》,我们特别邀请癌症生物学博士、著名科普作家菠萝老师李治中,来聊聊体检背后的真相与误区: * 常规体检套餐在癌症筛查上是“无效”的? * 体检报告上的“一切正常”等同于“绝无癌症”? * 越贵的套餐,查癌效果越好? * “肿瘤标志物”检测,究竟是科学筛查还是智商税? * “钙化灶”、“结节”、“占位性病变”等报告术语为什么那么难懂? * 有效的筛查方法比如胃肠镜、钼靶,为什么做起来那么痛苦? * 如何根据年龄、性别和家族史,为自己和家人定制一份真正有效的个性化防癌筛查方案? 拓展阅读: 各年龄癌症筛查清单! 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 肿瘤标记物超标,是得癌症了吗? 磨玻璃结节会发展成肺癌吗?切不切? 做到这几点,一半癌症都可预防! 🌰本期人物🌰 嘉宾, 李治中(菠萝),菠萝因子主播,肿瘤生物学博士,《癌症真相》、《癌症防御》、《癌症天敌》等书籍作者,一个兼职辟谣,爱好广泛的科普作家。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1:14 “年年体检正常”却突发晚期癌症,这并非小概率事件 04:28“肿瘤标志物”有用吗?假阳性吓死人,假阴性误大事 08:58 胸片筛肺癌效果差,PET-CT、全基因组检测不推荐普通人做 11:44 体检报告看不懂怎么办?专业解读缺失是最大问题。 16:01 “占位性病变”是什么? 22:51 真正的癌症筛查,如何根据年龄、性别和风险定制个性化方案? 25:44 “癌症家族史”三问:亲人得癌时多大?得的是什么癌?和我的关系有多近? 32:05 所有检测都有出错的可能,体检也是。 34:27 菠萝老师自己的年度体检+癌症筛查清单 38:30 胃肠镜、钼靶太痛苦?“做一次”的收益,远胜于“从不做”的风险。 41:38 筛查的真正意义:一定要在感觉自己“特健康”的时候去做 44:08 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发现后别急着切,观察也是一种选择 47:52 关于体检的四条建议,帮你告别体检焦虑。 本期嘉宾: 李治中(菠萝)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0分钟
4k+
1周前

极端高温与暴雨洪水无缝切换,要如何在这样的新世界中生存?| 重播

果壳时间

本期节目首发于2024年8月,当时,1.5℃的全球升温控制目标还没有被突破,但半年后的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1.55℃。到了今年夏天,高温和暴雨洪水再一次不出意外地轮番上演,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已经越来越迫近,越来越具体。 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有两条路径,关于节能减排的讨论很多,而另一条路径——气候适应,则谈论比较少。但在减排的效果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情况下,气候适应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适应由很多细节组成,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天邀请大家重温这期关于气候适应的节目,听两位专家聊聊我们应该如何在这样的新世界里生存。 🌰本期人物🌰 嘉宾:蔡闻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 嘉宾:任超,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IPCC第六次报告第二专家组贡献作者,《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主编。 主播: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rt1 城市的“韧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01:02 两位嘉宾的介绍 05:20 韧性城市,不只需要基础设施 07:45 香港案例:“黑雨”发生两天之后,城市的运转就恢复正常 11:28 内地的“气候适应性试点城市”,第二批值得期待 15:23 天津案例:脑卒中预警系统,用400万花费,避免了2800万医疗支出 18:43 跨学科交流在气候适应上异常重要 ▍Part2 气候适应里的脆弱人群,比你想的更广布 21:36 高温热浪的健康风险,被严重低估了 22:44 强降雨、台风很难精准预报,但高温热浪可以 27:11 一个高温热浪预警系统,可以细致到什么程度 33:08 罕见的事变得常见起来 ,东北也会出现台风,给应急措施带来很大挑战 38:09 蔡老师的体验:在中关村立交桥下躲雨,发现自己成了脆弱人群 40:12 怎样是好的适应:一看维持力,二看恢复力,三看转型力 41:29 气候适应好比高考,考前考中考后都要有方案 ▍Part3 我们到底面临怎样的未来 42:29 2023年地球已经较工业化前升温1.45℃,1.5℃近在眼前 45:05 不要小看每一个0.1℃的升温,想象一下,如果广东每年的高温热浪天数超过100天 47:54 一天下完一整年的雨,和高温有什么关系 49:09 到底为什么是1.5℃,又为什么是2℃? 51:41 “百年一遇”的标准是动态的,应该看看别的指标 56:45 减排和适应是非此即彼的吗?适应如果做不好,会拖累减排的进程 01:00:00 个人可以做什么 本期嘉宾: 蔡闻佳,任超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66分钟
5k+
2周前

