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0分钟
播放:
2.36万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次,它像一个沉重又无法回避的标签。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认知,也可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伤口,悄悄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亲密关系、自我价值,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这期关于“原生家庭”的 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温暖又专业的心理学嘉宾——郭喜爱老师和陈宇峰老师,一起聊聊:
* “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它不只是爸爸妈妈,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为什么自己会是现在的样子?为什么某些情绪和行为模式,总在不经意间重复上演?
* 面对过去的伤痛,我们是该“追根溯源”还是“活在当下”?
* 价值感创伤、归属感创伤、优先级创伤……这些听起来专业的“创伤类型”,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常的微小情绪里。
* 如果伤痛已然存在,我们该如何一步步地看见它、接纳它,并最终疗愈自己,带着力量走向未来?
🌰本期人物🌰
嘉宾, 郭喜爱,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3年心理学学习与探索经验,致力于心理科普和探索如何幸福生活。
嘉宾,陈宇峰,心理学研究生,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和心理学专业内容研发的工作,目前是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新手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取向)。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02:42 “原生家庭”不只是父母,而是一个包含角色(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互动模式的“家庭系统”。
05:43 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10:01 小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某些性格、某些习惯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长大之后,我们依然沿用这种方法,就会出现问题。
11:14 任何时刻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
12:02 自爱是既要同情和善待自己,也要为自己承担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13:09 我的优先级创伤,可以追溯到小时候看电视与过生日。
17:55 我的优先级创伤,来自那个被忽略的“中间的孩子”。
23:18 创伤没有大小之分,你的主观感受最重要。不鼻拿自己的“断指之痛”和别人的“断腿之痛”比较,痛就是痛。
29:39 为什么我会需要伴侣一直一直来哄我?
38:03 价值感创伤, 常常表现为“讨好型人格”或“过度追求完美”,总觉得“我不够好,不配得”。
48:16 “无条件的爱”如果太难实现,也许可以换成“积极关注”——我愿意去看到你比较好的一面,我愿意接受你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完整的人。
51:36 归属感创伤, 总害怕被群体排斥,或总感觉“那个家不是我能放松的地方”,缺乏“我属于这里”的根基感和归属感。
56:33 信任感与安全感创伤, 难以信任他人,或需要通过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57:07 东方家庭的创伤更倾向于“控制”与“价值感”问题,而西方家庭则更可能出现“忽视”与“疏离”。
01:01:13 怎么区分父母的正常管教,和过分的控制?
01:06:54 疗愈四部曲: 命名创伤 → 被见证(书写或倾诉) → 哀伤(重新体验情绪) → 转向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
01:11:17 寻求支持系统—— 寻找专业咨询师、可信赖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01:17:07 如果家庭还在持续制造伤害,怎么办? 学习“自我分化”,在保持情感连接的同时,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尊重自己的主体性。断绝关系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必要,也无需愧疚。
01:26:46 重视和发挥你的“主体性”,为自己建立灵活而健康的心理边界。
01:28:37 你永远拥有改变的力量,可以带着那个曾受伤的自己,走向更自洽、更幸福的未来。
🌰提到的东西🌰
[美]维安娜·法鲁恩,石孟磊译,《认识你的原生家庭》。
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反复受伤、焦虑、讨好?也许答案正指向那些尚未被我们看见的原生创伤。《认识你的原生家庭》剖析了五种常见的原生家庭创伤类型,结合真实案例与四步疗愈路径,帮助我们识别关系卡点,打破困境,重建边界、亲密感与自我认同。
本期嘉宾:郭喜爱,陈宇峰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一不小心就爆炸
1个月前 北京
1
谢谢推荐,搞一本来学习学习
呼吸之旅-Daria
1个月前 浙江
1
53:56 我是一个相反的,小时候是很内向,后来我回想我是如何变成一个别人眼里看来大胆外向的人,是我做班委开始,也许就是有群体的归属感带来的效果
普通帕鲁
1个月前 北京
1
刚读完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没想到这里就做了节目。这本书疏理了几种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创伤,语言温暖又不鸡汤,重点是在案例中拆解关系各方的创伤和防御机制,非常清晰可信,可以据此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进行自我探索与反思
悠灵的灵
1个月前 上海
0
16:57 不是?你被送到你姑姑家而不是你弟(甭管是什么原因),不应该是你优先级的最大缺失吗?
Z-m7
1个月前 浙江
0
不能把生活中全部的事情都放大了看,就好像不能要求生活无菌是一样的。比如说,你现在看,小时候住在姑姑家里,给你姑姑家造成多大的麻烦,因为生日不烙饼和让关电视,就上升到创伤级别的话,听到这些话的姑姑才是真的创伤。扪心自问,现在的人有几个会带亲戚家孩子,又有人可以一碗水端平吗。只提自己的创伤,不提他人的创伤吗?姑父莫名其妙进来一个亲戚的孩子是创伤吗,姑姑家唯一的孩子,进来一个一定要公平对半分的孩子、对她创伤吗?
独步91
1个月前 浙江
0
情感粗线条没感觉原生家庭有问题的我小板凳坐好了!
小明啊小明啊
1个月前 北京
0
郭喜爱老师是唐山人吧?
一只碗仔
1个月前 广东
0
话说陈老师是客家人吗?
好饿的小蛇
1个月前 广东
0
有本书就叫无条件的爱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