铅中毒的历史与现实:如何确认一种常用物质有毒,并妥善管理它

果壳时间

甘肃天水的幼儿铅中毒事件近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未被解答的疑点依然值得继续追问,甘肃省也宣布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相关问题。 本期节目不是针对这次事件的分析,而是想从医学和环境两个角度,以历史视角梳理铅中毒这一和人类发展纠葛已久的现象。我们聊到历史上人们如何发现铅这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数千年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存在毒性,当工业革命让铅进一步扩散到地球各个角落后,如何在利益博弈之下管理相关物质,逐渐减少它们对健康的影响。 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就暴露人数和造成的公共卫生损失而言,铅也是最大的环境医学问题之一,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叶达到高峰。自那以后,各个国家相继出台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降低铅暴露的可能性,世界范围内人体血铅水平整体持续降低,血铅超标的标准也一再降低,但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各地情况也并不均衡。每一次悲剧事件发生,每一个管理漏洞被发现,都再次发出警示,对于一种毒物的管理永远存在可完善的空间。 🌰本期人物🌰 李清晨,外科医生,业余科普作家 白鸟,大学老师,环境科学博士,科普爱好者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1:08 人类使用铅的历史超过6000年,最危险的事是你不知道危险的存在 04:12 古罗马儿童的智商受到血铅水平影响,王朝覆灭也被认为与铅中毒相关 09:27 吃一堑未必能长一智,欧洲的铅中毒历史在美洲又复制了一遍 12:51 铅又好用又易得,工业革命后更广泛地进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15:54 当四乙基铅被加入汽油,铅加速进入空气、海水、土壤,地球成了“铅球” 16:32 “对平流层影响最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米奇利和他的死对头克莱尔·帕特森 20:04 大公司垄断了研究,延迟50年出台的法规 23:46 付出代价—解决问题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吗?至少现在这个周期变短了 27:35 磺胺合剂与FDA《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 31:38 工业发展有相当长的裸奔时期,污染物把欧洲的河流染得五颜六色 34:29 过去20年,一系列污染防治法和行业规范,让铅理论上应得到闭环管理 37:28 已经沉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比较难处理,2016年的“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2030年前将土壤情况摸清楚 40:35 有些疗效不明的药物是含铅的,不要冒险 44:58 当下,儿童铅中毒在临床其实不常见 48:17 血铅超标的标准到了应该调整的时机 53:53 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尽量减少铅对孩子的威胁?洗手 57:19世界没有变得比从前更危险,但积极关注新闻事件仍然很重要 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中的铅(来源:《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世界铅产量变化(来源:《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环境中铅的主要人为源(来源:《环境毒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科学》杂志2012年列出的不同元素的回收率,铅是最高的几个之一: 本期嘉宾:李清晨 白鸟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9分钟
22k+
1个月前

你的痛不是小题大做:看见并疗愈原生家庭的隐形创伤

果壳时间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它不只是爸爸妈妈,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为什么自己会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某些情绪和行为模式,总在不经意间重复上演? * 面对过去的伤痛,我们是该“追根溯源”还是“活在当下”? * 价值感创伤、归属感创伤、优先级创伤……这些听起来专业的“创伤类型”,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微小情绪里。 * 如果伤痛已然存在,我们该如何一步步地看见它、接纳它,并最终疗愈自己,带着力量走向未来? 🌰本期人物🌰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 [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90分钟
23k+
1个月前
果壳时间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